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商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51.1项目简要5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51.3研究的依据和范围81.4研究结论概要9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142.1*市简介 142.2项目提出的背景 15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5第三章 需求分析293.1*省、*市经济发展情况293.2*省、*市经济发展目标433.3市场需求分析 503.4*国际商城的现代经营模式 513.5招商策略 54第四章 总体规划方案 584.1规划依据 584.2规划原则 584.3规划指导思想 594.4规划目标 594.5 功能定位604.6 规划用地范围及用地规模604.7拟建规模604.
2、8规划建设期限 61 第五章 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及建设条件625.1项目选址 625.2建设条件 625.3 项目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645.4 项目区公共设施依托条件 645.5征地、移民、拆迁安置条件 66第六章 建筑方案及设备方案 676.1建筑方案 676.2设备方案 72第七章 总图布置及经济技术指标 747.1总图布置 747.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5第八章 公用工程 768.1供配电 768.2给、排水 788.3自动控制、弱电工程 80第九章 节能措施 829.1设计依据 829.2节电措施829.3节水措施82第十章 环境影响分析8310.1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8310.2项
3、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8310.3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分析 87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8811.1劳动安全 8811.2劳动卫生 8911.3消防 89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运营与管理 9212.1组织机构 9212.2运营 90 12.3项目管理措施 92第十三章 实施进度及工程招投标9413.1实施进度 9413.2工程招投标 94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814.1建设投资估算 9814.2建设期利息 10014.3流动资金估算 10014.4总投资估算 10014.5资金来源10014.6用款计划101第十五章 财务效益评价10415.1财务评价的依据10415.2房产
4、销售收益测算10515.3租赁经营营业收入、税金测算10615.4 租赁经营总成本费用测算11015.5利润测算 11215.6项目清偿能力测算 11215.7财务效益评价 113第十六章 不确定性分析 11416.1盈亏平衡分析 11416.2敏感性分析 114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1717.1结论 11718.2建议 117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简要1.1.1项目名称:*国际商城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建设单位:1.1.4建设地点:*省*市*新区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2.1*集团有限公司1.3研究的依据和范围1.3.1研究的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5、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d.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e. 商务部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f.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g.*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省“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i.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j. *市水府片区发展总体规划;1.3.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a.总论b.拟建项目背景及必要性c.项目需求分析d.总体规划方案e.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及建设条件f.建筑方案及设备方案g.总图布置及经济技术指标h.公用工程i.节能措施j.环境影响分析k.劳动安全、卫生
6、与消防l.组织机构、运营与管理m.实施进度及工程招投标n.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分析o.经济效益评价p不确定性分析1.4研究结论概要1.4.1建设目标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设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国际商城”。1.4.2项目功能定位“*国际商城”是农产品、副食、日用小商品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以及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城。为生产商、供应商、采购商、贸易商提供原料及产品采购、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及商户大幅节省采购生产成本,创造更大利润。1.4.3规划用地范围及用地规模本项目拟建于*市*新区现代服务业园区内,本项目用地1500亩。1.4.4拟建规模a.建筑
7、物本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198284m2,其中:专业市场建筑面积841344m2(占总建筑面积的39%);超级大卖场建筑面积502670m2(占总建筑面积的23.30%);仓储设施建筑面积78802m2(占总建筑面积的3.65%);博览馆建筑面积81444m2(占总建筑面积的1.89%);写字楼建筑面积341000m2(占总建筑面积的15.80%);配建商业网点建筑面积63704m2(占总建筑面积的2.95%);配建商务楼建筑面积289320m2(占总建筑面积的13.41%)。b.道路及停车场:拟建道路及停车场占地面积:206096m2(折合约309.14亩)。c.绿化率:13.3%(绿化占地
8、面积133333m2,折合约200亩)。1.4.5公用配套设施a.供配电:拟建供配电设施,电力40000KVA。b.给排水:拟建给排水设施,水1800m3/d。c.电信:拟建电话、电视、宽带网络等工程。1.4.6项目建设期本项目规划建设工期5年(60个月),从2011年6月动工至2016年6月竣工。1.4.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a.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384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0418.87万元,流动资金3581.13万元。总投资构成见表1-2。表1-2 总投资构成表1建设投资380418.8795.031.1 设备购置487741.2 建筑工程268992.591.3 公用工程2
9、5531.451.4 总图、运输5612.971.5 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11199.201.6 其他费用46763.951.7 基本预备费158810.682建设期利息4.243流动资金3581.130.734总投资合计384000100b.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投资380418.87万元中,全部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项目投产后需流动资金3581.13万元由项目建设单位逐年用自有资金投入。1.4.8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预测a.收入预测达到经营目标年份:营业收入: 53276万元利润总额: 29303.51万元b.财务效益评价指标:总投资收益率(ROI): 7.63%;项目(ROE): 7.62%
10、;项目投资回收期: 9.33年(融资前税前,含建设期5年);财务内部收益率: 22.57%(融资前税前所);项目财务净现值(i=10%):53900万元(融资前税前)。1.4.9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3。表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数 据备 注1建设规模m221982841.1 超级大卖场m25026701.2 专业市场m28413441.3 仓储设施m2788021.4 博览馆m2814441.5 写字楼m23410001.6 商业网点m2637041.7 商务楼m22893202项目总投资万元3840002.1 建设投资万元380418.872.2 万元2
11、.3 流动资金万元3581.133建设投资资金来源万元380418.873.1 申请银行贷款万元3.2 企业自筹资金万元380418.874来源万元4.1 企业自有资金万元3840005流动资金来源万元3581.13续表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数 据备 注5.1 申请银行短期借款万元5.2 企业自有资金万元3581.136劳动定员人1507建设期年38租赁营业收入万元53276达到经营目标年份9租赁利税总额万元29303.51正常经营年份10评价指标所得税前所得税后10.1 总投资收益率(ROI)%7.63按平均数据计算10.2 项目(ROE)%7.62按平均数据计
12、算10.3 项目投资回收期年9.3310.68含建设期5年10.4 项目内部收益率%22.5716.66 10.5 项目财务净现值万元5390029775i=10%11盈亏平衡点%40.07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市简介2.1.1综述随着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株潭城市圈建设战略的纵深推进,*市加速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以及承接大长株潭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地区的物资交换量相应增大,承东接西的作用将充分发挥。*市农业较为发达,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产品流通量大;交通通畅便捷,发展物流市场广阔;物流设施完备,第三方物流已显雏形。 *市已具备建设物流区域中心的区位优势及交通优势条件。2.1.2地理环
13、境*是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北进川黔,南下粤桂,东连*“一线两点”经济重点建设地带,西接*西线开发的丘岗山地试验区,是*省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在湘中形成了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湘黔,娄邵铁路干线和即将动工的洛湛铁路交汇于*市,使*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经过*。207、320国道以及涟(源)溆(浦)、宁(乡)邵(阳)、娄(底)衡(阳)、娄(底)湘(乡)4条省道贯通全区,通车里程达5000多公里。资水、涟水两大水系贯穿全区,常年通航里程达200多公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距*仅200余公里。*拥有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形成了立湘中
14、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全国、处一隅而至世界的交通优势。2.2项目提出的背景2.2.1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短短几十年间,物流行业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并已进入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现代物流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提高物流活动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为全
15、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实现物流全过程及各个环节价值增值。现代物流业历经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仍属于处在成长期的年轻行业,但在国民经济中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某种意义上,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直到2000年加入WTO后,现代物流业才开始起步。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现代物流的需求也非常大。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受经济高速增长的刺激,中国现代物流业也经历了其高速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我国2004年2008年GDP情况见图2-1,物流行业
16、发展情况见图2-2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实现了26.7%的高速增长, 2008年9月份以后,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行业影响开始显现,物流行业增长持续放缓。然而,随着宏观经济稳步回升势头逐步增强,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极大地提升了行业发展信心,我国现代物流业也步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阶段。2.2.2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背景商贸服务和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发展商贸
17、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业的要求,其基本政策是: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要按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产业化改组;采取积极的财税、土地、价格等政策,支持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健全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而要达到的目的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具体到商贸和物流业来说,其发展方向是:推广现代商贸和物流管理技术,促进商贸服务社会化,促进企业内部物流
18、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商贸中心和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商贸和物流信息化;加强商贸和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商贸和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商贸和物流中心。基本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贸服务和物流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商贸服务和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近年来,应商贸服务和物流市场供需变化,我国的商贸服务和物流业正在向社会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商贸服务是一古老而又宽泛的领域,包括了商品交易、商品流通、商品交易市场、支付方式与手
19、段、地域关系和国与国关系、金融、保险和税收等诸多因素,同时与生产、加工、仓储、货运、配送、批发、营销等所谓物流条件密不可分。在现代概念下,为商业中心服务的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中心、为物流服务的配送分类服务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都为生产商、贸易中心、批发商或零售商所利用,按照市场的要求以及顾客或自身体系企业订货的预期,对商品实施生产、加工、组合储备、配送,组合储备和配送已成为巨大的第三利润源泉。国家在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商贸和物流意识,充分认识优化商贸服务和物流供应链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得新的利润源的重要手段。我国现代
20、商贸服务和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这也意味着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我国现代商贸服务和物流业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9年2月国家颁布了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
21、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规划提出:到2011年,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
22、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目前的水平有所下降。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同时提出:要努力建设中部物流区域,在2011年形成包括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长江与运河物流通道在内的十条物流通道。规划要求:在具备综合交通枢纽条件的地区,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按照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运输场站、仓储基地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优化城市配送,
23、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2.2.3*市物流业面临的问题a.经营主体众多,经营规模较小据相关资枓介绍,*市拥有物流企业总数达964家,其中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有106家,从业人员59000多人,运输车辆11167台,年货运量81353万吨,年产值285795万元。按企业类型分:运输型物流企业95家、仓储型物流企业144家、综合型物流企业66家、物流园区15家、小型托运部377家、快递公司及客运快递窗口151家、邮政快递266家,其中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是小本经营,年产值在200万元左右,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公司仅有十多家左右。目前*的大多数物流公司均是车队加仓库再加几台电脑,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方式,
24、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离现代物流的要求和目标都有很大差距。 b.基础设施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市的交通运输业在近几年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其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市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的物资和商业储运企业、储运基地以及港口、码头等转运代理点转变过来的。由于这些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是粗放型经营,条块分割的产物,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基础设施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主要表现为:仓储设施落后,大部分仓库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已经相当陈旧;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
25、化水平低。另一方面,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手段仍停留在比较落后的状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计算机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能力,能运用高新技术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的物流企业并不多见。c.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成本较高*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致使成本高。首先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较长,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不高。其次是速度慢,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d.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弊端的存在,*市商贸服务和物流业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商贸服务和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外*、
26、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造成对物流业实施管理中的诸多困难。受条块分割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基于部门利益的多部门分割管理的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e.监督管理不完善,行业管理失控商贸服务和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行业管理还未完善,加之物流行业法规还不很健全,因而监督管理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出现行业管理失控的现象:大量非专业仓库和私营、个体、外地车辆的出现,孳生了诸如无证照经营、违章超装滥载、偷税漏税等不良现象,这些
27、经营者不擅管理,服务素质低下,忽视安全生产,货损货差严重,以压价等不正当手段招揽货源,把持控制运力,对守法经营、管理严格规范、服务素质较高的专业物流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市物流业的健康发展。f.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目前*物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民仓,以及个体、私营车队,设施条件普遍简陋。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方面,欠缺规范化、专业化的基础,存在着不少漏洞,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也比较单一,只停留在简单的储存或运输上,不具备开展网络化、系统化物流服务的能力。而许多生产企业对于专业物流服务在降低费用、减少库存、提高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至今仍未
28、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产、供、销自成体系,自设车队和兴建仓库,以自办物流排斥社会化物流,使各生产企业间、生产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间互相分割封闭,降低了物流的社会化程度。g.物流人才匮乏目前*多数物流企业物流知识缺乏,人才储备不足。就专业人才看,多属“摸着石头过河”,专业型人才缺口大。虽然讲授物流知识的培训机构近几年在*开始出现,书店里介绍物流知识的书也开始多了起来,在大专院校也开始设置物流专业课程。但是这些人仍处于培训阶段,而且即便通过培训,这些人才多数还没有实践经验,不能马上担负现代物流管理工作。2.2.4*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a.*要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要考虑解决以下几个
29、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一方面要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上做文章,为物流积聚与辐射提供经济支援,另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配套,与周边地区形成产业组织与分工,为物流网络系统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基础设施保障,要有交通运输枢纽条件等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产业政策环境平台。 三是服务业发展,要建设强大的物流服务体系支撑环境与条件,包括枢纽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的综合运输服务系统,由运输服务及代理、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险业等组成的区域物流服务系统以及市场监管服务体系。四是要有创新。有理念创新,要从经济的角度推进物流;模式创新,要有市场机制的、发挥城市优势的发展模式;体制创新,用新体制保证环境建设;
30、业态创新,有城市经济、产业布局与物流联动,制造业、流通业与物流联动等。b.*要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当前最紧迫工作*把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构建物流中心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但目前最紧迫的是要大力引进企业,一是引进物流企业;二是引进产品能覆盖周边区域的制造业。*作为经济基础较好、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通过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通过物流服务系统营造良好的制造业、流通业发展环境,成为区域产业组织中心。同时,伴随制造业和流通业培育具有规模的物流产业,成为区域物流组织中心。双中心的共同作用,制造业、流通业和物流业联动,将使*城市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快速发展。因此,只有大力引进制造业,才会有增
31、量物流产业,才会促进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2.2.5项目建设地的区位优势背景*新区属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五区十八片”的组成部分,是*水府示范片区的核心区和主要承载区。其规划范围北至涟水河,东至娄星区行政边界,南到双峰县洪山殿镇、蛇形山镇和杏子铺镇,西至涟源市水洞底镇,总用地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北至孙水河,南至娄新高速,西至高丰路,东至娄邵铁路老线。*新区的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是投资开发的热土。它得改革开放之天时,占交通便捷之地利,兼内外客商支持之人和。紧连长株潭大都市,以*新区为轴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有60多个大中城市3亿多人口,市场空
32、间十分巨大,物流配送十分便捷。北京至深圳的107国道、福州至兰州的316国道以及北京至珠海、长株潭至十堰的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京广电气化铁路纵贯全境,内河航运直通长江。从这里到全国主要中心城市,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都能夕发朝至,交通十分便利,是中西部交通的重要枢纽。 2.2.6项目建设地的政策优势背景*市是中西部结合地区,具有承接我省东、西、南、北地域物流节点的功能的城市,是具备综合交通枢纽条件的地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把建设长株潭城市圈西部物流集散中心(商贸物流集散基地)作为对接长株潭,融入长株潭城市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更是亲自参与物流项目的协调工作,高
33、位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节能减排降耗,提升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将进一步深化汉孝合作水平,加快两地产业结构调整,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同时,以生态建设、“两型”产业、两型技术为投资热点的标杆和示范效应将极大地提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现代物流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项目正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的。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市在“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以上,到
34、2015年突破13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2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相对控制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初步建成“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文明城市。按照*市水府片区总体规划要求,水府片区的主要承载区*新区以两型产业为主导,构建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农业
35、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示范区。 现代服务业主要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地产、金融、会展、信息咨询、创意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生态旅游、商务休闲、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高档次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上述目标,全方位融入大长株潭,将第三产业打造成*的战略支柱产业,建设一批日用商品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并建设以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及农产品物流配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加快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从整体上提高竞争能力。本项目以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为目标,“*国际商城”的建设,将直接提升*商贸物流产业由传统的批发、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体系转变,有力推动*商贸物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地区
36、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推进*城市建设更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2项目建设是促进实现*市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69.79亿元,增长12.9%,增速比2008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0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90.01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4亿元,增长11.5%。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2:50.9:32.9,其中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9和1.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4492元,增长12.3%。财政收入增长较
37、快,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5.51亿元,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53亿元,增长14.3%。由于*城区不断地扩展,市区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外来人口的增加数量较快。在扩展新区的同时,旧城改造的力度也很大。因此,*的城区规划近几年有了很大变化,人口居住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中心城区市场布局与现实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进行全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现在,包括*在内的很多城市,人流与物流混杂,交通、仓储、流通加工等往往集中在城区,加重了城市废气、固体垃圾、噪音的污染和交通的拥挤,引出了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可以解决市内交通拥挤、缓解城市压力为重点,对传统物流体系重
38、新规划、重新改造,把城区里的流通加工、仓库等等重新设计,放到郊区的交通枢纽或产品生产与销售集散地,建成现代物流中心,建立*市区、城镇、企业等多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城市更新计划的实施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推进*城市化建设发展的加快,是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2.3.3项目建设是促进实现*市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本项目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彻底改变*市小商品、糖酒副食、农产品营销散、乱、杂、小、弱的面貌,整合并集聚*市城区现有日用
39、商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营销企业和个体,集聚*市域日用商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生产企业,集聚全国乃至国际落户*市的日用商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联销企业,使之集聚为一个品牌广泛、品种齐全、规格全面的日用商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大物流市场;第二,为入驻商户和购货方提供信息、检验、加工、仓储、货运、配送、批发、营销全方位服务,提供具有系统性的物流附加服务,同时提供住宿、歺饮、邮政、支付、银行、保险等辅助服务;第三,以最新理念、最新技术、最新设备搭建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市日用商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物流效率,达到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市日用商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物流效益的目的,使*市日用商
40、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物流产业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五,在多式联运和物流附加服务功能所形成的航运、陆上运输和物流节点组织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在具有*市日用商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货流集中和物流聚集运作的物流服务基础上,在物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吸引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市日用商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产业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进驻*市,开发新的产业和做大相关产业,提升*市产业发展能力,使*市区域性日用商品、糖酒副食和农副产品物流服务成为*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本项目建成后,必将成为促进实现*市物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之一。第三章 需求分析3.1*省、*市经济发展情况3.1.1*省一、综合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5902.12亿元,增长14.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9.4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313.56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6249.12亿元,增长11.5%。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143.541.4转变为14.746.039.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62.3%和34.2%。其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