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迁建镇江市殡仪馆 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背景1.1.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名称:迁建镇江市殡仪馆建设单位:镇江市殡葬管理处1.1.2.建设单位概况镇江市殡葬管理处建立于2001年1月,同时挂有镇江市殡葬管理监察大队、镇江市殡仪服务中心两块牌子,所辖市殡仪馆为国家二级殡仪馆,所辖栗子山公墓为经营性公墓。机构定编40人,其主要职能是:对全市殡葬工作实行宏观管理、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提供一条龙的殡仪服务。具体职能如下:1、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负责全市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2、依照有关政策、法规,查处和打击丧葬活动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和偷埋滥葬行为,维护全市殡葬市场的秩序;3、配合辖市、区殡葬管理所开展业
2、务工作。按照镇江市殡葬管理处的职能,首先从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入手,每年在各重大祭祀节或其他时间不失时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殡葬改革方针、政策的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掌握党和国家殡葬改革方针、政策,改变观念,破除旧的殡葬陋习,自觉的配合民政部门开展工作。其次,狠抓殡葬管理工作。多年来,镇江市殡葬管理处与辖市、区殡葬管理处查处、打击尸体外运、偷埋乱葬和封建迷信活动,查处、遏制了制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和丧事中大操大办行为,规范殡葬活动市场。大力开展平迁坟头工作,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在镇江市市民政局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殡葬管理工作。再次是根据国家和江苏省政府关于殡葬管理的法规和规章,结合镇江市的具体实
3、际情况进行调研,为政府和上级部门制定地方性殡葬管理法规、政策提供依据。逐步使镇江市殡葬管理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镇江市殡葬管理处自2003年以来一直被评为镇江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被江苏省民政厅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基层单位。2010年,镇江市殡葬管理处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镇江市政府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镇江市相关职能部门,搞好镇江市殡仪馆的搬迁,为镇江市市民提供一个完善的、功能齐全的、服务一流的殡仪服务场所。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XX接受镇江市殡葬管理处的委托,编制迁建镇江市殡仪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的编制依据是国家公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以及镇江市有关政策和定额标准。报
4、告的基础资料和数据来自镇江市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或认可的资料、文件、函件及经我公司调查得到的资料和信息。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主要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第三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案例(第三版);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关于镇江市殡仪馆与丹徒区殡仪馆合并协调会议纪要(镇江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160号);国家、江苏省有关设计和建筑规
5、范、标准;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编制过程中实际调查及收集的其他资料。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镇江市殡仪馆位于镇江市区西南部南山管委会五凤村,地处镇江的南大门,连同公墓、塔陵共占地160亩(殡仪馆占地50亩)、殡仪设施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左右。由于地处南山风景区核心景区,对南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镇江市殡仪馆位于镇江市通向沪宁高速的主要交通干道旁,大量办丧车辆出入和停放,特别是清明集中祭扫期间,易造成交通拥堵。搬迁并建设新的镇江市殡仪馆,是镇江市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是镇江市人民多年的愿望。XX受镇江市殡葬管理处委托,承接迁建镇江市殡仪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
6、后,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了认真的踏勘和调查,并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咨询。在搜集了交通、供电和给排水等资料后,组织专业人员对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规划方案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报告。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本报告将对迁建镇江市殡仪馆的实施条件、实施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作出阐述。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选址、市场分析、工程方案、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经济评价等1.2.项目概况1.2.1.拟建地点迁建镇江市殡仪馆项目选址位于金港大道北侧、雩龙公路东侧、镇澄公路南侧。项目新增总用地约为200亩,首期建设用地100亩。 1.2.2.建设内容、规模本次建设为首期,用地100亩,
7、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生活辅助用房1750平方米,灵堂、休息室、火化室、悼唁厅等殡仪设施用房共计10750平方米。1.2.3.主要建设条件本报告主要从政策许可、选址论证、建设场地状况、总平面方案、资金筹措等制约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充分研究,主要结论是,项目选址符合有关城市规划法规要求。项目建设场地地质条件较好,由委托方提供项目周边地质资料判断,项目场地无不良地质条件,项目总平面经过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精心设计保证了各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及相互关联的便捷性。项目实施资金筹措拟由镇江市殡葬管理处自有资金、财政配套经费、申请贷款提供,能确保项目
8、顺利实施。1.2.4.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9849.2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333.18万元,安装工程费1174.10万元,设备购置费460万元,其他费用2412.94万元(土地费用1500万元),预备费469.01万元(详见附表)。本项目由镇江市殡葬管理处组织实施,项目计划建设期两年,计划从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为建设期,项目投资资金来源由镇江市殡葬管理处自筹贷款解决,镇江市财政局补贴贷款利息。第二章 项目背景2.1.项目实施是南山风景区开发建设的需要江苏省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是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距镇江市中心2.5千米,保护区18平方千米
9、,已开发建设3.67平方千米。兼具幽深、古朴、素雅、与明朗秀丽的特色,素有“城市山林”之称。南山风景名胜区在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六朝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珍贵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者刘懿等天下贤才,在招隐寺增华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1980年南山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恢复了招隐寺、竹林寺、黄鹤山、九华山四大景区。南山风景区是镇江市市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和镇江主要旅游景点之一,现镇江市殡仪馆位于镇江市区西南部南山管委会五凤口村,共占地160亩,地处南山风景区核心景区,对南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有一定的影响。项目搬迁之后对增加南山风景区的面
10、积和自然风光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2.项目实施有利于镇江市交通道路的畅通镇江市殡仪馆位于镇江市通向沪宁高速的主要交通干道旁边。沪宁高速是连接南京和上海以及周边城市的主要道路之一,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着巨大的作用。沪宁高速镇江出入口是镇江进入沪宁高速的主要入口之一,而镇江市殡仪馆位于镇江市蒋乔镇三里岗,处于镇江市进入沪宁高速的必经之路,由于殡仪馆常年大量丧葬车辆进入,特别是清明集中祭扫,容易造成道路拥挤,对周边群众的出行造成极大的困扰。迁建镇江市殡仪馆有利于解决镇江进入沪宁高速主要交通道路车辆拥挤现象,有利于镇江市人民出行。2.3.项目实施有利于中国镇江南山绿城的建设中国镇江南山
11、绿城是由镇江市交通投资建设发展公司依托镇江市南入口处城市交通改造及旧城棚户区拆迁,通过一体化设计,形成集城市商务、旅游服务、主题公园、商业、百货、办公、娱乐、居住于一体的的多功能城市组团。项目位于镇江市官塘片区,南至312国道,东至沪宁铁路,北至南山风景区控制线。现镇江市殡仪馆位于中国镇江南山绿城的建设范围之内,镇江市殡仪馆的搬迁有利于中国镇江南山绿城的建设,有利于镇江城市的发展。第三章 项目选址3.1.场址现状3.1.1.地点与地理位置迁建镇江市殡仪馆项目选址位于金港大道北侧、雩龙公路东侧、镇澄公路南侧。项目总用地约为200亩,本次建设用地100亩。 3.1.2.现场地利用情况项目用地属城市
12、建设规划用地,项目建设不涉及土地征用及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场地处于自然平整状态,由于场地高差变化较大,需进行场地土方调配及场地平整工作。3.2.场址建设条件3.2.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镇江地势为北低南高,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区地面标高(黄海高程,下同)一般在5.0-10.0m之间。市区内河流纵横交错,水域宽广,古老京杭运河由北向南穿市区而过,将市区分为东、西两部分。镇江市区地质系第四纪岩层,粉红色细砂基岩,冲击土层,地基承载力一般为10-20t/m2。按地质条件不同,区内可分为三类工程建设区:城市西北部为良好工程建设区;老城区为较好工程建设区;城市东南、西南地区为可进行工程建设区,需
13、进行地基处理。项目地处于长江中下游断裂带扬州-铜陵地震带附近。历史上公元999年常州发生过5.5级地震,1624年扬州发生过6.0级地震,1913年、1930年镇江东部发生过5.3级地震,2-3级地震频频发生。60年代以来,该地震构造带活动日益强烈。70年代以后发生过2次破坏性地震,主要集中于镇江市南部的溧阳地区,都影响到镇江市。 本地区地质构造受扬州-铜陵大断裂带控制,由现有地质资料判断区域内未发现较大断层及破碎带等对建筑不利的构造。2001年国家重新确定镇江市区地震烈度为七度,在抗震设计时采用地震加速值为0.15g,本工程据此设防。3.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项目尚未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地
14、质情况不明,建议进行相关工作地质情况调查工作。依据公共资料,项目地水文情况是:项目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等气候特征。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阴湿寒冷。水文:该地区地下水为重碳酸钙型水,PH值约在6.7至6.9之间,为中型。长江水为重碳酸钙型水,PH值约为7.7,地表水为重碳酸钙、硫酸钙型水,PH值约为7.2。地下水、地表水对土壤无腐蚀性。项目区域内有京杭运河、古运河、团结河等流域性主干河道,以及内外城河等河道。京杭运河镇江段京杭运河镇江段自长江谏壁镇入境,境内长42.6km,河道底宽12-16m,河口宽61m,流域面积543km2,是区域范围内
15、最主要的引排水河道之一,规划为四级航道。最大流量220m3/s,一般为50-60m3/s,平均流速0.4-0.6m3/s,最高水位7.63m(1931年8月21日),最低水位0.30m(1970年1月),设防水位2.60m。京杭运河江南段自长江,由谏壁闸控制,起着旱引涝排的功能。古运河古运河首起长江,横穿镇江市区至谏壁京杭大运河,全长12.6km,是区域内通江的主要河道,集水面积126km2,具有排洪、灌溉等功能。年平均流量10-20m3/s,枯水期流量3-10m3/s,平均流速0.7-0.8m/s,最高水位4.95m(1972年7月),最低水位0.23m(1979年11月),设防水位2.60
16、m。团结河团结河长18.4km,起自京杭运河口,迄止于长江制闸,是区域重要的引排水河道之一,河底宽度15-20m,河面宽度60-80m。年平均流量13.92m3/s,枯水期流量4.15m3/s。河道历史最高水位5.15m(1956年),历史最低水位0.5m(1970年7月),设防水位3.10m。项目区内长江段属感潮河段,每日涨、落潮各两次,涨潮平均延时3小时25分钟。落潮平均9小时,其水文特征为:历年最高洪水位:6.33米;历年最低洪水位:-0.77米;历年最大平均洪水位:5.20米;历年最小平均枯水位:0.06米;历年最大潮差:2.01米;历年最小潮差:0.01米;历年平均潮差:0.96米;
17、平均流速:1.00米/秒;最大流速:2.00米/秒;最小流速:0.50米/秒;洪峰最大流量:92600立方米/秒;最大平均流量:43100立方米/秒;最小平均流量:214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28307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602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8933亿立方米。3.2.3.气候条件项目区域历年气候统计如下:历年平均气压:104.4kPa;历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2.0;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历年平均降雨量:1066.2毫米;历年一日最大降雨量:262.5毫米;历年平均风速:2.52米/秒;历年最大风速:23.0米/秒;常年
18、主导风向:偏东风;夏季主导风向:东风、西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西北风;地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冰雹及寒潮。3.2.4.城市规划与社会环境条件迁建镇江市殡仪馆项目拟由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符合土地规划用途和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3.2.5.交通运输条件迁建镇江市殡仪馆项目位于镇江市金港大道北侧、雩龙公路东侧、镇澄公路南侧,周边有金港大道、雩龙公路,项目实施交通运输条件较好。3.2.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项目所处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城市主干道路网络已建成,随南徐路建设给水、排水、供电、燃气、电信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地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因此项目供用电、给排
19、水、燃气等配套无接入困难。3.2.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项目选址位于镇江市城市防洪区内,因此项目建设无防洪、防潮(长江潮位)个别要求,项目规划区内有通江河流,自然落水由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后经通江河流收集排入长江,因此项目建设无须设置排涝设施。3.2.8.环境保护要求3.2.8.1本项目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为:(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3类、4类。3.2.8.2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
20、78-96表4中三级、一级;(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II时段。3.2.9.法律支持条件本项目主要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06年6月22日。3.2.10.施工条件项目建设场地需进行较大规模土方调配及场地平整工作,施工项目位于城郊结合部,出入道路不受市区交通条件限制,施工用临时水、电无接入和供应困难,项目周边地区有多家采石场、建材供应市场,项目周边有商品砼供应基地,镇江市(项目区域)是建材生产大市,水泥、砂石料市
21、场供应充足,因此项目施工条件较好。第四章 项目拟建规模和建设内容4.1.项目规模确定迁建镇江市殡仪馆项目首期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生活辅助用房1750平方米,灵堂、休息室、火化室、悼念室等殡仪设施用房共计10750平方米。4.2.建筑设计本次开发项目位于镇江市金港大道北侧、雩龙公路东侧、镇澄公路南侧,由办公用房总建设面积2500平方米(档案室500平方米、接待室500平方米、会议室500平方米、办公室1000平方米)、生活辅助用房1750平方米(食堂250平方米、宿舍1500平方米)、殡仪设施用房10750平方米(灵堂1750平方米、休
22、息室500平方米、火化室7000平方米、悼念室1500平方米)组成。4.2.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4.建筑防火规范(GBJ16-87)5.国家及江苏省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4.3结构设计4.3.1.设计依据:4.3.1.1.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进行设计: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23、B50007-2002)建筑柱基技术规范(JGJ94-9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3.1.2.荷载取值:1.基本风压:0.40KN/M22.基本雪压:0.35KN/M23.活荷载标准值KN/M2(未注明活荷载取值按荷载规范执行):办公 2.0会议室 2.0厕所、浴室 4.0 走廊、门厅、楼梯 2.53.5屋顶花园 3.0上人屋面 2.0不上人屋面 0.5设备用房及特殊用房均按实际荷载取值。4.3.1.3.工程地质:本工程初步设计期间,勘察工作正在进行中,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未来及提供,但根据初步勘察该场地为III类建筑场地。4.3.1.4.基本参数:抗震设防烈度:
24、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4.3.2.上部结构设计4.3.2.1.上部结构选型概述上部结构均采用框架结构。楼盖采用混凝土现浇梁板形式。4.3.2.2.主要材料的选用与说明1.框架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基础采用C25级砼,上部现浇混凝土构件均为C30级。2.钢筋:HRB335钢(fy=300N/mm2),HPB325钢(fy=210N/mm2)3.钢材及予埋钢件:Q235B钢4.填充墙:外填充墙拟采用240厚MU7.5非承重多孔砖,采用M5混合砂浆砌筑,内填充墙拟采用200厚MU7.5
25、非承重多孔砖,采用M5混合砂浆砌筑。5.非承重多孔砖砌体容重不大于9.4KN/m3。4.4.给排水设计4.4.1.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版)4.建筑平面、立面及总平面图。5.项目总体规划管线资料及设计要求。4.4.2.设计范围设计包括室内生活给水排水、室内消防及灭火器设置。4.4.3.项目管线条件项目室外供水主干管为生活、消防合用管线,水量、水压将附和单体要求,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排水管线为雨污分流制。4.4.4.给水系统所有生活用水均由金港大道供水
26、主干管直接供应,要求提供压力0.35Mpa-0.45Mpa。4.4.5.排水系统1.生活排水系统室内浴室、卫生间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系统,设伸顶通气管。食堂污水首先经过隔油池进行预处理后经化粪池处理。污废水至室外设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系统。2.雨水系统采用室内外排水相结合排水系统,屋面雨水及地面雨水就近排入校区雨水管网系统。4.4.6.消防系统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建筑内各楼层均设置3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若干。4.4.7.管材1.室内生活冷水管内衬(PE)钢塑复合管(P=1.0Mpa),丝扣连接。2.室内排水管采用PVC-U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承插粘接。3.管道保温:室外明露给水
27、管采用聚乙烯发泡管保温。4.5.强电设计4.5.1.设计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5.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4.5.2.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各用房的配电、照明、防雷、接地设计。4.5.3.负荷等级和供电电源本建筑主要负荷有照明、空调、焚化炉用电、风机、排水泵等。本工程为二级负荷用电单位。其中消防电力、应急照明、弱电用电、客梯电
28、力。应急照明的备用电源采用镉镍蓄电池(灯具自带)供电,放电时间不少于20min。三级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1)高压供电均为一路10KV,单母线分段运行。2)计量采用10KV侧高压计量。3)低压系统为单母线分段运行,联络开关手动切换。4)变压器继电保护采用多功能继电器,定时限过电流及单相接地保护。操作电源的交流110V。4.5.4.低压配电设计从配电房引至配电管弄得干线采用母线槽或分支电缆在竖井内敷设配至每层配电箱,再以电缆或电线采用线槽或穿金属管敷设至用电设备。竖井内地垂直干线采用交联电缆在电缆梯架内敷设,水平走向干线在电缆桥架内敷设。引至设备的支线采用铜芯线穿管敷设。三级负荷采用A级阻燃电缆或
29、电线。4.5.5.照明设计1)照度:办公:180LX 商业:300LX 会议室:300LX 大厅过厅:300LX 设备房:150LX 走廊:50100LX2)灯具选择:会议室、大厅过厅根据装修定。办公选用节能灯具或白炽灯为光源。公共区域以节能灯为主。3)设事故照明及疏散照明。采用蓄电池供电。在火灾等事故发生时,指标人员疏散。4)线路敷设:从低压柜引至楼层配电箱的线路采用电缆在垂直管笼内敷设。从楼层照明配电箱配出的线路采用电线穿金属线槽在吊顶内敷设。应急照明的配线采用耐火型低烟无卤电缆或电线。4.5.6.防雷1.本大楼按三类防雷建筑设防。2.为防止直击雷,在屋面四周女儿墙上设置环状避雷带,屋面上
30、装设不大于20M20M的避雷网格,突出屋面的部分,在其四周设置避雷带。3.引下线利用柱内外侧两根(16)主钢筋,与避雷带和基础联合接地体可靠焊接。4.为防止直击雷或感应雷电过电压沿配电线路入侵设备,在配电室的低压进线柜内配电线路前端设一级过电压保护装置。4.5.7.接地系统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制式采用TN-S制。电源重复接地、防雷接地、总等电位联结接地、弱电设备功能接地等均采用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4.5.8.安保措施1.本工程保安措施采用接零制。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必须接零(PE线)。2.本建筑在两上配电室内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两个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之间须用-40x
31、4的镀锌扁钢可靠联接。要求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固定金属物件均须与总等电位联接端子箱可靠联接。卫生间设等局部等电位联贯端子箱,要求其中的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物件(如金属水管、金属电线管、PE接地线、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浴具等)均须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可靠联接。3.所有插座回路均设漏电保护,漏电电流为30mA。4.6.弱电设计4.6.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4.6.2.设计范围及内
32、容1.综合布线系统2.有线电视系统4.6.3.系统功能1.综合布线系统在项目一层设有电信间,其内部设有光端机,交换机,总配线架等网络设备,本工程网络线路由电信网管中心引来,采用光纤引至本工程电信间。水平子系统布线采用超五类屏蔽八芯对绞(UTP)电缆,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大对数电缆,电话线路采用三类电缆,电话线路引自办公用楼内电信配线架引来,综合布线用于电话语音、电脑数据。2.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有线电视信号引自镇江市有线电视网,进户后采用放大分配后送至各楼层。电视用户端口主要设置在各层房间。系统的终端用户电平控制在683db范围,载噪比43dB。各层均预留有一定的端口裕量。4.6.4.接地所有弱电
33、接地与本工程联合接地系统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本工程中所有不带电的弱电金属线槽、金属管和箱(盒)均应采取等电位联结。4.7.建设内容项目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场地三通一平;建筑及水电安装;室内装修;室外场地及绿化;邮电、排水、燃气、CATV配套建设;垃圾收集与污水处理、路灯设施、消防设施建设。第五章 环境保护5.1.环境保护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地面水质量标准(GB/T14848-
34、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GB10080-88);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12523-9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三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表2标准。5. 2.环境影响初步分析项目施工期对地区产生粉尘、噪音、施工废水影响,施工期尽量利用寒暑假,运营期间,项目污染物主要
35、来自生活污水、厨房油烟、生活垃圾。经采取措施处理后,能满足环保要求。5.3.有关环保措施5.3.1.建设期环境保护1.项目施工期间,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扬尘,对附近大气环境及城市卫生和市民生活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区域界外市区的人居环境空气质量产生较严重影响。因此,建议施工企业在作业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围墙隔离防护带等,施工材料及现场采取一定的覆盖措施和其它措施,努力降低建筑扬尘产生量,争取建筑项目施工期间周界TSP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卫生及附近人居等场所的影响。2.项目施工期间,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施工废水,该废水的主要含有大量以泥沙等为主的悬浮物质,建议
36、项目施工企业在作业过程排水时,设置一临时性沉淀池,以降低其SS污染,努力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水质排放要求。3.项目施工期间,诸如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起重机、空压机、振动机械等建筑机械产生的噪音将达85-100分贝,项目施工期间周界噪声也将达64-85分贝,这将对项目周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其周边人居声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建筑项目施工企业在施工期间采取一定的防震减噪措施,施工点周围采用了隔声屏,对周围降低噪声有一定的效果,要求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尽量避免污染纠纷,努力消除施工噪声的扰民问题。特别是夜间2
37、2:00时后不得施工,若在该时段确须施工,必须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同意。施工噪声值随距离的衰减值距离(M)1050100150200250300400500600打桩机噪声值105918582797776737068混凝土噪声值847064615856555249474.项目施工期间,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固废,建设施工单位将该固废自行定时收集、统一集中清理,并委托市环卫所运作为建筑道路等一般性工程填埋料或其他处置。该固废经妥善处置和利用后对附近环境基本无影响。5.3.2.运营期环境保护1.废水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60吨/天,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通过
38、内河排入长江。本工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大,经处理达标排入水体后,对水质影响甚微,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浓度贡献值均低于纳污水体中本底浓度4-5个数量级以上。厨房污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再经化粪池处理排入城市下水管网。2.噪声本项目采用对主要建设设备采取以下措施:主要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场界、敏感目标;将项目区完全封闭,建筑物的墙体采用隔声材料进行隔声;在高噪声设备附近的加设防护网,进一步降低噪声;采取以上措施以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场界周围用高大树木绿化,设置声屏障。预测结果表明:项目生活噪声增加值与本底噪声叠加后,各个场界能满足生活区噪声标准(GB12348-90)I类标准的要求,敏感点声环境质
39、量仍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I类标准的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维持现状水平。3.废气本项目使用期产生电化焚烧尸体废气,对环境有污染,一般采用布袋除尘。4.固体废弃物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按照0.5公斤/日人计算,产生量为2吨/年,以上的垃圾可以送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第六章 节能措施6.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6.1.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77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主席令2005第33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主席令1995第60吨)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1997第91号)5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2号)6.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2004第16号)7.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8.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 9.公路工程节能管理规定(试行)(交体法发【1997】840号)10.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铁道部1998年7月23日发布)11.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 (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布)1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13.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14.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发改能源2008
41、610号)6.1.2.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等1.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国家发改委令 第40号 )4.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发改环资200473号)5.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第65号)6.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建科2005199号)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发改环资2007199号)8.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17号)9.天然气利用政策
42、(发改能源20072155号)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遏制高能耗行业再度盲目扩张的紧急通知(发改运行2007933号)11.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6.1.3.工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2.石油化工厂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SH3003-20003.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 JBJ 14-20044.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5.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185-19936.石油工业加热炉型式与基本参数 SY/T 0540-19947
4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8.九种高耗电产品电耗最高限额 (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9.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3485-199810.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T3486-199311.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 GB/Z 18718-200212.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GB/T 13608-199213.工业炉窑保温技术通则 GB/T16618-199614.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GB/T 151.912-199115.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技术通则 GB/T11790-199616.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设计导则 GB/T
44、15586-1995 17.设备及管道保冷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 16617-199618.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 8174-198719.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20.工业锅炉及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则 GB/T 17719-19992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762-20052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8613-20022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153-200324.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0052-200625.通风
45、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761-200526.工业燃料加热装置能耗限值 JC 569-199451.9.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20046.1.4.建筑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3.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75-2003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0.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1.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1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011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GJJ45-911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93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18.生活锅炉热效率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