1、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磨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单位建设地点(海域)南安市洪濑镇西林村建设依据主管部门建设性质改建行业代码N7921工程规模及内容加固后总库容172.95万m,属于小(1)型水库。总 投 资367.17万元环保投资10万元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1. 自然环境1.1.地理位置磨内水库位于所在河流属晋江东溪磨内支流,坝址位于南安市洪濑镇西林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1)型水库。具体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相关照片见附图2,大坝加固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4。1.2. 区域地质概况项目所处区域属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坳陷变带中部,地质结构受东北新华系结构
2、控制。地处长乐南澳大断裂中段。第四纪地层极为发育。岩性主要为花岗岩、长岩和金黑云母花岗岩。项目所处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海面倾斜,以红土台地、低山丘陵为主,土壤构成主要为红土壤和盐碱土。东南沿海为漏斗型台地岩岸,西海岸与同安构成峡湾型海岸。1.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1)地质概况水库四周地形坡度一般在20-40,底层岩性主要为燕山期风华花岗岩,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残坡积土。(2)水库渗漏水库四周群山环绕,山体雄厚,库周的地下水分水岭均高于正常蓄水位高程,库盘基岩一般由弱透水性的残积土或基岩组成,水库周边未发现渗漏问题,不存在低矮的垭口及深切的邻谷,虽有少量沟谷发育,但地表水均排入库内,库区内构造不发育
3、,未发现贯穿库区山体通往库外的渗漏通道。(3)库岸稳定经过长期的运行,土质岸坡的坡度一股在2040,现已稳定,局部坡度较大地段可能会产生小规模坍岸,对工程影响小,岩质岸坡地段未发现大规模的不利岸坡稳定的地质构造,局部地段表面碎块岩石有可能崩落,但不会影响水库正常运行,水库整体库岸基本稳定。1.4枢纽工程区地质条件(1)原地形地貌水库区两侧山体雄厚,植被发育,地形基本对称,沟谷呈“u”字型,山谷比较宽。原始地貌单元为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2)底层岩性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坡残积层和燕山期花岗岩及其风化岩。库岸一般由弱透水性的坡残积土层及强风化岩石组成。第四系覆盖层的坡残积层分布在库区的一带。(
4、3)水文地质条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含水层性质及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二者均为潜水,属弱透水层。孔隙水分布于第四系松散的堆积物中,含水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基岩裂隙水都分布十基岩裂隙带中,地下水主要由厍区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向山沟排泄。目前库内水位标高约34.0m。(4)区域构造测区位于新华夏东部沉降带,闽东中生代火山断拗带东侧,闽东南滨海断隆带西侧。活动性区域构造背景导致了区内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从而也造就了测区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为主的基本构造格架。新生代以来,本区仍处于活动的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但其构造,尤其岩浆滔动已大为减弱,区内地壳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5、构造格架己基本定型,区域构造基本稳定。(5)地震按闽建设200237号和200310号文件,拟建场地位于南安市洪濑镇,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 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 40s。1.5. 气候气象项目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日照充足,蒸发旺盛,水分欠缺;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台风季节较长,降雨受季风控制,有干湿季之分。洪濑镇属河谷盆地,沿溪两岸有大片冲积地,土地肥沃。主要山峰有葵山、玉锦山、双髦山、大帽山等,海拔500米左右。洪濑镇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常青,北边与南边均有山脉阻挡寒风,中心部位有东溪调节,温暖湿润
6、为气候的主要特色。常年平均气温为20.1,历史上最高温度为39,最低温度为0.7,年平均降水量为1415毫米,年无霜期342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降水量1200l500mm,多年平均为1215.8mm。多年平均风速为3.4m/s,瞬间最大达33m/s,年主导风向为ENE,风频为18。79月份为台风季节,为本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1.6. 水文状况磨内水库位于南安市洪濑镇西林村境内,水库坝址坐落于东溪磨内支流。东溪发源于永春县,系晋江的东干流,发源于永春县北部的雪山南坡,由永春东平流入南安境内北部,经山美水库调节,水流流经梅山、洪濑、康美、美林、丰州等乡镇,东溪自山美水库以下右纳诗溪、
7、陶溪,左纳罗溪、梅溪等支流、在丰州镇德溪州(双溪口)和西溪汇合后为晋江干流。东溪全长120公里,河宽约100m,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根据洪濑水文站对东溪观测资料,东溪多年最高水位约25米,最低19.4米最大洪峰流量3590m3/s,枯水最小流量0.088m3/s,多年平均流量45m3/s。1.7. 生态环境库区周边山植被覆盖率高,周围没有工矿企业、无畜牧养殖业。森林茂密、以灌木林为主,植被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好,未受破坏。2. 社会环境概况洪濑镇隶属南安市,位于南安市东北部,距泉州、南安市区20余公里,属泉州市半小时经济圈内,东邻洛江区,西接康美镇,南临丰州镇,北连梅山、洪梅两镇。洪濑镇地
8、理位置优越,晋江东溪从北向南横贯全境,省道307线及县道305线穿境而过,所辖村(居)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洪濑镇下辖西林、前峰、谯琉、集新、坝田、扬美、溪霞、葵山、葵星、建洪、厝斗、东林、福林、三林、都心、跃进、前瑶、大洋18个村委会和洪东、洪南、洪西、洪北4个社区居委会,辖区范围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0.2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多人,旅外侨亲、台港澳同胞5万余人。自东晋开埠以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闽南物品的重要集散地,商贸发达,闻名遐迩,是全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洪濑土地、丘陵总面积67720亩,平原面积58950亩。耕地:全镇现有耕地25864亩,其中
9、水田13385亩,种植水稻、花生、小麦等作物;农地12479亩,种植花生、地瓜、大豆、芝麻等耐旱作物,粮食生产经济保护区1480公顷。用材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桉树,有林面积69992亩,疏林面积99亩,森林蓄积量26503立方米。果树:有7个规模果林场,果园面积近4万亩,以四都龙眼为主,全镇龙眼种植面积28804亩,荔枝种植面积805亩,芦柑种植面积476亩,此外还有枇杷、柿、栗等。绿色农产品:建立以溪霞、集新、东林、都心等村为主的蔬菜基地,蔬菜复种面积15000亩。现有一个国家级无公害生猪饲养基地(龙峰园农场),一个省级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维食蔬菜),三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蔬菜、鸡蛋、土豆
10、)。3.环境功能区划、执行标准及环境质量现状3.1. 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标准及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泉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方案修编及编制说明(泉州市人民政府2004年3月),东溪主要功能是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工业用水、农灌、游泳娱乐、景观等用途,区划类别为类功能区,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具体见表2-1。表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单位:除pH外均为mg/L参数CODBOD5DO石油类pHNH3-N类标准值20450.05691.0目前,东溪水质现状基本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水质标准。3.2. 环境空气功能
11、区划、执行标准及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位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各标准值详见表2-2。表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污 染 物 名 称取 值 时 间浓度限值(二级标准)mg/m3SO2日 均 值0.151小时平均0.50NO2日 均 值0.121小时平均0.24总悬浮颗粒物TSP日 均 值0.30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 均 值0.15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3.3. 声环境功能区划、执行标准及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类别为二类功能区,区域噪声执
12、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即昼间区域噪声60dB,夜间区域噪声50dB。项目所处区域环境噪声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4. 污染物排放标准4.1.污水排放标准项目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灌溉,废水排放执行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各标准值详见表2-3。表2-3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表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旱作植物)控制目标CODCrBOD5SS粪大肠菌群数标准值200mg/L100mg/L100mg/L4000个/100ml4.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二级标准。
13、4.3.场边界噪声执行标准项目场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2类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详见表2-4。表2-4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类别昼间LAeq(dB)夜间LAeq(dB)0504015545260503655547055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规定,详见表2-5。表2-5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限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制LAeq(dB)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三、 主要环
14、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目标3.1. 主要环境问题项目所在区域目前的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没有受到明显的污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施工期废水、粉尘、噪声和取弃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水土流失。运营期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生活污水、噪声、固废排放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影响。 3.2、环境保护目标3.2.1 水环境保护目标 东溪水质应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水质标准。3.2.2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要求的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3.2.3 声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声环境达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
15、准中的2类标准。3.2.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处理好施工排渣,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工程所在地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四、工程分析4.1 项目由来磨内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坝下游有新林、梅园两个村,人口约3万人,耕地3600亩,有南洪公路等交通干线通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库一旦失事,将对下游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水库正常安全运行至为重要。经复核及现场勘查,大坝被水坡渗漏量较大,放水涵洞存在裂缝、渗漏,影响工程安全;大坝砌石护坡变形塌陷,坝坡杂草丛生,存在蚁患;溢洪道前部种有大片香蕉,以及底板侧墙存在裂缝等,水库已不能安全运行。2008年,经泉州市
16、水利局鉴定磨内水库为三类坝,需进行维修加固。2009年9月,福建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定磨内水库为三类坝,列入水利部、财政部东部地区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根据泉州市水力勘察设计院2009年10月编制的该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本次水库加固项目为:大坝防渗加固、下游坡加固、输水涵洞加固、溢洪道加固等。工程概算总投资为367.17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以及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的有关规定,该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洪濑镇人民政府于2010年11月8日委托福建海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南安市磨
17、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司接受委托后,迅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本资料、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及其他相关材料,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4.2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南安市磨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工程性质:改建(3)建设单位:南安市洪濑镇人民政府 (4)建设地点:南安市洪濑镇西林村,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5)工程等级:工程等级为IV级,水库和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6)职工人数:水库管理房员工人数2人(7)总投资: 367.17 万元(8)主要工程量:主要设备及材料统计详见表4-1。表4-1 工程主要材料表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一大坝加固l坝体钻孔m2230
18、2坝基帷幕灌浆m6023坝体粘土充填灌浆m16284迎水坡平台以上勾缝m211655干砌块石护坡拆除(按护坡面积300m2计)m3756干砌块石护坡m3757砂碎石垫层m3608迎、背水坡除草整平m249429背水坡铺草皮m2349610M7.5浆砌块石护坡骨架m3304.511M10水泥砂浆勾缝m220012M10水泥砂浆抹面厚2cmm266313M7.5浆砌块石排水沟m34214翻砌排水棱体(干砌块石)m32368.8l 5碎石垫层m3247.016砂垫层m3247.017300g/m2土工布m2100818白蚁防治项119土方开挖(人工)m3656.2二溢洪道1M10水泥砂浆深勾缝m21
19、802C20底板混凝土加同m38573清淤m3304C10素混凝土垫层m31755碎石垫层m36106M7 5浆砌块石护坡m3343.l7抛石m35408土方开挖m3l 5009土方回填m3160010钢筋t16.3三放水涵洞l320PE管(0.4MPa)m65250PVC管m1303水泥灌浆m37.8四引水渠整治lM7.5浆砌块石护底m32l0.12碎石垫层m338963M7.5浆砌块石挡墙m3240 44M10浆砌条柑基础m3158 45500PVC排水管m1046袋装碎石反滤层m32.17C30混凝土扳m322.928C25混凝土墩帽m32.929钢筋t2.410三毡四油m210.2五大
20、坝监测设施1水平垂直位移监测设施点172测压管根93水库动态安全监测系统项l六防汛道路1整修路基m232002干压碎石层 厚度15cmm2240035%水泥稳定碎石层厚度15cmm224004C35混凝士路面厚度18crnm224005M7.5浆砌石路肩m36406土方开挖m320967土方回填m3256七水库管理房l旧管理房拆除项l2新建管理房m2157.9八纪念碑整修项14.2 工程概况磨内水库坝址位于南安市洪濑镇西林村,水库所在河流属晋江东溪磨内支流,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12月,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洞组成。大坝为碾压均匀土坝,坝高18.2m,坝顶长138.0m,坝顶高程4
21、4.1m,防浪墙顶高程44.6m,坝顶宽3.5m。工程基本现状为:大坝迎水坡为干砌块石护坡,坡比为1:2.5:2.0,在高程在高程39.7m处设有一道平台,宽为1 0m;大坝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坡比为1:1 5、1:2 0、1:1 7,在37.9m高程设有一平台,宽2 0m。下游坡脚设有排水棱体,棱体内坡为1:0.5,外坡为1:1.5,顶宽4m,底高程为25.9m,顶高程为30.9m,排水棱体顶设有过坝渠道0.60.7m(宽高)。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全长约170m,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41.9m,堰顶净宽19.5m。溢洪道局部底板、侧墙采用浆砌条块石砌筑,平流段长20m,底宽19.5m;陡
22、坡段长100m,底宽由19.5渐变到12m。末端为浆砌条石消力池,消力池长6.0m,深12m,底宽12.0m。溢洪道最大泄洪流量为32.2 m3/s。放水涵洞位于大坝右侧,进口底高程31.9m,为深埋式浆砌条石压箱涵,其断面为0 40 5m(宽高),长63m。放水设备为卧管,启闭设备为人提砼塞,最大泄流量0 4 m3s。本次除险加固工程基本维持工程总体布置不变。4.3 工程加固必要性磨内水库自1961年竣工以来,经过40多年的运行,工程日趋自然老化,鉴于当时的施工技术条件,存在一些工程隐患和薄弱环节。虽经几次除险加固,对工程质量有了巩固和提高,但隐患并未完全消除,严重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200
23、9年9月,福建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磨内水库大坝进行三类坝鉴定成果进行核查,鉴定磨内水库大坝为三类坝,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大坝被水坡渗漏量较大,放水涵洞存在裂缝、渗漏,影响工程安全;大坝砌石护坡变形塌陷,坝坡杂草丛生,存在蚁患;溢洪道前部种有大片香蕉,以及底板侧墙存在裂缝;水库引水渠为护砌;缺必要的监测设施;管理房破损;坝区防汛公路坑坑洼洼等。由于水库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水库已不能安全运行,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其综合利用效益,反而时刻威胁着下游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因此,对磨内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非常必要的。4.4.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加固设计4.4.1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根据水力水电工程等级划
24、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等别为IV等,永久性建筑物的主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4.4.2 大坝加固(1)坝坡加固设计现状坝顶高程为44.1m,坝顶宽3.5m,已满足规范要求。为确保大坝安全并使大坝美观,对大坝上、下游进行修整加固:对迎水坡的干砌块石护坡破损部分,进行局部翻砌,翻砌后干砌块石厚25cm,下铺碎砂石垫层20cm厚,砂、碎石重量比为1:2。迎水坡正常蓄水位49.1m以上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并清除坡面杂草;下游坡除草并平整,下游坡平台以上按1:1.7整坡,排水棱体至下游
25、坝坡平面按1:2.0平整,并采用M7.5浆砌块石骨架内草皮护坡加固;迎水坡、背水坡与岸坡交界处设置排水沟;对过坝渠道进行防渗加固,翻建局部排水棱体。(2)大坝防渗设计经方案比较,大坝防渗加固采用:坝基帷幕灌浆、坝体粘土充实灌浆防渗加固大坝。坝基帷幕灌浆伸入相对不透水层(q5Lu)以下2m,粘土灌浆底部为强风化岩,充实灌浆上部顶高程为43.6m。4.4.3 溢洪道加固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全长172.8m,溢洪道仅局部段底板和侧墙为浆砌条石结构,其他段为天然河道。加固方案如下:先清除溢洪道内的杂草,对溢洪道局部松动、脱落砌体采用M10砂浆重新砌筑;对溢洪道侧墙进行打缝,采用砂浆重新进行勾缝;对溢洪
26、道底板进行混凝土护底加固,并对天然河道进行修筑侧墙,翻建消力池。4.4.4 放水涵洞坝体放水涵洞位于大坝右侧,进口底高程为31.9m,为深埋式浆砌条石无压箱涵,其断面为0.40.5m(宽高),长63m。放水设备为卧管,启闭设备为人提砼塞,最大泄流量为0.4m/s,放水涵洞存在裂缝、渗漏。本次改造对放水涵洞套PE管,PE管公称外径为320mm,长65m,公称压力为0.4MPa。管道连接采用电热丝熔接法,管道连接应由生产厂家派技术人员现场施工,套管完成之后,管道四周进行回填灌浆,处理完后再做压水试验,最大压力为0.2 MPa。4.4.5 大坝蚁害治理磨内水库大坝存在白蚁危害,本次加固设计采取坝端预
27、防,坝面诱杀、坝面施药、人工挖巢四种方法相结合彻底消灭蚁患。坝端预防:大坝两端各挖一条宽300mm、深400mm的隔离沟,填埋白蚁诱杀物以防治白蚁向大坝蔓延。坝面诱杀:在大坝坝面依次用开挖诱杀坑的方法或打孔的方法(坑距大约2米1.5米),填埋白蚁喜吃的实物,如:锯末、甘蔗渣、树皮等。坝面施药:整个坝面用喷洒方法,用白蚁药全面杀毒清理一遍。人工挖巢:人工查找白蚁巢穴,并用人工挖巢的方法找出白蚁主、副穴,清楚白蚁,并用粘土将挖除的部分回填夯实。4.4.6 大坝安全监测设计磨内水库目前观测资料残缺不齐,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大坝的观测设施不满足安全运行管理及规范要求。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按土石坝安全监测技
28、术规范(SL60-94)的要求,增设位移、渗流等观测设施;完善水文、气象观测设施。管理单位除对设计布置的原型观测项目(点)定期观测外,应加强项目日常监测,做好日常和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编,为科学地运行管理水库提供准确的数据,确保大坝及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4.7 防汛道路为提高水库抗洪抢险能力,将原有土路改造为水泥路,道路长800米,设计原则:充分利用旧路基,尽量减少开挖。道路等级:四级道路;设计行车速:20km/h;路基宽:4.0m;路面宽:3.0m;设计标准轴载:BZZ-100;道路横断面形式:4m=0.5m(砌石路肩)+3.0 m(行车道)+0.5 m(砌石路肩);路面结构:
29、15cm厚干压碎石层+15cm5%水泥稳定碎石层+18cm厚C36砼路面。4.4.8 管理房重建原管理房位于大坝左岸山坡上,条石板结构,兼用于储存防汛物资。管理房现已多出破损,且漏雨严重,属危房。本次改建要拆除原来旧管理房,新建砖砼结构管理房。管理房总建筑面积157.9;共两层,占地面积78.95。4.5 施工4.5.1施工条件(1)施工场地及对外交通条件 坝址附近地形较平缓,施工场地布置比较方便;有简易土路直达坝址,四周有乡、镇公路连接,对外交通发达,施工运输便利。(2)物资供应施工期内施工用水可直接抽取库水,生活用水可接附近居民生活用水;施工、生活用电条件优越,可就近接电网电。经勘察土料场
30、主要位于周边低丘陵坡地上,估算总储量约20万m3,运输距离小于5km,有土路或乡村公路直达工程区。石料场位于西林村的基岩残丘,母岩为混合花岗岩,估算储量约5万m3。运输距离工程区5km,有乡村公路直达工程区。其它碎石、砂、水泥等材料可直接从当地市场购买。4.5.2施工总体布置施工总布置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全面系统地布置。本工程施工作业区有: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防汛道路、管理房。本工程施工项目多,施工线路长,施工总布置相对较零碎。施工生活管理用房可租用附近民房,少量不足部分搭建工棚,大坝左端相对平坦,可在此布置施工辅助企业、仓库,砼
31、预制厂、弃渣场。4.5.2主体工程施工本工程主体项日包括:大坝加固;溢洪道加固;放水涵洞加固;管理房翻建;防汛道路硬化;引水渠护砌。4.6 工期安排及施工进度根据施工条件和工程量,总工期初步定为1年,计划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为工程施工期。施工前应备足材料,做好施工放样工作,安排组织好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进场,细化施工进度计划。五、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5.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5.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施工期对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1)施工生活污水施工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淋浴污水、洗涤污水等,主要污染物是
32、CODCr、BOD5和石油类等。该项目施工期高峰期人数约达40人,类比生活污水排放量按人均用水量为120L/人d计,则施工高峰期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2吨/日。因此,应设置临时化粪池,生活污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不向水体直接排放。(2)施工作业废水该水库坝加固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包括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工程汽车冲洗废水和机械修配清洗废水等,其中以砂石料冲洗废水排放量为最多。根据建设施工有关资料分析,该项目施工期砂石料冲洗废水最大产生量约为3t/h,需经沉砂池沉淀处理后进行清水回用;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最大产生量约为0.5t/h,主要含有泥沙和水泥等污染物,不能直接排入
33、河流中,应根据其废水量设置相应的沉砂池处理后回收作为冲洗之用;各类施工车辆冲洗废水主要含有泥沙和石油类等污染物,应设置隔油池和沉砂池处理达标后排放。施工废水经相应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则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5.1.2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做到文明施工。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严禁倒直接堆在岸边,挖土区、填土区、土(砂)料场、弃渣场应按要求及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2)施工管理区及施工营地必须建设临时的施工污水排水设施。施工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用于农灌。(3)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建议经多级沉淀池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工程汽车冲洗废水和机械修配清
34、洗废水应设油水分离装置,先进行除油,再经沉淀除砂等措施达到绿化用水要求后,作为农灌用水作为周边山体植物养料用。(4)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在河岸附近,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被暴雨冲刷进入水体而污染水质。(5)水库已建成40多年,库中形成一定的水生生态系统,然而水库加固前需将库中的水放干,这必然会对库中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但考虑到水库中现有生物较少,水库修建完成采取一系列措施后此生态系统可较快恢复。因此,建议水库重新蓄水后对水库进行生态恢复,如放养鱼苗等。(6)为保护库区水质,在水库再次蓄水前,应按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
35、-T5064-1996)彻底清库,并经由环保部门人员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下闸蓄水。5.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5.2.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开发施工期主要废气有:汽车运输、料场、基础开挖、大坝加固及水泥装卸等产生的扬尘和逸散尘;汽车、装卸设备等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的燃油废气等。施工粉尘可使周围空气中TSP浓度明显升高,其影响范围一般为50100m。此外,施工期还有各种燃油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含有少量烟尘、NO2、CO、THC(烃类)等污染物废气。施工废气对当地环境不利影响相对较小,但也应予以防治。5.2.2 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现场,所有的砂石料应统一堆放、保存
36、,尽可能减少开挖土方的堆场数量,并对堆场加棚布覆盖或定期洒水。装载土料等多尘物料时,应堆放整齐以减少受风面积,车辆装载不得超出车厢板高度,并适当加湿或盖上苫布,以降低运输过程中起尘量并减少沿途抛洒、散落。运输车辆要定期冲洗轮胎,车辆不得带泥砂出施工现场。(2)对施工作业面范围内易引起扬尘和逸散尘的地方,其表面及运输道路在晴天干燥天气情况下应定时洒水,要求每天洒水34次,以减少粉尘污染危害。作业面的工人采取配戴防尘口罩等防护措施。(3)开挖的土方及建筑垃圾作为场地回填土要及时进行利用,以防因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对需要长期堆放的土方、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等堆放场地应定期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或用
37、遮盖物盖住,避免风吹起尘,减少扬尘量。(4)各种施工燃油机械和运输车辆在进场施工前应按有关规定配置尾气净化装置,并使用高标号的无铅燃油,确保其尾气排放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严格禁止运输车辆装载过满(超载),并尽可能在装车后将其表面喷湿,防止运输物料散落和扬尘发生;施工车辆途经临时生活区时应降低行车速度。(5)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或设置屏障,以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当出现风速过大或不利天气状况时应停止施工作业。5.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5.3.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砂石料加工系统噪声、机械噪声、运输噪声等。砂石料加工设备噪声如拌磨机、筛分楼、粗碎机、皮带机、振荡器等噪声一般
38、为95115dB,其系统合成声压级约为116dB;机械噪声如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潜孔钻、手风钻、卷扬机、灌浆机、打夯机、振动碾等噪声一般为75115dB,若各种机械噪声源叠加后,其声压级约为120dB;运输噪声如自卸汽车、载重汽车、混凝土运输汽车、农用汽车等噪声一般为70115dB,属流动噪声源。这些施工噪声对施工场地周围声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5.3.2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作业时间,对主要噪声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限时作业,并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施工。(2)运输车辆限速行驶(在居民区附近一般不超过15km/h),并尽量压缩施工区汽车数量
39、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3)合理规划各个施工现场,统一布局,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施工作业管理,确保文明施工,尽最大可能降低施工噪声扰民程度。(4)在施工布置上力求固定声源远离临时生活区。施工单位应对噪声源采取减振、消声、隔音等综合治理措施,力求使施工场界噪声符合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以减少其对临时生活区及附近居民区的直接影响。5.4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5.4.1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程弃碴等。根据工程分析施工高峰期人数达40人,按施工人员人均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8kg,则施工高
40、峰期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032t。施工作业固体废物主要是大坝防渗加固、溢洪道改造、输水涵洞防渗灌浆等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石和建筑垃圾,以及辅助企业运行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垃圾和废水处理沉渣等,若不及时处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5.4.2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防治对策对于可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废弃建材等,应予以回收利用或出售;对于生活垃圾,应在各施工区适当部位设置保洁容器进行集中收集,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置;对于建筑垃圾、废弃土石、工业垃圾和泥沙沉渣,应运至合理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置。项目竣工后,废渣场应尽快平整、覆土,种植易成活的草、葛藤、芦苇,灌木
41、、乔木等迅速恢复植被,同时废渣场还应继续维护管理,直至稳定为止。5.5 施工期水土流失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5.5.1 水土流失环境影响分析水库大坝加固、溢洪道改造以及输水涵洞灌浆等在施工过程中将挖填土石方和弃石土渣,雨季到来时难免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施工中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土石方开挖的坡地上。工程施工引起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工程建设进度,而且流失掉的泥沙作为一种废弃物和污染物排向施工场地以外的环境,可能影响局部生态系统或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土流失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其剥离物砂土等流失,大规模时可能造成土石积压农田,少量流失也会增加纳污水域水质浑浊度等。5.5.3 水土保持措施(1
42、)道路施工区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应采用平台式梯级状取土的施工方法,严禁沿坡任意开挖取土;挖方路段,在边沟外应设置必要的碎落台,边坡上端设截水沟。大面积的土质边坡应用片石、挡土墙或草皮等加以防护。宜采用喷草籽绿化挖方边坡,或采取草皮网格法种植挖方边坡绿化草皮,在坡度大于1:2的坡面上,可以采取直接铺种的方法。所有道路皆需建设排水沟,排水沟宽不小于30cm,深不小于30cm,并保证有足够的坡度排水,在坡度变化的地段需建设排水涵洞排走集水,防止水沟中的水漫流到路面上,冲刷路面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应教育施工人员不要伤害野生动植物,不乱砍树木。(2)临时施工区该项目临时施工区主要集中在坝区和场区。可利用大坝
43、左侧闲置房屋作为施工房屋、仓库和临时加工场,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施工需搭建的临时建筑物。施工结束后应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绿化和复垦。(3)弃碴堆放场弃碴堆放场应修筑护墙;弃碴堆场表面应实施平整、压实处理;弃碴堆场区要实施植被恢复。六、运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6.1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水库重新蓄水营运后对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局部水位抬高和局部水流流速平稳等方面:工程完成后,库内水位将抬高,水体流速减缓,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迁移和净化能力将产生一定的变化。虽然污染物降解系数减小,但库区水体水深增大,流速变缓,横向混合系数增大,使整体上对污
44、染物的扩散、净化能力变大。目前库区范围无工业污染源,水质现状良好,因此在控制进入库区污染物的前提下,库区水质可满足水环境功能的要求。库区设水库管理房,运行期安排工作人员长期住所内对水库进行监控管理,日常值班工作人员总共2人。生活用水量按每人用水取150L计,每天生活用水量为300L,则年生活用水总量约为110 t/a(按年工作365天计)。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排放的生污水总产生量约为88t/a。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Cr:400mg/L、BOD5:250mg/L、SS:220mg/L、氨氮(NH3-N):30mg/L计,则各污染物源强为CODCr:0.0352t/a,BOD5:0
45、.022t/a, SS:0.0194t /a, 氨氮(NH3-N):0.0026t/a。由于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建议这部分污水经化粪池及氧化沟处理后用于周边林地灌溉,不直接排入纳污水体,不会对纳污水域水质产生影响。6.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该项目运行期没有生产废气产生;职工生活燃料采用液化气和电能等清洁燃料,燃烧废气污染物浓度很低、数量很少,对周边大气环境基本不会产生影响。6.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该水库运行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是水泵、发电机运转噪声及其发电泄水噪声。这些机电设备噪声一般为8090dB,虽经厂房隔声,但各种噪声源叠加后,厂界噪声将达到7080dB,故应尽量选用低噪声机电设备,并采取隔振降噪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6.4运营期固体废物及防治对策该项目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是职工生活垃圾和坝内侧拦污栅前聚集的水库漂浮物。按职工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1.0kg/人d计,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kg/d,年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0.73t。在坝前聚集的漂浮物主要为水库上游带来的植物枯枝落叶。一般情况下水库漂浮物数量不会太多。为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应对生活垃圾及水库漂浮物定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