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铜铅锌矿 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 安全预评价报告 二○一三年十一月 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安全预评价 AP[2013] 号 某铜铅锌矿 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 安全预评价报告 法 人 代 表 人: 技 术 负 责 人: 评价项目负责人: 评价报告完成日期:2013年11月 评价人员 姓名 资格证书号 从业登记编号 签
2、 字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报告编制人 报告审核人 过程控制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前 言 某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9月,由香港与境内合资,注册资本101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5000万元。公司座落于某县某镇境内,距某县30km,距某市100 km,交通方便。公司下辖某铜铅锌矿是一座中型矿山,设计采选能力30万t/a,实际采选量接近30万t/a,主要
3、开采矿种包括:铜矿石、铁矿石和铅锌矿石,主要产品有铜、铅、锌、铁、硫精矿。矿山开采为地下开采,开拓系统为竖井+斜井联合开拓,采矿方法为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法采矿,目前开采深度为地表下280m至-225m标高。矿山正进行60万t/a改扩建工程,建设新竖井。矿山配套有选厂二座,有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尾矿库二座。目前矿山有员工373人。 尾矿库位于某县和某市交界处,属于某县某乡和某市村前镇管辖。该库于2004年8月由某黄金设计院设计,尾矿库由一个主坝、一个副坝和周围小山围成的狭长山谷型尾矿库;尾矿库为矿山备用库,位于某县某镇南东方向140°,直线距离2.5km,龙溪村与岭背村之间的岗埠地区
4、与尾矿库一山之隔,由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目前该库已建成处试运行阶段。 某铜铅锌矿60万t/a改扩建工程完工后,随着产量达产,废石量增加,周围基建减少,某某铜铅锌矿的废石堆存场地问题日益突出,某有限公司决定利用某尾矿库下游已征空地堆存部分采矿废石,以解决废石堆存的燃眉之急。为此该公司委托某地质工程勘察院对尾矿库库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并委托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某有限公司某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研报告报告》,拟对某尾矿库下游空地进行合理利用,作为矿山排土场排放采矿废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安全生产
5、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全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改建项目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保证建设项目在安全方面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和法规。 受某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赣安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承担了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的安全预评价工作,组织评价项目组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对可研报告及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现场进行了核查。根据《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要求编制本报告。并按专家组评审意见进行了
6、修改。 本次安全预评价主要依据为: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某有限公司某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研报告报告》,将对本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对其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并提出需要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客观、公正地做出预评价结论。 在预评价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某有限公司及本中心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谢意。 目 录 1 评价目的与依据 7 1.1评价对象和范围 7 1.2评价目的和内容 7 1.3评价依据 8 1.4评价程序 14 2 建设
7、项目概述 17 2.1建设单位概况 17 2.2自然环境概况 21 2.3工程地质 22 2.4建设方案概况 29 3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及分析 56 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57 3.2重大危险源辩识分析 66 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67 4.1评价单元划分 67 4.2评价方法选择 67 4.3评价方法简介 67 5 定性定量评价 71 5.1场址选择单元 71 5.2排土场单元 72 5.3防洪系统单元 80 5.4安全监测设施单元 90 5.5其他单元 91 6安全对策措施 95 6.1建议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95 7安全预
8、评价结论 101 7.1尾矿库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01 7.2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101 7.3综合评价结论 103 某铜铅锌矿 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 安全预评价报告 1 评价目的与依据 1.1评价对象和范围 评价对象:某有限公司某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 安全预评价范围:根据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研报告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所研究的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生产及辅助系统,包括排土场、排水及排洪系统、观测设施等,不包括排土场的运输系统和回水
9、系统。分析和预测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工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2评价目的和内容 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研报告阶段、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辩识与分析建设项目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在安全设施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定和标准,
10、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 评价的重点内容: 1)场址的合理性,排土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排土工艺及其堆置要素选择的合理性; 3)排洪系统布置的合理性及排洪能力的可靠性; 4)排土场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5)危险因素辨识及对策。 本评价报告是为新建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审查提供技术依据。 1.3评价依据 1.3.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
11、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国务院令第397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53号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93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93号 《工伤保险条例》
12、 国务院令第586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发[2011]20号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13、 安委办[2010]17号 《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 安委办[2012]1号 《安全生产条例》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07年3月29日) 1.3.2规章、规定 《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赣府发[2010]32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
14、 发改投资[2003]1346号 《关于加强全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 赣计工字[2003]131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原劳动部令第4号 《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 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8号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办法》 人民政府令第189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1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8号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 《冶金矿山尾矿库设施管理规程》 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90冶矿字第185号 《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 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6、 《关于实施全省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 赣安监管一字[2011]64号 《安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安全评价等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 赣安监管一字〔2012〕38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的通知》 赣安监管一字[2009]384号 《关于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试生产运行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 赣安监管一字[2010]124号 《转发国务院
17、安委会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 赣安办字[2010]73号 《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企[2012]16号 《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2]45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3〕58号
18、 《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 赣安监管一字〔2012〕148号 《安监局关于印发全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赣安监管一字〔2013〕91号 1.3.3标准、规范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导则》 AQ 2007.1-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地下矿山实施指南》 AQ 2007.2-2006 《安全评价通则》
19、 AQ8001-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AQ8002-2007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AQ2006-2005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 AQ2005-2005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20、 GB12719-9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 GB50421-200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防洪标准》 GB50201-94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21、 GB50187-2012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200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200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2894-2008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86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污水
22、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暴雨洪水查算手册》 水文局(2010年版) 《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3.4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 《关于合资“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增资由原产30万吨扩至年产60万吨铜铅锌矿项目核准的批复》 (市发改外经字[2012]9号) 《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工程安全预评价合同》(2013年8月) 1.3.5建设项目技术资料 《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加高扩容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某地
23、质工程勘察院2011.7 《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6 《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1.11 1.3.6其他评价依据 某县某有限公司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图纸及其他相关资料 1.4评价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
24、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1、前期准备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工程进行调查等内容。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4、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的需要,考虑评价对象的特征以及评价方法的特点而确定评价方法。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
25、法。 5、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6、对策措施建议 为保障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安全运行,从评价对象的总图布置、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装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从评价对象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物料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运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 7、评价结论 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
26、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否安全运行的结论。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预评价程序框图1: 前期准备 辩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图1 预评价程序框图 2 建设项目概述 2.1建设单位概况 1、 基本概况 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创建于2002年9月,注册地在某县,为有限
27、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1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5000万元,其所属某某铜铅锌矿位于某县某镇口溪村与某市村前镇的交界处。2002年8月,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某地质调查大队以1200万元成功转让某某铜铅锌矿,并以600万元入股,与某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某,共同开发某某铜铅锌矿。省发改委以赣发改工业字[2006]887号文核准了某铜铅锌矿日采选1000t建设项目。2007年,某进行重组,某投资国际有限公司出资收购某60%股权,某发展有限公司占28%股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某地质调查大队占12%股权。某铜铅锌矿是一座中型矿山,设计采选能力30万t,实际采选量接近30万t/a,主要开采矿种包括:铜矿石、
28、铁矿石和铅锌矿石,主要产品有铜、铅、锌、铁、硫精矿。目前矿山有员工373人,下设六部一室,二个二级生产单位(采场、选矿厂)。有一个地下开采系统和二座尾矿库即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尾矿库二座。目前矿山正在实施年产60万t/a改扩建工程,委托某井巷工程公司进行新竖井建设。 2、企业其他系统 1)地下开采系统采用主、副井及斜井联合开拓方式,即主、副井(进风井)集中布置,斜井布置在矿体另一端(出风井)。自上而下(下行式)开采,开拓有一中段(-65m)、二中段(-105m)、三中段(-145m)、四中段(-185m)、五中段(-225m)等5个中段。其中-65m中段为回风中段,
29、225m中段为开拓中段,-105、-145、-185m中段为生产中段。采用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中段采用机车运输,主井提升矿石,副井提升人员、废石及材料,斜井辅助提升。主井目前主要用来提升铜铁硫矿;副井目前主要用来提升铅锌矿、废石及人员材料升降;斜井目前主要用来提升铜铁硫矿。采用对角式通风方式,副井进风,回风斜井出风。采用集中排水方式,于-225m中段设置主水泵房,另在-105m中段设置了辅助泵房矿区设充填站一座,充填工艺如下图: 选矿生产水池 充填站 砂仓 选矿一系列尾砂 回水 井下 采场 阳 坑 尾 矿 库 选矿38米 浓密机
30、 选矿二系列尾砂 底流 图2-1 充填工艺图 2)尾矿库位于某县和某市交界处,属于某县某乡和某市村前镇管辖。该库于2004年8月由某黄金设计院设计,尾矿库由一个主坝、一个副坝和周围小山围成的狭长山谷型尾矿库,主坝和副坝均由初期坝和后期堆积坝组成;2007年8月取得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2011年11月该库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尾矿库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2013年8月办理第二轮延期换证。 尾矿库为矿山备用库,位于某县某镇南东方向140°,直线距离2.5km,龙溪村与岭背村之间的岗埠地区,与尾矿库一山之隔,由
31、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尾矿库尾矿坝坝顶高程79.0m,最大坝高23.0m,尾矿库总库容68.46×104m3。排洪系统采用框架式排水井+排水涵管组成,排水井和排水涵管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排水井直径φ=3.0m,高12.0m;涵管城门洞型1.5×1.5m2,壁厚0.25m,排水涵管出口处接截渗池,目前该库已建成处试运行阶段。 3)选矿厂分两期建设,总规模为40×104 t/a。一期工程设计处理量20×104 t/a,磨浮工段为两个系列,主要处理铜硫铁矿石。选矿一期破碎工段工艺流程为三段开路破碎,中细碎之前有预先筛分。磨浮工段工艺流程为一段磨矿,优先选铜,铜硫混选
32、再分离,浮选尾矿磁选铁。脱水工段工艺流程为浓密再过滤。二期工程设计处理量为20×104 t/a,破碎采用两段一闭路,磨浮流程与一选厂一样,处理铜铁矿石。 3、经济类型 某为有限责任公司。 4、隶属关系 某所在地为某县某镇,尾矿库属某县某镇岭背村辖区。 5、地理位置及交通 某位于某县和某市交界处,公司总部所在地属某县某镇管辖,某至某公路通过矿区,距某县30km,距某市100km,交通方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位于某县某镇岭背村,距某选厂以西约2.5km有简易公路到达库区,交通尚属便利。 6、建设项目背景及立项情况 某铜铅锌矿扩产后,废石量增加,堆
33、存场地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某委托某地质工程勘察院对某尾矿库库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并委托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研报告报告》,利用某尾矿库下游已征空地堆存部分采矿废石。并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了立项核准,见《关于合资“某有限公司”某某铜铅锌矿增资由原产30万吨扩至年产60万吨铜铅锌矿项目核准的批复》。 2.2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形地貌 库区地貌单元为丘陵岗埠地形地貌,山顶标高88.3~95.80m不等,鞍部垭口标高73.95~77.6 m,分水岭山顶较宽厚;库区呈一细长的浅沟状,此沟三面环山,沟底地势平缓,山坡坡
34、度15°~27°,地表植被发育,下游无居民住房。库区自然边坡一般较稳定,未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山坡无耕植土,仅局部有较薄的残积土、全风化砾岩等。 2.2.2气象与水文 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7.5℃,一月平均气温1.5℃,八月平均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8℃,极端最高气温42.6℃。多年平均降雨量1606mm,最大年降雨量2036mm,最小年降雨量1138mm,最大日降雨量200.6mm,最大时降雨量27.8mm,年平均降雨量天数142天,年平均无霜期277天。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两
35、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孔隙水仅在主坝区前缘,含水层岩性以细砂、粗砂层为主,厚度0.5~1.5m含水层上部为粉质粘土。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库区周边,岩性为白垩系南雄组砾岩层,该地下水贫乏。砾岩中风化裂隙虽较发育,但多为闭合裂隙,泥质胶结,强风化砾岩层裂隙均为粘土充填。 2.3工程地质 2.3.1库区及空地基底地质条件 2.3.1.1库区地质构造 库区受某--景德镇断裂控制,锦江断陷盆地,总体走向北北东。基底为元古界板溪群,部分由古生界至中生界构成,主要覆盖层时白垩系南雄群,构成平缓的复式向斜构造。由于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见有少数平缓褶皱和小型断裂。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
36、库区及下游空地内未发现有断裂构造迹象,坝址区、库区稳定性较好。但受长期的风化作用,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据地表测绘对左右坝肩及库岸基岩裂隙调查,在坝址区发育的裂隙主要有:北西向压性裂隙较发育,走向330°~350°倾向南,倾角20°~30°,裂隙多为闭合状,或泥质充填。 2.3.1.2库区地层 库区出露白垩系南雄组(K2n)强风化、中风化砾岩层及第四系全新统(Q4al )松散地层,由新至老分布如下: 1、素填土(尾粉砂、尾粉土):主要公布在尾矿库内,深灰色、灰黑色,湿~饱和,稍密~松散状,颗粒组份以尾粉砂为主,次为粉砂及粘粒,局部夹细砂薄层,稍密状。层厚0.3~19.5m。
37、 2、坝体填筑土(杂填土Q4ml):为筑坝填土,呈棕红色、浅红色,以粉质粘土为主,含较多角砾状碎石,含量10~30%,分布不均匀,结构较紧密,角砾碎石成份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碎块,层厚14.9m。 3、粉质粘土(Q4al ):场地内仅分布在主坝坝体下自然地层, 深褐色、黄褐色,稍湿~湿,可~硬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无反应,内摩擦角平均为20.13°,凝聚力平均为:27.53KPa,层厚3.3m。 4、细砂:分布在主坝坝体及坝前区段。浅灰色、灰色,稍密,饱和,泥质含量较高,主要成分石英质,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层厚3.3m。 5、中砂:分布在主坝坝体前
38、缘。浅灰色、灰色,稍密~中密状,饱和,泥质含量较高,主要成分石英,颗粒由上到下渐粗,砂质较纯,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层厚2.7m。 6、白垩系南雄组(K2n)强风化砾岩层:大面积分布于库区,组成库盆及库周的基底岩层,岩性主要为红色、棕红色砂砾岩,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碎块状、砂状、砾状;该层揭露厚度0.0~33.0m。 7、白垩系南雄组(K2n)中风化砾岩层:大面积分布于库区,组成库盆及库周的基底岩层,据勘察资料:岩性主要为浅红色、棕红色砾岩,岩石风化强烈,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该层揭露厚度4.8~8.2m。 2.3.1.3某尾矿库下游空地地层
39、 尾矿库仅一山之隔,两库所处沟谷下游连成一片,由于种种原因,尾矿库下游所征空地一直闲置,尾矿库主坝坝脚距征地红线105m,距离下游沟谷边线207m,空地面积约1.18万m2 ;尾矿坝坝脚距征地红线204m,距离下游沟谷边线336m,空地面积约1.04万m2 。 空地底部平坦,坡度1°~2°,周围山坡坡度较缓,坡度11°~25°。征地红线距最近的浅溪村140m,根据《有色金属排土场设计规范》场地适合建高度小于70m的排土场。 某尾矿库下游空地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上更新统(Q3dl+el)、白垩系中统南雄群中部(K2n2)、三叠系上统安源群(T3a)、三叠系上统长兴组(P2c)、龙
40、潭组(P2l)、震旦系板溪群(Ptbm)。各地层岩性由老至新如下: 1、震旦系板溪群变质岩:岩性砂砾岩、细砂岩、页岩及千枚岩,节理裂隙发育,含构造裂隙水。 2、三叠系龙潭组:岩性为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煤层,节理裂隙发育,含构造裂隙水。 3、三叠系长兴组:岩性为硅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岩溶洞穴、溶蚀裂隙发育,含岩溶地下水。 4、三叠系安源群: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砂质页岩及夹扁豆状煤层,含构造裂隙水。 5、白垩系南雄群:岩性为钙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含砾砂岩、砾岩,风化裂隙发育,含浅层风化裂隙水。该层是出露的唯一基岩地层。
41、 6、第四系上更新统:岩性为粉质粘土、砂层组成,含孔隙潜水。 7、岩浆岩仅在矿区范围揭露有燕山期岩浆岩,其岩性主要为斜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呈岩脉产出,侵入到龙潭阶大理岩中,地表未见出露。 2.3.3 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库区粉质粘土属不透水层~弱透水层;尾粉土属微透水层;尾粉砂属弱透水层~微透水层;强风化基岩为不透水层。 2.3.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依据本次勘察报告建议值和相同地区经验类比,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2-1。 表2-1 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岩土名称 湿密度
42、干密度 抗剪指标 承载力 渗透系数 g/cm3 g/cm3 C KPa φ° 特征值(MPa) ×10-5 (cm/s) 粉质粘土 1.9 1.4 21.7 14.6 (0.45) 强风化砾岩 2.41 2.31 0.39 38.2 320 1.2 中风化砾岩 2.69 2.68 2.64 38.2 1800 注:括号内为经验值 2.3.5场地地震烈度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 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工程
43、场地类别为Ⅱ类。 2.3.6高程变化说明 2013年5月,某委托原尾矿库地形图测量单位某地质调查大队测绘院对该库进行了重新测量,尾矿库的1∶1000地形图按照80西安坐标系和国家统一海拔高程重新绘制,原设计方案中构筑物标高相应减去6.4m即为新坐标系下的高程。 2.4建设方案概况 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可研报告》,将主坝后期未堆尾矿堆积坝改为废石坝、原副坝尾矿筑坝改为碾压土石坝一次性筑坝,对尾矿库坝体改造进行了筑坝材料方案比较,推荐方案Ⅲ:主坝加高坝体坝型采用透水堆石坝,1#副坝采用碾压土石坝,2#副坝采用混凝土坝。其主要工程内容为:在现尾矿堆积坝74.0m平台向库内推移86m堆
44、筑废石坝到79.0m标高、在现副坝基础上构建排水棱体和碾压土石坝至79.0m标高为1#副坝,在尾矿库东南角增设一座混凝土副坝为2#副坝;延伸现有排水斜槽16m,在1#、2#副坝之间、尾矿库东部两山相连的鞍部增设应急溢洪道。在尾矿库下游设置最终堆高23.1m的排土场,在尾矿库下游设置最终堆高25m的排土场,结合排土场设置坝肩截洪沟、坝坡排水沟。 2.4.1场址选择 某尾矿库下游空地为丘陵岗埠地形地貌,四周丘岗地表植被茂密,空地底部平坦,坡度1~2°,周围山坡坡度较缓,坡度11~25°,地形标高51.65~71.00m,最大高差19.35m。根据地层资料,场地区域未见有软弱地基土,不具备浅层滑
45、动的条件,场地内主要为强风化砾岩,其下也无软弱夹层,岩土体强度较好,发生深层滑动可能性较小。空地周围无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堆置范围距最近的浅溪村140m。 周边环境:某尾矿库位于某选厂以西约2.5km处,库区地貌单元为丘陵岗埠地形地貌,山顶标高88.3~95.80m不等,鞍部垭口标高73.95~77.6 m,分水岭山顶较宽厚;库区呈一细长的浅沟状,此沟三面环山,沟底地势平缓,山坡坡度15°~27°,地表植被发育,下游为农田和一条天然河沟、无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水产基地、全国和省重点保护名胜古迹。尾矿库下游左上方为浅溪村,但不在沟谷冲沟范围内。库区自然边坡一般较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未见崩塌、
46、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山坡无耕植土,仅局部有较薄的残积土、全风化砾岩等。尾矿库与尾矿库一山之隔、并排而建,所处山谷上游分开,下游连成一片,尾矿库排水方向朝东,尾矿库排水方向朝北,两者相互影响关系不大。某已新建了一条入库公路——浅溪公路以及两库之间上坝便道,便于采矿废石运输。 1、尾矿库主坝 主坝由初期坝和后期尾矿堆积坝组成,初期坝由砂砾岩风化料筑成,上游采用无纺土工布作排渗层,下游采用块石护坡。目前在尾矿堆积坝上采用分散均匀放矿筑坝,堆积坝坝顶高程为76.1m,坝高为20m,于72.6m、75.1m各设置一条马道,在74.0m标高依地势设置了一宽约80m的平台,马道、平台及外坡均覆土,外坡植
47、草护坡。库内干滩长度为186m。 初期坝两侧设有坝肩沟,尾矿堆积坝右侧设有U型水泥预制件坝肩沟与初期坝砖墙矩形坝肩沟连通排水,堆积坝第一级、第三级子坝坡脚设坝面排水沟与坝肩沟相连,初期坝底部及堆积坝第三级子坝坡脚设排渗管、集水沟排除坝体内渗水。经现场检查,坝体无明显沉陷、滑坡、裂缝、渗漏、管涌等现象,外坡坡面无沼泽化和冲沟,运行工况正常。 2、尾矿库副坝 副坝位于尾矿库右侧中部,由初期坝和后期尾矿堆积坝组成,初期坝由砂砾岩风化料筑成,内外坡均用块石护坡。目前尚未在副坝上部堆筑堆积坝。经现场检查,坝体无明显沉陷、滑坡、裂缝、渗漏、管涌等现象。
48、 3、尾矿库2#副坝 某已根据《可研报告》推荐的方案,在尾矿库的东南角构建了一座副坝即2#副坝。2#副坝采用C30混凝土结构,坝顶高程79.0m,顶宽1.0m,坝高6.0m(底坡水平,出地面坝体高度4.5m,坝体埋深1.5m),内坡比1﹕0.25,外坡比1﹕0.5。坝外侧设有排水沟。某已在尾矿库库尾排放了尾矿。 4、尾矿库尾矿坝 尾矿坝采用一次性碾压土石坝坝型,坝顶高程79.0m,坝底标高56.0m,坝高23.0m,坝顶宽度4.0m。下游面边坡1﹕2.5,在坝体下游坡面64.0m高程设置排水棱体,棱体采用干砌块石筑成。 5、尾矿库现使用的排水排洪系统为排水斜槽+排水管,排水斜槽为单
49、格矩形斜槽,拱盖板,排水管城门洞型,高0.84m,宽0.80m,壁厚0.2m。斜槽、盖板、排水管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排水管埋设在副坝底部,斜槽靠近副坝迎水面一侧设置。目前进水口高程为80.20m(换算成80坐标系后为73.8m)。 6、尾矿库排洪系统采用框架式排水井+排水涵管组成,排水井和排水涵管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排水井直径φ=3.0m,高12.0m;涵管城门洞型1.5×1.5m2,壁厚0.25m,排水涵管出口处接截渗池。 2.4.2废石排量及矿物成分 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每年从井下开采废石约4~6万m3,其中含泥、砂成份约30%。 主要矿物成分为砾岩和花岗斑岩。砾岩灰白色、棕红色
50、浅灰色,块状构造,大部分由灰岩、砾岩,少量砂岩、硅质岩构成。由泥质、钙质、铁质胶结。花岗斑岩呈岩滴、岩瘤、岩脉产出,是主要围岩。矿物成份蚀变强烈,含有石英、长石和黑云母。岩石致密坚硬,饱和抗压强度为32.8~50.6MPa,软化系数0.77,是良好的块石料,可以安全堆存或作为筑坝、护坡材料。 2.4.3 排土场容积及等级 排土场位于某尾矿库下游空地,用地面积3.193万m2,其平地用地2.22万m2,空地外围无建(构)筑物,堆置范围距最近的浅溪村140m,根据《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的规定,排土场坡脚线距最近村镇的安全距离不小于两倍排土场最终堆积高度,本排土场设计最终堆高25m,则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