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1 ,大小:1.56MB ,
资源ID:218318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183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d】。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d】,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YD 5199-2014 分组传送网(PTN)工程设计暂行规定.pdf)为本站上传会员【p****d】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YD 5199-2014 分组传送网(PTN)工程设计暂行规定.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丫D 5 1 9 9-2 0 1 4分组传送网(P T N)工程设计 暂行规定P r o v i s i o n a l D e s i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P a c k e t T r a n s p o r t Ne t w o r k 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1 4-0 5-0 6发布2 0 1 4-0 7-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分组传送网(P T N)工程设计暂行规定P r o v i s i o n a l D e s i g

2、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P a c k e t T r a n s p o r t N e t w o r k E n g i n e e r i n gYD 51 9 9-2 01 4主管部 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部 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 日期:2 0 1 4 年 7 月 1日北 京 邮 电 大 学 出 版 社 2 0 1 4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m 匕口2 0 1 4 年第3 2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 不干胶标签印刷机 等 1 2 0 8 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 内容及起始实施 日期见附件

3、1),其中机械行业标准 4 7 1 项,汽车行业标准 3 2 项,船舶行业标准 7 0 项,航空行业标准 1 1 1 项,化工行业标准 1 3 7 项,冶金行业标准 6 9 项,建材行业标准 3 0 项,石化行业标准 1 4 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6 项,轻工行业标准 8 9 项,纺织行业标准 4 9 项,兵工 民品行业标准 7 9 项,核行业标准 1 5 项,电子行业标准 2 项,通信行业标准 3 4 项。批准 锰硅合金(F e Mn 6 8 S i l 6 )等3 9 项冶金行业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见附件 2)a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 出版社出版,汽车行业标准及化工、有色

4、金属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航空行业标准 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 出版,化工行业标准 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冶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 出版社 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石化行业标 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出版,纺织行业标准 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兵工 民品行业标 准由中国兵器 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核行业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 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 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通信工程建设 行业标准 由北京 邮电

5、大学出版社出版。附件:1.1 2 0 8 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略)2.3 9 项冶金行业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略)工业和信息化部2 0 1 4年 5 月 6日前 ,-,一 曰 本暂行规定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 2 0 1 0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 的通知”(工信厅 通 2 0 1 0 4 7 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的。本暂行规定主要包括分组传送网的网络功能架构、网络组织、传输系统设计、网络管理系统、网络互通、设备选型与配置、设备安装设计、传输系统设计指标等 内容。本暂行规定 中以黑体标志的 1.0.5条和 1.0.6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暂行规定 由工业

6、 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 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本暂行规定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通信发展司联 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通信发展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 1 3 号,邮编:1 0 0 8 0 4).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 司 主要起草人:黄蔷雯 王迎春 高军诗 参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参加人:王云 于冰 沈梁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3 分组传送 网(P T N)网络功能架构 64 网络组织 .8 4.1 网络层次与节点设置 8 4.2 组网方式 8 4.3 规模容量 的确

7、定 9 4.4 逻辑管道配置 .9 4.5 V L A N规划 1 0 4.6 I P地址分配 ,1 0 4.7 Q o S 策略 ,.,.1 0 4.8 网络保护 .1 1 4.9 业务支持 1 2 4.1 0 频率同步 .1 2 4.1 1 时间同步,.1 35 传输系统设计 .1 4 5.1 接 口设计 .1 4 5.2 段间传输距离设计 ,1 6 5.3 光纤类型与工作波长选用 1 66 网络管理系统 .1 7 6.1 网络管理系统组成及配置原则 1 7 6.2 网络管理系统功能 1 7 6.3 数据通信网要求 2 07 网络互通 2 1 工 夕n乙巧j月任汤雌连占庄占月仕月4八匕了了

8、了7.拭Q口U CjL口9白Q乙0了9自Q自n乙夕曰n乙Q乙9曰9口0乙9白0口9口Od Cj Cj8 设备选型与配置8.1 设备选型8.2 设备配置9 设备安装设计 “.”“”9.1 局站通信系统 .9.2 机房平面布置与设备排列 9.3 设备安装 .”“.9.4 线缆选择与布线要求 9.5 电源系统及接地 “”“.9.6 机房环境条件 ”1 0 传输系统设计指标 1 0.1 T D M 业务性能指标 “1 0.2 以太网业务性能要求 1 0.3 A T M 业务性能要求 ”附录 A本暂行规定用词说明附录 B以太 网光接 口参数规范 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基

9、于 MP L S-T P技术 的本地/城域分组传送 网工程设计。1.0.2 工程设计应贯彻通信网“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和“经济、高效、安全、灵活”的基本原则,执行 国家和通信行业 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1.0.3 电信基本建设中涉及国防安全的,应执行 电信基本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技术规定。1.0.4 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暂行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的规定。1.0.5 工程中所采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必须取得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1.0.6 在我国抗展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 7烈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必

10、须经电信设备抗展性能检测合格。1.0.7 工程建设应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和法规规定。1.0.8 本暂行规定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办理。1.0.9 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暂行规定 中的个别条款有 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 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2 术语和符号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1 PPS 1 Pu l s e Pe r Se c o ndAFATMBCBEBI TSBM CCEPCESCESoPSNAs s u r e d F o r wa r d i n gAs y n c h r o n o u s Tr a n s f e r Mo d

11、 eB o u n d a r y C l o c kB e s t Ef f o r tB u i l d i n g I n t e g r a t e d T i m i n g S u p p l yB e s t Ma s t e r Cl o c kS O N E T/S D H C i r c u i t E m u l a t i o no v e r Pa c k e tCi r c u i t E mu l a t i o n S e r v i c eS t r u c t u r e-a wa r e TDM Ci r c u i tEmu l a t i o n S

12、e r v i c e o v e r P a c k e tS wi t c h e d Ne t w o r kCo mmi t t e d I n f o r ma t i o n Ra t e中文名称1 秒一个脉冲,简称秒脉 冲保证转发异步传输模式边界时钟尽力而为大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最佳主时钟基于分组(MP L S)的S O N E T/S D H电路仿真电路仿真业务结构化电路仿真业务在分组 交换 网承载CI RCO-CSDCNDDFDDNDi f f S e r vDW RREFEI RE-LAN承诺信 息速率C o n n e c t i o n O r i e n t e d C

13、 i r c u i t S w i t c h e d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D a t a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数据通信网D ig it a l D i s t r ib u t io n F r a m e数字分配架D ig it a l D a t a N e t w o r k数字数据网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S e r v i c e区分服务D e f ic i t W e ig h t e d R o u n d R o b in差额加权轮询队列E x p e d it e d F o r w a

14、 r d in g加速转发E x c e s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R a t e超额信息速率E t h e r n e t-L o c a l A r e a以太网局域网(业务)Ne t wo r k(S e r v i c e)2E-Li n eEM SEOSEPLEP-LANEPRME-Tr e eEVPLEVP-LANEVPRMFEGEGFPI DI M AI PLAGLCTLSPM CNM PLSM PLS-TPM SPM STPNM SNNIOAMOCE t h e r n e t-L i n e(S e r v i c e)以太网线型(业务)E le m

15、 e n t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网元管理系统E t h e r n e t o v e r S D H S DH 承载以太网E t h e r n e t P r i v a t e L i n e以太网专线E t h e r n e t P r i v a t e L o c a l A r e a N e t w o r k以太网专用局域网E t h e r n e t P r i v a t e R o o t e d以太网专用根基多点Mu l t i p o i n t(S e r v i c e)(业务)E t h e r n e t-T

16、r e e (S e r v i c e)以太网树型(业务)E t h e r n e t V i r t u a l P r i v a t e L i n e以太网虚拟专线E t h e r n e t V i r t u a l P r i v a t e以太网虚拟专用局域网L o c a l Ar e a Ne t wo r kE t h e r n e t V i r t u a l P r i v a t e R o o t e d以太网虚拟专用根基M u lt i p o in t(S e r v ic e)多点(业务)F a s t E t h e r n e t快速以太网G

17、i g a b it E t h e r n e t千兆以 太网G e n e r ic F r a m in g P r o c e d u r e通用成帧规程I D e n t it y标识I n v e r s e Mu l t i p l e x i n g o v e r A T M A T M反向复用I n t e r n e t P r o t o c o l互联网协议L in k A g g r e g a t i o n G r o u p链路聚 合组L o c a l C r a f t T e r m i n a l本地维护终端L a b e l S w i t c h

18、e d P a t h标签交换路径M a n a g e m e n t C o m m u n ic a t io n s N e t w o r k s管 理通 信网Mu l t i-P r o t o c o l L a b e l S w it c h i n g多 协议 标记交换M P L S T r a n s p o r t P r o fi le M P L S 传送子集M u l t i p l e x S e c t io n P r o t e c t io n复用段保护M u l t i S e r v ic e T r a n s p o r t P la tf o

19、r m多业务传送平台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e m网络管理系统N e t w o r k N e t w o r k I n t e r f a c e网络一 网络接口O p e r a t io n,A d m in i s t r a t io n a n d运营、管理和 维护M a i nt e n a nc eO r d in a r y C lo c k普通时钟 3ODFOTM-nOTNOTUO p t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o n F r a meO p t i c a l T r a n s

20、 p o r t Mo d u l e nO p t i c a l T r a n s p o r t N e t w o r kO p t i c a l T r a n s p o n d e r U n i tPPDHPEPHBPHYPI RP QPTNPTPPWQo SSATo PSCNSDHSM SS NC/SSPEP r o v i d e rP l e s i o c h r o n o u s D i g i t a l Hi e r a r c h yP r o v i d e r E d g eP e r-Ho p B e h a v i o rP h y s i c a

21、 l D e v i c ePe a k I n f o r ma t i o n Ra t eP r i o r i t y Qu e u eP a c k e t T r a n s p o r t N e t w o r kPr e c i s i o n Ti me Pr o t o c a lp s e u d o wi r eQ u a l i t y o f S e r v i c eS t r u c t u r e-A g n o s t i c T DM o v e r P a c k e tS i g n a l l i n g C o m m u n i c a t i

22、 o n N e t w o r kS y n c h r o n o u s D i g i t a l H i e r a r c h yS u b-Ne t w o r k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S u b N e t w o r k C o n n e c t i o n/S u b l a y e rP W S wi t c h i n g P r o v i d e r E d g eS TM-nTCTDMT-M UXTODUNIVCVCCVLAN 4S y n c h r o n o u s T r a n s f e r Mo d u l e

23、 nT r a n s p a r e n c e C l o c kT i m e D i v i s i o n Mu l t i p l e x i n gTr a n s p o r t Mu l t i p l e x e rT i me o f D a yUs e r Ne t wo r k I n t e r f a c eVi r t u a l Ch a n n e lVi r t u a l Ch a n n e l Co n n e c t i o nVi r t u a l Lo c a l Ar e a Ne t wo r k光纤 分配架光传送模块n光传送网络光转换器

24、单元(波长转换器)运营商中间设备准同步数字体系运营商边缘设备每一跳行为物理层设备峰值信息速率优先 队列分组传送 网精确时间协议伪线服 务质量非结构化仿真信令通信网络同步数字体系子网管理系统子 网连接/子层伪线交换的运营商边缘 设备同步传输模块 n透明时钟时分复用子速率复用器当前时刻用户网络接口虚通路虚通路连接虚拟局域 网VODVPVPCVP NVSW DMWFQV i d e o On De ma n dVi r t u a l Pa t hV i r t u a l P a t h C o n n e c t i o nV i r t u a l P r i v a t e Ne t w o

25、 r kV i r t u a l S e c t i o nWa v e l e n g t h D i v i s i o n Mu l t i p l e x i n gWe i g h t e d F a i r Qu e u i n g视频点播虚通道虚通道连接虚拟专用 网虚段层波分复用加权公平队列3 分组传送网(P T N)网络功能架构3.0.1P T N的网络分层结构应符合图 3.0.1 要求。3fi f路 备PTN分层体系 客户业务层虚通道(V C)层虚通道(V c)层虚通路(V P)层虚 段(V S)层(可选)物理媒介(8 0 2.3)GF P 电路交换技术(O T N,S D

26、 H,P D H)下1甲通道传输媒介图 3.0.1 P T N网络分层结构3.0.2 P T N 网络 内各层 信号 之间 的复用关 系应符 合 图 3.0.2要求。3.0.3 P T N网元由传送平面、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共同构成,网元的功能结构应符合图 3.0.3 要求。6UN IU N I用 户 网 络 一她 传 送 网 络(P T N)一 用 户 网 络十勺 一客 户 业 务“一户 一V C 类型 I虚通道层(V C)虚通路层(V P)虚段层(V S)物理媒 介层(P H Y)图3.0.2 P T N各层之间的复用关系UN I 侧N I 侧同步接口控制信令资源管理拓扑管理配I管理故障管理

27、性能管理安!全Iw!理 路由礴 刃伪“模 块分组转发模块接口和线 路适配E th e rn etS T M-n OT州 一 n接口和业 务适配箫!T D M月 ta t 日 R 群拥塞避主dfft匡 11.1流量整退E t h e r n e tO A M tJtM$*O A M5 1,M一 nA T MIM AO A M植块哭 幕 粼积 接1k*O A M U#$AY S O A M 资 胃 聋 粼 门OTM-nn图 3.0.3 P T N网元的功能模块结构图4 网络组织4.1网络层次与节点设置4.1.1网络 层次 与节 点设 置应 符合 Y D 5 0 9 5 同步数 字体 系(S D H

28、)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的相关规定。4.2 组网方式4.2.1 应根据网络规模、业务分布、可扩展性、安全可靠性、管线资源等因素统筹考虑拓扑结构,不 同层面采用的拓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核心层宜采用环形或 网状结构;2.汇聚层宜采用环形或 网状结构;3.接人层可采用线型、环型、树型、星型等结构。4.2.2 应根据系统容量、各节点业务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环上节点数量,不同层面的环上节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核心层每个环上节点数量宜控制在 6 个 以内;2.汇聚层每个环上节点数量宜控制在 8 个 以内、并与 1-2 个核心节点相联;3.接人层应兼顾业务量发展需求、网络安全、时间同步精度等因素,合

29、理规划环上节点数量。4.2.3 应根据网络结构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传输系统速率,不同层面的传输系统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核心层网状结构线路速率宜采用 1 0 G E或 G E,环形 系统线路速率宜采用1 0 G E;2.汇聚层环形系统线路速率宜为 1 0 G E;3.接人层宜采用 1 0 G E或 G E线路速率。4.2.4 P T N网络与MS T P网络之间可采用独立组网、混合组网等方式。4.3 规模容量的确定4.3.1 传输系统的传输速率、系统容量应根据工程满足期 内的业务量需求、网络性能要求 以及网络冗余 的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4.3.2 业务预测应综合考虑各种业务对传送网的需求,并预

30、留网络冗余带宽。4.3.3 应充分考虑P T N网统计复用特点,针对承载的业务种类、带宽需求 以及保护方式等,合理进行 P T N网的带宽规划。链路带宽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物理链 路有 效传输 带宽应 按 照传输 链路 带宽 的 7 0%一8 0%考虑;2.流量在链路上传递宜遵循最短路径和均衡分布的原则,计算链路带宽应预留保护隧道流量;3.应根据业务需求定义每条业务/承载管道的 C I R和 P I R;4.应根据所承载各种业务/承载管道的 C I R和 P I R合理设计链路带宽;5.传输 系统承载业务/承载管道的 C I R总和不应超过物理链路有效传输带宽容量,承载业务/承载管道的P

31、I R总和可超过物理链路有效传输带宽容量。4.4 逻辑管道配置4.4.1 应结合业务需求 以及 P T N 设备处理能力,并考虑管理维护的便利性,合理配置P W和L S P O4.4.2 L S P和P W宜采用静态配置方式,业务流量根据预先规划的路径进行疏通。4.4.3 对于需要保护的业务,流量宜采用工作/保护疏通方式,网 9络正常情况下经工作 I.S P疏通,工作 L S P异常时经 由保护 L S P疏通。工作与保护 L S P应分别部署到不同的物理路 由。4.4.4 L S P规划宜采用最短路径原则、最少跳原则或最安全原则。4.5 VL AN 规 划4.5.1 应按照简化配置、便于运维

32、的原则进行 V L A N规划。4.5.2 应对基站、专线、网管等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 V L A N资源的统一规划,应预留V L A N I D区间。4.5.3 同一个本地/城域 网内,承载各类基站的 V L AN资源、承载集团客户的 V L A N资源以及 P T N 网自身网管的 V L A N资源均应采用独立的V L A NO4.6 I P地 址 分 配4.6.1 应统一规划 I P地址。地址分配应考 虑网络规模、建设周期、业务发展预测等 因素,按照 既满足需求又不造成浪费、兼顾管理简单性和灵活性 的原则。4.6.2 地址规划 应有一定 限度 的地址预 留空 间。地址分 配应 注意同类地

33、址的聚合性和地址 的连续性。4.6.3 各种网络地址分配应符合以下规定:1.各种 网络地址应采用私有 I P地址;2.私有地址必须采用 R F C 1 9 1 8 规定的私有地址空间;3.各种网络地址应协调分配、互不重合。4.7 Qo S策略4.7.1 P T N应支持 D i f f S e r v 模型,应支持 B E,A F,E F,C S 6,C S 7等6 组P HB服务等级。4.7.2 Q o S优先级应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和调整。4.7.3 在拥 塞情况 下高优先 级业 务 的端 到端 网络质 量应满 足 1 0P T N 网络传输系统性能指标要求。4.8网络 保 护4.8.1

34、应根据业务需求、网络拓扑结构、建设成本、设备技术水平及商用化程度,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4.8.2 P T N网络内保护可采用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方式,网络内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线性保护可采用单 向/双 向 1 十1 路径保护、双向 1:1 或1,N(N1)路径保护、单 向/双 向 1 十1 S N C/S保护和双向 1,1S N C/S保护;工作 路径 和保 护路 径宜在 光缆路 由和设 备上相 互独 立。2.环网保护可采用 Wr a p p i n g 和S t e e r in g 两种保护机制,传输节点两侧光纤链路宜采用不 同物理路 由的光缆,环 间互通宜在两个或以上节点互通。3.当链

35、路总长度不大于 1 2 0 0 k m、拖延时间设置为 0 时,保护倒换时间应不大于5 0 ms.4.8.3 P T N网络与其他网络的互联宜采用接人链路保护,互联接口包括 S T M-N接口和以太网接口,接人链路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人链路采用 S T M-N接 口互联时,可采用 1+1 MS P或1:1MS P等 S D H线性复用段保护倒换方式,保护倒换时间应不大于5 0 m s,2.接人链路采用以太网接 口互联 时,宜采用 以太网链路 聚合(L A G)方式。当端 口和双向链路故障时,对两端设备之间的 L A G的保护倒换时间应不大于2 0 0 m s,4.8.4 P T N网络与

36、核心业务网元之间可采用双归保护方式。4.8.5 节点间存在多套传输系统 时,业务流量宜在不 同的系统中疏 通。4.8.6 当P T N网络的底层网络配置了保护时,P T N网络保护应 1 1进行拖延(H o l d O f f)时间的设置,可设置为 5 0 m s 或 1 0 0 ms4.9 业务支持4.9.1 应支持基于非结构化仿真(S A T o P)模式的 T D M 业务承载,可选支持基于结构化仿真(C E S o P S N)模式和基于 S D H仿真(C E P)模式的 T D M 业务承载。4.9.24.9.3应提供以太网二层业务的接入和传送。可支持 A T M 业务仿真和传送功

37、能。4.1 0 频率同步4.1 0.基于物理层 进行频率 同步信号的分配可采用基于 S D H系统或基于以太网链路的两种频率同步分配方式。4.1 0.2 基于S D H系统的频率同步分配方式的功能和性能应满足Y D/T 1 2 6 7 基于S D H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要求 的要求。4.1 0.3 基于以太网链路的频率同步分配方式的功能和性能待定。4.1 0.4 应合理规划频率同步网,严禁形成定时信号的环路、低等级的时钟信号同步高等级时钟 的现象。4.1 0.5 P T N节点设备应具有一主一备两路同步信号。4.1 0.6 P T N传送同步时钟时,相连时钟节点的P T N网元数量不应超过 2

38、0 个。4.1 0.7 线路时钟跟踪应遵循最短路径要求。4.1 0.8 P T N网络应从大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B I T S)直接引人高精度频率信息。4.1 0.9 设 有 B I T S的机楼 内,不同的 P T N设 备应直接从 B I T S引接外同步信号。4.1 0.1 0 未设置B I T S的机楼内P T N设备宜采用从线路信号中提取时钟,不宜采用支路信号定时。4.1 1 时间同步4.1 1.1 应采用 I E E E 1 5 8 8 v 2协议实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信号传送。4.1 1.2 P T N网络可采用边界时钟模式、透明时钟模式和混合时钟模式等三种时间同步组网模式。4.1

39、 1.3 时间同步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P T N单独组 网,且各种 网络负载条件下,P T N端 到端 2 4小时最大时间偏差应小于1 J L S O 2.在时间源头切换或时间路径发生倒换时引人的时间偏差应小于2 5 0 n s.4.1 1.4 P T N网络应从高精度时间服务器直接引人高精度时间同步信息。4.1 1.5 合理规划时间同步网,保证全网所有节点设备在同一时刻均同 步于 一 个时间 源;当 主 用时间源故障 时,全网 网 元均同 步于备用时间源。4.1 1.6 P T N网络节点设备应具有一主一备两个时间源,并通过B MC算法,实现时间源的 自动保护倒换。4.n.7 当网络中收

40、发的两个方向的光纤链路存在距离差时,承载时间同步的系统应 采用“光纤收发双 向不对称补偿”功 能进行补偿。4.1 1.8 每个同步源同步的设备数量不宜超过 2 0 个。4.1 1.9 设有时间服务器的机楼 内,不同的 P T N设备应直接从时间服务器引接外同步信号。5 传输系统设计5.1 接 口设计5.1.1 UN I/N N I 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以太网接口应满足下列要求:1)U N I 接 口应包括 F E,G E,1 0 G E等以太网接 口。2)N N I 接 口应包括 G E和 1 0 G E以太网接 口。3)以太网接 口的结构和物理规范应符合 Y D/T 1 9 4 8.

41、2(传送网承载以太 网(E o T)技术要求 第 2部分:以太 网用 户 网络 接 口(U N I)和网络节点接口(N N I)规范的接口类型和要求。4)1 0 Mb i t/s以太网接口应采用曼切斯特编码方式,可采用1 O B a s e-T X传输介质。5)1 0 0 Mb i t/s 以太网接 口应采用 4 B/5 B编码方式,1 0 0 B a s e-T技术 中可采用 1 0 0 B a s e-T X和 1 0 O B a s e-F X两类传输介质。6)1 0 0 0 Mb i t/s以太 网 物 理 接 口应 支 持 1 0 0 0 B a s e-S X,1 0 0 0 B

42、a s e-L X 和 1 0 0 0 B a s e-T.7)1 0 G E 以 太 网 接 口应 支 持 l O G B a s e-S X,l O G B a s e-L X,l O G B a s e-E X,物理接 口支持 I O G B a s e-R,1 O G B a s e-W 8)以太 网光接 口 参数应满足附录 B的要求。2.S D H接口 应满足下列要求:1)U N I 接 口应包括通道 化 S T M-1 (V C-1 2)等 S D H 接 口类型,可提供 S T M-1(V C-4)等 S D H接 口。2)N N I 接口包括 S T M-6 4/S T M-1

43、 6 等 S D H接 口。3)S D H接口及指标应符合 Y D N 0 9 9 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 和Y D/T 1 1 6 7(S T M-6 4 分插一复用设备(A D M)设备技术要 1 4求 规范的 S D H接 口类型和要求。3.O T N接口应满足下列要求:1)N N I 接 口包括 O T U 3/O T U 2/O T Ul 等 O T N接 口。2)O T N接 口及指标应符合 Y D/T 1 4 6 2 光传送 网(O T N)接口 规范的接 口类型和要求。4.P D H接口应满足下列要求:1)U N I 接 口包括 P D H E l 或 I MA E l 接 口。

44、2)E l 接 口及指标应符合 G B/T 7 6 1 1 数字网系列 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规范的 P D H接 口 类 型和要求。5.A T M 接口应满足下列要求:1)U N I 接口可包括 A T M S T M-1 光接 口。2)A T M 接口及指标应符合 Y D/T 1 1 0 9(A T M 交换机技术规范 规范的接 口类型和要求。5.1.2 当承载业务有频率同步需求时,P T N设备应提供频率同步接 口。频率同步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外同步时钟输人/输出接口,优先采用2 0 4 8 k b i t/s接 口,也可采用 2 0 4 8 k H z 接 口,其中 2 0 4

45、8 k b i t/s 接 口特性应符合I T U-T建议 G.7 0 3 芍 6 的要求,2 0 4 8 k H z 接 口特性应符合 I T U-T建议 G.7 0 3 1 0的要求,帧结构符合 G.7 0 4的要求。2.应提供不少于 2 个同步时钟输人、输 出接 口。5.1.3 当承载业务有高精度时间同步需求时,P T N设备应提供时间同步接 口。时间同步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 1 P P S+T o D高精度时间接 口和 I E E E 1 5 8 8 v 2 P T P接 口。2.应提供不少于 2 个 1 P P S 十T o D时间输人、输出接 口,输人和输出应可配置。5.

46、1.4 网管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P T N 网关设备应提供与网元级管理设备相连的接 口。2.网管系统应提供与上层网管系统相连的接 口。网管系统的 1 5北向接口应符合C O R B A或C MI S E的规范。3.P T N设备应提供与本地维护终端相连的接 口。5.2段 间传 输 距 离设 计5.2.1 P T N传输系统段间的传输距离应 同时满足所允许 的衰减受限和色散受限的要求。应分别计算出衰减受限和色散受限时的段间长度,取其中的较小值。1.衰减受限系统实际可达段间距离可按下式计算。P,一P r 一 P。一EA,Af+A,十M.(5.2.1 一 1)式 中:L 段间长度(k m);

47、P S 发送光功率(d B m);P r 接收灵敏度(d B m);P p 光通道功率代价(d B);Z A,发送与接收节点之间连接器衰减之和(d B);A,光缆光纤平均衰减系数(d B/k m);A,光纤熔接接头平均衰减(d B/k m);Mc 光缆富裕度(d B/k m).2.色散受限系统实际可达段间距离可按下式计算。L =D m e x /D (5.2.1-2)式 中:L 段间长度(k m);D-x 发送与接收节点之间允许的最大色散值(p s/n m);D 光纤色散系数 p s/(n m k m).5.3 光纤类型与工作波长选用5.3.1 光纤类型与工作波长选用应满足 Y D 5 0 9

48、 5 同步数字体系(S D H)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的相关规定。C 网络管理系统6.1 网络管理系统组成及配置原则6.1.1 网络管理系统 由网元级管理系统(E MS)和网络级管理系统(N MS)/子网级管理系统(S MS)以及本地维护终端(L C T)组成。S MS 是 N MS的子层,应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功能。6.1.2 网管系统配置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较大规模本地/城域 P T N 网宜建设 S MS和 E MS,规模较小的本地/城域 P T N网可只建设E MS.2.同一本地/城域 P T N 网内同一 厂家设备应 由一套集 中的E MS进行管理,网络规模较大或网元数量较多时

49、,可根据情况配置多套 E MS设备或分区域进行管理,同时应配置 S MS,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全网端到端的业务调度,同一城域 P T N网内每个厂家的 S MS宜只设置一套。3.本地/城域 P T N网内不同厂家的设 备宜分别配置 E MS和S MS,全网应 由统一的 N MS管理,不同的 E MS或 S MS应对 N MS提供统一的Q 3 接口或C O R B A接口。4.较大规模本地/城域 P T N 网宜配备主用/备用网管系统,备用系统在主用系统失效 时启用。备用 网管 系统可设置在异地,也可设置在同一地点,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6.2 网络管理系统功能6.2.1 网络管理系统的技术

50、要求应满足 Y D/T 1 2 8 9.2(同步数字体系(S D H)传送 网网络 管理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网元管理 系统(E MS)功能的相关规定。1 76.2.2 拓扑管理功能应包括网元拓扑视 图、网络浏 览功能、网络监视功能、拓扑编辑功能等,应满足 Y D/T 1 2 8 9.2(同步数字体系(S D 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 网元管理 系统(E MS)功能 的相关规定。网络拓扑视 图应提供如下网络拓扑结构:1.物理视图;2.L S P路 由视图;3.P W路由视图;4.客户业务视图;5.网络保护视图;6.时钟和时间同步视图。6.2.3 配置管理功能应包括配置数据 管理、网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