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9 ,大小:1.33MB ,
资源ID:2187740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1877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毕设论文.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毕设论文.doc

1、毕业设计说明书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系统设计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自动化111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6月5日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2015)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后独立完成的。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说明书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贡献集体和个人,均己在说明书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手写):日期: 年 月 日基于

2、单片机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摘 要:对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系统进行了设计。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分两部分完成。首先是发射模块,利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将所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以单总线的方式传输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四位数码管显示,再由NRF24L01点对点的将数据传送到系统的显示模块。其次是接收模块,利用NRF24L01接收数据,将接收到的温度数据传输给单片机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同样也是通过四位数码管显示。总体来说,系统实现的功能是实时的检测温度数据并无线传输给远端的装置同步显示数据。根据系统的主要功能,提出了设计方案并进行了论证。设计

3、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大部分。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源转换电路、显示电路、发射模块电路、接收模块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六个部分。单片机选用STC公司的STC89C52RC,温度传感器用DS18B20,无线模块用NFR24L01,显示器用四位共阴极数码管,电源转换器用AMS1117-3.3。软件部分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主程序、温度检测子程序、无线发射子程序、无线接收子程序、数码管显示子程序五部分。最后是系统的软硬件联调,使系统能够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与无线传输。关键词:单片机;温度检测;无线传输;数据显示 Design of temperature data wireless t

4、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MCU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 data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STC89C52RC microcontroller is designed. System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the two parts to complete. First transmitting module, the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temperature detection, the detected temp

5、erature data with single bus transmission to the microcontroller processing, after processing the data through four digital tube display, again by the NRF24L01 to point of the data are transmitted to the display module. Next is the receiving module, using NRF24L01 to receive data, the received tempe

6、rature data is transmitted to the microcontroller processing, the data is also processed by four digital tube display. Overall,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is real-time detection of temperature data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to the remot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display data.According to the main func

7、tion of the system, the design scheme is presented and demonstrated. Design includes two parts of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The hardware includes the smallest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he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the display circuit, the transmitter module, the receiving module and the

8、 temperature detection circuit in six parts. STC microcontroller STC89C52RC, temperature sensor with DS18B20, wireless module with NFR24L01, monitor with four cathode digital tube, power converter with AMS1117-3.3.The software part uses the modular design method, mainly divides into the main program

9、, the temperature examination subroutine, the wireless transmit subroutine, the wireless receive subroutine, the digital tube display subroutine five parts. At last, the system can realize the temperature data collection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Key Words: MCU; temperature detection; wireless trans

10、mission; data display目 录1 概述11.1 课题来源及基本技术要求11.2 主要内容11.3设计思路11.4 预期成果及其价值22 设计方案选择32.1 总体设计方案32.2 STC89C52RC与AT89C52单片机的选择32.3 NRF24L01与NRF905的选择42.4 稳压器AMS1117的选择52.5 DS18B20与热敏电阻的选择52.6 LED四位数码管与LCD液晶屏的选择63 系统硬件的设计73.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设计73.2 基于DS18B20的测温电路的设计73.3 基于NRF24L01的无线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设计83.4 AMS1117-3

11、.3供电电路的设计93.5 S9012放大电路的设计93.6 四位共阴极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设计104 系统软件的设计124.1 软件的总体设计124.2 软件的分步设计135 系统调试175.1 调试步骤175.2调试结果176 结束语19参考文献20致 谢21附 录22附录1 元器件目录表23附录2 设计原理图24附录3 程序清单25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2015)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系统设计1 概述1.1 课题来源及基本技术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产需要,使用无线技术对温度进行实时的检测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工厂或是一些特殊场合,由于工作环境极差,不允许工作人员长

12、时间停留在现场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温度情况就只能通过仪器测温来实现检测,使用这个方法时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技术问题,就是温度的检测与数据的传输问题。由于工业现场的空间往往会很大,需要检测的设备也会很多,那么问题就来了,传统的布线就会不太适用,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维修困难,现场布线的线路复杂不容易操作。这时使用无线温度数据传输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用这个技术的核心就是温度数据的实时检测,以及无线数据的实时发送与接收。这也正是此次设计的核心技术要求,同时还需要一些辅助的功能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例如数码管显示技术,降压稳压技术,三极管放大信号技术等。1.2 主要内容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D

13、S18B20为温度传感器,NRF24L01为无线模块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系统可以迅速的,精准的对温度进行实时的检测与显示,发送与接收。系统满足以下要求:a.能够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完成对温度的自动检测,通过单总线的方式传输给单片机进行处理,由四位共阴极数码管显示; b.能用NRF24L01无线模块完成温度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c.通过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数据并在四位数码管上显示温度值(测温范围-10+85,精确到0.5)。1.3设计思路在设计系统时将系统分为两个部分:a.温度检测与显示及数据实时发送模块;这个模块由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一个使用DS18B20的温度检测模块,一个使用四位共阴极

14、数码管的显示模块,一个使用AMS1117-3.3的降压模块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每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作用,都不可缺少。b.实时温度数据接收及显示模块。与上个模块相比区别在于,这个模块少了一个温度检测模块,无线模块的功能不同,其他的都相同。设计整个系统时,首先,分析各部分的功能,确定每个部分所需要的器件,将所需要的器件都列举出来。其次,根据每部分的功能设计出原理图,按照原理图购买所需要的器件进行焊接。最后,根据每部分的功能编写每部分的程序,进行实物的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将软件与硬件问题解决,完善程序。1.4 预期成果及其价值系统设计和调试完成后,预期能够实现以下功能:a.系统能够用DS18B20完成对

15、温度的自动检测,实时传给单片机并在四位数码管上显示;b.单片机处理后的数据能够通过NRF24l01发送出去;c.当有数据发送后,无线接收模块能够自动接收数据通过单片机将温度数据在四位数码管上显示。系统在生产生活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一些特殊地方,环境恶劣的场所,不适合人员长时间工作的生产现场,当需要实时的监测温度时就可以使用该系统。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仓库之类的地方,需要实时的了解仓库内的温度,通过该系统也能简单的就实现了。总之,此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节省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代替人的一部分工作。2 设计方案选择2.1 总体设计方案系统分为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两个部分。发射模块的功

16、能是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检测,通过四位数码管显示,再利用NRF24L01无线模块发送数据,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接收模块的功能是当发射模块有数据发送时,通过NRF24L01无线模块接收数据,在四位数码管显示,设计框图如图2-2所示。两个部分的区别在于发射模块比接收模块多了温度检测的功能,在使用NRF24L01无线模块的功能上有区别。图2-1 发射模块设计框图此外两个模块都用到了AMS1117-3.3降压稳压器,作用是为两个模块的无线部分提供稳定的3.3V的电源。因为NRF24L01需要的电压为1.9V-3.6V,和单片机所需要的5V电源不同,所以必须重新提供电源。另外在两个模块

17、的显示电路中,都用到9012三极管,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原因是数码管使用的是动态扫描的方式进行显示,如果不使用9012三极管进行放大信号的话,数码管的亮度会不够,影响观测数据。图2-2 接收模块设计框图2.2 STC89C52RC与AT89C52单片机的选择STC89C52RC单片机出自于STC公司,AT89C52出自于AT公司。两者都是一款拥有可编程存储器大小为8K的单片机,STC89C52RC单片机使用的内核是MCS-51经典内核,AT89C52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52单片机在51单片机的基础上做了许多的改进,拥有了51单片机不具有的一些功能,在可编程存储器的大小上多了4K。对于

18、初学者52单片机相比51单片机要好用一些,因为可编程存储器大,不会出现存储不够的情况,在编程时就可以不用考虑程序的精简。AT公司和STC公司所生产的52单片机功能基本都相同,但相比于AT公司的AT89C52单片机,STC89C51RC具有价格便宜,下载程序相对容易的优点,结合以上分析单片机的选择是STC公司的52单片机。其引脚功能如图2-3所示。图2-3 单片机的引脚图2.3 NRF24L01与NRF905的选择NRF24L01无线模块是在近期生产的一款无线模块,相比于以前一些较早使用的无线模块有着许多的优点。NRF24L01无线模块拥有四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发射模式、接收模式、空闲模式和掉电模

19、式,通过配置寄存器来选择工作模式,在使用时NRF24L01的引脚可以和单片机的任何端口连接使用,但在编程控制时要注意。NRF24L01的引脚功能如表2-1所示。NRF24L01与NRF905相比较,在传输距离上NRF905优于NRF24L01,但在价格上NRF905比NRF24L01贵很多,并且在此次设计中不需要较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如果用NRF905的话就会显得浪费。在使用中NRF24L01的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部分相对简单许多。结合以上分析无线模块选择NRF24L01。NRF24L01引脚功能如图2-4所示。表2-1 NRF24L01工作模式工作模式PWR_UPPRIM_RXCEFIFO寄

20、存器状态接收模式111-发射模式101数据在TX_FIFO寄存器中发射模式1010停留在发送式,直至数据发送完待机模式2101TX_FIFO为空待机模式11-0无数据传输掉电0-图2-4 NRF24L01引脚图2.4 稳压器AMS1117的选择AMS1117属于正向的低压降压稳压器,固定输出版的AMS1117稳压器可按输出电压进行分类,分为5.0V、3.3V、3.0V、2.85V、2.5V、1.8V、1.5V,每个版的AMS1117稳压器只能输出一种电压。由于系统中的无线模块的所需要的电源电压为3.3V,所以稳压器选择AMS1117-3.3作为无线模块的电源。AMS1117-3.3稳压器的实物

21、如图2-5所示,其引脚功能从做到有分别为GND,Vout,Vint。图2-5 AMS1117-3.3稳压器的实物2.5 DS18B20与热敏电阻的选择传统的温度检测元件大多数是用热敏电阻为传感器,利用热敏电阻来检测温度。当用这种传统方法测量温度是会有很多的问题,这都源于热敏电阻不具有的可靠性,容易出现问题,而且测温的准确性低,所测得的温度数据还必须通过特定的电路才能将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单片机处理。DS18B20引脚功能如图2-6所示。图2-6 DS18B20引脚图DS18B20温度传感器相比于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具有很多优点。在对其进行封装后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的环境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相应的

22、改变外观。在将封装后的DB18B20应用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形式多样,而且还不容易因为外力原因损坏的优点,可以适用于许多恶劣狭窄的环境中。由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直接与单片机进行单线通信,就一根数据线连接,电路简单,接线方便,而且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功能满足此次设计的所有要求。所以在温度传感器上选择了DS18B20。2.6 LED四位数码管与LCD液晶屏的选择在LED数码管和LCD液晶屏的选择中我选择的是LED数码管,因为平时学习的就是数码管,对数码管的使用和编程熟悉,虽然在硬件电路的设计上LED数码管比LED液晶屏复杂多了,但在熟悉程度上还是对LED数码管比较熟悉。数码管如果按

23、段数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七段和八段数码管,七段和八段的区别在于八段的数码管多了一个显示位,即为小数点位(dp),这个小数点使得数码管能更准确的将内容显示出来了。八段的数码管按能显示多少位数还可以分为1位、2位、3位、4位等一体的数码管,在这些问题上按需要进行选择。由于此次显示的内容需要有小数点所以选择了八段数码管,根据测温的需求选择了四个一体的数码管。四位一体的数码管共用一组段选数据线,相比一个一体的电路简单,焊接容易,编程量小,所以选择了四个一体的八段数码管。实物如图2-7所示。图2-7 四位八段数码管实物图 3 系统硬件的设计3.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最小系统是一

24、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维持单片机正常工作的基础。最小系统的电路又可分为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两个部分,电路如图3-1所示。a.晶振电路,晶振电路决定着单片机的正常工作周期。这部分电路使用的是单片机的XTAL2(18脚)和XTAL1(19脚),在电路中电容的作用是对振荡频率起到微调,在电容大小的选择上是根据晶振频率的大小对应选择的,一般6MHZ的晶振选择20pF的电容,12MHZ的晶振选择30pF的电容。b.复位电路,这部分电路的连接用的是单片机的的RST(9脚)引脚,作用是给单片机一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大于两个机器周期,可以对单片机进行复位操作。复位单路的设计有好几种,在此次设计中,根据设计的需要

25、我采用的是手动复位的方法。在复位电路的接法上我采用的是最常用的接法,只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电阻的大小为1K和10K,电容的大小为10uF。图3-1 复位电路3.2 基于DS18B20的测温电路的设计温度检测电路如图3-2所示。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通过一根单数据线和单片机的I/O口进行通信。在此次的设计中采用的是P3.3与传感器进行通信,通过单片机进行编程控制和数据处理。在这次的设计中利用DS18B20作为测温器件,使用编程控制来实现对温度的自动测量,将温度数据转换为数字量输出。图3-2 温度检测电路3.3 基于NRF24L01的无线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设计NRF24L01无线模块是近期生产

26、的一种新型射频收发模块,能够完成无线数据的发射与接收。我在此次设计中用到的是NRF24L01无线模块的发送与接收功能,来完成对单片机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发送和接收同样来自NRF24L01无线模块发射的数据传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在使用时NRF24L01无线模块输出的功率和无线通信的频段可以通过编程实现控制,此次设计中我用到了NRF24L01无线模块的六个控制端和单片机通讯,分别是CE、SCK、MISO、MOSI、IRQ、CSN,通过在每个端口串联一个1K的电阻进行限流。NRF24L01无线模块的六个端口功能如下:CSN:片选信号端端,低电平有效;SCK:模块控制的时钟线;MISO:模块控制数据线;M

27、OSI:模块控制数据线;IRQ:模块得中断信号; CE:模块的模式控制线。a.发射模块在此次设计中将NRF24L01作为发射模块时,各引脚CSN、MISO、IRQ、MOSI、SCK、CE,对应的接在单片机的 P1.0、P1.1、P1.2、P1.5、P1.6、P1.7。发射模块的电路如图3-3所示。图3-3 发射模块电路图b.接收模块在此次设计中将NRF24L01作为接收模块时,各引脚CSN、MISO、IRQ、MOSI、SCK、CE,对应的接在单片机的 P1.0、P1.1、P1.2、P1.5、P1.6、P1.7。接收模块的电路如图3-4所示。图3-4 接收模块电路图3.4 AMS1117-3.3

28、供电电路的设计AMS1117是一个正向低压降稳压器,本设计采用的是AMS1117-3.3,为无线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提供3.3V的电压。此系统另外还有两个电容共同构成,原理图和实物的引脚从左到右是对应的。电路如图3-5所示。图3-5 AMS1117-3.3稳压器供电电路3.5 S9012放大电路的设计系统中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在这使用这部分电路时,作用是完全一样的,在硬件的焊接上也没有区别,所以就放在一起介绍。S9012三极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三极管,在很多家用电器里都有用到,各种放大电路中也经常用到, S9012三极管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系统在显示模块用的是动态扫描的方法,没有用任何锁存芯片,会导致

29、数码管在显示温度值时出现亮度不够,无法观察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采用了S9012三极管放大信号的办法。在此次设计中选用了四个S9012三极管,它们的基极分别与单片机的P2.0、P2.2、P2.4、P2.6相连,发射极分别连接数码管的四个位选端SMG1、SMG2、SMG3、SMG4,集电极都接地, S9012三极管的接法是根据数码管是共阴极来接的。电路如图3-6所示。图3-6 S9012放大电路3.6 四位共阴极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设计这部分电路和S9012放大电路部分一样,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在使用这部分的作用都是完全一样的,在硬件电路上面没有区别,所以也放在一起介绍。电路如图3-7所示。在

30、此次设计中选用的是四位共阴极数码管,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数码管,四个数码管共用同一组段选数据线a、b、c、d、e、f、g及dp(小数点)。在使用时通过位选对其进行选通控制,四个位选端分别连接四个S9012三极管的发射极SMG1、SMG2、SMG3、SMG4,然后接地。四位数码管的八根段选数据线,按a、b、c、d、e、f、g及dp的顺序分别连接单片机的P0.0、P0.1、P0.2、P0.3、P0.4、P0.5、P0.6、P0.7口,同时给每个段选端都串联一个470的限流电阻,然后给高电平。只有同时给位选端低电平,段选端高电平时数码管才能正常工作。图3-7 四位共阴极数码管显示电路4 系统软件的设计

31、4.1 软件的总体设计a. 发射模块对于发送模块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循环的系统,系统不停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具体步骤如下,先定义NRF24L01无线模块的每个端口,配置NRF24L01无线模块的各种参数,进行NRF24L01无线模块的初始化。其次进行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分为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复位函数,DS18B20温度传感器写入函数,再进行DS18B20温度传感器读函数。最后是单片机的读取温度,温度处理,主函数的调用每个子函数进行最后的处理,发送温度数据和显示温度数据。具体流程图如图4-1所示。图4-1 发射模块流程图b.接收模块对于接收模块系统的设计也是一个循环的系统,系统也

32、是不停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设计的总体步骤是这样的,首先还是定义无线模块NRF24L01的端口,初始化无线模块NRF24L01。其次进入循环模式判断状态寄存器是不是有接收到中断信号,如果寄存器确定有接收到中断信号,那就让程序从RX_FIFO buffer读出二进制形式的温度数据。最后由单片机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通过单片机的P0口在四位数码管上显示,其流程图如图4-2所示。图4-2 接收模块流程图4.2 软件的分步设计a.DS18B20温度检测软件设计对于温度检测模块的软件设计中,使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来测温时必须严格遵守单总线协议,从而保证准确的通讯的数据。在单片机对其的控制中,利用

33、时序来实现对DS18B20温度传感器写入和读出的操作,其中包括对DS18B20的初始化、写0、写1、读0,读1等控制。在对DS18B20复位以后,当接收到相对应的信号时,就会跳过读ROM中读序列号,然后开始对温度进行数据转换,等到数据转换完成后将数据保存。同样的方式重复执行,待系统停止工作后DS18B20温度传感才会停止工作,其流程图如图4-3所示。b.无线发射模块软件设计首先进行各端口的初始化操作,其中初始化内容分为配置单片机的IO口,使之和对应的NRF24L01无线模块端口正常通信,接着是相关寄存器的设置,最终要实现的就是NRF24L01无线模块和单片机按需要正常通信。其次就是通过SPI总

34、线来控制NRF24L01无线模块需要的工作状态。当模块需要的是发射数据时,就要将NRF24L01无线模块的工作方式设置为发射方式,再将需要发射的温度数据目地址写入NRF24L01无线模块的缓冲区,等到程序延时后将数据发射出去,这里的地址包含了数据地址TXPLD和目标地址TXADDR。其流程图如图4-4所示。图4-3 DS18B20温度检测软件设计流程图 图4-4无线发射模块软件设计流程图c.无线接收模块软件设计当模块需要的是接收数据时,就要将NRF24L01无线模块的工作方式设置为接收方式。具体设计方法如下,首先推迟系统进入接收状态的时间,等待着数据的传输。其次当接收端检测到有效的地址和CRC

35、后,就会在接收堆栈中存入数据包,将高电平给予状态寄存器中的中断位,产生中断信号使得IRQ端口以低电平工作,最后通过判断允许MCU去读出温度数据。其流程图如图4-5所示。图4-5无线接收模块软件设计流程图d.四位数码管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在此系统中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各有一个显示部分,但两者所要实现的功能和软件设计基本相同,所以在此就将两个部分放在一起作介绍了。首先设置单片机的I/O口和四位数码管的数据线进行通信,通过单片机的P0口控制其段选端,P2口的四个端口控制其位选端。单片机通过各自的模块分别获取温度数据,将数据转换为十进制数赋值给P0口,利用P2口进行控制输出,最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其流程图如

36、图4-6所示。图4-6 四位数码管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流程图 5 系统调试5.1 调试步骤a.对焊接完成的硬件进行通电检查,检测硬件是否存在短路,线路有没有接错,再测量供电模块所提供的电压是不是所需要的3.3V。b.用Keil对程序分别进行编译,没有错误后生成HEX文件。再用ISP程序下载器将编译好的程序分别下载到对应模块的单片机中。c.将STC89C52RC单片机,NRF24L01无线模块分别插入对应的模块(注意引脚顺序)。将系统供电部分电池装上,最后打开开关。d.系统通电后先将两个模块分别复位了。然后观察两个模块四位数码管上所显示的数据,理论上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上显示的温度应该一样,如果有变

37、化也将同时变化。e.将发射模块放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测试不同的温度值。f.对调试的结果进行拍照记录。5.2调试结果a.当外界温度为时26.9的结果,左边为发射模块,右边为接收模块,如图5-1所示。图5-1 室温为26.9时的调试图b.当外界温度为时28.4时的结果,左边为发射模块,右边为接收模块,如图5-2所示。图5-2 室温为28.4时的调试图c.当外界温度为时32.1时的结果,左边为发射模块,右边为接收模块,如图5-3所示。 图5-3 室温为32.1时的调试图6 结束语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就先确定了自己的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系统设计。但当时都不知道什么是无线传输,如何不用温度计

38、也能检测到温度。于是上网百度了一下,知道了无线传输可以通过许多无线模块进行实现,最后我选择了NRF24L01,温度数据可检测上选用的是DS18B20温度传感器,而且接线简单,适用于许多不同的环境,测温准确度高。现代的工业控制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数,对工业现场能实时的测量温度是很重要的,而一些特殊场所的环境恶劣,不适合人员工作,在这种环境中该系统就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代替一些需要人为的工作,相比于其他传统的测温方法具有很明显的优点。系统利用了当下一些简单实用的测温技术和无线技术,能更准确的实时检测温度和传输温度数据,而不受现场环境的影响,于是确定了这次的课题。忙碌的一个学期时间过去了,回想整个设

39、计过程时,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并且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由于在对NRF24L01无线模块进行焊接前,没有详细的对其进行了解,直接使用了+5V的电源进行供电,使得通电检查电路时将NRF24L01无线模块给烧坏了。这事给了我一个教训,在使用任何器件时一定要对器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在NRF24L01无线模块烧坏后,我重新对硬件进行了焊接,选择AMS1117-3.3稳压器对无线模块进行供电,这样无线模块的电源问题就得了到圆满的解决。另外在焊接时还出现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把四位数码管的数据线接错了,后来通过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原来数码管实物的数据线不是按顺序排列的,不过这个问题很快也得到了解决。此次所设

40、计的系统并不是很完美,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此系统所实现的是一对一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和功能,这在系统的应用上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以后的改进中,可以将系统设计成多对一或是多对多,这样就能将系统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还有就是在设计次系统时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在选择无线模块时选用的是数据传输距离较短的NRF24L01无线模块,所以在数据传输的距离的问题上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改进。另外就是此系统还可以添加上微机的功能,将所测得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模块和串口传输到计算机里进行观测,这样可以更好实现对温度的监测和管理。综上所述,此次所设计的系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改进,在应用中可

41、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修改。参考文献1 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12 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 张兰红,邹华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74 戴佳,戴卫恒,刘博文.51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25 薛小铃,刘志群,贾俊荣.单片机接口模块应用与开发实例详解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16 唐继贤.51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实例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 刘建辉,冀常鹏等.单片机智能控制技术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

42、07.48 王巧芝,郑锋,刘瑞国,高学辉. 51单片机开发应用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49 江志红编著.51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晁阳. 单片机MCS-51原理及应用开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 龙脉工作室.51单片机C语言应用开发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2 张毅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 彭伟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基于8051+Proteus仿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614 张大明. 单片机控制实训指导及综合应用实例M

4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5 张齐,朱宁西.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基于C51的Proteus仿真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致 谢经过了一个学前的学习与努力,设计也到收尾了阶段。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做实物的经验,所以对许多问题的考虑上是不周全,要是没有指导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指导,加上一起做设计同学的帮助,设计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陆广平老师。老师在平时的工作本来就很忙,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老师每一个阶段都精心的指导我。从设计初期的课题选择,设计方案选择,以及每个阶段的检查,老师都很细心的给我提供了建议和指导。在做设计的过程中犯了很多的

44、错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老师都是很细心的给我纠正错误,讲解不懂的知识。还有就是要感谢平时在一起做毕业设计的同学,和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他们在我做实物的过程中教会了我许多焊接的技巧,帮助我解决了设计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在这里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帮助,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在硬件电路的设计部分才能很快的顺利完成。另外还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们,就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的毕业设计才能顺利完成。然后还要感谢整个大学四年里所有给我上课的老师,他们教会了许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我在此次设计中能够很好的使用单片机和C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真诚的感谢他们。最后感谢我的母校盐城工学院。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让

45、我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成长。附 录附录1:元器件目录表附录2:设计原理图附录3:程序清单附录1 元器件目录表a.发射模块的元器件目录表序号元器件数量型号(数值)1U11单片机STC89C52RC2U21稳压器AMS1117-3.33J11上拉电阻1K4J21电池电源5J31温度传感器DS18B206J41无线模块NRF24L017Q1,Q2,Q3,Q44三极管90128DS11四位共阳极数码管9R01电阻10K10R1,R2,R3,R4,R5,R66电阻1K11R7,R8,R9,R10,R11,R12,R13,R148电阻47012R15,R16,R17,R184电阻1K13R191电阻4.7K14C11电容10uF/25V15C2,C32电容30pF16C41电容0.1uF17C51电容33uF/25V18Y11晶振12MHZ19RST11按键复位开关b.接收模块的元器件目录表序号元器件数量型号(数值)1U11单片机STC89C52RC2U21稳压器AMS1117-3.33J11上拉电阻1K4J21电池电源5J31无线模块NRF24L016Q1,Q2,Q3,Q44三极管90127DS11四位共阳极数码管8R01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