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1-2-目录民族简介服装特点服装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3-民族起源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证实,鄂温克族的祖先大体分布于贝加加尔湖周湖周围以以东直至黑直至黑龙江中游以北地区江中游以北地区。早在公元前2000前,即铜石器并用时代,鄂温克族的先人就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地区。1732年,清朝从布特哈地区抽调一千六百名鄂温克兵丁,携带家属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其后裔就是今天的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鄂温克族。4-民族分布鄂温克族是跨越中国、俄罗斯居住的跨界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曾被称为通古斯人,现定名为埃文克族,约有5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我国鄂温克族共有30505人,其中
2、87%人口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鄂温克族最大的聚居区是鄂温克自治旗。5-6-鄂温克族分支鄂温克猎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据历史学家的考证,鄂温克民族有索索伦、通古斯通古斯和雅雅库特特三个分支。索伦族是农耕部落,通古斯是游牧部落,现在这两支鄂温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雅库特人就是生活在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成为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1965年,鄂温克猎民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奇乾乡搬迁到敖鲁古雅,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开始新
3、的生活。7-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索伦鄂温克农区人民通古斯游牧部落8-自然地理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山地西北坡,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平原的过渡地段,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理坐标东经11848021210925,北纬473250491537。平均海拔高度8001000米。自治旗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和短促,降水较集中。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42.2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35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平均在100-120天左右。9-10-春夏秋冬11-生产方式聚居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通古斯鄂温克);讷河县的鄂温克族从事农业(索伦鄂温克
4、);居住在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等地的鄂温克族则以半农半猎为生;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族还从事着传统的狩猎业。因为他们狩猎时使用驯鹿,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12-社会经济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以驯养驯鹿为生。自治旗成立以来,他们逐步改变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状况,实行定居放牧,一批猎民、牧民新村相继出现在林区和草原。鄂温克着重发展畜牧业、农业,养殖驯鹿等。新中国成立以来,鄂温克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较显著的改善。13-语言鄂温克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鄂温克语言
5、届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北语文,没有文字。牧区通用蒙文,猎区、农区和山区通用汉解放前只有少数知识分子能懂满、蒙、汉、俄四种文字。14-宗教信仰鄂温克族被誉为“森林之舟”,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牧区有些人还信仰藏传佛教。敬奉鬼神,崇拜大自然。习惯上主要有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动物崇拜熊。鄂温克人对熊异常敬畏,认为是自己的先人,禁止猎捕。鄂温克族百姓以森林、大山、火、水作为民族的标志,象征着生机、活力和兴旺。15-萨满教起源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基本信仰:生命之魂(斡仁)思想之魂(哈尼)转生之魂(法加库)自然崇拜:火,山,风雨
6、雷电、日月星辰。动物崇拜:熊祖神崇拜:氏族内亡故的曾祖父以上男祖先16-萨满服饰神衣:鄂温克称“扎瓦”,又称“萨满西克”,形容“紧”“窄”,也有神衣的含义。神衣是用鹿皮等精制绣花紧身驿襟长袍,均为紧身窄袖。对襟由8个铜扣系节,胸前缀有一面大铜镜“纳贺热托列”,称护心镜,“阿日坎托列”(护背镜)5个,尼什昆托列(小铜镜)20个,“黑日塔”(小贝壳)胸部360个,“霍额特”(铜铃)膝下部54个,另有串珠等。17-头盔神帽:“伊依鲁日”,帽盔为圆形,用铁条或铜打制帮帽架,用大绒做帽头,帽上部有铜制鹿角,角叉三至九叉不等,角叉越多,表明萨满的品级、资历和威望越高。神帽、鹿角叉上悬挂数条彩色飘带,象征“
7、斜仁”即彩虹,神帽前面帽沿垂有红色丝条,遮住双眼,但不超过鼻尖,显示出萨满的神奇色彩18-面具:多用铜、铁皮制作,上面粘贴有用黑熊毛制作的胡须。萨满佩戴面具、神冠等神具跳神,认为可使神灵附体,为患者治病,为本氏族驱灾祈祥,祈求人丁兴旺、农猎丰收,也为死者送魂。在跳神过程中,神具始终起着帮助萨满沟通人神世界的作用。萨满面具19-神裙:“塔克卡”,下摆缀以60个小铜铃,裙子上从右向左分别有日月星辰火山河树熊鹿蛇等10个图案,裙子下缘钉有12条飘带,从右向左分别有十二生肖。除绣制各种图案外还要配挂数十种神偶。20-护肩:“扎浩特通”,上部左右两侧各钉有180个贝壳,后背绣有各种兽禽。兽禽越多,萨满神
8、力越大。有的护肩上还缀有各种神偶,在双肩上各绣有一只布谷鸟寓意不断传递信息使萨满随时都能知道周边情况。萨满神鞋21-22-萨满身裙23-24-25-日常生活饮食: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肉类以牛羊肉为主。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肠、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鄂温克族很少食用蔬菜。鄂温克族都以奶茶为饮料,还饮用面茶、肉茶、驯鹿奶。手把肉26-味道浓香、营养丰富的奶食品和外焦里嫩、甜中带酸的“列巴”27-住所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
9、非常简单的帐篷。牧区主要的住房是“蒙古包”,圆形。28-29-30-交通工具鄂温克人主要以马、驯鹿、大轮车、马车、滑雪板、雪橇等作为交通工具。31-32-桦皮船是水上运输工具,长约五六米,宽不足一米,大的可载五六人。33-礼仪风俗待客之道:待客之道:鄂温克人非常好客,极有礼貌。他们常说:“远方的来客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他们认为如果客人来了不好好招待,自己以后出去也不会受到礼遇。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34-婚婚丧嫁娶:嫁娶: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
10、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搭的“撮罗子”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35-敬火之俗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鄂温克族人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36-独特的鄂温克驯鹿文化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俗称“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
11、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被誉为“林海之舟”的美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驯鹿的特征是:其性情温和,易饲养放牧,觅食苔藓等野生植物,适应于大兴安岭(额格登)高寒地带繁衍生息驯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鄂温克人将驯鹿确定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37-38-婚礼鄂温克猎民的婚姻一般包括求求亲、订婚、婚、结婚婚几个阶段。临近婚期,男方家不管离女方家多远,都要迁到女方家附近。结婚之日,新郎在父母亲友的陪同下,带上送给女方的10只驯鹿到女方家去,女方也以同样的队伍到路上来迎接。双方相遇后,新郎新娘拥抱接吻,并互赠礼物。然后大家进撮罗子喝喜酒,直到晚上酒宴结束,举行婚礼。婚礼不是在室内,而是在
12、野外举行。他们在清理过的河滩谷地上燃起一堆被称为“欢乐之火”的篝火,然后人们把新郎新娘从撮罗子里簇拥到篝火边,并以火为中心围成一个半圆圈,由一位主持婚礼的长者宣布婚礼开始。主婚人用桦皮杯斟满两杯酒,交由新郎新娘泼在火里,表示对火神的尊敬,接着再向双方父母敬酒。然后新郎新娘互相拥抱接吻,手挽手和所有参加婚礼的人拉成一圆圈,载歌载舞,欢度良宵。这种歌舞鄂温克人称之为“欢乐之火”舞。它舞姿雄健有力,时而振臂扭腰,时而尽情欢跳。一人领唱,众人齐和。歌伴舞,舞随歌,时快时慢,高低错落。大家在歌舞中纵情欢乐。39-40-41-42-43-节庆活动瑟瑟宾节是鄂温克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瑟宾”鄂温克语系“欢乐祥
13、和之意”,每年公历的6月18日,各族群众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扶老携幼骑马乘车欢聚一起,隆重庆祝“瑟宾节”。开幕式上有各民族歌舞表演,进行博克、布龙、赛马、赛骆驼、米日干车、抢枢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还将举行祭敖包、赛牛大会、文艺演出等活动。44-45-46-冬季那达慕冬季那达慕每年十二月,在巴彦呼硕敖包山上举行,是冬季草原牧区生活的集中展示。雪地赛马,赛骆驼,马拉雪橇、雪地博克尽显北方少数民族的豪气和强悍,也是冬季风情和服饰的大展台,是草原人们挑战寒冷、超越自我的盛会。鄂温克族小伙子骑上骆驼准备进行赛骆驼表演47-两位鄂温克族小伙子在严寒中进行雪地博克比赛。两位身穿民族服装的鄂温克族老人在冰
14、雪那达慕大会上。48-49-50-敖包会敖包会鄂温克旗每个区域,每个大家族都有敖包,每年都有祭祀的习俗。每年的农历5月13日,在巴彦呼硕敖包山由喇嘛主持大型的祭祀敖包活动。仪式按照古老传统习俗举行,以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吉祥如意。51-鄂温克族群众在敖包前进行祭祀活动鄂温克族牧民在太阳升起时祭祀敖包鄂温克族群众在进行敖包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52-丰收会丰收会是草原上最为普遍的庆祝和娱乐活动,每年公历5月份后,草原上的牧民为庆祝春季接羔丰收而举行,一般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为牛、马、羊打标记,邀请亲朋好友共享丰收喜悦。53-夏季那达慕54-鄂温克语索伦方言民间传说,流传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
15、,讲述了“敖包”的由来。故事叙述了从前有一鄂温克部落有个女妖整天扰得部落不得安宁,于是大家请来了一位法力高强的萨满,并按照萨满的指示用火烧掉了女妖的尸体,还把骨灰包好压在了部落西边的岩石下。人们怕日后这女妖再次危害人间,便每天都有人去给那块压女妖的岩石添一两块石头,天长日久堆积的石头变成了一座小山包,于是人们就把它称为“敖包”了。后来人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都会选择吉日进行祭祀,祈求她让这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如意,祭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观看比赛、唱歌跳舞,从此,人们就把这种活动叫做“敖包会”了。55-鄂温克冰雪旅游鄂温克冰雪旅游鄂温克有着丰富冬季冰雪旅游资源,全年有六个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冬季的草
16、原百色归一,银装素裹。浏览项目:观雪原、森林、滑雪、滑冰、乘骆驼(马)雪橇、观冰雕雪雕、生态围猎、参加冬季那达慕。56-文化艺术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有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谚语、谜语等,生动感人。鄂温克在人能歌善舞,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词。特别是牧歌和猎歌,表现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质朴的性格。“扎恩达勒格”是鄂温克族山歌和小调类歌曲的总称。造型艺术有刺刺绣、雕刻、雕刻、绘画画等,喜在器皿上饰以多种花纹图案,并善于用桦皮作原料制成禽兽形状的儿童玩具。57-桦皮文化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
17、房“撮罗子”、篱笆、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凡是用桦树皮制作的小型器皿鄂温克语统称玛塔。58-桦树皮火柴盒皮火柴盒扒桦树皮制作桦树皮工艺59-桦树皮工艺品60-刺绣鄂温克族刺绣多用于服装、靴鞋面、摇篮头衬、枕头顶、烟荷包、手套和针线包上。刺绣方法分为线绣和补绣。线绣是在皮革或布上直接用彩线绣出所需图案,绣时要事先用白纸剪好图样,贴在所要刺绣的位置,然后照样刺绣。也有不用图样直接用线绣的。补绣是先把皮块或彩布剪成所要绣的形状,拼成所要绣图形的整体,然后
18、用线沿其边缘钉绣在衣物上。刺绣的图案有龙凤、鹤鹿、蝴蝶、鸳鸯、石榴、荷花、桥楼、山水、日月、云卷纹、几何纹等。犴皮包上的线绣61-鹿鞍上的雕刻62-犴皮子犴皮子弹带桦树皮皮针线包(包(补秀)秀)63-舞蹈阿芽舞(妇女礼仪舞)、爱达哈喜楞(男子双人舞,是模拟野公猪搏斗的娱乐性舞蹈)、阿罕拜舞(女子自娱性舞蹈)、斡日切舞(天鹅舞)、狩猎舞、聂那肯舞(犬斗舞)、巴勒那德舞(模仿老虎相互咬斗玩耍的舞蹈)、伊堪舞(篝火舞)等。天鹅舞:鄂温克族人崇尚天鹅,以天鹅为图腾64-鄂温克族服饰特点由于鄂温克族地处北方,冬季寒冷且长,夏季短而温暖,服装要有保暖防寒防湿的功能,一般是连衣长袍。又因为以畜牧业为主,蓄养
19、驯鹿,牛羊等,所以衣着处处离不开皮子。冬天一般用长毛、厚毛皮做衣服;春秋用小毛皮,夏天也有用去了毛的光板皮做衣服的,在皮制的衣着中以羊皮为最多。清末以后,才开始用布料制衣。65-基本特点基本特点肥大宽松、斜大襟、长袖、束长腰带、衣边衣领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兽皮靴。服装式服装式样主要有大毛长衣、短皮上衣、羔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手套等。66-大毛长袍帽子及手套67-皮衣皮裤68-有装饰的鹿皮靴猎民短靴,上面有民族专有的线绣头饰特尔贝克,下缘系着绳编流苏穗,并悬挂了小饰品69-服装名称大毛长袍(苏翁):是冬季必用的服装,男女都有。短皮衣(胡儒木):外边套穿的上衣,袖子很宽。这是礼服的一
20、种,在婚庆典礼上,男女双方迎送亲友时必穿的服装,春秋可用小毛皮。羔皮袄(浩布策苏翁):这是作客会亲友或节日穿的礼服,需36张羔皮,用布或绸缎吊面。皮裤(鄂奎):需用4张羊皮。皮套裤(苏威):在最冷时节套穿在外边防寒,膝盖上缝织圆形花纹,结实美观。皮帽子(阿温):从前都是自家制作,后多买现成的帽子。皮靴(温特):是鄂温克人常穿的鞋,早期以牛皮做底,羊皮、犊皮、马皮做腰,可分冬夏穿的两种。腰带(乌玛拉):早期是自制的皮带或毛织带,后多用布或绸带。男子人人扎腰带,否则被认为不礼貌。手套(乌玛拉):早期用皮做成拇指、四指两个瓣的,少数用粗毛线织。70-服装色彩鄂温克族人们的衣服颜色鲜艳,普遍喜爱蓝、黑
21、、绿色,因为蓝色象征蓝天,绿色象征着大草原。把白色视为孝服,就是当内衣也一定要用有色线和扣缝制,以示忌讳。71-桃红色绸缎长袍,立领斜襟,黑色和蓝色镶边。尖顶护耳帽,上面有独特民族的红缨穗。白色绸缎上有蓝、红、绿色花纹点缀,斜襟上有卷云纹。灯笼袖,马蹄袖口。对襟短上衣,抽褶长裙,皮毛镶边。上身较窄,下身裙部多褶宽大。衣袖中间,缝有一寸来宽的彩布绕袖,称为“陶海”。72-服装面料鄂温克族服饰原料过去主要为兽皮皮,他们用狍皮、兽筋缝制衣裤鞋帽,被褥也多用狍皮、熊皮制成,很有特色。近现代鄂温克人已穿用棉、毛、丝绸、麻、织锦等纺织面料服饰,但仍保留皮制服饰。73-纹样不论男女服装,衣边和领边都镶花边。
22、花纹有“奥特斯”(线),用在靴腰上部;“道高昂”是蝴蝶花,多为女式靴腰中部;“泊勒”(图案)多用在靴腰下部或套裤膝盖、烟口袋上;“伊拉嘎”(花)多用在衣襟或靴腰上;“阿达拉”(卷云纹)多用在袍子的大襟或开叉上。74-索伦鄂温克族服装特点四季服四季服饰,无论男女,冬季穿的是由皮毛制作的服装,春秋是棉服或带内衬的服装。夏季以绸缎制作、单层布料的服装为主。男女服男女服饰,区别在于男装颜色多以素净、淡雅为主,领子及周边为云卷花,象征大自然,袖口也可带云卷花,旁开口,扎系腰带。女装颜色以艳丽多姿为主,领子周边及袖口也为云卷花图案。年纪大者一般不扎腰带。冬天的鄂温克帽子是用各种动物皮子制作而成,形状有尖顶
23、、圆顶等样式。春秋和夏季则戴用呢子料和薄毡子制成的帽子,妇女喜欢带用银和珍珠制作的头饰和挂饰。75-立领,左压右斜门襟,衣服有镶边。袖子中间有“陶海”,是已婚妇女的衣服。76-77-老年人通常穿蓝色、绿色衣袍。78-通古斯鄂温克服饰通古斯鄂温克人冬天穿的长袍是用各种皮毛制成,在长袍外穿达哈,毛朝外。朝布是一种用呢子做成的衣服,一般在风雨天穿。通古斯鄂温克男子服饰有大襟的镶边。颜色一般为蓝黑红为主。人们穿蒙古式长袍,纹饰不同,领襟、双肩、前后胸、下摆开衩等处皆饰有卷云纹图案,男袍简练,女袍繁复。通古斯鄂温克男女男女均系扎宽腰带,穿同样的靴子,有一种是牛皮光面靴子,另一种是牛皮翻毛靴子,靴子里面是
24、毡子或皮毛。穿靴子时穿毡毛袜或皮长袜。一年四季都穿连衣裙,她们的连衣裙上身窄瘦。裙子宽大,腰部多褶,颜色以青、蓝色居多。妇女喜爱带银子和珍珠制成的挂饰。通古斯鄂温克人在不同的季节所戴的帽子也有很大差别,冬天戴的是用动物皮毛制作的尖顶护耳帽;春秋和夏季则戴别具风格的用呢子料或毡子做成的尤登帽。79-长袍:已婚妇女的长袍是由灯笼式装袖、百褶裙组成;未婚女子的长袍连袖而没有马蹄袖,腰间分割装饰条在腰的前后,衣襟是蓝黑红三种颜色,象征大自然。发型和穿戴:已婚妇女将头发梳成两根辫子,再将辫子套进用黑色布做的套筒内,套筒宽一寸、长一尺二寸。辫子上端佩戴银制的三角形的银牌叫“忒比”,并用银链连在一起,辫套的
25、下端有圆形的银坠叫“内刊德内伦”,并以银链系结在胸前。在额上帽下的头圈叫“特尔贝克”,其上装饰有珍贵的珊瑚、玛瑙等贵重宝石。未婚女子的发型叫“克库勒”,将头发和彩绳一同梳成八个辫子在发尾佩戴珊瑚和玛瑙。少女都在胸前佩戴银制的佛盒,佛盒上镶有珍珠、玛瑙和珊瑚。通古斯鄂温克女子已婚和未婚的区别80-在长袍外穿达哈的鄂温克人81-尖头护耳帽,衣袍上窄下松,袖口、下摆有毛皮拼接黑色镶边,下摆开叉,圆帽上有鹿角。82-银制的佛盒服装面料是羊羔皮皮毛与面料拼接已婚妇女将辫子套进用黑色布做的套筒内,银链连在一起83-老年人一般不扎腰带,对襟灯笼袖短上衣下是宽松的在腰间打褶的裙子。84-夏装大立领,下摆开叉,
26、有卷云花纹85-雅库特(使鹿)部落雅库特部落的鄂温克人以狩猎为主,在生活中,他们充分利用各种动物皮来制作衣服鞋靴被褥等。使鹿鄂温克妇女的衣领为大翻领带花边或者毛边,颜色多是仿鹿皮颜色,或者蓝色、绿色等,样式多为大衣或风衣,长度多过膝盖部,一般不扎腰带。衣边都带各种颜色的花边和毛边(染色鹿皮),还带骨制饰品、珍珠等。夏天女子穿裙子,头上包头巾,还喜欢戴用珍珠和宝石、毛皮制成的头饰。男子服饰一般有立领和小翻领,对襟皮短袍,多为素净淡雅的花边和毛边,服装颜色多为防鹿皮颜色,样式以半长衣为主,可扎腰带。他们在春秋季节穿去掉毛的皮制衣服或带内衬布料的衣服。无论冬夏,男女都穿犴皮靴子,冬靴是带毛的,夏靴是
27、去掉毛的,他们认为这种靴子轻快结实,走路无声,适合在山林里走。女软靴饰有鹿角纹。86-大翻领带蓝红黄花边,仿鹿皮颜色,大衣样式。87-立领,对襟皮短袍,服装颜色素净,有黑色花纹。88-浅绿色大衣,大翻领带毛边绿色夏装,桃红色和橙色花边。夏天也穿鹿皮靴。89-拿鹿鞍,提桦树皮盒的敖鲁古雅老年妇女。棉布质地,带土黄色头巾。在大轮车前的穿棉布袍子戴头巾的敖鲁古雅鄂温克妇女90-“克库勒”,将头发和彩绳一同梳成八个辫子在发尾佩戴珊瑚和玛瑙。少女都在胸前佩戴银制的佛盒,佛盒上镶有珍珠、玛瑙和珊瑚。91-特尔贝克92-猎民用的手套装餐具的皮口袋犴皮包93-旧社会等级下的服装旧社会鄂温克族服饰样式,有社会地
28、位、等级和礼节的区别。如男装普通百姓只有两边开叉,而官员袍子前后左右都有开叉,前后叉口有扣子。衣扣鄂温克人叫“陶日奇”,多用铜扣、杏木扣和骨扣。后出现了银扣,富人也有用翡翠、玛瑙、珊瑚等制扣,用布或线绳结扣是以后的做法了。一般百姓衣服只能钉5个扣子,超过5个扣子就是不规矩,让章京(佐领)等官员见了要挨板子的,而官员服开叉上也有扣,多达数十个。一般人不戴帽子不许向官吏和长辈见礼,见官时必须把烟袋拿下插到靴腰里,否则会受打骂。94-古今对比由于新中国成立,鄂温克族迁出森林,民族文化融合等原因,鄂温克人民引进了其它民族的服饰特点。通古斯鄂温克族穿蒙古族式的袍子;使用丝绸、棉等布料;妇女的布料衣服多仿
29、效满族八旗服装样式,袖宽、有镶边,穿的鞋也用布制作,绣有花草图案,男女均穿坎肩。鄂温克人穿中山装、便装、西装和现代衣裙的越来越多95-鄂温克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舞台剧敖鲁古雅96-该剧以中国最后一个使用驯鹿的狩猎部落使鹿鄂温克族为背景,由“吉祥三宝”团队历时多年,精心打造而成。该剧以少女艾雅玛与青年猎手别日坎的动人爱情为线索,大力再现使鹿鄂温克游猎部落的生活原貌,吟唱使鹿鄂温克感恩自然、尊重生命的千年旋律。据悉,观众在剧中不仅能看到使鹿鄂温克族以腿部蹬踢弹跳为主的“鹿舞”、“仙鹤舞”,还能欣赏到首次以舞台形式展现的萨满舞、祭熊、祭火神等神秘仪式。鹿哨、口弦琴等鄂温克族民间乐器营造幽谧森林氛围,而最原始的鄂温克族“喉音”直击人心。97-敖鲁古雅演出服将人们心中美好的仙鹤拟人化特尔贝克头圈98-敖鲁古雅里传统的民族服装全部由鄂温克族近百名擅长针织的妇女及猎民手工制作的。由于服装造型繁琐,文案、骨饰、铜饰等都需要手动缝制和打磨,因此制作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服装上采用大量的鄂温克民族元素,例如羽毛羽毛头冠、冠、镶布衣布衣裤,以及用针线缝制出带有民族信仰的神秘神秘纹样如太阳、鹤爪、驯鹿头等都在服装中有所体现。99-100-The end Thank you!10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