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点汇总1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下图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近日点相应位置绘制“”。 (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代表夏至日的是_,代表秋分日的是_。(3)当地球在甲附近时,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4)当地球在丙附近时,南亚盛行_ 风(风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5)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70华诞,这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从_ (填“甲”、“乙”、“丙”或“丁”)到_(填“甲”、“乙”、“丙”或“丁”)之间,北半球同一纬线上任一点昼长_夜长(填“”、“”或“=”)答案:(
2、1)下图(2)丙、丁(3)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4)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丁;甲;解析:解题前需要解读二分二至日图。在判读中容易产生定势思维,按照教科书的位置代入,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讲太阳中心与地心连接,判断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即可是二分还是二至日。甲、丙较为明显,甲为冬至日,丙为夏至日,地球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因此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1)近日点为1月初,在冬至日(12月22日)之后几天。如下图。(2)夏至日为丙,秋分日为丁。(3)移动到甲时为北半球冬半年,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4)丙处附近时说明
3、北半球处于夏季,南亚盛行西南风,其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5)10月1日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即是位于丁到甲之间,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小提示:在不同的季节陆地上形成高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很多同学容易搞混。首先要记住夏季是形成低压中心,印度低压,纬度较低,切断的是纬度较低的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纬度较高,切断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2、水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的_。(2)塑造着_。(3)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_。(4)缓解不同纬度地区_收支不平衡
4、的矛盾。(5)影响着全球的_和生态,对全球地理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答案:(1)动态平衡(2)地表形态(3)纽带(4)热量(5)气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以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识记为主,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填写即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1)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特别是海陆间循环,使得海洋上的水汽能够被输送到内陆地区形成降水,从而更新陆地水体,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动态平衡。(2)水循环能够塑造地表形态,特别是通过地表径流的作用,例如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就是流水侵蚀形成,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及
5、三角洲等。(3)水循环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使海陆间联系起来,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4)水循环在蒸发环节中需要吸收热量,经过水汽输送,将热量带到另一个地区,降水时又释放热量,能够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5)水循环中水汽蒸发环节会使大气层变厚,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从而影响气温等,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进而影响生态,对全球地理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小提示:3、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履行_和进行_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方面也有_的必要性。答案: 国际公约 国际合作 寻求国际合作解析:纵观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
6、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所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如全球变暖等。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方面也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小提示:4、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流向原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_的移民为主旧大陆新大陆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_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亚非拉北美、欧洲及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
7、异性答案: 大规模 发达解析: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二战前(19世纪以前),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以集团性、大批量(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二战后,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短期流动为主,外籍劳工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5、区域的类型(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a.按_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b.按_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答案: 自然特征 人文特征解析:略6、读下图中四幅地貌景观,回答下列问题。(1)“千沟万壑”描述的是_图,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该地貌区特色民居为_。(2)丙地貌位于我国_。(自然区)答案:(1) 乙 流水侵蚀 窑洞(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8、解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本题以我国代表性地貌为材料,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1)黄土高原地表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夏季暴雨集中,流水侵蚀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的黄土具有厚度大、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的特征,因此当地民众利用黄土的特征,因地制宜的开挖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窑洞。(2)我国三大自然区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雅丹地貌因风力侵蚀而成,我国风力作用为主的地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7、分类:风浪、_、海啸等。答案:风暴潮解析:略8、自然资源与区域
9、发展(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_(2)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_不同。a.农业社会:_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工业社会:_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3)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_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a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_。b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_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4)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_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_。答案:(1)物质基础(2) 种类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3) 丰富程度 根本性改变 制约(4) 分布与组合 支撑作用解析:略9、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_、_和_
10、。答案: 波浪 潮汐 洋流解析:略10、海洋使国土空间增大,增加国家或地区的_。答案:资源供给解析:略11、我国海洋国情(1)海域辽阔,海岸线_,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2)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热带,_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4)海洋灾害种类多。(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答案: 漫长 季风解析:略12、主要分布:分布在_交替、_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_等地区。答案: 干湿 农牧 沙漠边缘解析:略1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_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破碎成多个板块,上覆于_之上。答案: 岩石圈 熔融的软流层解析:略14、长江三角洲和松
11、嫩平原区域要素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_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_区域要素差异自然要素地理位置位于_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_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_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_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_耕地条件_土为主,多为_且较为分散人均耕地_,_于全国平均水平_广布,多为_,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_,_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条件矿产资源_有较丰富的_等矿产人文要素农业农业条件水热条件_水热条件相对_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耕作方式_耕作业_耕作业主要农作物_、_、棉花等作物,玉米、_、_等作物其他河湖
12、水面较广,_较为发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_工业_(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_基础好,发展_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_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_工业基地丰富的_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_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国_工业基地。其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而积不断扩大答案: 平原 雨热同期 30 43N48 亚热带季风 长 温带季风 短 水稻 水田 少 低 黑土 旱地 多 高 贫乏 石油
13、良好 较差 水田 旱地 水稻 油菜 春小麦 大豆 水产业 畜牧业 地理位置越 农业 轻 重 综合性 石油 煤铁 重化解析:略15、下图所示区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_。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2)按照图中所示的顺序,图中是_,图中是_,在它们的轨道之间存在一个_带。(3)按照天体分类,图中天体均属_,在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_、_和_等小天体。答案: 银河系 火星 木星 小行星 行星 流星体 彗星 行星际物质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前面是水星和金星)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
14、统是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2)按照图中所示的顺序,图中是火星,图中是木星,在它们的轨道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3)按照天体分类,图中天体均属行星(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卫星),在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流星体、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等小天体。小提示:16、思考:高铁站为什么多建在城市边缘?答案:减少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解析:略17、读下列俄罗斯与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分布简图,回答相关问题。(1)俄罗斯自然地理分布图中,图例A、B、C所表示的自然环境要素是_,其中图例B分布区域的名称是_。(2)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分布图中造成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东岸_;西岸_。(3)俄罗
15、斯自然地理分布图中所示的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举例说出具体内容_;_。(4)虽然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境内地势平缓的地区面积广大,但两国的垦殖指数都不是很高,试分析主要的自然原因俄罗斯_。澳大利亚_。(5)俄罗斯与澳大利亚都是世界矿业大国,下列各组矿产中均为两国富有的是( )A石油和天然气B石油和铁矿 C煤和天然气D煤和铁矿答案: 地形 中西伯利亚高原 东岸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且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西岸位于背风海岸,且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 俄罗斯:纬度高,热量不足;冻土分布广 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广 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俄罗
16、斯和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俄罗斯自然地理分布图中,图例A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图例B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图例C是东西伯利亚山地,故A、B、C表示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地形。(2)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分布图中造成南回归线附近东岸是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是东岸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且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西岸热带沙漠气候,成因是西岸位于背风海岸,且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3)俄罗斯自然地理分布图中所示的山脉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山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4)俄罗斯耕地资源少,垦殖指数不高的原因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冻土分布广;澳大利亚斯耕地资源少,垦殖指数
17、不高的原因是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广。(5)煤和铁矿均为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两国富有的矿产,D正确;澳大利亚没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小提示: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降水丰富。18、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_。他们对提高公众的_,直接参与保护环境和发挥了_非常积极作用。答案: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环境意识 实行社会的监督解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形式为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对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直接参与了环境的保护,并且还能够对社会进行监督,对环境保护的促进有很大作用。小提示: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1
18、、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的引进与发展;2、制定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5、提高技术,污染物治理达标再排放;6、加强绿化建设,增强环境自净能力;7、加强国际合作,联合治理(主要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9、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_半球,_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夜越_。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_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答案: 北 北 长 短 最大值 北极圈及其以北解析:略20、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
19、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同一水平面上的_大气_热力环流。答案: 空气上升或下沉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解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因此紧密结合冷、热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注意区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据图可知,该实验是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则会
20、发现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即由于近地面热量差异,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冷却地区空气收缩下沉,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小提示: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
21、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季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21、资源跨区域调配调配原因: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_的空间不匹配问题。答案:生产和消费解析:略22、分类:按海水温度分为_流和_流。答案: 暖 寒解析:略2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_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_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_调整,缩短_的时间,从而加快_的进程。答案:(1) 产业
22、生产要素(2)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工业化解析:略24、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_、地幔和_三部分, 岩石圈由_和_两部分构成。答案: 地壳 地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小提示:25、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不仅可
23、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_,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答案:土地资源解析:略2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影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_;青壮年负担过重粮食供给不
24、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_;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措施_趋势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答案: 劳动力不足 人口素质偏低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解析:该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的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产生的影响有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25、;解决的措施是鼓励生育,适当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生养二胎,从根本上增加劳动力人口数量,解决老龄化问题,接纳海外移民,一般国家接纳移民是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这样,人才进入国内必将为本国的科研和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这些优质劳动力,必然会对移民国家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产生的影响有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导致的,是可以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措施解决。27、概念:海洋权益指国家_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
26、利益。答案:领土解析:略28、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_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降水变率大且多以_形式出现在_。(2)多大风大风多集中于_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_,但是降水_,因此表土层_,极易遭受大风_。答案:(1) 大 暴雨 夏季(2) 冬春 解冻 稀少 裸露、疏松 侵蚀解析:略29、一方面,山区修建交通线路_,_;另一方面,山地_多发,影响行车安全。故山区优先选择_交通。线路一般布局在_和_地带,为减小坡度,上下坡路段采用_的设计。山区在修建交通线路时还要最大限度地_。如今,在山区交通线路修建中,多采用_方式,既能缩短路程,又能提高行车安全性,但是也会使_增加。答案: 成本高 难度大 洪水 公路 山麓 山间盆地和河谷 盘山曲折 保护生态环境 桥(梁)隧(道)相结合 建设费用解析:略30、城市体系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_,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_。答案: 越大 越高解析:略1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