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环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观察法:是指在教学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实验法: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调查法:通过直接观察以外的手段,间接获取有关资料,了解研究对象的方法。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答:1)个体心理结构;2)个体心理与行为;
2、3)意识与无意识;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2. 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何在?答:1)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2)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3.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成就与趋势。答:成就:1)坚持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独立性;2)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3)建立了一系列的学习理论;4)逐步克服了外因论和机械论;5)为提高教学成效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6)对推动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趋势:1)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2)对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3)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4)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研究,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5)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两部分。认知发展:指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指人的情感、世界观等社会化的发展变化过程。自我意识:是个性心理发展的核心,是人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体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智力:一般的认知能力。智商:表示智力水平的智力商数。三元智力理论:包括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三个组成部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即
4、: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里克森认为,人格形成发展要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如果个体能成功地解决危机,就会顺利地发展健全人格。1. 结合实际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思维特点: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显著提高;2)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也迅速提高;3)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显著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1)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2)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2. 结合实际简
5、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育中应如何“动之以情”?答: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大学生情绪兴奋性高,感染性强;2)大学生情感极为丰富,复杂性大;3)大学生的情绪波动表现为两极化;4)大学生情绪表现出文饰性;5)社会情感逐渐成为大学生情感的主要部分。动之以情:1)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改变重知轻情的现象;2)关心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3)帮助大学生运用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使大学生情感健康发展。3. 结合实际,说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答: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加主动自觉;2)大学生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3)大学生行为
6、的目的性与自觉性有明显提高。有效进行自我教育: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引导大学生不断开发自我;3)引导大学生积极接纳自我;4)引导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第三章 学习理论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变化。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有意义学习: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机械学习: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刺激情境与反应行为之间的联结,即S-R联结。联结是通过不断尝试与减少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顿悟说:苛勒认为学习不是S-R的联结,而是在头脑中对知觉的重新
7、组织,其过程不是试误,而是突然顿悟。1. 简述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答:1)加涅认为,教育目标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对教师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2. 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答:1)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的活动的强化物;2)要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强化物;3)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要即时强化。3.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答: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应注重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3)提倡发现学习。4. 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答: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社会行为的学习;2)班杜拉的
8、一些具体观点,如社会行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和改变,环境、榜样在人的社会行为、道德品质形成中起着重大作用等,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5.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有什么独特之处?答:1)学习过程是个人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以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作为学习的结果,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第四章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耶尔克斯-多比森定律: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尔克斯-多比森定律”。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
9、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由于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习得性无助:由于一系列的失败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1. 大学生学习动机有哪些特点?答:1)对于大学生而言,好奇心已不再居于支配地位,代之以信念和理想起支配作用;2)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进而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2. 简评几种动机理论的意义。答:1)强化动机理论: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运用表扬与奖励、目标与反馈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依据;2)成就动机理论:对于教师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3
10、)自我实现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4)成败归因理论:对于我们教会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和优良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5)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把个体的需要、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们行为的动机,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6)自我价值理论:提出了能力高的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这些不正常而又十分常见的现象的理论解释,是学校教育的结果。第五章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类型: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
11、据迁移影响的方向和顺序,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层次和水平,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根据迁移作用的范围的不同,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1. 共同要素说、关系转换说、概括说是如何解释学习迁移的?这些理论对实际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答:1)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迁移才会产生,而且两种情境中的相同要素越多,迁移越大。有助于避免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对教师的教学有指导意义。2)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不是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3)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
12、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原理。概括说是加强“双基”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2. 简评现代迁移理论的意义。答: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揭示了学习迁移的内部主观条件,对我们解释和解决课堂中的学习与迁移问题大有裨益,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2)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从一种技能到另一种技能的迁移量主要依赖于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3. 结合实际,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答:1)精选教材内容,加强基本概念与原理的教学;2)合理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3)教会学生学会学习;4)引导学生加强练习。第六章 认知领域的学习知识: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征
13、:心理表征指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陈述性知识: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策略性知识: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同化论:奥苏伯尔,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取决于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旧知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变式练习:陈述性知识学习向程序性知识虚席转化的关键。认知:人体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意识。认知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1. 用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解释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答:在学习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
14、着某种固定作用,成为同化点,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原有知识结构重建或改组,形成新得认知结构,从而习得新知识。2. 举例说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答:学习过程:1)学习规则法规得阶段;2)促使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规则转化为产生式系统,也可理解为转化阶段;3)经过大量的变式练习,达到规则应用的相对自动化程度,又称自动化阶段。学习条件:1)内部条件,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陈述性知识;2)外部条件,大量的变式练习。3. 举例说明策略性知识学习的条件。答:内部条件:1)原有知识储备;2)学生元认知的发展水平。外部条件: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变式练习。4. 根据教育心
15、理学理论,谈谈如何在你的教学中对大学生的三类知识中的某一类知识的学习进行指导。答:1)根据三类知识习得规律确定教学目标;2)根据三类知识习得规律安排教学步骤;3)根据三类知识学习的条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4)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进行教学。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发散性思维:指人们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集中性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
16、维。1. 什么问题?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是如何理解问题的?答:1)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指导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2)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所谓问题空间就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答:1)发现法: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活动的教学方法;2)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3)大脑风暴法: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大量产生多种主意。第八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在
17、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练习曲线:表示练习进程及其效果的曲线。高原现象:在复杂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1. 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答: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动作的认知阶段;2)动作的联结阶段;3)动作的自动化阶段。学习条件:1)分配练习和集中练习;2)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2. 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进行指导?答:1)明确学习的目的与目标;2)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有关的基本知识;3)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4)适当分配练习次数与练习时间;5)让学生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第九章 品德的学习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
18、为规范所表现的稳定心理倾向。品德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等四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关于道德认识发展的研究,推论品德发展的过程。1. 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大学生某一道德行为的获得。答: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环境、人和行为三者是交互作用的;2)观察学习的过程开始于对榜样情景信息的注意和选择;3)接着将榜样行为用符号加以表征并存储;4)利用头脑中的表征来组织反应,产生动作再现;5)通过结果的信息反馈,获得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认识,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动机系统。2. 用本章品德培养的理论,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谈谈高校应如何有效地
19、进行品德教育。答:1)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并重的原则;2)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3)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4)由外控转为内化的原则;5)家庭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的原则;6)树立榜样的原则。第十章 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群体:人们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群。从众:人们在群体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社会助长:是指对别人的意识,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的现象。1. 如何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答:1)领导者的领导方式;2)群体的
20、大小;3)外界的威胁和竞争。2. 如何引导大学生群体中的竞争与合作?答:竞争对学生的促进作用:1)学习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2)能使学生在与其他学生竞争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局限性,重新定位自己。竞争不利的一面:1)对于那些成绩一贯优秀的,群体内部的竞争缺乏激励作用;对于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而言,群体内的竞争有可能促使他们采用作弊的手段来取得高分;2)群体内的竞争过于激烈,使学生之间产生敌意和失去信任感,从而使群体出现紧张、不团结等消极气氛。合作的积极作用:1)能增进群体的凝聚力;2)集思广益,对问题的解决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3)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合作的不足
21、之处:1)性格内向的同学在与性格外向的同学合作时,往往没办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会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和自卑。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所谓积极的心理健康,主要包括:自我认知态度;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健康成熟的人格;自我调控能力;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以及积极地适应环境的能力等6方面。心理健康评估: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并对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诊断的过程。心理咨询:在特定的咨询环境中,咨询人员运用有关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改善心理状态。心理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自我意识障碍、情绪障碍、学习心理障碍、人际
22、交往障碍、恋爱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等。1. 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答:1)能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2)具有健全成熟的人格;3)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4)有适度的情绪反应;5)学习与工作效率较高,热爱生活;6)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7)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进行心理辅导?答:1)学习自卑心理:建立对自己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正确认识;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2)学习动机障碍:对于缺乏学习动机的大学生: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浓厚的专业兴趣;有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动机;改善学习的外部条件;对于学习动机过强的大学生:帮
23、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转移学习重心;3)学习焦虑心理: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冷静分析造成学习焦虑的主客观原因;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恢复学习上的自信;4)学习疲劳症状:学会科学用脑;有意识地注意劳逸结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原理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目标:教学达到的预期效果。教学策略:在不同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媒体: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1. 高校教学中应如何设置教学目标?答: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布鲁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
24、、评价6级水平;2)情感领域目标分类:情感方面存在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化这样5个目标;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技能教学的7类目标: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创新。2. 高校教学中应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来选择教学策略?答:1)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目标应以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要注重确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确保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应着重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理解概念或规则的方法;充分发挥变式、比较和定义的积极作用。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认知策略教学与学科内容相结合;一般认知策略教学与元认知策略教学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策略的动机。3. 高校教学中应如何选择与应用教学媒体?答:1)媒体与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统一性;2)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3)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