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教学案例蝶 变 一节学生没有教科书的课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就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安排的我的四年级数学公开课了,教学内容是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简便计算。几天前我就为这节课开始做精心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了教案,并且预想了好多种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同时想好了应对方案。因为我自己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决不能平时指导学校老师工作,自己上公开课反而“掉链子”。可我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没准备好,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早读的时候,我还在努力地想着到底是哪里没准备好。这时,一贯“多事”的王小芳拿出数学书跑上来,边翻边问:“老师,今天是不是要上简
2、便计算了?”她这一问,所有学生都停止了读书,拿出数学书开始翻起来。对,就是这里了!我脑中灵光一闪,马上制止了学生的翻书行为,并让他们把数学书都交上来。虽然满脸疑惑,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听话地把数学书交了上来。可王小芳、学习委员陈珠和班长杨佳丽三个人紧紧地抱着自己的书就是不肯给我。陈珠说:“您把我的书收上去了,我还怎么学习呢?”“我是让你们把书借给六年级的学生看一看,待会儿上课就会还给你们的。放心吧,保证不会弄坏的!”我连哄带骗地把最后三个“小气鬼”的书给“抢”了过来。上课了,我并没有把书发还给学生。看到听课老师一个个走进教室,学生们的神色开始显得紧张起来。王小芳一脸愕然,杨佳
3、丽和陈则开始小声抱怨:“老师骗人。事先又不告诉我们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还把我们的书借给六年级的人看,上课了又不还给我们。待会儿我们怎么回答得来问题呀!”看到她们付样子,我有点忍俊不禁。师生互相问好后,我故作无奈地说:“唉,六年级那些学生可能没有你们聪明,说四年级的书太难看懂了,请求我让他们再看一节课,我一时心软就答应了。平时我又总是在办公室夸你们如何如何聪明好学,所以这些老师听说你们把书借给了六年级的同学,就想趁此机会来看看你们到底有多聪明,是不是没有书也能学会。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实际行动证明给老师们看?”在我的几顶“高帽子”和“激将法”之下,这些孩子们果然“上当”了。脸上的紧张神色不见了,取而
4、代之的是自信和跃跃欲试。王小芳也从愕然中惊醒:“放心吧,我们不会让老师们失望的!”于是开始上课。我把课本上的内容串联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利用打印好的例题代替了书本。由于没有了书本上的提示和答案,学生个个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不但寻找到了书本中提示的方法,而且还共同探究出了另外的简便方法。这是一节学生真正放飞思维的课。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又是运用于生活。所以新课程的数学教材内容大多十分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去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但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却有着太多的照本宣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只有让
5、学生真正脱离教材的束缚,把数学融入生活,给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脱离了教材束缚的学生,破茧成蝶了!【附:案例片断】(问题情境一)书店新到四种书,定价分别是:教育心理丛书56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31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19元,新世纪对教师的挑战24元。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教材中提示的两种方法:(1)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2)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学生讨论出的方法:第一种:把每三本价钱相加。563124=80+31=111(元)56+31+19=56+50=106(元)56+19+24=80+19=99(元)31+19+24=
6、50+24=74(元)第二种: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然后每次去掉其中一本书的价钱。56+31+19+24=50+80=130(元)13019=111(元)13024=106(元)13031=99(元)13056=74(元)第三种:先算出两本价钱较高的书的总价,再用100减去这个总价,看看剩下的两本书中哪本书的价钱更接近这个差。56+31=87(元) 10087=13(元) 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56+24=80(元) 10080=20(元) 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问题情境二)知识小百科48元,科学家的故事47元,王老师付100元,买这两套书,应找回多少钱?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可以把100分成两个50学生讨论出的方法:1004847=5247=5(元)100(48+47)=10095=5(元)100分成两个50 5048=2(元) 5047=3(元) 2+3=5(元)1004847=1005050+2+3=2+3=5(元) 理由:把两个减数48和47都看成50,这样100减去这两个数时就分别比原来多减了2和3,所以要加上2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