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濉溪县鲁王制粉有限责任公司5.6万吨粮食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5.6万吨粮食仓储建设项目2、项目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百善食品工业园鲁王制粉有限责任公司院内。3、项目类型扩建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建设仓储能力达5.6万吨粮食。(2)建设内容建设粮食仓库5栋建筑面积10488平方米及配套工程;添置自动化输送设备、清理设备、检测设备等46台套。5、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其中建设单位自筹1800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1.2 建设单位情况1、建设单位名称濉溪县鲁王制粉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3、
2、企业性质:民营4、主管部门:濉溪县商务局5、单位概况:濉溪县鲁王制粉有限责任公司,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先后投资了淮北市康桥面粉有限公司、北京政浩天科技开发中心,现已形成了拥有三家子公司和一个科研开发中心的新型农产品深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目前,集团拥有二条瑞士布勒面粉生产线和二条食品生产线,日处理小麦2000吨以上,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以上,企业总资产超过1.6亿元,企业银行信誉等级AA级。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面”称号,2006年“淮鲁”牌面粉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安徽省著名商标”。公司
3、秉承“创造精品,追求满意” 的企业精神,公司从完善粮食产业、产品品牌、和产业服务三大体系入手,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开发,新开发的“亿赢”牌系列面粉,全部通过了包装设计和商标注册。濉溪县鲁王制粉有限责任公司,产销量和企业竞争能力跃居安徽省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前列,公司连续5年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以20和25的速度逐年递增。濉溪县鲁王制粉有限责任公司占地106亩,年产优质面粉25万吨,挂面5万吨,粮食仓储等公共设施占地59亩,现有粮食仓储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储存粮食1.8万吨。濉溪县鲁王制粉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管理机构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
4、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部、技术部、营销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综合服务部等七个职能部门。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项目建设总投资3300万元;其中仓储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及其它配套工程等固定资本投资3000,铺底流动资金300万元。(2)年均利润总额450万元;税金210万元;(3)年均投资利润率15% ;(4)投资回收期6.5年(税后,含建设期);(5)财务内部收益率14.3% 。1.4项目提出的背景1.4.1加强粮食管理确保粮食安全。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且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不均衡。粮食的消费具有很强的刚性,人们不会因为粮食涨价而少吃粮,也不
5、会因为粮价下跌而多吃粮。与之相反,粮食供给弹性相对较大,其供给会随着价格的波动而急剧波动。另一方面,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自然条件的经常变化必然导致粮食生产总是处于频繁的波动之中,特别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导致生产者收入的剧烈减少。由于粮食的供给形成周期特别长,利用市场机制,依据现行市场价格来调节其生产量和生产结构,存在时间差和滞后性问题,这就可能导致生产供给量偏离供需平衡量,从而造成市场风险。因此,政府的调整就显得必不可少。1.4.2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适当增加储备规模。一是要适当扩大中央储备粮与省级储备粮规模,并建立完善市、县级地方粮食储备。中央储备粮要逐步达到1000亿公斤以
6、上的水平。主产区省、市、县级储备粮规模要达到3个月销量以上,主销区省、市、县级储备粮规模要达到6个月销量以上。二是要继续搞好粮库建设。要按照“相对集中、调度便利、有利轮换、储存安全”的原则,合理布局。要继续以国家投资建库为主体,加快国储库建设,同时鼓励社会投资建库,增加仓储容量,改善仓储条件,降低储粮损失。三是要健全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各级储备粮应根据粮权分别由相应政府委托粮库(或其他企业)代收、委托保管,实行委托代理制度。政府要加强对储备粮的监管,并确保储备粮的收购、保管等各项费用及时足额拨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储备粮入库、保管、出库、实物台帐、财务、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管
7、理体系。粮库要严格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粮食储藏技术规范,在预测各种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储备粮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四是要完善储备粮轮换机制。要按照推陈储新、调控市场、降低费用的原则,在确保一定库存量的基础上,组织国家各级储备粮按期按比例轮换。要进一步完善储备粮定期轮换制度,规范轮换程序、严格轮换纪律,保证轮换入库粮食的质量,切实做好推陈储新工作,确保各级储备粮随时调得动,用得上。另一方面,要发挥民间储备粮的“削峰”作用,鼓励民间增加粮食储备。民间粮食储备是维护粮食安全的有效“缓冲剂”。要引导城镇居民适当储粮,防止因市场供求变化而集中采购,人为引发抢购风;要鼓励
8、农民适当储粮,鼓励农民留足口粮和种子粮,适当储备饲料粮。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养殖业和加工业;要支持社会储粮,鼓励社会参与粮食储备和经营,增强社会对粮食的吸纳能力和平衡能力;要培育粮食市场,形成高效运作的粮食市场体系,努力通过市场及时规避粮食风险。1.5 编制依据(1)项目主办单位关于编制项目可研报告的委托书;(2)粮食流通管理条例;(3)粮食储藏技术规范;(4)粮食储藏技术标准体系(5)粮食仓库管理办法(6)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7)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8)淮北市十一五发展规划(9)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主产
9、区农民增收的精神。(10)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材料。第二章 市场初步预测2.1 概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其中农业人口占70%。目前人均耕地仅0.08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32%,为美国的10%。经过全国人民不懈的努力,以占全球可耕地面积8%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上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可谓创造了奇迹。然而,近期内我国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500万,而19781999年耕地面积净减少了458.7万公顷,年均减少28.7万公顷,今后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将是不可逆转的。显然,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构成了现实和潜在的危机,并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
10、,尤其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必须引起粮食总量需求水平的相应增加。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增长以工业为主体的转换基本完成,工业内部结构转换升级已经开始,工业发展形成了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大家都知道,粮食是基础产业,粮食安全是全局性的战略问题。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粮食问题。粮食问题主要包括:粮食生产、粮食储藏、粮食加工流通等。我国是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储藏工作关系着军需民食,也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兴仓储粮,并积累了丰富的粮食储藏管理经验。礼记王制篇“三年耕
11、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食安全储藏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粮食霉变及虫害等损失为粮食产量的8%。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2.2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我国粮食供应历史上曾长期短缺,粮食储藏条件较为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粮食工作,上世纪末用国债资金建设粮仓的决策,对粮食基础设施的投入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使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经过几代粮食
12、人的努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及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1)粮食储藏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为了解决粮食仓储设施落后和流通效率低等问题,我国逐步进入了大规模粮食储藏设施建设时期。1991年确定建设了18个机械化粮库,建设总仓容100万吨。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安排343亿元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了1100多个粮库,新增仓容500多亿公斤,同时新配套的技术设备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建设内容最全、采用先进储藏科技最广泛的一次,进一步完善了全国储备粮库布局,实现了我国粮食储藏、运输、管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截
13、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粮食储藏企业1.9万户,拥有10万吨以上仓容能力的大型库点423个,有1199户企业拥有专业铁路线,有969户企业拥有专用码头。全国共有专用运输车辆5700余辆,船舶66艘。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以港口库为龙头、以中转和储备库为骨干、以收纳库为基础的粮食储藏设施网络,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粮食储备体系。(2)新技术及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适应粮食储藏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一批自主开发、先进实用的粮食储藏专用新技术、新装备,得到了全面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水平。1998年以来,以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机、机械通风和粮情测控为代表的“四项新技
14、术”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技术管理水平。2008年底,全国有16910万吨仓房实现了机械通风;有12575万吨仓容实现了计算机测温;有9071万吨的仓容配备了环流熏蒸设备;有谷物冷却机751台,并在高温、高湿地区逐步推广应用。全国共有烘干设备4382套,烘干能力达4.8万吨/小时。较好地解决了粮食烘干不均匀、品质下降、重量损失过多等问题。此外,还研究开发平房仓及浅圆仓散粮进出仓设备、浅圆仓装仓防破碎装置、粮仓气密技术、纳米保温材料、储粮害虫检索专家系统等。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水平,保证了粮食品质,降低了储粮损失,确保了储粮安全。 (3)粮食储藏管理形成较为规范的模式我国粮食储
15、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国家储备,二是地方储备,三是企业储存,四是农户储粮。从整体情况看,国家储备和地方储备的设施设备、储藏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较高,企业特别是农户的粮食仓储状况较差。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要求,在“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思想的指导下,制度日趋完善,规范化的管理也为粮食储藏起到了示范作用。管理方式除中央直属库储存外还实行了中央储备粮代储方式,对承储企业实行了资格认证。(4)粮食储藏技术标准规范逐步完善我国十分重视与粮食储藏管理、储藏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先后制定实施了粮食储藏技术规范、国家粮食仓库管理办法
16、、“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评定办法、国家粮食仓储设施管理试行办法、国家储备粮食“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规定、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粮情测控系统和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等。特别是注重了粮食储藏精细和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编制,如正在编写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评定体系、粮食储藏标准规范体系,使储藏工作在今后纳入更加规范的轨道。粮食储藏相关技术标准、规程的发布,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储藏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2.3粮食储藏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粮食储藏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17、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还需要我们继续做出艰苦的努力。(1)加强粮食储藏的规范化管理要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粮食储藏管理的“粮食储藏标准规范体系”、“粮食储藏科学管理体系”、“粮食储藏规范化企业评定体系”和“储粮生态系统理论体系”。加强粮食储藏开放、创新的行业管理,加强规范精细的企业管理和科学先进的技术支撑,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规范的操作和管理程序,提高粮食储藏品质,保障粮食储藏安全。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的要求,加强对全社会粮食储藏行业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增强粮食宏
18、观调控能力,以提高粮食安全管理水平和品质提高为重点,发挥行业管理优势、设施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提高整个粮食行业的管理水平。(2)强化技术创新意识,走“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之路 开展粮食储藏管理方式和技术的先进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探讨、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实现“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品质、营养、口感等提出更高要求,社会环保方面也有迫切的要求,今后粮食储藏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理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储运、绿色消费”。要重视“储粮安全学”的创新,
19、研究探讨储粮安全学理论,构建储粮生态系统安全技术控制体系,从危害储粮安全因子分析开始,抓住关键控制点,实施必要控制和管理措施,注重从控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等储粮生态因子入手,更多地采用“绿色”“生态”的储粮新技术措施,从管理、成本、效益、环保及社会学等多方面考虑,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控制,走“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之路,切实实现储粮安全。 (3)重视农户储粮的技术开发及指导,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要组织技术力量开发适用于农户储粮的成本适宜、效果良好的新型技术和装具,推广适合农村使用的干燥处理技术和设备,开展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及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加强指导和示范;探索“代农储粮”、“助农
20、储粮”等新的惠农储粮措施。(4)加大投入,提高仓储设施的整体水平粮食仓储设施的状况是决定粮食储藏效果的重要基础。我国粮食储藏状况之所以总体良好,主要是受益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了储粮安全。但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现有粮库待报废和需大修的仓容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达3469万吨,且1998年以前所建仓容占总仓容主要部分,达61.2%,存在储粮安全隐患。从长远考虑,为保证正常储粮需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和地方每年安排投资计划时应将粮库建设与维修改造内容纳入,进行必要的资金安排,既要包括预算内投资,也要包括银行贷款。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各类涉粮企业进行的粮库建设,要千
21、方百计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的投入,提高仓储设施的整体水平,保证每年粮食仓容建设及维修规模不小于待报废和需大修的仓容的数量。 (5)建立粮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粮食储藏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政府承担监管责任,企业负责事故责任,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责,构建部门指导和监管有力、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的粮食安全生产新格局。 (6)加速以“四散”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提高粮食储运效率 通过加速粮食“四散”化和信息网络化项目建设,减少粮食流通环节,优化粮食流通节点,提高我国粮食储运整体效率,规范粮食流通秩序,降低成
22、本,增加效益,减少粮食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努力建立我国粮食储运现代化体系。(7)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引进先进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粮食储藏国际合作与交流。及时掌握国际粮食储藏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世界前沿技术与管理。要密切结合我国粮食储藏的需要,突出重点,改进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提高合作成效。支持粮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研发机构积极加入有关国际粮食储藏的学术团体和组织,积极参与各种双边或多边的国际交流活动,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开发中心。通过交流合作,从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扩大影响,发挥作用,取得效果。第三章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3.1
23、 产品方案本项目产品方案:(1)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方案为: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优质玉米。(2)项目全部工程建成后,主要产品方案为: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优质玉米、优质面粉、绿色营养挂面。3.2 产品生产规模本项目设计粮食仓容量为5.6万吨。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4.1场址所在位置现状4.1.1地点与地理位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百善食品工业园鲁王制粉有限责任公司院内。项目所在地在宿永路旁,距铁路百善货站1公里,交通极为便利。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拟建场址土地属国有储备建设用地,鲁王制粉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争取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取得土地使用权。场址占地面积106亩。(二)场址建设条
24、件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2311723,北纬33163414之间。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北接淮北市区,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县。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50公里,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是淮北市唯一市辖县。县城依市而建,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07.4万。濉溪承东启西,区位优越,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1、气候条件濉溪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1.
25、6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C;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54.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815.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4430.2小时。2、水文条件濉溪县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濉溪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19.72 104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155.09 104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枯丰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
26、,应该予以防范。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3、地质地貌濉溪县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其主要类型是: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偏东,系泰山余脉,海拔在60400米之间,余者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其海拔高度23.532.4米,面积2354.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5%。以横贯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地面平整,地下水丰富;南部为古老河湖沉积平原,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地瘦质差,但增产潜力大。封闭型
27、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铺、百善、铁佛等地区,全系耕地。总面积为86.67平方公里。濉溪县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由于煤炭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积水而形成湖泊。至1992年底,全县辖区内形成大小塌陷湖泊30余个,常年积水面积7.98平方公里,占总塌陷面积的38%,多年平均蓄水量为3040万立方米,占全县平均地表蓄水量的34.4%。塌陷湖泊水质好、浮游生物多、污染少,适合鱼类生长。4、工程地质条件濉溪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西北
28、向东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淮北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 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5、交通运输条件濉溪环境优越,交通便捷。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
29、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2、社会经济条件濉溪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达60亿吨,铁、铜、金矿9700万吨。国家级特大型企业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14对矿井坐落在濉溪境内,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县属煤矿年产原煤200万吨以上。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为濉溪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
30、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耕地面积220万亩,待开发的塌陷地7.2万亩,种养业种类多、产量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常年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牛、猪、羊、兔等家畜饲养量300万头左右,鸡、鸭、鸽等家禽饲养量2200万只以上。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县有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是全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劳动力成本较低,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濉溪厚积薄发,活力四射。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带动下,濉溪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先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濉溪环境优越,市、县连为
31、一体的城市建设格局,热、电、汽一体化的能源供应,以及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国内外商提供了大展宏图的空间。项目区“五通一平”基本实现,服务配套设施基本完成。淮北供电总公司在开发区附近建成的变电所,完全可以满足入区企业的供电需求。项目场址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为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7、施工条件施工场地平整开阔,施工运输可利用现成的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高标号水泥、砂石、石灰等建筑材料当地产量可观,能满足供应,运距短、价格便宜。其它建筑材料在当地市场上容易购得。施工用水、用电、通讯可以利用开发区已有设施就近解决。第五章 技术规范5.1粮食储藏技术规范项目单位应坚持粮食储藏的一般技术
32、原理、基本储藏技术要求和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5.1.1 粮食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1)影响粮食储藏的相关因素a、技术因素粮食储藏是粮食收获以后到消费以前必须经过的流通环节,其目的是保证粮食产后到提供利用期间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粮食储藏技术是保证粮食安全储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技术组合不仅能保证粮食储藏安全,而且可以降低粮食储藏费用,提高经济效益。项目单位可根据储藏物的种类、最终用途和质量情况,仓库及配套设施的性能以及当地的储粮生态条件等因素来决定储藏技术组合。b、生态条件和社会因素储粮生态条件:粮食从入仓到最后人或动物消费之前的全过程中,自然生态条件中的气候条件都是影响其质量
33、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干热储粮区和中温低湿储粮区,粮食收获后可自然干燥,粮食水分容易降到安全标准以内,但是,干、热的气候条件使昆虫感染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冷湿储粮区粮食收获后很难自然干燥就进入冬季,干燥降水和微生物的控制是安全储藏的关键;干冷储粮区和高寒干燥储粮区非常适合低温储藏,但应防止过度失水造成重量损失、影响加工工艺品质。气候条件越差的储粮区域,保证粮食储藏安全对储藏技术的要求就越高。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由流通、设备设施和管理等条件决定。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差异,不同渠道购入的粮食质量差异较大,杂质和水分含量高的粮食,安全储藏难度大,须进行整理,符合要求后方可入仓储藏。项目单位要配备必要的
34、仓储设备和设施,加强技术管理,具备保证储藏粮食安全的能力。(2)储藏粮食的特性与品质变化储藏粮食的新陈代谢,储粮微生物,杂质,储粮的重要物理特性(如粮堆孔隙度、粮食的导热性与热容量、粮食的吸湿特性与水分转移,储粮安全水分等)与安全储粮也有密切关系。粮食储藏期间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储粮品质变化甚至使储粮失去食用和使用价值。5.1.2粮食储藏基本技术要求(1)粮食储藏设施的基本要求粮仓:把粮食放入仓房储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气候的不利影响,防止有害生物危害,保证储藏安全。建造粮仓要选择地下水位低,地势高,土质坚硬、均匀、干燥,通风良好,排水畅通,交通方便的地方。各种粮仓的地基均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承载
35、仓房和装满粮食的载荷。在有白蚁危害的地区要进行防白蚁处理。应清除粮仓周围的垃圾,防止水淹或水浸等。地面:粮仓地面应完好、光滑、坚固、防潮。地面无裂纹或裂缝,以免聚集垃圾、昆虫和螨类。地面与墙壁结合处应处理成光滑的圆弧状结构以便于清扫。墙体:墙面应完好、光滑,墙体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最好采取隔热措施。建筑应避免有“死角”,内部无裂缝。仓房的墙体可以采用石棉水泥,抗锈蚀的钢铁、铝材、石料、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墙体内侧应有有效的防潮层。屋盖:屋盖必须完好无损,其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仓内空间尽量避免使用支撑柱。即使采用“平”屋盖,也应有不小于3%
36、的坡度,以便雨水顺利流走。屋盖应有良好的隔热性,减少热量传递入仓或避免遇寒冷气流时产生内结露。屋盖不应给昆虫和螨类提供隐蔽场所,不受鸟类、啮齿类动物、昆虫、螨类和霉菌的危害。内部的吊顶能改善隔热性能,但吊顶和屋盖之间的空间可能为害虫提供隐蔽场所,因此,这一空间必须与储粮空间严格隔离。低温仓和准低温仓必须吊隔热顶棚,顶棚与仓顶之间必须留30 cm以上的空隙。屋盖檐槽所有的下水管应在仓墙外面,不能将水管设在仓墙内侧或墙体内。门窗:在满足进粮、补仓和通风散气的前提下,门窗数量应尽可能少设,门窗、平房仓的粮情检测小门、浅圆仓和筒仓的进人孔结构要严紧,门窗关闭能隔热密封,开启可通风。在仓房的门窗孔洞处应
37、布设防虫线和防鼠设施(如挡鼠板、防鼠网等),以防止昆虫、啮齿类动物、鸟类和蝙蝠进入粮仓。窗户可安装遮荫天篷以减少外界热量传入仓内。低温仓和准低温仓的门窗必须采取隔热措施。仓内照明:仓内应安装照明灯具,但数量要少,体积要小,释放热量少,且具备防爆、防粉尘功能,平房仓符合GB 50320,钢板筒仓符合GB 50322的规定。其它:粮仓整体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防火和使用等有关规范的要求,堆粮线6 m以上的仓房(如高大平房仓、筒仓和浅圆仓等)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粮仓机械化的要求,便于粮仓机械的使用;应考虑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的要求,预设地槽、环流熏蒸管道、密封管槽等配套设施;粮仓应符合防震要求;仓房走向要因
38、地区不同而异,在华南高温高湿储粮区,华中、华东热湿储粮区和云贵中温低湿储粮区。(2)粮仓设备各类粮仓均应根据仓型和储粮任务的需要,配备必要的机械设备。固定机械设备和通风、熏蒸管道等,要与土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仓房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清理、计量、粮情检测的仪器设备和消防设施器材。立筒仓、浅圆仓要配备除尘、防爆设备。立筒仓及其它高大粮仓要安装避雷装置。立筒仓、浅圆仓要有进出仓设备,高大房式仓要配备进出仓输送设备。浅圆仓、高大平房仓等堆粮线在6 m以上的大中型仓房应配备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设备和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3)粮食入仓与堆存接收入库前的准备:粮食入库前必须对仓房、器材和用具进行检
39、修,做到仓房无裂缝、不渗漏,门窗及设备完好,所有设备能保证正常运转。粮仓、货场及周围环境要彻底打扫,仓内要清除残留粮粒、灰尘和杂物,填堵孔、洞、缝隙。入仓前须进行空仓杀虫。不能隔潮的地坪,在装粮前要进行防潮处理或铺垫隔潮物料,确保储粮不受潮。在装粮前要严格检查包装器材和装粮用具,发现有活虫或虫卵要经杀虫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前后要做好隔离工作,防止传播和再次感染。装粮用的麻袋、面粉袋和编织袋必须符合GB 8115、GB 8665和GB 8946的规定。(4)对入仓粮食的质量要求对入仓粮食要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严格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的粮食要整理达标后方可接收入仓;暂无国家标准的小宗粮食,要符合当
40、地地方粮食质量标准方可接收入仓。(5)对粮食堆存的要求粮食出入库须采用配套的搬运与输送设备,尽量减少粮食的损伤(破碎)、尽可能减少扬尘。入库的粮食应根据质量、仓库条件和计划储藏期限,合理堆放,减少重复搬倒。对仓容和货场要适当留有余地,以便在必要时倒仓、整晒或进行其它库内作业。(6)粮食储藏技术常规储藏:指对进仓储存的粮食采取清洁卫生、自然通风、定期检测粮情等一般技术处理和常规管理措施的储粮方法。其基本要求为:具有有效的防潮措施和方便可行的测温测湿手段(系统),以便随时检测粮情。根据季节和气温、仓温、粮温以及仓内外相对湿度的变化,合理开启门窗通风散热排湿。度夏储藏的包装粮,要防止粮堆下部及外层粮
41、食吸湿霉变。应做好严格的防虫处理(如布设防虫线等),严防外界害虫感染储粮。密闭与气调储藏:密闭储藏指将粮堆密闭,防止粮食吸湿返潮并利用粮食及其它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达到抑制有害生物(害虫、螨类和霉菌)生长,延缓粮食陈化的储粮技术。气调储藏指利用人工方法对密闭粮堆充入二氧化碳、氮气来控制粮堆气体成分,达到杀灭虫、螨,抑制霉菌生长,防止粮食吸湿返潮并延缓粮食陈化的储粮技术。用于密闭储藏的仓房须符合气密性要求:粮仓密封后,以正压测定粮仓气密性。仓内压力由500 Pa下降到250 Pa的时间不低于40 s。用于气调储藏的仓房须符合气密性要求: 粮仓密封后,以正压测定粮仓气密性。空仓
42、压力由500Pa下降到250 Pa的时间不低于300s。用于密闭储藏的塑料薄膜帐幕必须无毒、无污染、无异味、无裂缝、每天经砂眼漏气量不超过密闭粮堆中空气总体积的0.5%。所用粘合剂要有足够的粘接强度,且无毒、无异味、无腐蚀性。为便于通风降温和可能发生的熏蒸杀虫,应在薄膜下面设置回风道或管路。密闭或气调使用防虫粮膜,其防虫效果更好。以控制害虫和螨类为目的的密闭与气调储藏,采用低氧方式杀虫时,粮堆内的氧气浓度必须降至2%以下,保持时间不低于30d;采用二氧化碳气调杀虫时,CO2浓度要控制在35%以上,保持时间不低于15d。采用密闭或气调技术长期储藏的原粮和成品粮,水分应符合当地安全水分标准;种子粮
43、不能采用密闭或气调技术储藏,以免降低发芽率或丧失发芽能力。气调储藏的仓房设施与设备、储粮技术与管理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低温与准低温储藏:降低粮温的措施有机械制冷和通风降温等,地下粮仓可利用地下自然低温储粮。用于低温或准低温储藏的粮仓应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和气密性能,能有效地阻隔与外界的热交换。粮食进仓后,应分段将粮温逐步降到预定温度。分段降温的温差应根据粮食水分和粮堆温度,以不产生结露为原则。不同水分和粮温的粮食露点温度见附录C。两批以上的粮食堆存在一起时,粮温相差超过5时须采取有效措施均衡粮温。容量较大的低温或准低温仓,在高温季节粮食出仓时,要用塑料薄膜或糠包等将粮堆隔离或将未
44、出仓的粮堆进行封闭,以免结露。以控制霉菌生长为目的,以低温技术储藏高水分粮时,应根据粮食水分含量进一步降低粮温。粮食水分18%,储粮温度应低于10,储藏期限应在5个月以内;粮食水分为18%20%时,储粮温度应低于5。粮食水分高于17%,经低温储藏后,粮食生活力将受影响,使用低温或准低温储藏的种子粮水分应低于17%未采用低温或准低温储藏的粮,也应利用自然低温条件,采取通风、降温和隔热压盖措施,使粮温尽可能保持在25以下的相对低温状态。机械通风储藏:利用通风机械将外界的干、冷空气送入粮堆并穿过粮层,降低粮堆温度和湿度,使粮食安全储藏的技术。也可用于粮食出仓或加工前的调质处理。适用范围及作用为: 机
45、械通风储粮可用于散装和包装的原粮及非粉状成品粮,也适用于豆类和油料。具有降低储粮温度,改变粮食水分含量,消除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排除粮堆内异味或有毒有害气体等作用。对风网的基本要求为:a) 风网工艺要简单,风道布置合理,风网阻力要小;空气分配系统向粮堆内送风均匀,送入的风量能满足通风的目的,通风设备要安全可靠、操作简便。b) 空气分配器上的通气孔径以不漏粮为限;分配器应能承受粮食的压力载荷。c) 地槽式风道上有仓内作业机械通过的,还应能承受机械产生的动、静载荷。d) 风网的技术参数、风机的选择按LS/T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执行。(7)主要仓房的粮食储藏技术要点房式仓:各类房式仓(包括
46、高大平房仓)储粮按国粮仓储1999288号的要求,结合当地储粮生态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储粮技术,确保储粮安全。高大平房仓粮堆高、仓容量大,应特别注意因季节变化,仓内外温度、气流影响而造成的仓顶和仓壁等部位结露、水分转移等局部水分聚集给储粮带来的隐患,加强管理,确保储粮安全。配套设备:高大房式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大型粮仓长期储粮必须配备粮情测控系统、环流熏蒸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粮仓局部处理设备和扦样设备。(8)储藏技术优化组合根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储藏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在不同季节综合或交叉进行通风、降温、压盖、隔热处理,可收到比单独采用这些技术更好的
47、效果。使用时,可按单独采用有关技术的要求,综合考虑具体技术组合,制定实施方案,在确保储藏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储藏成本,减少储藏损耗,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延缓品质陈化,保持储藏物应有的营养品质。5.1.3粮食在储藏期间的检测(1)温度、湿度和水分检测温度包括粮堆温度(粮温)、仓内空间气体温度(仓温)和仓外大气温度(气温)的检测。检测期限为:当粮温最高部位不高于15时,安全粮(安全水分的基本无虫粮)15天内至少检测一次,半安全粮(半安全水分粮或一般虫粮)10 d内至少检测一次,危险水分粮食5 d内至少检测一次;当粮温最高部高于15时,安全粮7 d内至少检测1次,半安全粮5 d内至少检测一次,危险
48、水分粮食每天检测一次。新粮入库后的3个月内要适当增加检测次数。检测设备为:适用于温度检测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手提式电子测温表、干湿球温度计和米温计等应计量准确。检测点的确定方案为:a) 在普通房式仓中,可将粮堆平面划分为若干区段,每100m2为一区段,取四角与中央5点并根据需要增设一些点,粮堆高2m可设2层,3m以上可设3层,各层相同位置的测温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粮层上下和粮堆四周测温点应设在粮面下,离地坪或墙壁30cm50cm处。b) 在高大平房仓中布置测温电缆的间距不大于5 m,垂直方向点距不大于2 m,在粮面下,靠墙壁和地坪各30cm50 cm处必须设置测温点。c) 在立筒仓中,测温电缆应沿垂直方向安装,电缆数目应根据筒仓直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