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0 ,大小:192KB ,
资源ID:2169880      下载积分:1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1698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土地开发整理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土地开发整理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名称11.2承建单位1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原则11.4项目拟建地址及建设条件21.5 建设内容21.6土地资源利用31.7建设目标与期限31.8项目生产规模及内容41.9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41.10项目收入估算4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1.1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51.13合理化建议51.14 主要技术指标6第二章 项目分析72.1项目提出的背景72.2XX县概况72.3XX县城区屠宰厂现状92.4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1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43.1项目选址:143.2建设条件143.3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1

2、53.4 配套条件163.5 项目选址17第四章 规划设计方案件184.1 规划设计的依据184.2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84.3项目规划设计方案194.4.产品生产组织方案214.5 主要技术指标25第五章 施工进度安排265.1项目进度安排的依据和原则265.2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265.3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27第六章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286.1 企业组织结构286.2 劳动定员296.3 人员培训30第七章 节能与节水措施317.1 节水节能依据317.2 节水节能措施32第八章 环境保护338.1编制依据338.2 环境影响分析338.3 环境保护措施34第九章 劳动安全

3、、卫生和消防369.1 劳动安全369.2 消防37第十章 工程招投标3910.1 建筑工程招标依据3910.2 招标范围3910.3 招标组织形式、3910.4 招标时间安排4010.5 招标项目基本情况表40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111.1 总投资估算编制依据4111.2项目投资估算的原则4111.3 总投资估算4111.4 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44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4512.1 编制依据4512.2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的说明4512.3 年运营收入的估算4612.4 运营成本估算46125财务评价指标47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4913.1结论4913.2建议50-一、项目概况1.

4、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1项目提出的原由(1)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县位于*省东部,*市腹心,是*省农业大县。全县2001年耕地面积107458.47公顷,人口132.8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81公顷,是*省人多地少的县份之一。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全县人地矛盾存在着日益加剧的趋势。一是人口基数大,惯性增长导致人口总规模膨胀迅速;二是由于历史原因,本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基础建设欠帐太多,近几年大量补偿性建设占地日益增多;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东引西进”战略的实施,全县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明显增多;四是农业结构调整也会导致耕地面积

5、下降。(2)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亟待改善项目区位于*东部,地势平坦,坡降小于1/5000。由于近年来工矿用地占用耕地的日益增加,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活一直处于全县较低水平,2000年农村人均收入也仅达到1580元,仍没有摆脱贫困的面貌。近几年项目区群众虽然自发对部分砖瓦窑进行了整理,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投资标准低,已整理的耕地,仍未摆脱“怕旱、怕涝、”的被动局面,离高产、稳产田的耕作条件仍有相当距离。致使当地群众广种薄收,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这样的社会生态经济条件如得不到及时改善,将阻碍*县社会经济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3)政府重视,群众积极。*县县委、

6、县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实现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实施了目标管理,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土地开发整理。当地群众进行土地开发整理、 挖掘已利用土地潜力的热情高,曾多次利用农闲季节进行中低产田的改造整治。近年来,全县通过积极推行土地开发整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2-2001年全县已整理开发土地467.64公顷,并对已开发整理的土地实施了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

7、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较大幅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可有效扭转*县人口大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另一方面,项目区所在地的乡镇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极小,耕地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差,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至今还没有摆脱落后的面貌。如果能以本次土地整理为契机,不仅可以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生产效益,而且可以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生态建设意义项目区将按照“田成方、路成框、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进行高标准建设。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可以提高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

8、,并起到涵养水源,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的效果,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能力较高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以土地整理为契机,积极开展土壤改良,通过广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可使项目区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保水保肥性能增强,耕地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意义。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申请作为国家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其主要原由如下:*县作为*省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社会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底子薄,与周边县市相比,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县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仅373388万元,人均收入

9、为2824元,而项目区所在地农民人均收入仅有1580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仍没有摆脱贫困的面貌。虽然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本项目区的整治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建设,当地群众也愿意投工投劳参与整理,但由于整理项目工作量大且艰难,依靠*地方财政和当地群众的自身力量,土地整理工作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进展,更不能形成长期的综合效益。因此,十分需要国家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进行扶持,特申请该项目作为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1.2.2 项目性质本项目性质属土地整理。1.2.3 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县东部,共分5片。其中:*片:涉及*乡张老家、泥河店2个行政村,该片东至张老

10、家居民点,西至夏楼村界,南到大雷沟,北至泥河。*片:涉及*乡徐楼、*2个行政村,该片东至*村生产路,西到徐楼村居民点,南至乡村道路,北至*村生产路。*片:涉及*镇的段寨村,该片东至段庄村,西至豆门乡界,南至枣营村,北至段寨村。*片:涉及*镇的宋楼、门张楼2个行政村,该片东至侯楼到门张楼道路,西至宋楼居民点,南至门张楼居民点,北至黑河。*片:涉及*乡的赵寨、杨吉屯、林楼3个行政村,该片东至后林楼到前林楼道路,西至乡村道路,北邻朱庄村,南邻黄店村。1.2.4项目规模项目规模包括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为519.97公顷。其中,*片规模为123.84公顷,*片规模为94.29公

11、顷,*片规模为69.83公顷,*片规模为131.88公顷,*片规模为100.13公顷。(2)投资规模项目区总投资规模为998.45万元,单位面积投资为1.92万元/公顷。1.2.5项目工期项目工期为一年。1.2.6项目目标与任务根据国家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要求,依据项目规划任务书,确定本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实现项目区田、水、路、林综合治理,以打谷场、砖瓦窑整理为主要途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体目标为:(1)对项目区内的打谷场、砖瓦窑等进行整理,以改善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耕地为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效益,促进

12、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整理,项目区净增耕地55.13公顷,净增耕地占项目区总规模的10.60%。(3)改善农田设施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土地整理,全面改善农地生产条件,使项目区内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30%。(4)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达到100%。(5)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区内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农田林网建设等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二、报告编制依据2.1报告编制依据2.1.1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

13、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1.2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和文件1.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4.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2.1.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2.1.4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1.*省土地

14、管理法实施办法2.*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3.*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4.*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5.*县土地整理与开发规划(19972010)6.*县2004年度土地开发整理综合项目计划书7.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水利电力部(1984)8.项目区涉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2.1.5项目区有关资料1.项目区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面积量算表、汇总表3.项目区水资源状况资料4.项目区土壤资料5.*县农业区划资料6.项目区供电状况资料7.项目区道路情况资料8.项目区水利现状资料

15、9.项目区林业现状资料10.*县水利、农业、电力、交通、林业、环保等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资料11.*县及项目区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2.2报告编制过程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通知精神,*省*县国土资源局依据本区境内可进行土地整理的土地比较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土地、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方面专家,赴现场考察,选择可以立项的土地整理项目区,最终选定本报告申报项目区的范围。组织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对该项目进行了立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项目可行,建议立项实施。至此,在广泛收集分析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本研究报告。三、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

16、置项目区位于*县东部,具体涉及*乡、*乡、*镇、*镇、*乡5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 10个行政村为:*乡的张老家、泥河店;*乡的*、徐楼;*镇的段寨;*镇的宋楼、门张楼;*乡的杨吉屯、林楼、段寨。地理坐标为:*片:东经11454371145535,北纬333848333757;*片:东经11458561145953,北纬334511334541。*片:东经11458401145926,北纬332912332934;*片:东经11502181150349,北纬335230335322;*片:东经11456551145750,北纬334139334221; 3.1.2地形地貌项目区属微斜平原区,地

17、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地面比降为1/5000左右。 3.1.3水文地质*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主要依赖于自然降雨,降水除蒸发消耗、植物吸收、渗入地下外,形成地表径流。由于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为减少洪涝灾害,多以排为主,利用甚少,地表水由于水浅、量少,可用而不可靠。项目区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是裂隙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一般埋深3-5米左右,属于中等富水区和强富水区,岩性为中细砂和细砂,砂层厚度大于5米,底板埋深为30-40米,单井出水量3035m3/小时,静水位为3-10m,动水位为5-15m,水质较好,矿化度1g/L左右,适宜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3.1.4气候*县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

18、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降水、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和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3C,一月份温度最低,平均是-2C,冬季无严寒,有利于秋播作物的安全越冬,春季温度回升较快,有利于春秋作物的播种出苗。七月份温度最高,平均是29.9C,有利于秋作物的生长发育,秋季降温缓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晚秋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5C(1966年),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1C(1955年)。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354.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4%,年内分布是6月份最多,平均246.5小

19、时,日照率57%,平均每天日照达8小时以上;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平均148.6小时,日照率为48%,平均每天日照5个多小时。按季节分配是:春季(3-5月)占全年日照时数的25.5%,夏季(6-8月)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0.6%,秋季(9-11月)占全年日照时数的24.1%,冬季(12-2月)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9.8%。在农作物生长旺盛季节的4月至10月份,各月日照时数平均在200小时至250小时之间,日照平均达7小时以上,对农作物光合作用非常有利。境内气温对植物不同发育的界限积温资源极为丰富,具有适于一年两熟农作物热量供应的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10C的初终期是喜温作物开始播种和停止生长的日期,0

20、C的年均积温为5267C,10C的年均积温为4700C,完全能满足作物对热量的要求。多年平均初霜日11月4日,终霜日4月1日,年均无霜期为219天,11月9日-13日出现初霜的保证率为80.7%,3月22日-26日出现终霜的保证率为80.7%。由于无霜期长,作物生长季节也长,受霜冻危害较少。多年来境域5厘米内土层平均地温15.8C,年最高为16.3C,年最低14.8C。一年中七月份平均地温最高,为29.4C,一月份平均地温最低,为0.9C。春播期的4月份月平均地温16C,秋播期的10月份平均地温19.4C。历年平均稳定通过12的初日是4月6日,稳定通过14的初日年平均是4月14日。年平均降水量

21、为741.2mm,年内降水分配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69月四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8%。年平均相对湿度72.2%。域内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季风消张交替季节,年均风速3.5米/秒。3.1.5植被境内植物因受地理位置影响,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华北植物区系,植被类型比较复杂,据统计,全县高等植物约有130余科3000多种,其中草本植物占2/3,木本植物占1/3。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大豆等;主要树种有泡桐、加拿大杨、小叶杨、毛白杨、刺槐、旱柳等;果树有苹果、梨、杏、柿、枣等;自然植物田间杂草约有100多种,但是随着除草剂等的大量使用,田间杂草已大

22、为减少。3.1.6土壤境内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黄河沉积母质,因黄河历次改道泛滥沉积了大量泥砂,覆盖了县境绝大部分地表,形成了黄河冲积平原。第二种是湖相沉积母质,亦称砂姜黑土母质,是上更新统新蔡组湖相沉积物,属静水沉积。第三种是河湖相沉积母质,亦称灰质黑老土,是砂姜黑土受了黄水的侵蚀和覆盖发生形态和特性变化而成。境内现在不同类型的土壤是在成土母质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种植、微生物的作用熟化,加之固有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植被等因素综合影响发展变化而成。项目区土壤主要属两合土和淤土,两合土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易于耕作,适种作物广,保苗保肥性能好,但养分含量较低;淤土养分较丰富,含

23、有机质、全氮、全磷高,潜在肥力高,粮食增产潜力大,但土质较粘重,通透性较差。耕作层养分平均含量为:1、两合土:有机质0.853%,全氮0.060%,速效磷(P2O5)9.67PPM;2、淤土:有机质1.088%,全氮0.085%,速效磷(P2O5)11.37PPM。3.1.7自然灾害影响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涝,其中以旱灾为重。干旱是本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本区降水年际与季节变率较大是造成旱灾的主要因素。降水变率大,保证率低,因而干旱的发生率较高。干旱强度是伏旱最大,初夏旱次之,秋旱重于春旱。季节连旱最多,一般春、初夏连旱和伏、秋连旱较普遍,四季连旱较少。初夏旱和伏旱期间,此时作

24、物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且气温高,蒸发旺盛,因而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最为严重。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项目区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辐射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354.6小时,日照百分率54%,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2千卡/cm2,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8.9千卡/ cm2,0的活动积温5267,80%的保证率为5146,年平均无霜期219天,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生长需要。3.2.2水资源(1)水资源现状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为4.3亿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2.8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65.1%;地表径流1.5亿立

25、方米/年,占总量的34.9%。由于地下水存在潜水蒸发,而地表水利用率又很低,故能够开发利用的是:地下水2.2亿立方米/年,引用地表水0.5亿立方米/年,共2.7亿立方米/年。当地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大,近期开发水资源的重点应是地下水,同时对地表水要加强管理。地表水主要依赖于自然降雨,降水除蒸发消耗、植物吸收、渗入地下外,形成地表径流。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1.2毫米。但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季节间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丰水年降水可达1000毫米以上,最少年份不足400毫米。由于降水量年际变幅较大,季节分配不均,降水

26、利用保证率较低。虽然部分项目区内部及周围有一些沟渠或河流通过,但由于都是属于排水用途,大部分平常根本就没有水,只有夏季时才有水;就是一两条有水的但水量很小,水源没有保证,并且由于是用于排水,很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质受到污染,因此平时也不能作为灌溉水源。雨季时,水量充沛,但此时农作物由于可利用自然降雨也较多,灌溉需水量不大,由于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为减少洪涝灾害,多以排为主,利用甚少,地表水由于水浅、量少,可用而不可靠。另外由于无地表水调蓄工程,雨季一过,沟渠或河流也就随着干涸,因此,地表水可利用量很少。*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主要依赖于自然降雨,降水除蒸发消耗、植物吸收

27、、渗入地下外,形成地表径流。项目区所在区域地下水丰富,主要是裂隙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一般埋深3-5米左右,属于中等富水区和强富水区,岩性为中细砂和细砂,砂层厚度大于5米,底板埋深为30-40米,单井出水量3035m3/小时,静水位为3-10m,动水位为5-15m,水质较好,矿化度1g/L左右,可以满足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的要求。(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状况及供需情况项目区内现有机数眼,但都是农民自发打的小口塑料管井,即当地常说的“对口抽”,配套动力为柴油机,此种井打的非常浅,出水量小,仅供几户合用,没有配套电力和节水灌溉设施,采用毛渠漫灌,灌水利用率较低,且由于机井数量较少,布设不均,旱季时供水紧

28、张。项目区内现有排水沟布设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且由于近几年疏于管理,部分已淤积,雨季时排水不畅,易造成涝灾。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水利(机井工程、排涝工程)、电力工程措施,解决项目区内灌溉用水和排涝的问题。(3)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可用水资源的有效供给量与农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来进行分析。项目区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后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及地下水供给量与农作作灌溉需水量的平衡问题,可以用作物生长总灌溉定额分析。根据当地农业种植传统、农产品市场情况和*县农业发展战略,确定项目区内农作物以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为主,种植结构为“小

29、麦玉米”“小麦花生”等一年两熟制。以需水量较高的“小麦玉米”为标准核算,查阅*省冬小麦需水量等值线图及灌溉分区评价的研究,可得到该地区75%的设计保证率下冬小麦需水量为430mm,减去有效降雨量210mm,可得到设计年冬小麦灌溉定额为220mm(或147m3/亩)。查阅*省夏玉米需水量等值线图及灌溉用水量评价,可得到该地区75%的设计保证率下夏玉米需水量为427.9 mm,减去有效降雨量277mm, 可得到设计年夏玉米灌溉定额为152.7mm(或102m3/亩)。综上所述,扣除可利用降雨量外,项目区农业灌溉还需用水202.0万立方米,项目区地下水可供给量400多万立方米,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量

30、,只要水利设施配套,使之充分发挥效益,完全可以保证项目区农业灌溉的需要。实施土地整理后,当地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也不会形成抽取地下水造成水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而且通过节水灌溉,将大大提高项目区水土蓄养水平,进一步保证地下水的有效供给。此外,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内布局一定规模的水土涵养林木,对水土保持将起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节水措施的实施。3.2.3生物资源境内植物因受地理位置影响,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华北植物区系,植被类型比较复杂,据统计,全县高等植物约有130余科3000多种,其中草本植物占2/3,木本植物占1/3。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大豆等;主要树种有泡桐

31、、加拿大杨、小叶杨、毛白杨、刺槐、旱柳等;果树有苹果、梨、杏、柿、枣等;自然植物田间杂草约有100多种。动物属华北区系黄淮平原亚区,由于无自然森林,动物区系为干旱平原型,以耕作区的动物为主要特征,无大型森林动物,野生兽类贫乏,有黄鼬、野兔、田鼠等。鸟类以华北区系种类占优势,灰喜鹊、麻雀较多。饲养动物有牛、羊、猪和家禽等3.3社会经济条件*县2001年总人口132.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1.95万人,全县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仅为8.2%。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73388万元。农业产值321843万元,农民人纯收入1773元。项目区涉及*乡的张老家、泥河店;*乡的*、徐楼;

32、*镇的段寨;*镇的宋楼、门张楼;*乡的杨吉屯、林楼、段寨。2001年全区总人口为26931人,耕地总面积为1768.4公顷,人均耕地0.10公顷,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但由于耕地质量较差,粮食产量低,农民人均收入仅为1768元,与*县经济发达村庄相比,经济还相当落后。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见下表。表1 项目区所在行政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经济指标权属单位人口数量(人)人均收入(元)耕地面积(公顷)人均耕地(公顷)*镇段寨19171587166.220.09*泥河店28001600218.790.08张老家19001600198.090.10*赵寨38001638394.810.10杨吉屯1631180614

33、6.940.09林楼16261723172.000.11*徐楼15701120166.240.11*31201640249.500.08*门张楼35201630352.080.10黄路口26851700272.580.10宋楼23621640236.850.10合计269311768.42574.10.103.4土地利用3.4.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为519.97公顷,其中:耕地431.49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2.9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2.8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4.01%;交通用地10.09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94%;水域4.12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79%;未利用

34、地1.40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27%。分片为:*片面积为123.84公顷,其中:耕地104.08公顷,占其面积的84.0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95公顷,占其面积的13.69%;交通用地1.41公顷,占其面积的1.14%;水域0.90公顷,占其面积的0.73%;未利用地0.50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40%。*片面积为94.29公顷,其中:耕地75.95公顷,占其面积的80.5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59公顷,占其面积的17.59%;交通用地1.40公顷,占其面积的1.48%;水域0.10公顷,占其面积的0.11%;未利用地0.25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27%。*片面积为6

35、9.83公顷,其中:耕地59.94公顷,占其面积的85.8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3公顷,占其面积的12.50%;交通用地0.79公顷,占其面积的1.13%;水域0.35公顷,占其面积的0.50%;未利用地0.02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03%。*片面积为131.88公顷,其中:耕地115.03公顷,占其面积的87.2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57公顷,占其面积的9.53%;交通用地3.33公顷,占其面积的2.53%;水域0.49公顷,占其面积的0.37%;未利用地0.46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35%。*片面积为100.13公顷,其中:耕地76.49公顷,占其面积的76.39%;居

36、民点及工矿用地18.03公顷,占其面积的18.01%;交通用地3.16公顷,占其面积的3.16%;水域2.28公顷,占其面积的2.28%;未利用地0.1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17%。项目区土地权属均为集体所有,项目区各片及各权属单位土地利用现状详细情况请见附表1。3.4.2土地利用特点从土地利用结构可以看出,项目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由于农田设施建设滞后,农田生态环境不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农业生产仍为粗放式经营。土壤贫瘠,肥力不高,使得作物产量一直徘徊不前。耕地中灌排系统紊乱,配套差,标准低,灌排能力低下,因此耕地质量和农田设施亟待提高。项目区中零星分布的打谷场、大面积的砖瓦窑、

37、坟地及凌乱的道路影响到土地利用效率和机械化耕作的实施,土地整理势在必行。项目区内有面积较大的砖瓦窑,通过整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的数量,而且还可以明显改善项目区和临近地区的生态环境。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排水系统较完善,有小泥河、黑河、里沟河等从项目区周边通过,可满足排水需要。项目区现有机井数眼,但都是农民自发打的小口塑料管井,即当地常说的“对口抽”,配套动力为柴油机,此种井打的非常浅,出水量小,仅供几户合用,没有配套电力和节水灌溉设施,采用毛渠漫灌,灌水利用率较低,浇灌配套设施不完善,旱季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要。3.5.2交通状况项目区附近有*-商丘、*-郸

38、城、*-沈丘公路通过,乡镇与乡镇均通柏油路,对外交通便利,项目区内有农村道路数条,宽度不等,大都年久失修,制约着项目区农业的发展。3.5.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沿路、沟两旁种植有少量林木,林网布设杂乱,缺少规划,整体布局不完善。3.5.4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内及周边有多条高压线路通过,居民点内都有高压线架至项目区边缘,也可方便地接入项目区,能够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要求。3.5.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项目区内生态林网布设零乱,现有植被大部分为农作物和部分乔木,农田排灌设施不完善,抵御旱、涝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四、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县土

39、地整理开发任务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中已经进行了确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确定的土地整理开发目标为: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可增加耕地1120.00公顷。但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指标较小。根据新的形势,*县对*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进行了修编,本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完全符合本次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是对本次规划的具体落实。4.1.2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县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对项目区所在地-具体的整理开发规模、范围进行了初步规划,并确立该区为土地整理重点区域。4.1.3其它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县国民经济与社

40、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项目区的土地整理作了具体要求,把土地整理项目列为全县的重点整理项目,并给予政策支持。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本项目区的土地整理潜力主要是项目区内现有的打谷场、特殊用地、砖瓦窑、未利用地等。项目区的特殊用地全部为耕地中零星分布的坟地,这样既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效率,又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由于群众的支持,可以全部整理为耕地;项目区的打谷场基本都占用耕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今后基本上不需要专用的打谷场,因此现有的打谷场可全部整理为耕地。由于道路林网建设,排水沟渠的整理规范,又增加了一些道路沟渠占地。考虑到整理的目的,在整理工程设计中我们将这部分用地严格控制在节约与新增平衡的

41、范围内。项目区耕地整理后,项目区可增加耕地55.13公顷,新增耕地比例为10.60%。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4.3.1评价因子选择及分级指标的确定本研究对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是看是否宜耕。根据*县自然条件和砖瓦窑的特性,在评价时选择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下水位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素,并且只作宜耕不宜耕评价。所选定的现状指标和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所确定的宜耕土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即可得出评价结果。评价指标对比分析情况如下,详见下表3:表3 评价指标对比分析表评价因素现状指标宜耕指标对比结果自然坡度5.425宜耕土层厚度3.5米50厘米宜耕土壤质地石砾含

42、量几乎为零石砾含量15%宜耕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为3-5米1米宜耕通过上表中的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可知*东部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评价结果为:宜耕。4.3.2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项目区内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适宜性评价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位,采用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先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后备资源调查和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等成果,辅之以野外调查,获取项目区内每块土地的评价指标信息。主要对各单元内土地的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等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过程;然后将各评价单元的参评因子情况与评价因素指标表对照,判断

43、其是否宜耕。为简化评价程序,本次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采用的是极限值法,即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即为不宜耕。 4.3.3评价结果按照上述评价原则和方法,进行项目区内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区内土地均可整理为宜农用地。4.4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4.1 自然因素(1)干旱、涝灾项目区年降水量平均为741.2mm,年际分布不均,易形成旱、涝灾害。严重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2)土壤项目区土壤部分为粘土,质地较重,耕性不良,群众有干旱“铁蛋”“泥蛋”之说,加之项目区内水利设施少,又不配套,导致土地利用率较低,从而使农业产量不稳,只有改善水利设施条件,增施有机肥,化肥,不断改良土壤质地的情况

44、下,增产效果才比较明显。4.4.2社会经济条件影响项目区土地有效利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土地利用集约度、现有耕地利用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土地区位条件、资金筹措等。具体分析如下:(1)项目区涉及各村的经济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时投入较少,广种薄收,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很低。(2)项目区内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现有的水利、林网和交通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有效防范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土地得不到有效的集约利用,土地的经营规模受到一定的制约,经济效益低下。(3)受资金短缺等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上规模、高起点、有意义的土地整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小范围治理。4.5

45、公众参与分析本项目关系到项目区内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项目的确定、规划必须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决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损害群众的利益。同时,项目的实施、管理也离不开群众的配合、支持和参与。在项目的确定、论证和规划过程中,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给予了大力配合和支持,项目区所在乡村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提出土地整理的建议和想法,并表示愿意配合项目工程做好迁坟、地块重划等工作。当然,他们也急切盼望政府多投资,改善农田设施,提高土地产品产量和质量。项目方案制订后即得了当乡政府和广大村民的普遍赞成与支持,社会各界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为

46、确定整理类型和范围,曾广泛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把握辉县市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 在项目区的立项、规划过程中,广泛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和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项目区,与相关单位和实体进行交流,使相关控制性土地利用方式相互衔接或协调,保障项目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事后的矛盾与冲突。 深入宣传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增进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整理的民主形式,奠定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五、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项目区规划坚持的原则为: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3.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