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生青蛙养殖项目可行性分析一、项目背景青蛙又名田鸡,其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同时有“农田卫士”之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业的发展,人们对蛙类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野生蛙销路好,价格高,导致有人大量捕捉、收购野生蛙类,加工、出口野生蛙类制品等,加上大量施用巨毒农药,造成许多地方野外蛙数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平衡。二、市场前景。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青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良好的农田环境,国家及很多的地方都出台了保护野生青蛙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并制定了对非法猎捕野生青蛙的处罚条款,增加了禁止非法捕杀、买卖野生青蛙条款。
2、但由于人们对野生青蛙的一味追求,吃青蛙的人越来越多,就四川成都市场而言,每天要消化6吨以上的青蛙,市场需求量很大,受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各地捕杀、出售青蛙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每天有大量的野生青蛙被捕杀,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既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又可以保护野生青蛙资源,人们开始着手人工繁殖、养殖野生青蛙。但现有的野生青蛙繁育养殖技术仍然存在着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养殖成商品蛙周期长、养殖成本高、不易大面积推广、难形成规模养殖等问题,造成人工养殖困难,野生青蛙资源仍然受到严重的破坏。为此,四川省绵竹市宏远养殖厂提供了一种养殖成本低,效益高,周期短,易大面积推广的人工养殖野生青蛙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满足
3、了市场的需要,又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保护了野生青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环境。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三、技术优势。1、技术非常全面,包括选种蛙选择、产卵、乳化、蝌蚪饲养、幼蛙驯,商品蛙养殖的全过程。2、配套技术完善,通过我们十多年养殖研究,摸索了一整套的昆虫规模性养殖技术,包括蝇蛆、蚯蚓、黄粉虫等养殖新技术,解决青蛙的大量饵料,为成功养蛙营造了优越条件。3、绵竹市刘春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在人工养殖野生青蛙上做了很大程度上的配套设施研究,怎样合理修建生态蛙池、配套水源处理系统,完善整个养殖配套设施,起到了用投资少,省时省力。4、养殖周期短,野生青蛙有冬眠期,使野生青蛙的生长周
4、期长,该技术有效地避开了野生青蛙的冬眠期,从而使野生青蛙的养殖周期大大缩短,从产卵到商品蛙周期仅6个月。5、改变传统养殖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单位养殖面积的产量,每平方米可养殖野生青蛙50100只,产量615斤.四、效益分析1、资金需求及用途。计划生产规模100亩,按年产商品蛙300万只计算,总投资200万元:固定资金150万元,包括修建种蛙池、繁育池、成蛙池、饵料生产基地等,流动资需要50万元。2、生产成本。商品蛙按0.1斤/只计算,养殖成本约0.5元/只。3、经济效益。A、工厂化集约养殖,按年产商品蛙300万只计算,商品蛙0.1斤/只,产商品蛙150吨:按市场价每公斤30元计算,
5、销售收入=3万元/吨150吨=450万元,纯利=销售收入450万元养殖成本0.5元/只300万只=300万元。注明:每只青蛙0.5元生产成本包括了饵生产成本、人工费用等。 B、同时,发展周边的农户稻田养殖青蛙,按每公斤20元的价格回收: 每户平均1亩,放养3000只,每亩产青蛙150公斤,农户每亩销售收入=150公斤20元/公斤=3000元,农户每亩纯收入=销售收入3000元养殖成本约0.3元/只3000只900元=2100元;同时公司回收农户商品蛙按市场价销售,每亩可获得的市场差利=150公斤10元/公斤=1500元。 4、效益指标。投资回收期为1年。 5、社会、生态效益。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工
6、的大量捕捉青蛙,从而保护野生青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良好的农田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可为人们提供集食、补、药于一体的野生蛙类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规模性发展农户稻田养殖野生青蛙,降低农田用药,提高农产品质量,这样即保护了农田生态资源,又增加了农村农民的收入,带领农民奔小康。五、风险因素1、技术风险 我们从1995年开始从事野生青蛙繁育、养殖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成功养殖模式,养殖成功率99%以上,养殖风险基本为零。 2、生产风险运用成功的技术,养殖中不会有大批量的死亡现象,就算有少量死亡,每只生产成本也不超过0.5元,不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3、市场风险由于野生青
7、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养殖是需要在当地林业局办证后方可上市销售,不会有一哄而上的养殖热潮,不会形成市场的价格战,跟传统养殖具有实质的差异,没有市场风险。蛙。4、政策风险野生青蛙的人工繁育、养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国家将鼓励支持个人或企业人工驯养野生动物,但必须具备野生青蛙繁育养殖的技术能力,应到当地相关部门办理生产许可证。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目 录III第1章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1.1国内外液压泵(马达)实验台发展状况11.1.2液压泵(马达)实验台未来发展趋势21.1.3存在问题31.2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41.3 本章小结4第2章 液压泵实验台液压系统的设
8、计52.1液压泵实验台工作原理52.2 被试泵及驱动电机的选择62.3 液压泵实验台的基本测试项目62.3.1排量验证试验62.3.2效率试验72.3.3变量特性试验72.3.4其它试验项目82.4 液压泵性能表达式及参数82.5 本章小结9第3章 液压马达实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103.1液压马达实验台工作原理103.2 被试马达及主油泵的选择113.3 液压马达性能表达式及参数113.3 本章小结12第4章 液压元件的选择134.1 液压泵实验台系统部分134.1.1 被试泵、电机及联轴器的选择134.1.2 管道尺寸的确定144.1.3 液压阀的选择184.2 液压马达实验台系统部分204.
9、2.1 被试马达、泵、电机及联轴器的选择204.2.2 管道尺寸的确定204.2.3 液压阀的选择204.3 液压辅件的选择214.3.1 空气滤清器的选择214.3.2 液位液温计的选择214.3.3 加热器的选择224.3.4 泄油口球阀的选择234.3.5压力表仪器的选择234.3.6减震喉的选择234.4 本章小结24第5章 油箱的设计255.1 概述255.2 油箱的分类255.3 油箱的设计要点255.4 油箱的设计计算275.4.1 油箱外形尺寸确定275.5 本章小结27第6章 阀块的设计286.1 概述286.2 阀块的设计原则286.3 阀块的设计296.3.1集成回路的选
10、择296.3.2阀块油道设计及三维模型306.3.3阀块选材及安装306.4 本章小结31第7章 液压泵站的设计327.1 概述327.2 泵站设计要点327.3 泵站布管337.4 泵站设计347.5 本章小结34第8章 液压系统安装、调试及维护358.1 液压元件的安装358.2 液压系统调试368.2.1调试前检查368.2.2系统的调试368.3 本章小结38结论39参考文献40致谢42附录143附录252附录361目 录一、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编制依据6(三)问题与建议8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0(一)政策背景分析10(二)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14(三)本行业及关联产业
11、发展现状14(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三、承办单位概况18(一)概况18(二)研发能力19(三)财务状况19(四)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9四、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0(一)市场分析20(二)市场竞争优势分析29(三)营销方案、模式及策略33五、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8(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38(二)场址建设条件39六、建设方案41(一)建设规模与布局41(二)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42(三)产品质量标准46(四)构建绿色有机农产品流通体系47(五)土建工程64(六)主要设备65七、总图、运输与公共辅助工程70(一)总图布置70(二)公共辅助工程70八、节能减排措施72(一)能耗及污染分析72(二)单项与建
12、筑节能工程72(三)节能措施综述72九、环境影响评价74(一) 环境影响74(二)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74(三) 评价与审批75十、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77(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77(二)劳动定员77(三)经营管理模式78(四)经营管理措施79(五)技术培训80(六)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80十一、项目实施进度81(一)建设工期81(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81十二、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82(一) 投资估算依据82(二) 投资估算82(三)资金来源83(四) 资金使用和管理83十三、财务评价85(一) 财务评价依据85(二)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85(三)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86(四) 财务效益分析86(五) 不确定性分析88(六)财务评价结论91十四、社会评价92(一)社会效益分析92(二)未来发展潜力93十五、风险分析96(一)政策风险控制96(二)投资风险控制96(三)经营风险控制96(四)管理风险控制97(五)行业风险控制98(六)市场风险控制99(七)资金运用和管理的风险控制99(八)自然风险控制99十六、研究结论与建议101(一)结论101(二)建议1031.10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