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3 ,大小:316.50KB ,
资源ID:2205899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2058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某市某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某市某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1、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2 项目概况31.3 编制依据41.4 编制原则41.5 研究范围51.6 结论5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62.1 区域概况62.2 区域交通发展规划62.3 项目提出的背景7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103.1 项目建设地点103.2 交通条件103.3 自然条件103.4 地震烈度103.5 施工条件11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124.1 设计原则124.2 设计依据124.3 工程沿线现状134.4 建设内容与规模134.5 工程设计技术标准134.6 道路工程14第五章 环境影响分析155.1 环境影响预

2、测155.2 评价标准155.3 环境影响分析155.4 环境影响评价20第六章 劳动安全216.1 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216.2 防护及监控措施22第七章 建设管理237.1 建设期项目管理237.2 建设期组织机构237.3 项目运营期管理24第八章 项目进度计划25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269.1 编制依据269.2 招标范围及内容269.3 招标方式279.4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279.5 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289.6 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28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010.1 投资估算3010.2 资金筹措31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3311.1 社会效益331

3、1.2 经济效益3411.3 环境效益3411.4 评价结论35附图*市*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镇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市*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市*镇人民政府1.1.3项目负责人: (镇长)1.1.4*镇基本情况*市*镇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位于*市区南70公里处,是黑龙江最早建制镇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第二大镇,五十年代曾是*县政府所在地,1983年曾批准恢复县建制,*镇南与海北镇隔河相望,东与海星、主星乡相边,西与石泉相邻,北与杨家乡接壤,是周边地区的商品物资集散地。镇内有*林业局、建设农场、部

4、队农场等6个处级单位,及周边还有自治林场、缸窖林场、幸福林场等单位。全镇行政区划面积112平方公里,总户数2万户,总人口6万人,辖4个社区、4个行政村、57个自然屯。2000年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镇;2010年被确定为黑河市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示范镇,省小城镇建设百强镇。*镇地处中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0.4度,年平均积温2200度,年日照总时数2771小时,年平均降水569.2毫米,无霜期117天,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镇地缘优势突出,周边与5个乡镇、2

5、个农场、2个市县城、1个林业局为邻,对四周有较强的辐射功能。镇内滨北铁路南北贯穿,通拜、通主、绥北公路交汇于此,呈放射状延伸,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每年有几万立方米木材和百万吨农副产品的集运能力,是黑龙江省*市南部地区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城镇内有耕地12.07万亩,可牧草原1.4万亩,可供养殖水面1.2万亩,林地16万亩,木材积蓄量108万立方米。盛产小麦、大豆、甜菜、亚麻、马铃薯等农产品,素有“大豆之乡”美誉。肥沃的土地资源、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以及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使*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并有三级粮食储备库。镇内有流经境内的通

6、肯河、七道沟、八道沟3条水系,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储量上亿吨。在*镇城乡一体化,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方面发展。主要产业有化工、机械、食品、印刷、建材、森工等。*区域内有2处变电所、电力供应充足,全镇的商业、服务、金融、通讯、水电等设施日臻完善和配套。*镇具有悠久的历史。1953年,成立*县人民政府,1958年原三个县合并成立*镇人民政府。*镇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农村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完善和巩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发展各种产业。通过树立市场农业的观点,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特色优质高效的路子,通过培养和状大市场主体,推动生产要素向优

7、势产业、优势产品流动,做到创一品、富一村、兴业富镇。通过鼓励和引导农民由生产型向商品型发展,由一家一产向规模经营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从而以商贸为“龙头”,以工、商、运、建、服和加工业为“龙身”,以农户“龙尾”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建成了棚室蔬菜、瓜果、奶牛、马铃薯、林木、药材、农技七个农业化基地,农业的产业化链条正在拉长,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9.7%,自来水入户率实现95%,有线电视入户率91%,现已安装程控电话近万余门。有省级规范化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所,地级规范化小学5所,达到合格标准的村级小学6所。还有3所医院,1所敬老院,2处大型俱乐部

8、,5座大型商场等。 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地点*镇北二道街、北三道街、通主路、通建路、通垦路、南四道街、环保路、通粮路、通农路,全长约6122米,总面积40315.5平方米,设计标准城市级次干路。1.2.2 建设内容及规模*镇北二道街长790米,宽12米;北三道街长280米,宽12米;通主路长779米,宽12-6米;通建路长422米,宽12米通垦路长648米,宽3.5米;南四道街长1718米,宽3.5-5米;环保路长1800米,宽4米;通粮路长239米,宽4米;通农路长129米,宽3.5米。道路结构形式:1、面层为20厘米水泥混凝土C30 2、基层为2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 3、底基层为

9、30厘米碎石土1.2.3 实施期项目建设期12个月,建设期从2011年6月到2012年5月底。1.2.4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1226.60万元,资金来源由*市财政自筹674.63万元,申请资金551.97万元。1.3 编制依据1、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2、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247-103-96)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之南;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

10、准(CJJ45-91)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1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 *市*镇总体规划(2006-2020);13、 *市*镇综合交通规划;14、 项目单位提供的资料。1.4 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突出城镇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适当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水平。2、符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既有设施的恢复和修缮,做到交通与土地利用

11、相协调;在城镇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依然能满足需要。3、结合*镇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并且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对镇区境内城市道路、部分污水管网进行完善。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1.5 研究范围*镇在广泛收集既有道路设计、施工、改造及交通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勘测,对工程地质、河流水文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影响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国防战备等有关资料,分析了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交通量的适应程度。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建设管理、工程进度计划、招投标

12、、投资估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及研究,并得出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各方面的效益。1.6 结论1、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镇基础配套设施,对城镇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产生联动作用,有效促进*市城镇化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2、项目的建设符合*镇发展规划,项目社会效益良好。3、本项目建设区域自然及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可完善XX市交通管网。总之,该道路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城镇道路路网规划的要求,是交通运输大战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项目建设尽快实施,有利于路网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道路网络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改善路网主骨架的通行能力,

13、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需要;有利于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城镇道路的使用效益。根据*镇交通、排水现状及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内容合理、规模适当、建设任务紧迫,项目资金来源有保证,建议实施该项目的建设。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2.1 区域概况*市*镇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位于*市区南70公里处,是黑龙江最早建制镇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第二大镇,五十年代曾是*县政府所在地,1983年曾批准恢复县建制,*镇南与海北镇隔河相望,东与海星、主星乡相边,西与石泉相邻,北与杨家乡接壤,是周边地区的商品物资集散地。镇内有*林业局、建设农场、部队农场等6个处级单位,及周边还有自治林场、缸窖林场、

14、幸福林场等单位。全镇行政区划面积112平方公里,总户数2万户,总人口6万人,辖4个社区、4个行政村、57个自然屯。2000年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镇;2010年被确定为黑河市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示范镇,省小城镇建设百强镇。2.2 区域交通发展规划根据*镇公路网规划,构筑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公路一体化发展,与其它运输方式相协调,规模适当、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的公路网络,适应*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提升*镇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对

15、外强化*镇与周边区域公路网的交通衔接,对内优化镇域内公路网路系统,缩短中心区城与各组团之间的空间距离;发挥交通先导作用,突出*镇对外经济辐射能力,努力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到2020年,*镇公路的路网密度和服务水平将全面提高,形成以县道为区域骨架、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面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2020年公路网密度达到97.9km/百平方公里;县到乡公路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标准;乡到行政村公路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标准。2.3 项目提出的背景*镇作为省小城镇建设百强镇之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改进*镇交

16、通,适应城镇交通发展需要,已成为*市政府关注的焦点,为此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小汽车逐步进入百姓家庭,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大力发展道路交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为加快城市主干道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对接,构建起城镇外围快速交通网络。打通城镇环形路,增加城镇道路网密度,完善镇区交通路网,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城镇通行能力。在道路运行过程中,受年久老化和车辆载荷作用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道路路面出现坑槽、裂纹、破皮及松散等病害现象。为了改善*镇区道路的总体状况,确保道路安全畅通,*镇制定了2011年道路整修计划,拟对镇区内

17、9条道路进行整修,总面积40315.5。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市城镇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环境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发展速度及水平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项目建设符合即墨市总体规划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振兴经济的蓬勃发展,*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区土地开发的需求更大,投资环境更应改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不仅拓展了城区规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对缓解城区的用地、交通、疏散密集人口等缓解起到重要作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沿

18、线的土地开发,促进区域建设,从而完善了城区的合理布局,增强城区功能,为吸引各方面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不影响*镇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城镇建设规模,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不畅对城市建设的不利影响,该道路改造项目可行。.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镇发展,引领经济腾飞在城镇建设中,基础设施要先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发展规划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基础设施的载体是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工程。只有建好完善功能的市政基础设施,才能有效地带动镇区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负担起城区巨大的物质能量消耗,才能吸引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无污染、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企业落户,才能不断地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

19、发展。随着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落实完善,必将彰显出镇区巨大的发展潜力。该项目道路由于原设计标准低,长期超负荷使用,现状道路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路面出现大面积的龟裂、松散、坑槽,经现场调查路面破坏大部分为路基在重交通荷载下形成的,裂缝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服务功能。该项目作为次干路的交通主干道,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周边商业、企业的发展的必要的保证。建议尽快实施本项目,以进一步增强*镇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镇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3、本项目的建设是交通量增长的要求随着*镇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车辆的保有量逐年增长,交通流量也将随之不断增长,现有道路已经不能满足交通

20、量增长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可提高行车速度,降低运输成本,改善*镇路网结构,完善路网体系,消除现状道路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方便。4、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满足城区建设需要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镇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增强其为*镇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镇的城市化水平。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符合*镇的发展规划。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3.1 项目建设地点镇区内9条次干路,详见平面布置图。3.2 交通条件*镇地缘优势突出,周边与5个乡镇、2个农场、2个市县城、1个林业局为邻,对四周有较

21、强的辐射功能。镇内滨北铁路南北贯穿,通拜、通主、绥北公路交汇于此,呈放射状延伸,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3.3 自然条件3.3.1 气候*镇地处中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0.4度,年平均积温2200度,年日照总时数2771小时,年平均降水569.2毫米,无霜期117天,土壤肥沃,气候温和。3.4 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市属于基本烈度六度地区。又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暂行规定”、“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抗震设防和加固的暂行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01)等文件的规定,该项目为六级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22、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3.5 施工条件本工程所处场地平坦开阔,交通运输便利,筑路材料比较丰富,均可由当地材料市场供应,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采用汽车和拖拉机运输,运距较短,有利于本项目的建设。项目用水可由道路沿线市政管线接入,本区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工程建设条件良好。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4.1 设计原则城镇道路是城镇基础设施的骨架,是城镇公共设施的主要载体,是城镇最基本的功能通道,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镇的特点,改善并提高城区道路交通条件。2、结合本路段的实际情况,本着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道路路线尽量依照原路

23、,并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设计。3、合理利用地形和当地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4.2 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90);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2006年版);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1999年版);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2009年版);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9、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2007);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

24、范(JTJD60-2004);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2、国家有关政策和交通部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4.3 工程沿线现状4.3.1 道路现状由于原设计标准低,长期超负荷使用,现状道路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路面出现大面积的龟裂、松散、坑槽,经现场调查路面破坏大部分为路基在重交通荷载下形成的,裂缝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服务功能。这些路段现状宽3.5-6米,路宽远未达到规划宽度,随着周边的发展,道路交通流量的增加,拓宽改造势在必行。此外,该段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也未实施。4.4 建设内容与规模本次*二路改造工程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二路,全长约1600米。本

25、工程道路线形及走向基本均按照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根据规范规定的线形参数初步定线后并经当地主管部门同意后进行设计。4.5 工程设计技术标准表4-1 道路技术标准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备注1道路等级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速度Km/h403路面宽度m12含非机动车道4行车道数车道45车道宽度m3.56路面横坡%1.57设计年限年208路面类型 白色路面9地震基本烈度度4.6 道路工程4.6.1 道路横断面以通建路为例:采用二块板形式,横断面30米宽,其中车行道各12米,两侧人行道各3米,两侧绿化带各3米。4.6.2 路面结构1、面层为20厘米水泥混凝土C302、基层为2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3、底基层为

26、30厘米碎石土人行道采用3cm彩色混凝土道板或精砖,其下设3cm 1:3水泥砂浆,12cm 6%水泥稳定砂。第五章 环境影响分析5.1 环境影响预测该建设工程的实施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期间以下几方面:1、工程开挖会导致局部生态环境暨生态影响破坏。2、施工扬尘,会对施工区的局部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3、施工机械运行及运输车辆流动对施工区声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4、基坑开挖弃渣,就地堆放,对地面环境质量也会带来一定影响。5、施工材料在施工区堆放,对施工区人员、车辆往来有一定影响。5.2 评价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

27、838-2002)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5.3 环境影响分析5.3.1 环境污染因素分析项目建成后为该区域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刺激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沿线土地资源进一步利用与开发,带动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但该道路整修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少量土建工程,对施工路段周边会产生微量的影响,可能给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短暂的不便,而这只

28、发生在建设期,项目完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生态及景观环境本道路施工长度为6122m。施工中地面开挖等工程的实施,将会扰动原有地表产生裸露作业面,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易产生水土流失,将对施工场地周边城市生态环境及景观环境产生短暂的不利影响。(2)施工噪声、振动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如装载机、破碎机、汽车、切割机等产生的施工噪声、施工振动,也会对周边居民建筑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本项目道路及管道施工主要在城区范围内,施工噪声、振动对周边人居环境的影响比较突出。(3)施工废气施工过程中路面拆除、混凝土搅拌、车辆运输、建材装卸等施工过程中产

29、生的扬尘、粉尘,以无组织排放的形式;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会有燃油烟气产生,燃油烟气中含有少量的THC、CO、NO2等;由于本项目周边人居建筑较多,施工产生的扬尘、烟气、沥青烟等施工废气会污染周边空气。(4)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期间地面开挖、边坡防护、场地平整等产生松动土,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冲刷进入城市雨水管网或地表水体,会增加雨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堵塞城市管网或影响地表水质。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暴雨冲刷后产生的油污进入地表水体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也会对地表水体将产生一定影响。(5)施工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

30、垃圾、废弃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对周边环境及环境卫生产生不利影响。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生态及景观环境本项目是道路改造工程,将有助于改善城市容貌,路面为沥青路面,沿线重新铺设污水管道。道路两侧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垃圾处理及清运设备业有助于改善城市容貌,因此,项目建成后将较大地改善原有道路交通及配套市政管网系统,项目区城市生态及景观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提升,生态及景观环境正效益明显。(2)交通噪声营运期噪声污染主要源于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声级的大小交通量、车辆的类型及路面状况等因素有关。本项目实施后由于路面、路况的改善,将减少鸣笛、刹车、车辆颠簸等产生的交通噪声

31、,在车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项目实施后声环境状况较现状会有较大的改善。(3)废气在营运期,影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是汽车尾气及道路扬尘,以CO、NO2、TSP、PM10为代表性污染因子。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量与交通量成正比,与车辆的类型及汽车运行情况有关。本项目实施后由于路面、路况的改善,汽车尾气及路面扬尘的污染物排放量会较现有污染状况有较大的改善。(4)废水城镇道路营运期废水主要为雨季初期雨水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由于本项目属于市政道路,路面径流中主要为少量泥沙,初期雨水经城镇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地表水体,项目营运期对水环境影响较目前现状有较大改善。(5)固体废

32、物营运期固体废物为少量的车辆行驶过程中漏撒的运输物质。5.3.2 主要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1、生态及景观环境施工期项目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管理,预先做好防护、迁移、遮盖等工作;施工期在人员密集域内,须应留出必要的安全防护通道,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施工场地的封闭、遮盖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施工期对城市生态及景观环境的影响。2、噪声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须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在施工场地及施工运输道路附近发布安民告示;优先选用优质低噪声、低振动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施工中加强设备维护,杜绝非正常运行;施工期在人居密集区、学校、医院

33、等需要特殊安静的区域,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隔声罩或施工场地设置隔声挡护屏障等措施,以减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强振动等机械作业时间应避开在夜间(22:00-6:00)。对运营期交通噪声的干扰,通过采取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在学校、居民区集中地带设置禁鸣标志,减缓或控制交通噪声影响。3、废气治理措施施工期应对施工场地、施工运输通道定期洒水抑尘,人居密集或扬尘严重的施工场地应使用防尘帏幕,运输车辆加遮盖蓬布密闭运输;对于本项目设置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拌合站不应设置在城镇区域内,应远离城镇居民区下风向设置。营运期通过绿化带建设,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空气环境。4、废水治理措施道路

34、施工应按施工段建设施工废水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处理后方可排入雨水系统;施工人员应就近租住当地居民房,生活污水排入既有排水系统。5、固体废物治理措施施工期产生的挖方、建筑垃圾、废弃施工材料等尽量用于道路回填或绿化,不能利用的,经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生活垃圾设置临时垃圾收集设备,定期清运到城市活生垃圾处理场处理。营运期加强路面清扫,加强路面环境卫生管理。6、其他保障措施(1)路线优化设计路线走向沿原有道路走向布设,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平面、纵断面技术指标均应符合规范要求。(2)水土保持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原有道路的地形,无法避免的废弃物均应统一规划;施工时避免在雨季开挖修筑路基

35、;做好临时排水工作,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土流失。(3)绿化尽量保证道路达到规范规定的绿地率,在宽的绿化带和人行道上可以考虑种植枝叶茂盛、隔声降噪效果好的乔木,以减少道路通车后灰尘及噪声对环境的影响。(4)水土资源保护施工人员居住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点;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以防污染水源;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要远离水源地,并有防雨材料遮盖;施工结束后废料要及时清运。(5)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临时占地尽可能的占用废弃地和荒地,划出施工范围以避免机械碾压其他道路。(6)公用设施如需对沿线电缆、电线等公用设施进行拆迁,应在拆迁前与有关部门协商

36、一致,保证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5.4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主要位于镇区域,属非污染类的项目,不涉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项目作业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加强施工期与营运期管理等,不利影响可以得到较好控制。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加强施工期管理等,其影响可以得到缓减或消除。工程完工后,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第六章 劳动安全6.1 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6.1.1 执行的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纺织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对劳动安全

37、进行方案设计。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发布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3、原国家经贸委组织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4、中华人民共和国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6.1.2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的分析道路工程施工作业为带状工作面,作业面广,较分散,难于集中管理,给予施工生产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事先分析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加以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做出必要的评价,此外,在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安全措施上做

38、出科学的合理安排。该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生产安全危害表现为:施工中的机械噪音、灰土以及路面施工中面层料的生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都将对生产人员以及沿线居民造成身心健康上的损害,对沿线水土的保持以及环境保护均不同程度的构成了一定的危害。6.2 防护及监控措施基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危害的原因及危害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在施工中乃至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因素多来源于机械噪音、灰土以及路面施工中面层料的生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因此,在施工乃至运营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是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手段。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存在不良地质引发的地质危害。但仍必须注意以科学的设计方案

39、和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安全进行防护及监控。在施工中,砼拌合场、堆料场,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保区域,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危害。应对施工机械经常检查和维修以减少噪声。在人口稠密区,在夜间施工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施工期。要求施工和运输车辆在装载、行车速度、行车路线等都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对施工和运输道路要经常修复,增加安全,减少事故。严禁与施工无关人员穿越施工现场或停留施工现场,经常性的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对带病作业的施工机械给予坚决杜绝;对关键性的工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并采取措施给予扑灭。第七章 建设管理7.1 建设期项目管理本项目作为*市重点建设项目,对工程

40、质量要求起点高、质量好,在建设全过程中,要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建设中将严格按照有关基本建设质量规范,对各专项工程的设计按规定选用具备国家要求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各项工程施工队伍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建设全过程监理,切实保证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及采购、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各环节均按照国家有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验收。7.2 建设期组织机构项目建设由*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专职人员成立工程项目部,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部下设办公室、工程管理部、材料部、预算部等部门,负责新建项目的前期筹备、筹建、

41、监督、管理工作。项目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1、行政管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以及与项目履行单位的接待、联络等工作。2、计划财务: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作与手续,以及资金使用安排及收支手续。3、技术管理: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主持设计图纸的会审,处理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交流,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工作。4、施工管理:负责项目的土建施工安装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的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5、设备材料管理: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调拨等验收工作。7.3 项目运营期管理项目建设完工后由*镇市政公用

42、事业管理处负责该项目的日常运营及维护。39第八章 项目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12个月,建设期从2011年6月到2012年5月。表8-1 项目总进度计划表 单位:月序号项目名称201120126789101112123452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3工程设计及招标4地下管线施工5路面施工6人行道及绿化景观环境工程7竣工验收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特制订本项目招投标方案。9.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

43、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第30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第3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第5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第9号令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9.2 招标范围及内容按照*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定标办法和XX市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监理招标评标定标办法的规定,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1、单位工程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2、单位工程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土石方、桩基础、装饰

44、装修、设备安装、幕墙、防水等专业工程;3、凡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其他工程造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根据以上规定,本项目中单位工程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重要设备、材料的供应,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供应商,其它辅助设备、材料、小批量及非标产品采取直接订货购买。9.3 招标方式项目招标均均采用国内公开招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本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招标前,在国内相关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初选入围单位,在入围单位中确定中标单位。9.4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本项目质量要求高,根据建设项目规

45、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根据道路改建工程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1、公告。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项目承办单位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2、投标。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20日内,具有承担投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相应 。招标文件的内容应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以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3、开标。开标时由项目委托招标单位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投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或者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经评审 的价格合理。4、评标。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5、中标。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