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提要11.2 项目责任单位及法人代表简介11.3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简介21.4 项目建设目标21.5 项目区组成、规模与地点31.6 项目技术辐射层次、内容及规模41.7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41.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9 投资效益及评价51.10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61.1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61.12 可行性研究结论7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102.1 项目背景102.2 建设的必要性11第三章 市场分析15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保证条件174.1 项目区概况174.2 项目区蔬菜产业化现状184.3 建设
2、条件204.4 项目保证条件224.5 项目执行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关系23第五章 场址选择、建设规划及产品方案245.1 建设场址选择245.2 主导产业及产品245.3 规划建设方案255.4 产品产量27第六章 技术方案与技术评价286.1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286.2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296.3 现代生态农业新技术446.4 蔬菜精加工技术446.5 技术评价45第七章 建设内容与总图布置467.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467.2 功能分区与建设内容467.3 竖向布置547.4 给排水、消防557.5 项目区环保绿化55第八章 环境保护578.1 项目区环境状况578.2 设计依据57
3、8.3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578.4 环境保护措施588.5 卫生防疫598.6 水土保持59第九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609.1 组织管理609.2 运行机制63第十章 节能与节水6510.1 设计依据6510.2 节能措施6510.3 节水措施66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质量保证体系6711.1 项目实施计划6711.2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67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812.1 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6812.2 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6812.3 投资估算6912.4 资金筹措7012.5 建设投资计划70第十三章 工程招投标7113.1 招投标依据7113.2 招标内容7113.3 招标
4、基本情况见表13-171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7314.1 评价的依据7314.2 评价的依据及主要基础数据7314.3 效益评价74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7715.1 结论7715.2 建议7782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省县3、项目责任单位:县蔬菜发展总公司4、法人代表:5、建设地点:县潭城、佐龙、恩江、坑田、上溪等乡(镇、场)6、建设性质:新建7、建设规模:无公害蔬菜产业化核心区面积5万亩、示范区面积40万亩。8、估算总投资:72561万元9、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农
5、业大学园艺系、县蔬菜科学研究所1.2 项目责任单位及法人代表简介1、责任单位:县蔬菜发展总公司,成立于1999年,为国有资产管理单位,现有职工18人,其中拥有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人,公司下设综合科、生产技术科、市场管理科、蔬菜研究所、蔬菜销售公司、信息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至2001年底,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371.85万元,流动资产265.38万元,2001年实现收入14013.65万元,利润336.09万元,上交税收280.27万元。2、法人代表:,男,1956年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76年参加工作,现任县农业局局长、党委书记,蔬菜办公室主任、蔬菜发展总公司总经理。1.3 项目技术依
6、托单位简介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是国内蔬菜科技研发和应用的权威科研单位,项目区在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生产中接受其信息、技术、品种方面的支持。2、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该院生命科学技术和食品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是项目区蔬菜产品精深加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主要依托单位。3、农业大学园艺蔬菜系:拥有全省蔬菜方面的权威和专家,是项目区设施农业和蔬菜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蔬菜产业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重要科技支撑。4、县蔬菜科学研究所:是蔬菜技术一线应用的研究科研单位,专门从事蔬菜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主要承担项目区蔬菜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具体指导工作。1.4
7、 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以县蔬菜发展总公司为龙头企业,通过建设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基地,引进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国内外名特优稀蔬菜新品种以及无公害生产高新技术和标准,应用现代农业新设施和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优质化、国际化,同时配套建设蔬菜加工企业和流通设施。通过3年(2003-2004年)的建设,把项目区建成符合WTO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拥有完备的科技、质量标准和市场三大支撑,拥有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带动乃至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现代生态农业特征的基地。1.5 项目区组成、规模与地点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基地由核心区、示范区两大次层构成。核心区面积5万亩,分成“六区一
8、市一中心”,其中:蔬菜工厂化育苗区3000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区25000亩,优质水生蔬菜区5000亩、有机蔬菜生产区5400亩,蔬菜加工区900亩,产业化孵化区(县蔬菜科学研究所)150亩,蔬菜批发市场500亩,科技培训及综合服务中心50亩。分布在潭城、佐龙、恩江、坑田、上溪5个乡镇。详见下表:乡镇名称合计佐龙恩江坑田潭城上溪面积(万亩)5.01.70.81.01.00.5示范区面积40万亩,分布在县全县24个乡镇场乡镇名称合计佐龙恩江八江坑田潭城沿陂鹿冈面积(万亩)406.02.02.83.22.51.71.5乡镇名称七都古县瑶田藤田陶塘石马中村上溪面积(万亩)1.73.02.33.1
9、2.03.00.50.5乡镇名称沙溪潭头三坊上固龙冈君埠罗铺面积(万亩)1.00.60.50.30.70.90.21.6 项目技术辐射层次、内容及规模核心区技术先向示范区,再向周边地区(吉安市、赣州市、抚州市、宜春市的部分县市区)辐射,辐射区面积80万亩。部分技术还可向省乃至南方各省辐射。项目区示范和辐射内容主要为核心区内展示的各项无公害蔬菜高新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技术和科技成果。通过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县乃至吉安市农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1.7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太阳能全智能温控玻璃温室9000 m2。2、双层冲气膜PC板温室连栋大棚110亩
10、。3、钢管骨架大棚7020亩。4、菱镁骨架大棚30000亩。5、植物离体培养室2000 m2,育种检测室600 m2,综合大楼(管理培训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信息中心)3000 m2,蔬菜产业化创业中心大楼3000 m2。6、能源环境工程(大型沼气)3处2000 m3,小型户用沼气池5.25万个。7、相应的科研、检测、信息网络仪器设备,以及配套的园田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扩建蔬菜加工厂3座年加工鲜菜8万吨、年交易蔬菜80万吨的蔬菜批发市场1个。1.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2561万元,其中:1、核心区:蔬菜工厂化育苗区6175万元,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区18900万元,优
11、质水生蔬菜区2160万元,有机蔬菜区1155万元,蔬菜加工区5300万元,产业化孵化区2275万元,蔬菜批发市场6776万元,科技培训及综合服务中心395万元;2、无公害蔬菜示范推广区20900万元;3、前期工作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费、监理费、设计费、征地费等其他费用5070万元;4、基本预备费3455万元。项目资金拟从以下五个渠道筹措:一是当地农民以劳代资、参股入股等形式集资;二是企业自筹;三是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四是申请国家立项拨款。1.9 投资效益及评价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符合无公害(或绿色、有机)食品标准要求的名、特、优、稀商品蔬菜、商品种苗和蔬菜加工制品。优质蔬菜苗22.5
12、亿株,优质无公害蔬菜80.3万吨,年加工蔬菜(速冻菜、真空脱水菜、腌渍菜、蔬菜饮料、汁等)8万吨。本项目的效益是由各子项取得的收入增量共同形成,取得的都是收入增量。因此,本项目评价采用“有无对比法”计算项目的收入增量,重点分析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产生的社会综合效益,以此作为本项目的评价结论。本项目经计算:年新增利润19531万元,内部收益率为24.19%,财务净现值(I=12%)为24448.9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42年(含建设期)。1.10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和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要点3、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决定
13、(赣发19971号)4、国家山区经济产业化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稿)5、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及技术目录6、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7、省吉安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8、吉安市农业产业化“十五”规划纲要9、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10、县“十五”规划纲要1.1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按照国家和行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和深度要求,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编制范围拟为:1、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及项目的必要性进行分析;2、对蔬菜市场进行分析预测;3、分析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4、以市场分析为基础,在充分把握项目区蔬菜生产的资源配置、生产现状、制约
14、因素的情况下,确定具体的建设内容,做出方案设计;5、分析项目建设及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提出项目的节能措施;6、初拟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确定项目的招标方式和范围;7、提出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计划;8、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确定资金筹措方案;9、对项目建成后的效益进行分析,做出可行性研究结论,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1.12 可行性研究结论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任务重大而意义深远,本项目的建设以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为手段,优化无公害蔬菜品种结构,发展优质品种,实现优质稳产、高产为目的,是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关于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工作总体部署
15、的体现,对提高县以及吉安市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能力和优质无公害蔬菜的供应能力作用巨大。2、县拥有丰富的蔬菜生产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是省最大的淡季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属首批“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年蔬菜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蔬菜生产的基础扎实,十分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特别是项目区拥有的蔬菜生产比较优势,更使该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本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部分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制约因素,使项目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比较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对县以及吉安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重大意义。3、项目建设对县以及吉安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推动作用。项目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所产无公害蔬菜市场
16、竞争力强,效益好,对周边农民有示范带头作用。同时随着现代产业关联度的提高,可带动蔬菜加工、现代物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学技术进步,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4、通过项目的技术引进、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普及,带动乃至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建成后,通过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解决10-12万名农业劳动力就业,增加较稳定的收入来源。5、未来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主导食品是绿色安全食品。项目区引进现代生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进行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生产,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药,利用高新
17、生态农业技术进行蔬菜加工,同时对项目内粪肥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园区环境的水质、空气、土壤进行监测。因此,项目区的建设不仅不会影响或破坏生态环境,而是更加有利于推进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项目的各项财务评价指标显示,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看好,抗风险能力较强,项目前景良好,项目建设各项条件具备,应尽快落实建设资金,早日立项兴建。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2.1 项目背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不断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向农业的内涵挖潜,使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与第三产业的渗透融合,向农业的
18、外延扩展,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三是农业标准化、农业生产监测、农产品卫生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蔬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的小康化,人们的安全、营养、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安全卫生质量成为人们选择消费的第一要素,绿色消费正在成为时尚,无公害蔬菜是今后世界蔬菜的发展方向。县的蔬菜生产经过2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并被列为全国、全省主要产区之一,属“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省第一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好的生态基地之一,无公害蔬菜现有规模和发展势头在省首屈一指,已经完成产业化开发的起步工作,
19、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蔬菜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标准落后、蔬菜产业化发展滞后、蔬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面临如何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蔬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严重挑战。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引导和示范,通过项目的示范作用、高新科技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动作用、生产要素市场的引导作用,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辐射到农村,提升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是生态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的载体,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按照“高起点、上档次、创品牌、快辐射”的原则,项目区
20、围绕打好“生态牌”,以无公害蔬菜产业化为重点,突出无公害蔬菜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辐射,以现有科技、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及合理配置,把县建成为无公害蔬菜科研成果示范和推广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加工基地、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信息化基地、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基地。2.2 建设的必要性1、符合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地发展,一个重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产业结构合理。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市场、技术、资源等条件不断变化,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显得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等。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
21、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据资源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现象的出现和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要求,也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客观要求。推进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要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的作物、品种和质量结构,加快农作物更新换代,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因此,切实改变农业种植业中粮食独大的局面,建设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显得十分必要。2、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后,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更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
22、键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蔬菜产业化发展情况在吉安市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且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于科技的创新和转化应用,依靠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机制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来提升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加速蔬菜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并通过项目区的引导和示范带动,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整个农业的发展。3、是迎接国际农产品挑战、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加入WTO,我国农业进一步融合于世界经济结构中,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必然要求农产品质
23、量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加入WTO,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的农产品,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农业资源、技术、人才的全球化配置,促进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并对引进农业新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均有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入WTO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主体仍是一家一户的农民,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比较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上市的标准和品质与国际市场差距较大。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区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龙头带动为主要手段,易于实现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有利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4、是推动农业科技成
24、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一般在8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只有40%左右。国际上用于科研、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三个环节的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这一比例即使在上海等大城市也仅为1:1.5:26。较低的科技投入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县是蔬菜大县,项目区立足于实际,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引进、组装、示范推广国内外农业特别是蔬菜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把项目区建成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的载体、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优质种苗繁育技术、无公害蔬菜高新技
25、术、有机蔬菜技术以及蔬菜加工技术的示范与辐射、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效益。5、是加快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是适合当今世界无公害蔬菜发展趋势和需求方向的重大措施。在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区建设中,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无公害蔬菜的区域化、产业化布局生产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装备现代化农业设施,实施现代化管理,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知识密集、劳动密集的区域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项目区产业聚集功能,无疑会大大加快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进程。通过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将蔬菜生产的产前
26、、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蔬菜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建设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市场分析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常规现代农业几个阶段。常规现代农业通过新品种应用、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和水利灌溉技术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收益下降等严重问题。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
27、认识,人们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并呈方兴未艾之势。生态农业代表了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采用绿色种养技术,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发展无公害蔬菜能有效地提高蔬菜品质,保证蔬菜安全、优质、营养、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蔬菜是人们的必需品、消耗量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过去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28、,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安全卫生,是今后人们对蔬菜需求的要求,无公害蔬菜 、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正是应对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从全国来看,蔬菜生产的总量近乎饱和状态,但是,这只是低层次品种和数量的饱和,而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A级、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有机蔬菜供给量却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市场容量大,发展空间广阔。创新蔬菜品种、发展蔬菜生产是国家种子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的蔬菜深受人们的欢迎,虽然价格偏高,但在超市、农贸市场都是抢手货,供不应求。利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的绿色食品是人们采购的优先选择,
29、能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05年,全球上市的主要农产品中将至少有1/3的农产品是用机耕方式生产。按生态模式建设的无公害蔬菜,将推动我国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的发展,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是我国发展农产品的好机遇。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多地少,农民有精耕细作的好传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就蔬菜一项国外价格一般是我国国内的5-8倍,加入WTO以后,蔬菜产品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居有利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稳步增长,1998年总出口量达196.34万吨,出口额13.9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通过全面实施生态工程发展生态农业,
30、建立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产业化,实施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设施栽培达到无公害蔬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四季常鲜的目的,以高品质、安全绿色食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其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十分看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保证条件4.1 项目区概况县位于省中部,吉安市东北部。古属庐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故乡。全县总面积2695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场,共有269个村委会,26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1万人。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一般无灾害性天气,既适宜喜温作物栽培,又有利于秋作物的安全越冬,农业气候
31、条件比较优越,是南北蔬菜种植的过渡带。县资源丰富,特产众多。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现有耕地50.89万亩。森林面积260万亩,树种达2000余种,森林覆盖率高,是全国林业百佳县之一,全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和油茶重点产区。水力资源条件好,全县有大小河流500多条,流域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3.78亿立米。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3.312亿元,其中一产5.671亿元,二产4.0335亿元,三产3.6075亿元;财政总收入0.93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0.676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9.136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983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46.9%;在农业(种植业)
32、产值中,蔬菜产值达2.2248亿元,占农业(种植业)产值5.656亿元的39.3%,粮食作物产值为2.53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3%;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县具有发展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森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达到70.6%,水土涵养好,自然风光秀丽、环境保护完整,水、土、大气、光照条件好,是生产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最佳地。全县蔬菜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是一项传统产业。“牌”优质蔬菜和“绿海牌”茶油、藤田薯粉、沙溪腐乳、君埠白莲畅销大江南北,名扬天下。4.2 项目区蔬菜产业化现状县是全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之一,从1983年就开始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利用耕地大面积发展商品蔬菜
33、生产,尤其是9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引进、示范和推广,蔬菜生产品种日益丰富,到上世纪末就已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目前已形成早春大棚蔬菜、秋延后蔬菜、高山蔬菜、常规特色蔬菜和食用菌五大系列、栽培品种达200多个,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已建成了2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一个,乡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4个,常年大棚蔬菜基地4个,引进新品种268个、新技术99项,良种覆盖率达80%,其中无公害生产瓜类立式栽培、果蔬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菱镁大棚、转光膜、无滴膜、生物农药都得到较快推广,并完成了县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100%乡镇农经网络
34、建设,蔬菜食用菌等大宗农产品开始实现网上销售。注册农产品流通企业14个,发展流通大户1826户,县蔬菜批发市场被列入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并正式注册了“牌”无公害蔬菜商标,有辣椒、白萝卜、大蒜、黄瓜、空心菜、甘蓝等10个品种获国家无公害标准(GB)。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41个,上交税收近400万元,其中喜万年绿丰食品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生产的脱水蔬菜已出口日本、韩国等地。为确保全县蔬菜实现无公害生产,县大力实施“生态名县”战略,启动了绿色通道建设,开展了“保护生态,发展无公害蔬菜”行动,2001年建成沼气池550座,消灭宜林荒山1.2万亩,种植绿肥15万亩。于1997年4月建成并投入正式使用的蔬
35、菜批发市场,占地13295m2,其中建筑面积7544m2,有三个交易大棚,二间办公用房,一个农药残留检测站,露天交易区5751m2(尚未硬化),在县已建成乡村交易点36个。经过几年运作,先后在南昌、武汉、株州设立了蔬菜直销区,知名度随之加大,特别是2000年又被农业部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并且“牌蔬菜”也上了中国农经网、被农业部定为菜篮子工程项目,县已成为最大淡季蔬菜生产供应基地之一。该市场自99年投入运营以来,交易量逐年大幅增长,其中1999年达18万吨,2000年达22万吨,2001年近29万吨。2001年被列入全国首批、唯一的“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200
36、2年顺利通过国家正式验收。以此为契机,的无公害蔬菜产业:一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基地建设进度加快,蔬菜生产面积近几年来以20-30%的速度递增,全县加大蔬菜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从全国各地引进了150多个蔬菜品种进行种植,蔬菜生产品质明显提高,效益逐步显现;二是蔬菜生产技术推广普及加快,科技兴菜水平明显提高,以县蔬菜科研所为龙头,乡镇蔬菜站为阵地,村级示范户为基点的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已经成型,一大批农民“土专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三是蔬菜销售畅通,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建成,县蔬菜批发市场聚集和辐射功能已开始显现。2001年县正式申请注册了“牌”无公害
37、蔬菜商标,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格局初步形成,民间流通组织活跃。2001年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20.35万亩,总产量36.63万吨,产值2.2248亿元,其中外销近29万吨,外销率为79%;蔬菜加工方面已形成年加工鲜菜近8000吨的能力。4.3 建设条件4.3.1 自然条件1、气候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多年平均5723.5,0的有效积温为6600,无霜期279天,年平均降雨1577.4厘米,太阳辐射总量10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762.8小时,大气
38、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清洁水平。2、土壤资源条件项目区土壤有红壤、潮土、黄壤、紫色土等多种类型,区域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土壤质量达到一级清洁水平,完全适合建设生态农业和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为实施安全的高品质产品战略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3、水资源条件项目区地处赣江中游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多雨地区,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恩江、孤江两大河流贯穿全县,与全县500多条大小河流构成网状的天然水系,由于全县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保护好、工业污染源少,因此水质优良,达到一级清洁水平。4、地质、地貌座落在吉安中生代拗陷盆地边缘,地质构造比较复杂、项目核心区地层出露主要有第四系,
39、白垩系,红盆地中沉积发育,受第四系和红壤层覆盖。整个地区无滑坡、沼泽、岩溶及沉陷性大孔土分布,无不良地质构造。该区域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属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带。5、地震根据2001.2.2颁布,2001.8.1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县地震峰值加速率0.059(相当于地震烈度小于六度)属地震不设防区。4.3.2 外部协作条件1、交通条件的交通建设近些年发展较快,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公路通车里程1479.9公里。紧邻105国道、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2、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已全部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讯和通信。区内排灌设施配套齐全,旱涝保收面积达到80%
40、,有完善的供电设施,可保证项目建设的需要。3、产业条件经过多年发展,县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不仅颇具规模,而且优质率高,产业化水平、科技水平也正在逐年提高。4.4 项目保证条件1、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依托紧临赣江、105国道、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交通兼得水路、公路、铁路三者优势,内可通各乡镇村组,外能联各大中城市,距港澳700-900公里,离闽江浙沪500-900公里,区位优势突出,是我省实施“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决策、实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战略的要地。2、产业优势 县以早春大棚蔬菜、秋延后蔬菜、高山蔬菜、常规特色蔬菜和食用菌五大系列支
41、撑的主导产业,不仅规模大、种植基础好,而且正逐步向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方向发展,为项目区的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技术优势项目区的核心区、示范区都已形成了“县乡镇村组科技示范户”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拥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农民技术员150人,蔬菜科技示范户247户;取得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4项,其中“早辣椒小棚双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国家星火奖四等奖。4、有国内高新技术科研机构的支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蔬菜花卉研究所、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农业大学园艺系、县蔬菜科学研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建立起了科技支撑体系。4.5 项目执行单位与
42、技术依托单位的关系本项目执行单位确保项目实施自筹资金筹措以及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运行,技术依托单位负责项目建设期以及运行期的科研技术服务,保证项目技术目标、方案等切实可行。项目执行单位要委托形式要求技术依托单位完成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的科技服务。具体单项科目的研究可与其签订合同。第五章 场址选择、建设规划及产品方案5.1 建设场址选择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分核心区和示范区两个层次,核心区选址于县潭城、佐龙、恩江、坑田、上溪5个乡镇,位于县东北一带,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污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示范区分布在县除潭城、佐龙、恩江、坑田、上溪以外的17个乡镇场(详见“项目
43、区分布示意图”)。5.2 主导产业及产品 根据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农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的总体要求,以及县生态农业的区域特色,确定本项目的主导产业是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根据项目区蔬菜产业化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项目区的主导产品是:早春蔬菜、秋延后蔬菜、有机蔬菜、优质水生蔬菜、常规特色蔬菜、食用菌以及运用国内先进技术加工的冻菜、真空脱水菜、腌渍菜、保健菜、蔬菜饮料(汁)等系列精加工产品。采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植物离体培育、蔬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高新技术对项目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和孵化。项目区实施品牌战略,打好“
44、生态牌”,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使蔬菜上档次,创品牌,出效益,面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境外国外市场,推出“牌”绿色蔬菜、有机蔬菜。5.3 规划建设方案项目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所代表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点在优质种苗、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水生蔬菜、蔬菜精深加工、信息服务方面进行建设,并在种苗、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批发销售等方面建立蔬菜安全标准化体系和监督检测体系,把项目区建成技术、信息辐射源,直接带动示范区、辐射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5.3.1 项目核心区1、无公害蔬菜工厂化育苗区本区规划占地面积3000亩。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运用先进种苗生产设施与技术规程,为示范区、辐射区供应种苗和对
45、良种更新起主导作用。主要建设内容为工厂化种苗车间、植物离体培育室、组培规模生产线和炼苗车间,生态能源环境工程及沼气(液)输送工程、小型沼气池等。2、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区本区规划占地面积25000亩。建设连片高标准万亩蔬菜基地,主要建有早春大棚蔬菜、秋延后蔬菜、常规特色蔬菜和食用菌试验及试种、大规模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内容是完善路渠、排灌设施和遮阳、防虫网等栽培设施、滴喷灌设施、控温控湿设施、生态能源环境工程及沼气(液)输送工程及小型沼气池等。3、优质水生蔬菜区产区本区规划占地5000亩,主要建有莲藕、菱白、水芹、芋头、菱角、荸荠等水生蔬菜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水系、标准池塘建设。4、有机蔬菜生产
46、区本区规划占地5400亩。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大气、水、土壤因子),按标准生产有机蔬菜,同时采用人工辅助繁殖、圈片散植、仿生栽培等技术,开发高山野生蔬菜。主要建设内容为生态农业栽培设施。5、蔬菜加工区本区规划占地面积900亩。蔬菜产品利用采收后技术处理形成二次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主要建设内容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包括场地平整,道路,供排水,供电,路灯,通信,绿化等)。6、产业化孵化区本区规划占地150亩。以县蔬菜科研所为基础,聚集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产学研基地)和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地,为科研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企业,为蔬菜产业化开发做好储备。7、蔬菜批发市场本区规划占地500亩。建设蔬菜批发中心、蔬菜检测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平整,土建,道路,供排水,供电,路灯,通信,绿化等,并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吞吐”能力,日交易量80万吨,年交易额11.76亿元。8、科技培训及综合服务中心本区规划占地100亩。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农业(蔬菜)信息中心。建设内容为土建、配备先进仪器设备。5.3.2 项目示范区本区规划占地40万亩。主要承接核心区内展示的各项无公害蔬菜高新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技术和科技成果,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主要建设内容是完善路渠、排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