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编制原则及工程概况第一节 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二、编制原则三、施工组织原则第二节 工程概况一、地理位置二、地形地貌三、路线四、路基工程五、路面工程六、涵洞第三节 施工工程目标一、工程成本目标二、工程工期目标三、工程质量目标四、工程安全目标五、工程文明施工目标第二章 施工总体布署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一、项目组织机构管理框图二、各职能部门职责第二节 机械及试验检测仪器配备第三章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第一节 施工动员第二节 人员、材料、设备进场安排第三节 人员、机械设备、大宗材料的管理及运到现场的方法第四节 材料的组织一、材料的管理二、材料供应计
2、划第五节 施工组织管理第六节 施工进度管理第四章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第一节 路基土石方一、土方路基开挖二、石方开挖三、路基填筑第二节 涵管工程施工第三节 防护、排水工程施工一、挡土墙施工三、土路肩施工第四节 路面工程施工一、砂砾垫层施工二、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三、手摆片石基层施工四、水泥砼面板施工第五章 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第一节 质量目标第二节 质量控制体系第三节 分部、分项质量控制及评定程序、办法第四节 各种材料、构件及其设备质量控制第六章 工期保证措施第七章 冬季和雨季施工保证措施第一节 雨季施工安排第二节 冬季施工安排第八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 安全组织机构第二节 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第
3、三节 安全检查程序管理第四节 注重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第五节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第九章 环境保护和文明保护措施一、环境保护措施二、文明保护措施三、防止噪音措施四、廉正建设保证措施第十章 其他说明事项一、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二、周边建筑的保护措施三、合理化建议四、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修复措施五、与周围各单位的关系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 编制说明、编制原则及工程概况第一节 编制说明本初步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为自贡市沿滩区2010年农村断头公路王富
4、路建设项目(第二次),里程桩号K7+951至K24+17,实际建设路线长度14公里。一、编制依据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依据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等招标文件和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通过察看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充分理解标前会议精神及本合同段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单位员工的整体素质、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取得的技术科技成果、拥有的机械设备装备以及多年来在公路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技术设备实力。在编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参考下列文件及资料。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3、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4);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7、施工合同文件及工程招投标文件;8、通过察看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二、编制原则 1、遵守招标合同文件各项条款要求,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认真贯彻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及其授权人或代表的指示和要求;2、严格遵守招标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3、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4、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
6、管理的原则;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技术、方案、劳务、设备、材料、资金、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工期、成本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7、尊重和保护工程施工所在地民众多年来形成的民俗民情和行为准则;8、强化精品意识,努力使本工程达到棱角分明、线条流畅、色泽一致,表面光洁。向业主交一项优质的公路工程,并以此作为对业主给予我们信任的答谢!三、施工组织原则1、贯彻、执行“安全、优质、环保、示范”的建设理念;建设为该地区示范工程。2、通过周密的施工组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
7、短工期,而实现双赢;3、遵循总体设计原则,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第二节 工程概况一、地理位置1.原路状况经过对原路的深入调查,原有公路为土路,存在不同程度的坑槽、交通状况较差。穿越场镇路段街道化较严重,混合交通干扰大,经常造成交通阻塞,致使车辆行驶速度慢、服务水平低、运输效率差、交通事故时有发生。2.原路环境现状由于原路开挖和填方的边坡大多未作处理,部分坡面土层为植物难以成活的裸露岩石,且挖方边坡坡比较陡,不断发生碎落、坍塌及溜滑,损坏沿线自然地貌,植物在边坡上难以自然生长,难以恢复原有风貌;路基边沟、路肩损坏较严重,造成雨季汇水漫流,浸蚀路基、边坡和路面,形成污染。这些因素极大地破坏沿
8、线自然生态环境和公路路容景观。3.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设计合同和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372 号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交路养函200415 号)关于印发四川省乡通村公路技术指南的通知,结合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以及自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该项目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局部困难地段参照农村公路设计指南标准执行,设计时速为20 公里/小时,其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要求值采用值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标准一般路段为四级公路标准,困难地段按农村建设指南执行2计算
9、行车速度公里/小时20203路基宽度米单车道:路基4.5米,错车道路段6.5米,双车道6.5米单车道:路基4.5米,错车道路段6.5米,双车道6.5米4行车道宽度米单车道:3.5米,设错车道路段5.5米,双车道6米单车道:4.5米,设错车道路段6.5米,双车道6.5米5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20206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10107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米1501508最大纵坡%912.9979最小坡长米606010竖曲线最小半径米20030011竖曲线最小长度米202012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公路级13路面结构类型沥青砼、水泥砼水泥砼14公车视距米3030平纵面控制方式:平面纵面的控制由沿线布设
10、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控制,导线点和水准点均为假设。2.工程主要规模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m,路面结构层为18cm水泥砼面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二、地形地貌1.地理位置及气象资料:本段工程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境内,地理坐标在东经10425251045635,北纬291037292625之间的中浅丘地带,行政区划属自贡市富顺。自贡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点是:冬暖春早、无霜期较长。夏季多高温,伏旱。初夏、晚秋多阴雨。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多夜雨,云雾多,霜雪少,日照少。根据近十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测区年平均气温为18.8摄氏度,最高气温41.1摄氏度,最低气温-2.8摄氏度。夏季为
11、东南风,其余季节多为偏东风,瞬时最大风速34米/秒,年平均风速1.2米/秒。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毫米,最高为1556毫米(1998年),最低为842毫米(1999年)。多年平均雨天159天,集中降雨季节在58月。多年平均雾日58天,最长持续11天。主要灾害性气候表现为寒潮大风、水涝和干旱。2.水文概况:测区属于长江水系的沱江流域釜溪河一级支流的小溪及冲沟,水量流量不大。拟加铺路面公路沿线蓄水塘、池、水田中蓄积有地表水。地下水类型受含水介质特征控制,分为松散层空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侧向冲沟流量变化大,旱季多为干沟,遇有大暴雨时,沟内地表水呈数百倍增加,地表水排泄畅通。3.地形地貌: 测区位于
12、四川省盆地南缘,属中低山(河)丘陵地貌,地形多为沿沱江支流狭长河谷与浑圆丘包相间。海拔295.4325.7米之间。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地层区,丘间沟谷纵横,冲沟短小,坡度平缓,起伏不大,为红色浅丘。洼地和条状平坦河谷为冲沟或河漫滩,均为良田好土。地貌分类为川中南丘陵区,路线穿越地带多为场镇街道,农田,植被不茂盛。三、路线一).路线布设原则.线位布设在坚持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的原则下,满足以下要求:1.路线走向应符合自贡市路网的总体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要求;2.按照“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路”的原则,应优先利用原路,适当切弯取直。3.路线布设应充分适应地形变化,尽量减小路基填方高度和挖方
13、深度,从而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4.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不强求过高的平、纵面线形指标,从平纵横三方面综合设计;5.线位布设力求与沿线村镇规划相结合,尽量避免与电力、通信及管线相互干扰,尽量减少拆迁数量;6.尽可能避让不良工程地质路段,以减少路基防护工程,降低工程造价,确保路基稳定;7.注重公路环境保护,尽可能降低公路对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尽可能恢复自然植被、掩盖人工痕迹,达到公路路容美观、环境优美及与沿线自然环境与景观协调;8.尽量避免路线穿过居民点、学校等环境敏感地区,注重防护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二).路线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根据路段内设计行车速度,正确处理好路线平面线形设计中的平
14、、纵、横三个方面的最佳配合,使公路线形构成顺适、流畅的线形,并与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使驾乘人员在心理和视觉上感到舒适美观;从车辆行驶动力学上满足汽车行驶安全。舒适与运营经济合理,同时考虑线形设计应能使驾驶员视线连续,并能预知前进方向的变化,自然地诱导视线;直线、圆曲线之间应协调,平曲线与竖曲线之间应组合得当,平面线形与纵面线形之间应组合协调,路线与构造物及沿线设施间应协调;避免线形突变和设置长直线及长直线尽头设置小半径平曲线,力求平曲线之间大小半径曲率过渡均衡。.路线平面线形设计路线平面线形设计及指标的选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当工程量不大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避免采用极限半径;2.避免
15、采用小偏角,一旦采用小偏角要设置大半径的平曲线,防止产生错觉;3.尽量做到不破坏自然景观,并通过一定的辅助措施和办法,对自然景观给予补偿和填补。路线平面采用基本型和S 型两种线形。全线共241 个交点,平均每公里16.948 个,平曲线最小半径10.147/1 个,平曲线占路线总长53.53 %,直线最大长度133.198 米。平曲线长度按40米控制(农村公路指南为15 米,回头曲线10 米),小于150 米的平曲线半径均采用了加宽超高设计。当平曲线需要加宽超高时,在平曲线两端直线上设置了不小于10 米的过渡段来进行加宽超高,平曲线间夹直线长度不足20 米时,平分夹直线,不足部分插入平曲线中。
16、由于道路地处高海拔地区,平曲线超高横坡控制在2%以内。由于地形所限,为不过多增加工程数量,采用了小于四级公路极限半径但满足农村公路指南技术标准的极限半径指标。.纵断面线形设计原则纵断面线形是公路路线三维空间线形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系列直坡段和圆曲线所组成。由于本路段处于丘陵区,纵断面设计受地形、地貌地质、桥梁控制。为了使纵面线形连续、均衡、平顺圆滑,经济合理,设计中应用CAD技术进行优化设计,综合考虑了平、纵、横三方,确定变坡点位置、高度、纵坡度、坡长以及竖曲线半径,尽量减少工程量。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为:1.纵断面线形设计根据设计车速,在适应地形及环境前提下,力求纵坡大小、长短及前后地段协调
17、,竖曲线半径的大小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综合考虑、反复调整,使纵断面线形平顺;2.避免平面上直线地段在短距离内出现凹凸起伏频繁的纵面线形,使驾驶员产生茫然感,不利于行车安全;3.在连续升坡路段中尽量采用缓和坡段,尽量使其坡度不大于3%,长度不小于60m。相邻纵坡变化小时,其竖曲线半径要大一些;较长的纵坡端部避免设计急剧的竖曲线或平曲线,以保证行车安全;4.避免在两同向竖曲线间设置短的直线坡段,避免在平曲线拐点设竖曲线。.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标高为公路中线处标高。本项目路线设计长为14.102 公里,共178 个变坡点,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为12.551次,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凹)200 米/200
18、 米,竖曲线占路线总长48.76 %。由于本项目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纵坡设计时尽量控制在8%以内,但局部路段为避免较大的工程量,设计纵坡采用了农村公路技术标准。本项目最大纵坡:12.997%,最短纵坡长60 米。.路线平纵组合设计由于路线平纵组合设计是在设计的最后阶段,如果不予高度重视,将会影响车辆的行驶质量,为了做好平纵组合设计,我院对纵断面设计做了反复研究,找出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在施工图设计定线、平面线性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中,始终考虑平纵配合问题,因此,在进行平纵配合设计时,一般都能使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对应,只需进一步检查、修正和优化。.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前应对所提供的导
19、线点、水准点逐一进行检查和核对,在确保桩点无破坏和松动、数据无误的条件下,方可用于路线平纵面放样和控制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导线点和水准点的保护,使各分项工程和各不同部位的施工始终引用同一导线点和水准点,避免发生误差和差错。当导线点、水准点因破坏、松动或因施工需要,需另行增设时,必须经过严格平差,达到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施工放样时应选用检测合格的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放样为佳,测站转移前,应观测校核相邻控制点的方位角;测站转移后,应对前一测站所放桩位重放12 个点位,以资校核。采用支导线敷设个别中桩,只限于两次传递,并应与控制点闭合。在施工中应协调维护通车段旧路的交通,不得擅自阻断正常交通。三)
20、.沿线交通安全设施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本项目交通安全设施的配置按D级配置进行设计。.标志1.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2道路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规定执行。3以完全不熟悉本工程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错误行驶。4.标志版面设计以司机在20Km/h速度下行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全线主线标志汉字高度采用25cm,高度比为1:1,字间距不小于2.5cm,行距不小
21、于8cm,汉字笔画粗为2.5cm。对被交叉道路标志,标准与主线相同。全线交通标志可采用中英文对照,英文字高为汉字高度的一半。本工程的交通标志采用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规定的三级反光膜。5.标志具体设置如下:.黑边黄底黑图案警告标志:在人行横道处路旁设注意行人标志;在平面交叉路口驶入路段设交叉路口标志;在经过集镇处设村庄标志,在学校附近设注意儿童标志;在纵坡大于7%处设上下陡坡标志,在连续弯道处设连续弯路标志,在高挖方处设注意落石标志。.红边白底黑图案禁令标志:在禁止左转或右转处设禁止左转弯或右转弯标志;在不允许掉头处设禁止掉头标志;在最大容许高度受限处设限制高度标志
22、;在需要限制车速的路段设限制速度标志,在车辆必须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的支路路口设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本设计未采用,拟在建成后由业主酌情设置。.蓝底白图案指路标志:在场镇两端设置场场镇地名标志,在交叉路口设置地点距离指路标志。.标志支持方式.本工程交通标志支持方式采用两种形式:单柱式和单悬臂式。.标志结构设计风速为28m/s。.对单柱式标志和悬臂式标志而言,标志板背面铆接滑动槽铝,滑动槽铝内装有滑动螺栓,标志板与钢管横梁(或立柱)通过滑动螺栓、抱箍及抱箍底衬相连接。6.生产与施工注意事项.版面生产交通标志必须严格按本设计制作,不得任意修改图案。标志板的制作应符合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
23、2791995)的有关规定。厂商生产的交通标志需经持有CMA标志和国家计量认证单位检测。标志版面的生产,主要有制版、刻模、贴膜三道工序,其中尤以大板的拼接和贴膜为重要,一般采用焊接、铆接等方法来生产大板,须保证板的平整度,并保证焊、铆的质量,对接缝应进行严格的处理,板面上的铆钉头应打磨平滑。标志版的形状、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外形尺寸误差不大于5mm。贴反光膜时要求底板平整、清洁、干燥,同时贴膜车间内应清洁,温度、湿度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将导致气泡和皱折的产生。.结构生产.普通碳素结构钢管(板),在焊接时应注意焊缝质量,并应进行有效的打毛刺和修磨工作, 镀锌应保证锌层的厚度及均匀度。.所有的
24、立柱及横梁钢管应是整根的,不允许有焊接。立柱钢管长度的截取应保证该标志在指定的安装地点安装后的净空要求。.所有的标志立柱的顶端用3mm厚的钢板焊接封盖(柱帽),悬臂式标志的横梁端头的开口应用横梁帽封闭。.现场安装.标志板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应小心,避免对标志板、反光膜产生任何损伤,构件镀锌层在运输、安装过程中造成的损伤,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安装时应仔细将板、柱、基础按设计文件一一对应,避免造成错误。.标志基础施工,应准确放样。基础开挖时注意不得破坏埋设的电缆、管道以及圬工砌体的稳定性。当设计的安装位置与实际存在的构造物发生冲突或干扰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并征得业主或现场监理师同意后适当调整安装位置
25、。位于边沟地段的基础严禁侵占边沟的过水断面,预埋好后应恢复边坡原貌。.基础上预埋螺栓位置,应校核精确后,方可浇注砼,以确保立柱中心位置正确和安装上的立柱竖直。.立柱的长度应根据基础顶面与路面的高差作相应调整,并注意立柱不超出标志面板的上缘或左端。.悬臂式标志安装的标志面版应与道路中线垂直。路侧柱式标志安装时,标志面版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禁令标志为045。.标线减速标线为白色反光虚线,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单虚线、双虚线和重复三次,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护柱、示警墩本项目在填方高度大于6米的填方段上设置护柱,以提醒驾驶者注意安全。在急弯道及陡坎边设示
26、警墩,以防止车辆失控造成较大安全事故。. 里程标志牌、公路界碑里程牌用于指示公路的里程,里程牌设置在土路肩上,其详细布置见里程牌设计图。里程牌每隔1公里设置,左右对称布设,布置位置为本路前进方向右侧。公路界碑用C25砼预制,设置在公路两侧征地界处,一般按定线测量桩号,曲线段可适当加密。四、路基工程.路基横断面布置1.路基宽度与路拱横坡K0+000K7+118,K8+447K14+102.366 路段路基宽4.5 米,行车道宽4.5 米,错车道路段行车道宽6.5 米;K7+118K8+447 路段路基宽6.5 米,行车道宽6.5 米。路拱横坡为超高需要,设计行车道横坡为平坡。2.平曲线超高方式超
27、高方式以绕路中线按直线方式超高。超高宜在超高缓和段内完成,曲线间直线段不够超高缓和段时,可适当侵入平曲线完成超高。超高渐变率应满足在保证行车安全所要求的最大值和路面排水所需的最小值1/330 之间。3.路基加宽平曲线加宽按四级公路标准加宽值设置,加宽渐变段一般与超高渐变率相对应,按线性等比例渐变过渡。.一般路基设计1.填方路基通过沿线自然山坡的高度、坡度、覆盖土厚度、沿线水田的耕作深度、出露岩层的岩性、产状、倾角、边坡稳定、有无地质病害发生过、有无地下水出露等情况的调查及对边坡的稳定性的计算分析,综合确定本路边坡坡比及所要采取的一般工程措施。.填方边坡一般填方路堤边坡路段设计坡比采用1:1.5
28、。.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标准路基填料可选用泥质岩及级配良好的粗粒土。本路设计主要为移挖作填,即用开挖的泥岩、砂岩(较少)及级配良好的碎砾土、块石土等作填料,不再另行借土。不使用水田、山洼等地段的淤泥和含水量较大的土作填料;块石土仅用于填筑下路堤;设有外挡土墙的路基填料,优先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天然砂砾、砂岩碎屑填筑,便于压实。路基填料应满足强度及粒径要求,并采用重型标准压实。路面底面以下路基不同深度的路基填料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项目名称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最大粒径(cm) 最小强度(CBR)(%)重型标准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10694下路床30-801015494上路堤80-
29、15015393下路堤150以下152902零填及挖方路基0-3010694.原地面的压实:应将原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原地面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0%。.台背填筑考虑到涵台背后不均匀沉降,设计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桥涵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米,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米的范围内采用砂砾填筑。为保证填筑砂砾与填筑普通土结合良好,对填筑普通土的路基挖宽度不小于2米的台阶,并向内倾3%。桥涵台背填土的压实度比一般路基的压实度应提高1%。.纵向填挖结合部的处理对于纵向填挖结合部地面纵坡大于1:5的路段,应挖成宽度不小于2.0米的台阶,然后与填方路基同时进行填筑碾
30、压。填筑土方压实度按路基各层压实度的要求执行。2.挖方路基挖方路基根据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风化破碎程度、密实状态、边坡高度及原路边坡稳定情况综合拟定边坡坡比及分级。挖方边坡一般情况下采用1: 0.5 。3.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路基.零填路基路床处理当填方高度小于1.5 米时视为零填路基,路床范围(即路面底面以下080 厘米)填料压实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当地基表层土强度满足要求时,可直接填筑压实,当地基表层土最小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或表层土含水量较大不能达到规定压实度时,应对地基表层土采取翻挖换填方式处理,换填材料采用砂砾石、砂岩碎屑等透水性材料。.土质路堑路床处理当挖方路基路床为土质时、土层CBR
31、强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或路床含水量过大时,难以压实,必须采用符合规范最小强度要求的填料对路床作换填处理,换填厚度为路面底面以下080 厘米,处理的压实度要求与零填路基相同。4.半填半挖路基对于地面横坡陡于1:2.5 的半填半挖路段,按陡坡路基处理,对于地面横坡陡于1:5,缓于1:2.5 的半填半挖路段,将路基基底挖成内倾2%4%,宽度不小于2 米的台阶,填筑土方压实度按路基各层压实度的要求执行。5. 利用原路路基及加宽路基.利用原路路基的补强处理利用原路宽度的路段,当路基强度及压实度满足要求时,可通过成型碾压形成土基面,达到规定压实度,之后直接加铺路面结构层;当路基强度及压实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须对
32、其进行补强处理,采用手摆片石或级配碎石等处理,压实度要求与零填路基处理相同。.加宽路基的衔接处理加宽路基和调整平面线形的路段须对原路进行加宽处理,当横坡较陡时设置路肩墙或护肩,避免加宽填方边坡延伸过长、新旧填方搭接处理的困难;当横坡平缓时,则采取新旧搭接的填方边坡形式进行加宽,为了确保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原路堤边坡须开挖成向内倾斜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 米。6.挡土墙路基结合本项目特点,本项目设置护肩墙以避免斜坡路堤延伸太远。.排水设施路基的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沿河或横跨河沟地段,路基设计标高均高出设计洪水水位。本路段排水系统由路基路面排水、桥涵排水两部分组成。1.路基边沟排水:
33、 为保证路基稳定,设置了必要的排水系统。挖方段均设有梯形水沟,在填挖交接处由排水沟将路面水、地表水引入桥涵或远离路基的低洼处。2.桥涵排水:新建涵洞通过水文计算拟定尺寸,均满足泄洪要求。涵洞进口多数设计为沉砂池,出口原有沟渠时利用其排水,无沟渠时均设急流槽引水至天然河沟。.路基防护1.护肩墙采用M7.5 砂浆砌MU30 块石。护肩墙背回填采用砂砾石透水性材料。护肩应置于坚实的地基内,并埋置一定深度;陡坡上的护肩及护脚之外的地基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襟边宽度,与挡土墙要求相同。.路基取土、弃土方案全线未设取土、弃土场,本项目弃方可在就近的填方坡脚堆积,局部路段缺少填土,由业主现场指定协调。.施工方法及
34、注意事项1.应注意各合同段在彼此交界部位的衔接,既要注意在结合部位不要出现填筑路堤的压实薄弱段,又不允许路基各部几何尺寸错位,边坡七拱八翘,同时,还应注意路基与桥涵构造物间的顺适衔接,给路容增辉。2.加强各工序间的合理配合,如路基施工至路床标高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尽快铺筑路面各结构层,避免路床未经隔水处理,长期暴露汇集雨水下渗软化路基,造成通车后路面破坏。3.全段路基施工宜在旱季(每年10 月至次年5 月)进行,以避开雨季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和农灌期用水需要所造成的地基土过湿和干扰,使挖方地段不至泥泞难以作业,填方地段则可减少对过湿路段地基的特殊处理,有利于路基压实成形,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35、4.全路用作上路床的砂岩或灰岩填料,必须通过试验进行选择,以满足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的要求。由于规范对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填料强度要求不同,施工时应根据填料料源情况进行合理调运、精心安排,以避免将强度CBR 值高的填料提前在路床以下路堤填筑中用完,而出现路床填料缺乏现象。对于以次坚石作为填料的路堤,必须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填料粒径。5.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路床范围(030 厘米)必须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精心施工,认真处理,处理后的压实度必须达到94。6.必须高度重视斜坡路堤的施工,当地面横坡陡于15 时,为确保斜坡路堤的稳定,路基设计时,根据斜坡地段横坡陡缓、水文情况,分别采取了以下措施:在
36、清除地表植物根茎的条件下,逐级开挖宽度2 米,向内倾斜24的台阶,覆盖土层厚度2.5 米时,则必须清除表层覆土后在基岩上开挖反向台阶。施工时除必须按图分条分幅填筑压实施工外,当开挖发现地质情况变化时,尚应按以上情况作可行调整,以达到填筑土和原状土紧密牢固结合,绝不允许将填料堆码到同一平面高度后才进行压实,给斜坡路堤的稳定带来隐患。斜坡路堤内侧,应重视对坡面水的拦截和排出,有条件的迎水面边沟宜加深至基岩面,避免沿地层分界线渗水形成软弱面,以确保填筑土与原土基的紧密结合。7.挡土墙施工注意事项路肩墙顶宽侵入路面部分时应将其做成缺口留够路面结构层所需宽度。挡墙身采用M7.5 水泥砂浆砌筑MU30 块
37、石。五、路面工程.设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372号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交路养函200415 号)关于印发四川省乡通村公路技术指南的通知;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设计参数取值:本路段属我国自然区划的2区,即四川盆地中湿区。设计标准轴载BZZ10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20年。.交通量预测及弯沉值计算根据业主提供交通量资料,预计使用年限内交通量年增长率为3%。设计标准轴载及累计当
38、量轴次: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折算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为20 次,设计基准期内折算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26885 次,交通等级为轻等交通等级。.设计采用的路面结构层及厚度根据沿线路面筑路材料的供应情况,经计算采用如下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形式采用:20cm 水泥砼面层+15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各结构层设计弯沉检验值按下表要求:结构层类型弯沉检验值(0.01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140.3路基顶面310.5.材料要求1.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根据四川省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川建发200206 号文件关于加强我省建设工程使用水泥管理的通知精神,水泥砼面层建议使用旋窑水泥(不包
39、括中空旋窑水泥),不建议使用立窑水泥。本项目建议使用P42.5 普通硅酸盐旋窑水泥。.粗集料:碎石最大公称粒径3.15 厘米,压碎值不应大于20%,针片状含量20,砂中泥土杂物含量1.5,碎石中粒径0.075 的石粉含量1。粗粒料也可用卵石轧制,但需有一个以上破碎面,且卵石最大公称粒径1.9 厘米,压碎值不应大于16%。.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或混合砂。宜采用中砂,细集料的级配符合设计要求。砂应不低于级,技术要求按设计要求。路面混凝土所使用的机制砂除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
40、。配制机制砂混凝土应同时掺引气高效减水剂。.水:采用可饮用水。.外加剂:可考虑采用引气型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拌和用水量,改善和易性,节约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夏季施工可考虑掺入缓凝剂。.填缝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接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低温不脆裂、耐久性好的材料。.混合料:最大水灰比为0.44,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为380kg/m3,水泥混凝土面板设计抗弯强度为4.5Mpa,水泥砼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按1.0mm执行。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要求采用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32.5,终凝时间宜大于6 小时,初凝时间应
41、大于3 小时。.粗集料:采用石灰岩或砾石轧制碎石。要求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5%,砾石轧制碎石粒料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破碎面的比例不得小于50%,1 个破碎面含量应不小于70%。.细集料:采用碎石料加工过程中的细料部分,及无污染的天然砂,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2%。.水:可饮用水。.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集料液限应不大于28、塑性不大于9。基层集料的级配采用悬浮密集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按要求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6%。应尽可能通过调整级配组成来达到满足强度的要求,从而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基层设计建议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碎石=
42、5.5%:94.5%;施工单位进场后应根据各材料经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3.水泥砼路面面层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基层混和料:应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采用摊铺机摊铺。在正式拌和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试材料的配合比。.基层材料应根据具体材料分成3 级(不包括天然砂,建议分级界限:04.75mm、4.759.5mm、9.531.5mm),以保证合成混合料级配稳定满足要求。细集料应有防雨遮盖,以保证施工含水量可得到有效控制。.基层摊铺,应组织好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衔接,作业段的长度不宜太长,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
43、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得超过34 小时。从室内延迟时间试验结果看5%水泥稳定碎石,以延迟时间为0 时的混合料强度作为基准强度,当延迟时间为4 小时时,混合料的强度是基准强度的88.6%,6 小时内,是基准强度的80.6%。在施工前必须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影响的试验,确定现场应该控制的合适的延迟时间,并使此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强度仍能满足设计要求。.严禁采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及标高调整。.基层碾压结束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应满足表4-10 的质量要求。基层养护期结束应及时进行弯沉检测,不利季节代表沉值不大于相关规定。.养生:要求采用覆盖洒水养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润,养生期间应禁止车辆通行。.水
44、泥砼面板施工.施工前首先绑扎钢筋砼板的钢筋,预埋拉杆、传力杆、板边补强钢筋、角隅补强钢筋和补强钢筋网等,并采取有效定位和固定措施,检查无误后方可浇筑砼。.横向施工缝设在横向缩缝或胀缝处,多车道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断面上。设置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加设传力杆。.砼摊铺与振捣宜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摊铺、振捣机振捣、纹理制作机拉槽和压纹,纹理制作深度在12 毫米。.面板表面切缝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后随时进行,为减少早期裂缝,缩缝切缝可采用隔几板块的跳切法,然后再逐块切锯。.接缝均宜采用聚氯乙烯胶泥填缝,填缝前必须将缝内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填缝料必须将缝隙充满并填塞密实,气温较低时,应用喷灯加热缝
45、壁,使填缝料与其粘结紧密。4.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等有关规范执行。六、涵洞(一).原路涵洞现状:原路涵洞一般孔径小,在对原路涵洞进行清理疏通后,可利用。(二).本项目共增设钢筋砼圆管涵洞16道,总长110米。为不堵塞原有路段过水渠,增设四处1.0m跨径钢筋砼盖
46、板涵,总长60米。孔径选择:孔径按排水需要进行设置。由于本路段地处山岭重丘区,雨季地表径流水夹泥石流较多,为便于今后养护掏淤,圆管涵采用孔径为1.0米。(三).钢筋砼圆管涵设计要点1.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填土容重=18KN/m3,内摩擦角=35;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分布。2.管节内力按刚性管节受弯构件计算,不考虑法向力和剪力的影响,且按不同填土高度的受力情况配筋。3.斜交圆管涵的结构计算与正交圆管涵相同。斜管节不按承重结构验算,适当配置构造钢筋。4.管节接头不按承重结构验算,适当配制构造钢筋。5.管节分段长度分为:1.5m及2.0m两种,可根据需要组合成0.5m为基数的各种涵洞长度。6.浆砌片石基础厚度T及垫层厚度t值,应根据地基土壤类别、状态、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受荷载后变形大小,涵位是否经常浸水以及洞顶填土高度、垫层材料种类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后选用。本设计涵洞基础厚度T=60cm,垫层厚度t=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