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在这次期中考试阅卷工作中,我们组负责阅四年级的数学试卷。我批阅了整个年级的简便计算一题。总的感觉不很满意。“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凡是上过这个内容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上时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似乎可以融会贯通,遗憾的是一写作业,就开始模糊,过一天再写,那更是一塌糊涂。从四年级学运算定律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简便计算总是一座不好过的桥。这究竟是为什么?学生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难”!今天偶然看到一篇探讨简便计算的教学论,我感觉受
2、益非浅,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经验谈谈简便计算的教学。1 学生对运算定律本身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通过阅卷,发现学生混淆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因为这两个运算定律在表现形式上极为相近。学生并没有透彻理解定律,只关注形式,就容易做错。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可以交换运算顺序。本次测试有一个题目:408-199=408-(200-1)=408-200-408-1=?那么在解决这个错误时,不能简单地从形式上区分,还是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境从定律本身的意义上理解,还可以针对同一个题目运用这两个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发现过程的差异。8812=11812=11(812)=1110
3、00=110008812=(80+8)12=8012+812=10000+1000=110002学生所理解的“简便”只是形式上运用了定律,并不在乎过程是否真的简单了。这个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简便意识,以为只要是按照顺序计算就不是简便计算,只有运用定律才是简便计算。例如,本次考试的一个题目是:999999+999=999999+9991=998001+999=999000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进行了简便计算,但是大家看到了,这个计算无比复杂,他居然算对了,实在是难为他了,遗憾的是过程并没有实现简洁。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让学生确实感觉到简便计算的内在规律,会给自己带一种美的享受,就是很复杂的计算
4、,如果正确使用定律居然变得异常简单。这种简单是过程的简洁,并不是形式上的改变。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意识就是要追求计算的简便性,但是还要注意避免学生进入一种误区,就是“只要使用定律就会简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计算突出简算的优势,加深学生的体验。另外还要注意进行以下练习防止学生进入误区。如:38(27)=382+387=90+280=380038(27)=38100=3800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运用了定律反而使计算变得复杂了?3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学生遇到不能简算的题目也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简算,以至于变成了乱算。学生以为,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认为只要学了简算,所有的题目都能简算。针对这种思维定势,我们在教学时要建立一个“大计算教学观”(刚刚学的一个词语)。不要以为只要学生会运用定律进行简算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简便计算的教学应建立在真实的计算教学背景上,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计算教学谈简便计算。否则,学生只能是“只见树林而不见森林”,等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式题感到茫然,或是把能简便的式题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地演算下,或是把一些不能简便的式题乱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因此,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最好把能简便与不能简便的习题同时呈现,让学生知道有些习题通过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而有些则不能,甚至用了运算定律反而使计算变得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