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科研课题申报流程、管理办法及选题参考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研究流程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的科学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双百”方针,深入研究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努力为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第三条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应遵循下述原则:1
2、、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相一致;2、与本地区、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提倡前瞻性、独创性、有效性;3、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以体现教育科研活动的群众性。第四条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面向全国择优立项,接受来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院所及个人会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学校校长、广大教师的立项申请。第二章 组织第五条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领导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主要职责有:指导项目办制定并发布科研规划、课题研究规划、指南和管理办法;对重点课题的立
3、项申请进行审议;组织学术咨询和成果鉴定。第六条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具体负责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有:制定并发布规划、指南和管理办法;受理课题申报;组织开展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的立项审批;审核结题材料;向完成课题研究的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组织课题成果宣传推广等。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第七条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十三五期间均可申报)。第八条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分为全国重点课题、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三类。立项评审程序分为初审、终审
4、和公示。初审: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所申报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进入终审审,同时将申报课题按学科(专业)进行分类。终审:项目办汇总初审结果,报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按学科专业聘请专家,组织召开课题立项终审会确定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公示名单。公示:对通过审批的拟立项课题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两周。无异议后准予申请人按标准缴纳课题综合服务费并履行相关手续。手续齐全后项目办向负责人寄送同意立项的正式批复,并同时通报分管管理单位和推荐单位备案,第九条 申报课题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1、申报规划课题的负责人
5、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有参加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经历;申报重点课题的负责人还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条:1)有主持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的经历(需为第一或第二主持人);2)有与课题内容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3)在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出版或发表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专著或论文;2、能够筹措课题经费并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3、能够切实承担起组织课题研究的责任。第十条 课题申请程序:1、根据课题指南,以理论问题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确定研究课题(重点课题必须进行科技查新,以确保研究的创新性),按要求填写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申报评审书(以
6、下简称评审书)一式三份。2、评审书须报申请人所在(推荐)单位,由单位对课题申请人及课题参与者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课题研究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第十一条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原则上自筹经费,项目办将根据课题的理论和应用推广价值,择优对部分重点课题予以经费支持。第十二条 课题组负责人接到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的立项通知书后,课题研究工作即可启动。第四章 管理第十三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对全部课题进行管理,课题管理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主要有立项评审、开题检查、日常管理等。第十四条 过程管理包括:开题、日常管理及报告制度
7、和实验推广等。组织开题: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在一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报我办。日常管理: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或依托的部门单位负责课题的具体管理,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课题的支持和对研究过程的检查和督促。项目办对已立项课题的执行情况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对课题的管理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其中不定期抽查的比例不应低于15%。检查和抽查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档案建设、经常性活动、简报、成果转化等。报告制度:课题组应按立项时间提交年度研究工作报告,申请的课题于每年12月底前提交所在单位或依托部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送我办。课题重要活动,包
8、括开(举)办网站、培训学校(辅导班)、大型论坛,编辑发行文集、(电子)资料和开展涉外(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活动等,应提前一个月报项目办。课题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应及时上报项目办。项目办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审批。第十五条经费管理:经费是课题研究的基本保障条件,课题申报时须说明经费来源、数额与用途,如系财政拨款或企业赞助需提供相关文件。经费的筹集和使用要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及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规定。 申报教育科研项目不收费用,但需缴纳项目评估、评审、牌匾证书制作费、立项后的研究指导、专家指导、中期检查、媒
9、体公示、结项验收、邮寄费等课题综合服务费。第十六条有下列变更情况之一者,课题组须提出书面请示,经所在(依托)单位同意,报项目办审批、备案。1. 变更课题主要负责人或管理单位;2. 变更课题名称或研究内容做重大调整;3. 变更成果形式;4课题完成时间延期;5. 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6联系人、通讯地址、电话等情况变动;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项目办撤销其课题。1. 违反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者;2. 有剽窃行为或弄虚作假者;3. 与研究设计不符或学术质量低劣者;4. 获准延期但到期后仍不能完成者;5. 借课题研究之名,谋取不当利益者。项目办将建立黑名单制度,被撤销的课题名单在官方网站等相关媒体予以
10、通报,被撤销课题的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第五章 成果鉴定与结题验收第十八条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接受项目办组织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报请成果鉴定的课题必须准备的文件包括:开题报告,研究工作(实验或调研)报告,成果简介,主件及必要的附件,课题申请书复印件以及其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等。第十九条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一般采取通讯或会议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组一般应由名以上专家组成,并设一名组长。鉴定专家由项目办指派,也可以由课题组自聘,但须提前一个月报项目办正式批准。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重点课题结题鉴定专家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指
11、派,所需费用由课题组承担。课题主要成果如非涉密,需在项目办网站公示一个月,公示无异议后方可结题。第二十条 课题鉴定程序:(一)会议结题1、课题组向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科研项目办公室提出结题申请;2、准备好成果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份);3、课题组接到同意进行结题的批复后组织评审会,向鉴定专家进行陈述、答辩,最后由专家组共同评价并签署鉴定意见。4、专家鉴定后将结题所需材料寄送到项目办。(二)通讯结题1、课题组向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科研项目办公室提出结题申请;2、准备好成果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份);3、收到同意进行结题的批复后,聘请鉴定专家或接受指派的鉴定专家,将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寄送到
12、鉴定专家手中,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并抄送项目办备案,组长综合多数人的意见签署鉴定意见。4、专家鉴定后,课题组将结题所需材料寄送到项目办。第二十一条 结题验收。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经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向课题组颁发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结题证书。第六章 成果推广与使用第二十二条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每年对课题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评选,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优秀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以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作用。1、推广方式包括推荐报刊发表、利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
13、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网站和其他相关媒体宣传推广,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发布研究成果信息,组织多种形式的实验推广、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等。2、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归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与课题组共同所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有权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术推广和相关活动。3、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在正式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部门报送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类别。4、每个规划期结束后,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将评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加以表彰。附则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
14、法的解释权属于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9课题指南(供参考)一、 学生发展特色研究1.生命教育特色研究2.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创新研究3. 促进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及评价的研究4. 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5. 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研究6. 学生道德成长与价值观形成的研究7. 儿童文化与儿童发展的研究8. 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及干预策略的研究9.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10. 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研究二、课程建设特色研究1. 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体系和学校文化活动体系构建的研究2. 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3.
15、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4. 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5. 普通高中模块化教学的创新研究6. 学校(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建立的研究7. 学校(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管理变革的研究8. 特殊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9. 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研究10. 中小学校本教学评价改革研究11. 以国学经典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12. 双语课程教学特色的实践研究13. 中小学(幼儿园)“双语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14.开发以国防教育为特色的学校课程的研究15.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学校课程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三、德育教育特色研究1.中小学德育特色校构建的实践研究2幼
16、儿园德育特色校构建的实践研究3.职业学校德育特色校构建的实践研究4.创建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学校实践研究5.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6.体验式德育的特色研究7.中小学(中职学校)德育课堂创新模式实验研究8.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9.小学生校园礼仪教育实践研究10.初中学校校本和谐德育途径方法的研究11.创新和谐德育模式 创建和谐校园12.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创新班主任工作的研究13.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14.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实践研究15.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四、艺术教育特色研究1.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探索2.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3.实施“自主教育”形成
17、学校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4.校园足球教育推动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探索5.中小学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6.创建学校艺体教育特色的探索7.构建基于校本课程体系的美术特色学校发展研究8.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9.中小学美术教育办学特色的实践研究10.“诵读经典”-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研究11.校园足球特色项目建构的实践研究12.中学校园足球训练有效性研究13.阳光体育足球特色课题研究14.足球促进幼儿发展及实践研究五、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研究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2.中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4.以中小学心
18、理健康教育为主渠道建设特色学校的研究5.以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渠道建设特色学校的研究6.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8.当前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9.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1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1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实验与研究1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研究六、安全教育特色研究1.中小学“安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2.中高职“安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幼儿园“安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4.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5.中(小)学生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研究6.中(小)学生行为安全教
19、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7.中(小)学生自然灾害预防与规避的研究8.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9.学校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10.学校安全教育模式的探索11.校园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的探索七、校本教研特色研究1 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研究2 课堂教学创意与教学策略创新的研究3 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应用问题的研究4. 校本文化创新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研究5校本科研骨干培养与作用发挥的研究6. 学校特色建设与品牌打造的研究7. 学校特色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的研究8.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9. 特色学校特质发展的研究10.学校生本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八、 信息化教学特色研究1. 基于微课程
20、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2. 开放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3. 普通中学基于云服务技术应用环境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研究4. 微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与应用模式的研究5.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设计及实施方法研究6. 构建基于网络下的合作教研团队,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7. 中小学翻转课堂实践模式与案例研究8.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9. 中小学云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的研究10. 云计算环境下区域智慧校园建设策略与协同机制研究11.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12.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微课的教学应用策略和效果评估13. 基于现代智慧课堂环境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14. 基于外语特色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15. 微课程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研究16.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17. 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各学科)实验教学模式与应用效果研究18. 翻转课堂视域下学科教学微视频制作及应用研究19.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高效性课堂互动学习的研究20. “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研究21. 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管理者领导力的实践与研究22. 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2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24. 信息化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与策略研究25. 利用微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