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案课程名称: 病理学 授课教师Xx所在单位医学院课程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2010.09.21,562010.09.21,7-8授课对象2008级临床医学七年制2008级临床医学试验班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绪论内容和任务,地位病理学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实验病理学形态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应用发展史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 适应一、肥大二、增生三、萎缩四、化生总结 10 min10 min10 min10 min5 min6 min8 min8 min8 min10 min5 min绪 论病理学概念: 研究病因、发生发展、转归;机体形态、代谢、功能变化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桥梁作用,强
2、调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病理学的学习方法:记住3W原则病理学的发展史适应的概念及类型:HypertrophyAn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cells and consequently an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the organ。Hyperplasia-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ells in an organ or tissue, which may then have increased volume。Atrophy is Shrinkage in the size of the c
3、ell due to loss of cell substance.Metaplasia- Metaplasia is a reversible change in which one adult cell type is replaced by another adult cell type。总结四种适应性改变的特点。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病理学的含义、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了解病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掌握适应的概念、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强调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病理变化。难点为化生的概念和发生机制.教学手
4、段多媒体、板书参考资料病理学供8年及7年制用教材;病理学第七版,Robbins Basic Pathology第七版.课后小结在绪论中引经据典强调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中的地位,重点介绍研究内容和方法,在强调病理学重要性的同时,又揭示其实用性及趣味性,使同学们对病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总论中应强调基本概念,但要从主要内容理解上着手,而不必强调一字一句完全照搬。绪 论病理学(pathology)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目的是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
5、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一、病理学的发展病理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我国秦汉时期的皇帝内经,隋唐时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表现等提出了一整套祖国医学理论。南宋时期宋慈的洗冤集录详细记述了尸体剖检、伤痕病变和中毒鉴定。这些反映了祖国医学在病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在西方,从古希腊的Hippocrates开始,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直到18世纪中叶,由于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了医学的进步.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16821771)根据积累的700多例尸检材料创立了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研究的开端。约一个世纪以后的19
6、世纪中叶光学显微镜问世后,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18211902)在显微镜的帮助下,首创了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不仅对病理学而且对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划时代的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建立,使病理形态学研究进入到超微结构水平的新阶段,由此建立了超微结构病理学(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与此同时,特别是近20余年来,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现代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病理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病
7、理学带来了学科互相渗透的新的动力和机遇,使病理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如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遗传病理学(genetic pathology)和定量病理学(quantitative pathology)等,促使病理学不仅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研究疾病,而且深入到分子水平、遗传基因水平研究疾病。并使形态学观察结果从定性走向定量,更具客观性、重复性和可比性。这些发展大大加深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对许多疾病的防治开辟了光明的前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国现代病理学的建立始于20世纪初,应当归功于一批病理学的先驱者和老一
8、辈病理学家,如徐诵明、胡正详、梁伯强、谷镜岍(qian)、侯宝璋、林振纲、秦光煜、江晴芬、李佩林、吴在东、杨述祖、杨简、刘永等。他们在教学方面,从无到有地编著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病理学教科书和参考书,并不断修订和完善,从而使病理学教学有所依据和更加规范化;在病理检验方面,大力推进我国尸检、活检和细胞学检查的发展,加强了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密切联系,使病理学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在科研方面,结合我国的实际,对长期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地方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黑热病)肿瘤(如肝癌、食道癌、鼻咽癌)以及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丰
9、硕的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多种办班、进修形式,为我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病理学工作者,使病理学后继有人,其中不少已成为我国当今的病理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们呕心沥血、艰辛创业,为我国病理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功不可没,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必须继承发扬。在工作中要处理好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使二者加强联系,相得益彰。同时要打破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密切关注相邻新兴学科的发展,学习和汲取她们的先进成果,来创造性地丰富病理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为病理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病理学的范围及其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分为总论内容,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pa
10、thology)和各论内容,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总论所研究和阐述的细胞和组织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为各种不同疾病的共同病变基础,属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而各论则是在病理学总论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器官系统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例如肝炎、肾炎、肺炎、肠炎等,其基本病变为炎症,这就是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但结合各器官系统本身在功能上、代谢上和形态结构上的不同,其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转归以及有关的临床表现和采取的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这就是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认识疾病的共同规律有利于认识疾病的特殊规律,反之亦然。这是不断深化认识过程的辨证
11、关系。因此,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时应互相参考,不可偏废。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并密切联系代谢和机能改变外,还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学(etiology)、发病学(pathogenesis)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和病理学在研究疾病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但其侧重于机能和代谢上研究疾病。二者间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病理学除必须密切联系病理生理学外,尚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
12、要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必须强调,除了学习外,病理学与临床医学各科在实际工作中尚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突出的表现在对疾病的研究和作出病理诊断上.虽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在诊断疾病的手段上日渐增多,如实验室特殊检测、内窥镜检影像学诊断技术等,它们在疾病的发现和诊断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很多疾病的最后确诊,还是有赖于病理诊断.因此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促进病理学的发展和充分发挥其在医学科学中的作用。三、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分为以下两类(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尸体剖验(autopsy)
13、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检的作用在于:(1)查出病因和病变,分析各种病变的主次和相互关系,确定诊断,查明死因。协助临床总结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治水平;(2)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3)积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深入研究这些疾病和制定防治方案作出贡献,(4)广泛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为发展病理学教学使用.我国的尸检率还很低,十分不利于我国病理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亟待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对尸检作出明文规定和大力宣传教育。2。 活体组
14、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的意义在于:(1)由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存病变的真相,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对患者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并为指导治疗、估计预后提供依据,(2)需要时还可在手术进行中作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可在20分钟内确定病变性质,发出诊断报告,协助临床选择手术治疗方案,(3)在疾病观察或治疗过程中,定期活检可了解病变发展情况或判断疗效;(4)新鲜组织还有利于采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免疫组织化学、电镜观察和组织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
15、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科病理学(surgical pathology)或诊断病理学(diagnostic pathology)就是在活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病理学分支。3. 细胞学cytology)检查 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细胞的来源可以是运用各种采集器在女性生殖道、食道、鼻咽部等病变部位直接采集的脱落细胞,也可是自然分泌物)如痰、乳腺溢液、前列腺液)渗出液(如胸膜腔积液)及排泄物(如尿)中的细胞或用细针直接穿刺病变部位所吸取的细胞.细胞学检查多用于肿瘤诊断,此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而易于接受,但要确定恶性细胞时须进一步复查,并作活检证实。此外
16、,细胞学检查还可用于对激素水平的测定(如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及为细胞培养提供标本。(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并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如可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活检,以了解疾病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或影响等,并可与人体疾病进行对照研究。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不能在人体上作的研究,如致癌剂的致癌作用和癌变过程的研究及某些生物因子的致病作用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病理学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但应该注
17、意动物和人体之间毕竟存在物种的差异,不能把动物实验结果不加分析地直接套用于人体,仅可作为研究人体疾病的参考。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在病毒感染和其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如何发生恶性转化;在恶性转化的基础上发生哪些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改变;在不同因素作用的影响下能否阻断恶性转化的发生或引起恶性转化的逆转;免疫因子、射线和抗癌药物等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等。近年来通过体外培养建立了不少人体和动物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这对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进行分子水平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周期短、
18、见效快、节省开支。另外体外因素单纯,容易控制,可以避免体内复杂因素的干扰。缺点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复杂的体内整体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故不能将体外研究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四、病理学的形态观察方法和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及其采用的新技术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形态观察,但形态学观察方法仍不失为基本观察方法,并为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一) 大体观察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 地观察和检测。这对临床医生十分重要,因在手术台上有的疾病通过大体观察即可识别;有的虽不能确定诊断但能识别
19、出病变所在,可取材作进一步组织学观察。(二) 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或将脱落细胞制成涂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从而千百倍地提高了肉眼观察的分辨力,加深了对病变的认识,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组织切片最常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迄今,此种传统的方法仍然是研究和诊断疾病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如仍不能诊断或需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则可辅以一些特殊染色和新技术.(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一般称为特殊染色,此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
20、胞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酶类、核酸、糖类、脂类等)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四)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仅是近十余年的事,而且发展迅猛。它除了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如病毒)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其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组织中未知抗原或抗体,借以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或分化方向,从而进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虽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用途已得到公认和广泛应用,但
21、为了保证质量必须注意技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在观察上须要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以及日益增多的异常表达情况。病理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肿瘤光镜所见的组织形态特点和临床表现.(五) 超微结构观察(ultrastructure)由于电子显微镜(电镜)较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千倍以上,因此可用电镜观察亚细胞结构(如细胞器、细胞骨架等)或大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组织和细胞最微细的病变,即超微结构病变,并可与机能和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加深对疾病基本病变、病因(病毒)等和发病机制的了解。它不仅有利于对疾病的深入研究,而且还可用于疾病的病理诊断,特别在肿瘤和肾脏疾病用得最多。电镜在确定肿瘤细胞的组织发生、类型和分化程度
22、上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病理诊断上它可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起着互相补充和印证的作用。近年来肾脏疾病在分类上和诊断上发展很快就与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关。(六)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FC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快速定量细胞DNA,用于测定肿瘤细胞的DNA倍体类型和肿瘤组织中S+G2/M期的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生长分数)。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恶性肿瘤细胞DNA含量大多呈现不规则增多,表现为多倍体和非整倍体;而良性肿瘤细胞多为二倍体。此外,还发现生长快的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分数也常有增高.因此测定肿瘤细胞DNA倍体和生长分数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
23、参考指标之一,而且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FCM还可应用于细胞的免疫分型,如应用单克隆抗体对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进行精确的亚群分析,对临床免疫学检测起到重要作用。(七) 图像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病理形态学观察基本上是定性的,缺乏精确而更为客观的定量标准和方法。图象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缺点。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态定量技术已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在肿瘤病理方面图象分析主要应用于核形态参数的测定,如核直径、周长、面积、体积、形态因子等的测定。用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区别癌前病变和癌、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和判断预后等。此外,也可用
24、于DNA倍体的测定和显色反应(如免疫组织化学)的定量等方面。(八)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近代生物医学图像分析仪器研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是将光学显微镜、激光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的高技术设备。其主要部件有激光器、扫描头、显微镜和计算机等。LSCM的主要功能有:细胞,组织光学切片:也被形象地称为“细胞CT”或“显微CT”;三维图像重建;对活细胞的长时间观察;细胞内酸碱度及细胞离子的定量测定;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
25、tobleaching,FRAP):它利用高强度脉冲式激光照射细胞的某一区域,造成该区域荧光分子的漂白,而该区域周围的非漂白荧光分子将以一定速率向受照区扩散,LSCM可直接对其扩散速率进行监测。可用于细胞间通讯、细胞骨架的构成、生物膜结构和大分子组装等的研究;细胞间通讯的研究;细胞膜流动性测定和光活化技术等功能。(九)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十余年来,由于重组DNA、核酸分子杂交、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病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这些技术不但广泛地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病毒、细
26、菌、原虫等),而且在肿瘤研究中引起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将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这为肿瘤的防治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提高对疾病的深入认识,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共同任务。作为临床医学生应该初步了解一些观察和研究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新技术,以利于今后在临床上知道哪些方法可用来研究和诊断疾病,并和病理学密切联系配合。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电位.细胞的生命活动是在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以致机体,能对不断变化的体内、外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表现为代谢、功能和结构的调整。当生理负荷过多或过少时,或遇到轻度
27、的持续的病理性刺激时,细胞、组织和器官表现为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组织遭受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时,则可能引起损伤(injury).较轻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因子后,受损伤细胞可恢复常态,通常称之为可逆性损伤(reversible cell injury)或亚致死性细胞损伤(sublethal cell injury)。但如果引起损伤的刺激很强或持续存在,超过细胞所能承受的极限,则导致不可逆的细胞损伤,最终引起细胞死亡,称为不可逆性细胞损伤(irreversible cell injury).正常细胞、适应、可逆性细胞损伤和不可逆性细胞损伤是代谢、功能和结构上连续的变化过
28、程。第一节 适应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反应.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和损伤性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和器官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耐受各种刺激而得以存活,避免损伤。很多情况下,细胞仅表现为生理代谢性适应,并未出现形态的改变,如饥饿时血糖不足可分解脂肪以供给能量。当血钙降低时通过甲状旁腺素的作用从骨中释放钙以达到平衡。在某种情况下,则出现形态上的改变。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肥大、增生、萎缩、化生。一、肥大细胞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hypertrophy).细胞肥大通常具有功能代偿意义,多属于代偿性肥大(c
29、ompensatory hypertrophy)。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endocrine hypertrophy)。肥大的组织、器官常伴发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常与增生并存。分为生理性肥大(physiologic hypertrophy)和病理性肥大(pathologic hypertrophy)。(1)生理性肥大:如妊娠时子宫的增大,可从正常的壁厚0.4厘米,重100克增大到壁厚5厘米,重1000克.妊娠时子宫的增大以肥大为主.骨骼肌和心肌是不具分裂能力的永久性细胞,只能以代偿性肥大适应其工作负荷的增加,例如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有关肌肉的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子宫和哺乳期乳腺
30、发生生理性肥大常兼有增生,属于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2)病理性肥大:高血压时左心室排血阻力增加所致的左心室肌壁病理性肥大。幽门狭窄时胃壁平滑肌的肥大,男性尿道阻塞时膀胱壁平滑肌细胞的肥大,晚期肾小球肾炎时残存肾单位的肥大,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肾的肥大,肝叶切除后肝细胞增生时伴有的肥大。细胞肥大侧超微结构改变主要是细胞器增多、蛋白合成增多和微丝增加.因此肥大时细胞的增大并非由细胞水肿所致。 细胞的肥大导致由其组成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和功能增强。因代偿而肥大的器官超过其代偿限度时便会失代偿(decompensation),例如肥大心肌的失代偿引发心力衰竭.(代偿性肥大compensato
31、ry hypertrophy:为由相应器官功能负荷加重引起的代偿性肥大,如一侧肾脏切除后,对侧肾脏肥大。高血压心脏肥大)可能与肥大心肌的血供受到限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力有一定限度,或与蛋白合成和降解改变有关。 二、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hyperplasia),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细胞增生时也常伴发细胞肥大。受机体调控的细胞增生,随其有关引发因素的去除而停止。这显然不同于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生。但是,过度增生的细胞有可能演变为肿瘤性增生。细胞增生常与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都可发生激素性增生,例如女性青春期乳腺和妊娠期的子宫均属于生理性增生;雌激素
32、水平升高所致的子宫内膜和乳腺增生则属病理性增生。功能代偿也可引发增生(机体的需要也可以导致增生),例如低钙血症引发的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由于激素作用引起的增生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生育妇女增殖期子宫内膜增生、哺乳期乳腺增生均为生理性增生;而肝硬化时雌激素灭活功能下降引起的男性乳腺发育症、老年人的前列腺增生症,属病理性增生。)细胞增生通常为弥漫性,以致增生的组织、器官弥漫、均匀地增大。在有关激素的过度作用下,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和乳腺等常呈结节性增生。这可能是由于这类器官中的靶细胞对于激素的作用更为敏感,因而在正常或大致正常的组织中形成单个或多发性结节。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增生
33、,均由刺激所引起,一旦刺激消除,则增生停止.这是与肿瘤性增生的主要区别之一。但持续病理性增生可发展为肿瘤性增生,如在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基础上可发生子宫内膜癌。 三、萎缩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萎缩可导致组织、器官的的体积缩小。萎缩的器官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器官先天地部分性和完全性未发育所致的体积小,分别称为发育不全(hypoplasia)和不发育(agenesis),并非萎缩。萎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多,以适应其营养水平低下的生存环境.萎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如胸腺、生殖系统等,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伴随机体的
34、发育、成熟、老化,一些组织器官会萎缩退化,如幼儿阶段动脉导管和脐血管的萎缩,青春期后胸腺萎缩,均属生理性萎缩。此外老年人的脑、心、肝等器官的萎缩,即老年性萎缩,也属于生理性萎缩。)(病理状态下出现的萎缩既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全身性萎缩常见于长期营养不良、全身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恶病质cachexia。非致命的器官和组织首先发生萎缩,最后重要器官也可发生萎缩).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1)营养不良性萎缩,例如脑动脉粥样硬化时因慢性缺血所致的脑萎缩;蛋白质等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引起的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等;(2)废用性萎缩,(
35、四肢骨折时,由于石膏固定造成活动减少,引起肌肉萎缩。小儿麻痹症所致的下肢萎缩。)因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致的萎缩,例如久卧不动时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3)去神经性萎缩,例如因神经、脑或脊髓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4)压迫性萎缩,例如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例如因腺垂体肿瘤或缺血性坏死等引发的肾上腺萎缩,严重者还可致甲状腺、性腺和全身性萎缩(Simmonds 综合征)。心肌、脑等的老年性萎缩兼有生理性和病理性萎缩。(垂体前叶切除或垂体坏死时,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器官因缺乏激素刺激而萎缩.)轻度病理性萎缩,去除病因后萎缩的细胞有可能恢复常态;持续性萎缩的细胞终于死亡。
36、萎缩的器官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功能低下。大脑萎缩时,脑回变窄,脑沟变深,皮质变薄,体积缩小,重量变轻。镜下是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镜下可见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线粒体、内质网等数量明显减少。有时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萎缩细胞胞浆内的细胞器大量退化、自噬小体增多,因而可有大量未能被溶酶体酶降解、富含磷脂的残体(即脂褐素)积聚,常见于心肌、肝细胞、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和神经节细胞(参见脂褐素沉着).萎缩的心脏因心肌胞浆中脂褐素沉着而呈褐色(褐色萎缩).实质细胞萎缩时,常继发其间质(主要是脂肪组织)增生,有时使组织、器官的体积甚至比正常还大,称为假性肥大(见于萎缩的胸腺、肌肉等).四、化生一
37、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metaplasia)。化生并非有一种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成另另一种成熟细胞的表型变化的结果,而是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或结缔组织中未分化间叶细胞通过增生转变,即重新程序化编程(reprogramming)的结果,属于细胞的转型性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这种分化上的转向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和间叶细胞之间.常常由一种特异性较低的细胞取代特异性较高的细胞。化生有多种类型,最常见为柱状上皮(例如子宫颈管和支气管粘膜的腺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呼吸道上皮由于长时间吸烟刺激而导致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子宫颈发生慢性炎症时,黏膜腺上皮被鳞状上皮取代)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上皮的肠上皮化生。在间叶组织中,纤维组织可化生为软骨组织或骨组织(例如骨化性肌炎时的骨组织形成)。化生的生物学意义利害兼有,以呼吸道粘膜纤毛柱状上皮的鳞状化生为例,化生的鳞状上皮一定程度地强化了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因此属于适应性变化,但是,却减弱了粘膜的自净机制。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粘膜(例如肺内的支气管粘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胃粘膜可发生肠型腺癌。(化生组织并非有代偿功能,肺、子宫颈、胃粘膜上皮化生是肿瘤转化的温床。)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