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5 ,大小:372.50KB ,
资源ID:2180948      下载积分:1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1809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县大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县大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1、*县大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单位11.3 项目负责人11.4 项目建设地点11.5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1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1.7 项目预期效益2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32.1 流域概况32.2 自然条件32.3 社会经济6第三章 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93.1 水土流失状况93.2 水土保持现状10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4.1 项目建设背景114.2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素的分析124.3 项目实施必要性144.4 项目建设条件17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区域布局195.1 建设的指导思想195.2 建设目标205.3 建设内

2、容与规模215.4 区域布局23第六章 工程治理设计方案256.1 项目组成256.2 工程治理方案256.3 基本农田建设方案266.4 生物治理方案27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计划317.1 项目组织管理317.2 项目监测337.3 技术支持387.4 施工安排41第八章 投资估算428.1 估算依据428.2 估算说明428.3 资金筹措44第九章 效益分析459.1 蓄水保土效益459.2 生态效益469.3 社会效益479.4 经济效益47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4910.1 研究结论4910.2 建议50附表:附表1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附表1-1 淤地坝总投资估算表附表1-2 谷坊投资

3、估算表附表1-3 基本农田投资估算表(1亩)附表1-4 经济林投资估算表(1亩)附表1-5 封禁投资估算表(百公顷)附表1-6 防护林投资估算表(1亩)附表1-7 田间路投资估算表(1公里)附表2 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3 主要工程的工时数、单位及人工劳务报酬汇总表附件:附件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附件2 地方配套资金承诺函附图:*县大会河流域2007年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 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县大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2 项目单位承办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工代赈办)1.3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1.4 项目建设地点大会河小流域位于崇文镇东部。主要涉及云谷图、大会、

4、寨则、东壁、大泊地、东洼、红马背、沙上头、南关、东关、城内、北关、西关13个村庄。1.5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项目拟综合治理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内容为:建设淤地坝1座、谷坊20座、基本农田66.67公顷、营造防护林166.67公顷、发展经济林100公顷、规划封禁治理面积1166.67公顷、修田间路6公里。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22万元。综合治理措施需投资308.32万元,其中:基本农田75.47万元,防护林50万元,经济林75万元,封禁治理70万元,淤地坝14.29万元,谷坊14.91万元,道路8.65万元。其它费用10.54万元。基本预备费按土建工程费与其它费用之和的3%计算

5、,计3.14万元。项目总投资32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2万元。以工代赈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为10.15。1.7 项目预期效益项目区内坡地经过综合整治,每公顷均增产粮食3000kg,单价按1元/公斤计算,66.67公顷基本农田年可增加产值20万元。防护林每公顷年可增加林木蓄积1.5方,166.67公顷防护林年可增加林木蓄积量83.33方,增加产值4.17万元;经济林每公顷收入按7800元计算,100公顷经济林年可增产值78万元;封禁按每公顷年增加林产品1000公斤,1166.67hm2封禁治理面积年可增加产值24.5万元。该项目预计农民工投劳2.5万日工,所得

6、劳务报酬为70.63万元。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2.1 流域概况*省*县以工代赈大会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区地理座标介于东径11315-11320,北纬3542-3549之间,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7.6公里。涉及土地面积5400公顷,水土流失面积44.3公顷。项目区土壤侵蚀以水蚀、重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为4200吨/公顷年,属土石山区。2.2 自然条件2.2.1 地形地貌项目区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境内高山、山峰林立,层次分明,山沟相间,山大沟深,项目区小流域形状多呈“U”字形,各小流域上游水土流失较轻、下游由于水流冲刷,分割严重,侵蚀沟分界明显,沟道多呈“V”字形沟

7、道。出露基岩为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灰岩、泥灰岩,覆盖层为第四系亚粘土、砂砾卵石层,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差,易于流失,切割深度50-150米之间,面蚀和沟头侵蚀严重,崩塌、滑坡现象常在局部发生。沟蚀使土地变得支离破碎,农耕地遭到破坏。同时洪水泥沙对下游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面积44.3公顷,地面坡度5以下的占总流失面积的25.2%,约为11.16公顷;5-15占36%,约为15.95公顷;15-25占20.8%,约为9.21公顷;25-35占13.1%,约为5.8公顷;大于35占4.9%,约为2.17公顷。2.2.2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少雪寒冷,春季旱多风,夏季较热多

8、雨,秋季潮湿温凉,降水量少而集中,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通过降水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4mm,其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县气象局34年气象资料表明,24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201.6mm。多年平均气温7.8C,极端最低气温-23.7C,多出现在12-1月间,极端最高气温34.3C,多出现在7月份,大于10积温为2908,年平均日照时数3010.4h,年太阳辐射总量150kcal/cm2,无霜期95-175天,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期一般在次年5月中旬。多年平均风速3m/s,年蒸发量1665mm,项目区河流两岸都是黄土,雨量又集中在汛期,径流大,冲刷严重,流沙

9、量大。2.2.3 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和草甸土,褐土分布面积极广,由于质地疏松、肥力瘠薄,有机质含量少,透水性能好,遇水易分解,抗冲力低易流失。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以及项目区立地条件、土壤养份等因素分析,项目区土地类型大体可分为五大类:一是耕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22%,这类地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粮油和发展经济林;二是坡地占总面积17.2%,这类地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发展经济林和速生乔木林;三是陡坡地,占总面积49%,这类地土层薄,立地条件差,适宜发展油松、刺槐及灌木林;四是村庄、河流和道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0.5%;五是难利用地和其他用地,占总面积的1.3%。土壤

10、主要以褐土、棕壤和草甸土为主。褐土的主要亚类是山地褐土,植被覆盖度差,土壤侵蚀严重,一般土层较薄,仅有15-18cm。土心层有假菌丝状和粒状碳酸钙结合,全剖面呈石灰反应。棕壤是一种林业土壤,分布在流域分水岭处的次生林区,地表枯枝落叶蓄积降水,基本保持常年湿润,呈酸性,全剖面无石灰反应,有机质含量高。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谷、河滩及一级阶地上。土体65-150cm厚,20cm厚有机质含量0.2-1.66%。项目区植被主要由天然林、人工用材林、经济林、灌木林和天然草地组成,现状森林覆盖率为22.8%。现存灌木林主要为荆条、黑刺等利用价值不大或没有利用价值的品种,面积逐年衰减。区内土石山区出露的主要地层

11、为二迭系的泥岩、页岩、砂页岩及砂页。由于砂岩构造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相对含水,而砂页岩、泥岩为相对隔水层。这种地层的组合关系,使地下水往往形成层间裂隙水,沿着相对隔水层顶板在其出露边界流出成泉。2.2.4 植被项目区原始植被破坏严重,大部分植被属人工植被,植被类型无明显水平分布规律。山区有大片零星的野生灌木、灌丛,主要包括柠条、沙棘等;背阴坡主要有针叶林覆盖,树种以油松,阳坡和半阳坡均有自生的灌木及白杨草,针叶林以油松为主,较低部位分布有荆条、沙棘为主的灌木林;有些流域的山坡上有平台草地,主要生长白羊草、酷柳铁杆蒿、百里香、针茅等,天然覆盖率为17.2%。在沟头,沟底两岸有北京杨、垂柳、臭椿等

12、。2.3 社会经济2.3.1 人口、劳动力状况截止2006年底,流域内农业总人口15672人,人口密度220.7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7.12,劳力6240个,每年可用于水土保持的时间130天。2.3.2 经济状况*县总人口254917人,地区生产总值15.13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22元。耕地数为45.56万亩,森林覆盖率3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98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91818万元。林地2513公顷,其中经济林800公顷,防护林1713公顷,粮食总产量107658.76吨。大会河小流域内2006年农业总产值为899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847万元;林业产值450万元;牧业产

13、值890万元;副业及其它产值1809万元。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作物品种主要以玉米、谷子、豆类为主,占播种面积的75%。油料作物以蓖麻、葵花为主,占播种面积的5%;经济作物以药材、土豆为主,占播种面积的20%。项目区粮食总产量为174.5万kg,亩产117kg。农民人均纯收入2406元,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为主的生产格局。大会河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见表2-1表2-1 项目区社经情况统计表小流域名称涉及乡镇涉及行政村土地总面积(km2)农业总人口 (人)农业劳动力(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均耕地(亩/人)粮粮食总产(万kg)粮粮食亩产(kg)农业人均产粮(kg)人均纯收入(元

14、/年)农业总产值(万元)小计农业林业牧业其它大会河流域1134691433502198.81.6174.5117190.924068996584745089018092.3.3 土地利用现状截止2006年底,大会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5400公顷,包括:耕地面积999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8.5%;林地面积81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5%;草地20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7%;荒山荒坡2721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0.4%;村庄465公顷,占土地面积的8.6%;道路11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水域15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3%;难利用地5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9%;其他用地3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

15、6%。耕地面积999公顷中基本农田350公顷(水平梯田215公顷、坝地135公顷),占土地耕地面积的35.04%;坡耕地649公顷,占土地耕地面积的64.96%。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2表2-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小流域名称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荒山荒坡村庄道路水域难利用其它小计基本农田坡耕地小计水平梯田坝地滩地旱坪垣地小计1515-2525小计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云谷图流域999350215135649260357328104102801202002721465110155030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利用率低下,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转化;二是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16、仍是以单一的农业生产为主,林牧业用地比例较少,且未形成适度的经营规模。项目区内现有耕地面积999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12公顷。总耕地中,基本农田350公顷,其中梯田215公顷,坝地135公顷,项目区粮食平均亩产279kg,人均产粮为507kg。由于人均耕地较少,农业收入偏低,农业生产剩余劳动力或背井离乡、或从事煤炭生产,或进城打工,或待业在家做季节性短工。第三章 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3.1 水土流失状况3.1.1 水土流失现状地处于半干旱地区大会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5400公顷,水土流失面积 44.3公顷,流域内沟壑纵横,坡陡沟深,由于森林和草原屡遭破坏,虽然降雨量少,但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

17、再加上土质疏松,土壤失去保护而大量流失。水土流失的形式主要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多年平均侵蚀模数4200吨/公顷,年流失量预计186060吨。按土壤侵蚀强度划分,轻度侵蚀17.28公顷(无明显流失面积3.7公顷),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9%,中度侵蚀21.7公顷,占水土流失面积48.98%,强度5.32公顷,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2%。由于大量的水土流失,使沟头延伸,沟壑扩张,沟道下切,坡面渐陡,造成土地资源破坏,土壤肥力降低。据测算该流域每年流失的NPK相当于年施肥量的39%,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旱灾害频繁。3.1.2 水土流失的危害项目区内山大坡广,沟壑面积大,大部分坡耕地分

18、布在3-5以上的坡面上,水土流失对当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破坏土壤肥力 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调查,当地土地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如果流失土层1厘米,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吨,同时带走6-15吨氮、10-15吨磷、200-300吨钾。加剧沟壑发展 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项目区每平方公里有支、干沟约50条;沟道长度可达5-6公里,个别地区达10公里以上;沟谷约

19、占流域面积的10,个别可达40-50%。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 项目区内多是光山秃岭,土质疏松,加之汛期雨量又集中,每逢秋雨连绵,山洪就会暴发,洪水含沙量达到27。不合理的垦荒扩种,乱砍滥伐,挖矿、掏沙、采煤、打石、修路,往河道倾倒垃圾,堵塞河水流通,径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项目区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水土资源的浪费严重。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严重阻碍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2 水土保持现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县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06年底项目区共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公顷,其中:

20、水平梯田100公顷、水保林300公顷、经济50公顷、种草50公顷。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1 项目建设背景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问题近年来多次被写入中央重要文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用大量篇幅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行部署,这其中的许多内容都与水土保持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水土保持将承担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问题已经连续三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更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加快长江、黄河上中游和西南石灰岩等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

21、业面源污染,搞好江河湖海的水污染治理。”土地是各种生物的载体,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土地资源的多少、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土地生产率等,直接影响着人类所需农产品的数量,而土地开发是否合理,利用结构是否协调,还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因此,土地又是构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大会河小流域土地资源总的势态是:资源量相对丰富,但耕地日趋减少,后备资源缺乏,土地生产率低,农林牧用地结构不协调。随着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这一要求,世界各国都在一直不断地

22、探索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项目区传统农业仅仅局限在粮食生产上,从总体上忽视了农林牧的协调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过度垦殖,破坏了林草植被,使得水土流失及风沙侵蚀日益严重,环境条件逐步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农业生产条件越来越差,致使农业生产不能稳定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经济效益得不到快速提高。农业基础的薄弱,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滞后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通过系统间的制约关系,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农业内部的活力越来越低,因此,农业生产就越来越难以摆脱落后的困境。为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县县委、政府组织当地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

2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控制,但项目区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脆弱,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要想提高项目区内群众的生活水平,唯一的途径就是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因此说项目建设是十分迫切也是十分必要的。4.2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素的分析造成大会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地形坡度大 地形是引起水土流失的条件,大会河小流域地处黄土高原的东侧,属山地自然型高原,其趋势为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陡峻,坡度较大,给水土流失提供了侵蚀条件,水

24、土流失44.3公顷,地形自然坡度分级为:地面坡度5以下的占总流失面积的25.2%,约为11.16公顷;5-15占36%,约为15.95公顷;15-25占20.8%,约为9.21公顷;25-35占13.1%,约为5.8公顷;大于35占4.9%,约为2.17公顷。坡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肥力越瘠薄。土质疏松 大会河小流域部分地区是粉沙质壤土,粘聚力小,抗蚀力低,结构疏松,具有垂直节理发育,遇雨水易溶解流失。降水集中 大会河小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年降雨量为400-6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且多为暴雨,强度大,历时短,对土壤结构破坏严重,暴雨击溅形成泥

25、浆,堵塞下渗,常引起洪水泛滥,加大了水土流失。植被稀疏 大会河小流域属温带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带,曾是一个有广阔草原和茂密森林地带。由于人类的繁衍,围猎滥牧,毁林垦田,伐薪烧炭,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而大兴土木等原因,致使森林惨遭破坏,森林覆盖率不足15%;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项目区为解决粮食问题,又出现了不合理的开荒垦殖,结果越垦越穷,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每遇暴雨,水土冲刷,河岸崩塌,招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缺乏生态观念 大会河小流域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仍处在传统农业的落后状态,广种薄收的掠夺式经营尤为突出,在“以粮为纲、单一经营”极左思潮的影响下,项目区开荒扩种之风十分严重,森林植被惨遭破坏

26、,加之过度放牧,毁林毁草,致使生态系统严重失调。此外,近几年来,建房筑路,采矿开渠,大量占用良田沃土,加之土地复垦措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水土流失危害极大,不仅直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而且也是引起气候干旱、风沙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大量泥沙泻入河道,淤积水库,抬高河床,危害下游安全,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据*水保所多年观测,项目区坡耕地每年每亩平均流失雨水13立方米,冲走表土4.5吨。每吨表土中含氮0.5公斤、磷1.5 公斤、钾20 公斤。每年每亩流失氮素2.25 公斤,相当于11公斤硫铵化肥的含氮量。由于冲刷,将含有大量植物营养元素的肥沃表土冲走,耕地减少,沟壑扩大,河床变宽,大片塬地变成了支离

27、破碎的坡耕地,致使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水土流失作为形成多种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由于项目区绿色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随之而来的就是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基本上是冬春干旱,夏秋季节暴雨、冰雹成灾,平均每百年15 次大旱灾,且旱灾的发生越来越频繁。4.3 项目实施必要性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水土流失是项目区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是项目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是贫困的根源。要解决这一问题,争取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权利,必须调整好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调整好经济发展的模式。保持水土,根除灾害,刻不容缓。项目建设将服务社会

28、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寻求水土保持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要求。4.3.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可全面加大基本农田、坡面水系、农田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将新增加基本农田130公顷,使项目区高产稳产的农田达到480公顷,人均基本农田由0.038hm2提高到0.052公顷;坡耕地面积由现状的649hm2,减少到实施期末的569公顷,减少80hm2;通过坡面工程,改变目前项目区坡耕地“跑水、跑肥、跑土

29、”,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实现保水、保土、保肥 “三保”,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由过去的亩产粮食约150kg增到350kg以上。项目实施中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修建田间道路,使农业机械直接进入田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采用先进和径流林业技术造林种草,为项目区林、牧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土地利用日趋合理,水土未利用土地日趋减少,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特别是林果基地建设,小流域经济产业化的发展,使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促进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4.3.2 增加植被覆盖,

30、改善生态环境 项目建成后,增加基本农田66.67公顷、经济林100公顷、防护林166.67公顷,以及封禁面积1166.67公顷,林草覆盖率得到很大程度提高。由于植物措施面积的增加和林草覆盖率的提高,可有效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量,减轻水土流失程度;增加作物秸杆还田量,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持续增产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可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将完善配套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御体系。各项措施保土量达到186060吨,土壤侵蚀模数由4200吨/公顷年降低到1233吨/公顷年,小河流减沙52.5%。水土流失强度大为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4.3.3

31、 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防护体系的建设,可有效的调节河川径流,降低含沙量,增加清水流量,减轻洪涝灾害给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创造条件。项目建设,将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以上分析表明,项目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任务。项目建设将改善脆弱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带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系统

32、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3.5 该项目预计农民工投劳2.5万日工,所得劳务报酬为70.63万元,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4.4 项目建设条件200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荒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本项目实施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以保持水土、整治国土为基础,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项目区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统一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治理,连片开发,符合项目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梯田修建来看,项目区有悠久的坡

33、地梯田修建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具备修梯田的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农民在长期的修梯田实践中得到了利益,修梯田的积极性高、干劲大;二是项目区劳力充足,能满足规划梯田所需的用工量;三是自然条件有利,坡度较缓,25以下的坡耕地占耕地的73%,土层深厚,质地均一,便于施工。给工程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实施水保林、封禁治理和种草工程来看,项目区的陡坡耕地和荒坡面积大,可供选择栽培的林草种类较多,项目区群众在造林种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淤地坝、谷坊建设来看,项目区为土石山区地貌类型、地形地质条件、水沙条件和施工条件适合于修建淤地坝。此外,由于项目区降雨量少,但时空分布不均,建设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可合理分配使

34、用有限的天然降雨和地表径流资源,可有效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区域布局5.1 建设的指导思想5.1.1 指导思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必须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必须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必须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原则,全面推进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以重点治理区为依托、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优化配置,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民

35、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1.2 项目建设的原则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以保持水土、整治国土为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集中治理,重点突破,逐步推进,注重实效。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实行山水田林路整体规划,沟坡梁峁川综合治理,农、林、牧全面开发,调整好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开发布局;坚持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形成层层拦蓄的防护体系,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坚持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依靠项目区人民群众综

36、合治理水土流失。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整体推进和局部治理相协调,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相结合。5.2 建设目标该项目通过实施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成完整配套的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御体系,使水保工程渡汛安全有了保障,控制了水土流失,给后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同时通过增加耕地面积和发展经济林,增加项目农民收入,具体建设目标为:1.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6%。2.改善农业用地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使人均粮食达400kg。3.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扩大林草面积,林草覆盖率达66.2%。4.土地利用率达到87.5%,商品率50%以上,

37、经济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20%以上,走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5.各项治理措施配套合理,工程与林草,治坡与治沟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建成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防御体系。5.3 建设内容与规模依据项目区土地特点和水土流失情况,对整个项目区的建设任务和规模进行了论证,提出项目区的建设任务和规模。(一)规模论证1、基本农田建设66.67公顷。项目区现有耕地999公顷,其中小于15的约260公顷,拟将其中近村交通方便的66.67公顷改造为水平梯田,即可满足粮食自给。项目区内耕地年产量为:坝地7500千克/公顷、梯田5250千克/公顷、坡耕地2250千克/公顷。现有坝地135公顷,

38、梯田215公顷,坡耕地649公顷,粮食总产174.5万公斤,农业人口9143人,人均190.4公斤,粮食严重不足。项目实施后,一部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可新增基本农田66.67公顷,粮食新增20.1万公斤,人均产粮212.84kg,可以弥补当地粮食产量的不足。2、经济林建设100公顷。项目区现有经济林120公顷,项目实施期间拟新增100公顷,达到220公顷。人均0.0241公顷,劳均0.63公顷(1亩)。经济林产出高、效益好,但对劳动强度、技术要求相对也高,从项目区各乡镇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来看,劳均指标不宜突破1亩。从形成水土保持体系、建立基地的角度看,虽然规模不大,但项目区的水土保持体系基地

39、建设是由多个村庄共同打造的。也就是说,劳均1亩经济林的指标是切合实际的,也是可以形成规模、产生规模经济的。3、防护林建设166.67公顷、封禁治理1166.67公顷。项目区内现有荒山荒坡2721公顷,其中立地条件较好,适宜造林的有610公顷,其中一部分用来营造防护林。剩余的荒山荒坡,将离村庄较近、交通干道内侧1166.67公顷进行封禁保护,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进行恢复。4、淤地坝建设项目区东壁有泉水露头、沟道内有蓄水条件,拟建淤地坝1座,可以发展灌溉和水产养殖。谷坊、生产道路等均为生产需要,不细论证。(二)建设任务与规模项目建设期间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50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66.67公顷

40、,防护林166.67公顷,经济林100公顷,实施封禁1166.67公顷。水保工程方面,建淤地坝1座,谷坊20座。基础设施方面修田间道路6千米。各流域治理措施分布见表4-2。表4-2 各村治理措施分布表 单位:亩、公里合计基本农田防护林经济林封禁淤地坝(座)谷坊(座)田间路云谷图10050030030001.5大会100500300400051寨则100300300300050.5东壁10025025020001100.5大泊地10010015020000.5东洼10010000.5红马背10030010010000.5沙上头10020010015000.5南关100500.5东关5050城内5

41、050北关5050西关5050合计1000250015001750012065.4 区域布局大会河水是项目区的主要水源地之一,但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把残留的农药化肥等带入河流,已严重影响大会河的水质。因此,在措施的立体布局上,构建了三道水源保护防线。(一)生态修复防线。在中山低山及人烟稀少的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和放牧等生产活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为活动和人为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进行自然修复,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实现自然保水。主要措施是封禁、防护林。(二)生态治理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坡角等处,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化肥

42、农药的使用,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减少面污染,并加强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主要措施是基本农田、防护林、经济林。(三)生态保护防线。以沟坡和河道两侧为重点,通过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建设沟坡防护林,有效发挥树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控制侵蚀,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主要措施是防护林、淤地坝、谷坊。项目在这次的治理措施布局上,着重了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源保护功能,在中山低山建立生态修复防线、浅山建立生态治理防线、沟坡和河道两侧则建立生态保护防线。具体措施布局为:封禁治理布置在中山低山的荒坡、灌木林和天然草地上;在坡度较缓、离村较近、地块连片、交通便利的坡耕地上修建水平梯田;在坡

43、耕地和立地条件较好的小块台田上营造经济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丘、坡度较大的坡耕地及沟道两侧沟坡营造防护乔木林;淤地坝布设在有泉水露头和蓄水条件的沟道内;谷坊布设在上游坡面治理措施保存率低,冲刷严重的沟道中。第六章 工程治理设计方案6.1 项目组成本项目由修筑淤地坝、建设谷坊、营造防护林、发展经济林、封禁治理、建设基本农田、修田间路七个部分组成。6.2 工程治理方案6.2.1 淤地坝建设期间在东壁建设淤地坝1座。该段沟道内有泉水出露项目,具有蓄水条件,建淤地坝后可发展灌溉和养殖业。坝型为均质石坝,控制面积0.85平方公里,总库容6.24万立方米,拦泥库容3.14万m3,淤积年限10年。最大坝

44、高为8.3米,坝顶长37m,坝体方量20523.46立方米,碾压施工。工程由大坝主体和放水建筑物两大件组成。6.2.2 谷坊1、规划新建谷坊20座。谷坊工程的防御标准为10-20年一遇3-6h最大暴雨,谷坊高3m,顶宽1.5m,底宽9m,迎水坡坡比11.3,背水坡坡比11.2。2、谷坊坝址选择要求在“口小肚大”、工程量小、库容大的地方;沟底和岸坡地形、地质(土质)状况良好,无孔洞或破碎地层,没有不易清除的乱石和杂物;取用建筑材料比较方便。谷坊的溢洪口设在石坝一侧坚实的土层或岩基上,上下两座谷坊的溢洪口左右交错布设。3、谷坊的施工根据规划测定的谷坊位置(坝轴线),按设计的谷坊尺寸,在地面划出坝基

45、轮廓线;将轮廓线以上的浮土、草皮、乱石、树根等全部清除;沿坝轴线中心,从沟底至沟坡开挖结合槽,宽深各0.51.0m;填土前先将坚实土层探松35cm,以利结合。每层填土厚2530m,夯实一次;将夯实表面刨松35cm,再上新土夯实,要求干容重1.41.5t/m3。 如此分层填筑,直至设计坝高;开挖溢洪口,并用草皮或砖、石块砌护。6.3 基本农田建设方案新修基本农田66.67公顷,主要分布在坡度较缓、离村较近、地块连片、交通方便的坡耕地上。(一)设计原则1、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2、交通便利,便于经营的原则;3、费省增收的原则。(二)设计标准梯田的设计防御标准为20年一遇3-6小时最大暴雨。(三)梯田断面设计要素根据水土保持综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