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35.54KB ,
资源ID:2191549      下载积分: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1915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历史.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历史.doc

1、余高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前10题每题2分,后20题每题1.5分)1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人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2清设军机处弊端多多,稍可称赞的是A。军机大臣无法弄权 B.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C.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D。减轻了皇帝的行政工作负担3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

2、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关于行省制度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B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C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4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反映了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C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3、D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5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C民国成立初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7 1919年孙中山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项运动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

4、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8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A B C D9。“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10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5、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 B C D1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同集团的成立12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6、”A B C D13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许多民主政治的形式,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影响A公民大会制度 B陪审法庭制度 C首席将军制度 D五百人会议制度14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A法官 B陪审法庭成员 C律师 D公诉人15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A议会发生了变化 B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权力C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质变 D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掌权16恩格斯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一个没有皇帝的帝国。”这主要是指A法兰西第

7、三共和国没有设立君主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君主没有实权C法国总统实行独裁统治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拥有极大的权力,形同皇帝17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A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8下事件最能体现巴黎公社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的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B普法战争失败C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D法国大革命失败19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所指定各项措施中最能反映各阶层民众普遍愿望的是A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8、B颁布土地法令 C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D建立红军20。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C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21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美国。”这个转折点是指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国不再操纵联合国C联合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美国阻挠中 国进入联合国的方案失败22苏联解体后,

9、日本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那一项措施引起韩国、中国和朝鲜等周边国家的担忧和疑虑.A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注重日美关系C在欧美国家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 D军事力量不断膨胀23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24。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服饰改革

10、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俄国工业文明的影响 A B C D25.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26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工分票 人民公社,大有希望 农业承包合同书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27。 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11、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项目 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28.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

12、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平等性 广泛性 继承性 深刻性 A B C D29。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30.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13、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7分,32题16分,33题17分,共5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材料二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材料三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

14、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请回答:(1)写出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并概述罗马法的作用。(6分)(2)材料二、三分别出自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美法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2分)(3)材料二、材料三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在实行代议制时贯彻了怎样的原则?(3分)32。世界各国都把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作为科学治国和宏观决策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

15、普查的国家,秦始皇创立的“上计制度”就是人口、钱粮统计制度.汉朝有“算赋法”;隋朝有“输籍法;唐代有“户籍法”;宋朝采用“三保法”;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颁布户口条画,将强制为奴的人口按籍追出,编为国家民户,使人口不断增加;明朝有“户贴制度,洪武十四年诏令全国编制黄册和土地鱼鳞图册,黄册是以户为主,记录人口变动情况的户籍资料,鱼鳞册是以田地为主,记录丈量田地情况的地籍资料。张树文古人是怎样开展调研活动的?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共进行了6次人口普查。1953年首次普查只调查年龄、人数。结果显示,全国人口总数为5.8亿。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和职业三项。结果显示,当时全国人

16、口约6.9亿。其中大学文化程度者287万人,只占人口总数的0。4%。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增加至19项,如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在业人口的行业、职业和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以及生育子女状况等。这次普查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全国共计约10。3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项目与联合国建议一致,并与国际上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的惯例接轨。这次人口普查的登记项目增加了“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的原因”两项,旨在查清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原因。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11。3亿,9年净增人口1.27亿.结果还显示,10年里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大专文化程度人口

17、上升为1576万,占总人口1。3,增长率为160;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5.88。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包括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这次普查项目增加到49项,并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10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士首次被纳入了普查的范围。-材料整理自中国法制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记录制度反映出古代人口统计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政府进行人口统计的主要目的。(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从第

18、三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与之前相比呈现出的不同特点。(3分)并简要分析历次普查不断增加登记项目的原因.(6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引自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年)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二十一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请回答:(1)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扩

19、散时英国、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怎样的世界地位?(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18421860年和19571976年错失科技革命机遇的原因。(10分)(3)材料三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具体史实指的是什么?(6分)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AABCBB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CCDAC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DDCADCBB31、17分3216分(1)特点:历史悠久,朝代连续性;政府重视;人口统计与土地统计密切相连的

20、;(每点2分,共 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主要目的: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控制,为国家征派赋税、征发徭役提供重要依据.(2分)(2)特点:更全面、更细致、更标准、更科学、更规范、更准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每点1分,满分为2分)原因:民主政治的发展、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教育进步、人民文化水平提高;外交改善、国际地位提高(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6分)33。17分(1)英国: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工业革命已经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政治上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4分.)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产品行销世界各地.(2分)(2)原因:错失18421860年机遇:清王朝腐败无能;“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列强的侵略;社会动荡(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每点1分,满分4分)错失19571976年机遇:国际环境的恶化,(可答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中苏关系恶化等);国内“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十年动乱(以阶级斗争为纲).(4分 )(3)三个节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