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1单选题1、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70万人,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充分说明A中国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B中国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C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取得对德胜利D日本国小力弱难以进攻苏联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
2、上实际上办不到”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牵制了大量的法西斯势力,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A项正确;日军还有部分兵力分布于美洲、亚洲等国,并非唯一战场,B项排除;苏联由于避免了两线作战,取得了对德胜利,但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为进攻苏联的原因在于中国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并非国力弱小,D项排除。故选A项。2、“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这一政策A必然导致俄国复辟资本主义B旨在
3、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C主张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D是在内忧外患政权极其危机时实行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完成固定的实物税后,可以公开出售剩余农产品,允许私人经营小商店、小工厂,允许雇佣劳力等内容,体现出新经济政策旨在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的特点,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并未导致俄国复辟资本主义,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主张苏俄间接而非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C项;在内忧外患政权极其危机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3、19281932年,苏联总计850万农民成了职工,大批政工干部转业到工业部门担负领导工作。同时,苏联政府招聘了6000名外国专家,使工科院校扩
4、招2.5倍,并通过已建成的企业培养了45万名熟练工。这些举措A加快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障了新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C促进了苏联经济均衡化发展D支撑了苏联工业化的高速推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9281932年,苏联制定并执行了“一五”计划,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政府直接从领导干部、外聘专家、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其创造条件,故选D项;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实现恢复,排除A项;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步废除,排除B项;“一五”时期,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并非均衡化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4、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倡导“
5、停止支付盐税”、“不再购买英货”、“自给自足”等,这对英国殖民印度的主要目的谋取经济利益是直中要害的打击。由此可见A甘地要带领印度退回到手工业时代B甘地会赢得国际社会同情支持C非暴力不合作主要是指向经济领域D非暴力中隐含着经济上的暴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甘地倡导停止支付盐税、不再购买英货、自给自足”“这对英国殖民印度的主要目的谋取经济利益是直中要害的打击”和所学知识可知,甘地试图利用经济上的手段来抵抗英国的侵略,说明的是非暴力中隐含着经济上的暴力,D项正确;甘地的这一主张是为了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并非是要带领印度退回到手工业时代,排除A项;材料与赢得国际社会同情支持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非
6、暴力不合作主要是为了民族独立,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5、如图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A受到西方经济危机冲击B农业发展突破西方制裁C农业现状制约工业发展D斯大林体制助推工业化答案:C解析: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苏联使用机械进行春播的数量在上升,手工播种比例下降,但是手工和畜力播种依然占比较高,这说明农业较为落后,制约工业发展,C项正确;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并未受到经济危机冲击,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苏联农业发展突破了西方的制裁,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农业发展情况,而非工业化,而且D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D项。故选C项。6、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
7、农民们往往通过“耐普曼”(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私人商贩),而不是去合作社将剩余农产品交换日常工业品。对此,大量的俄共党员认为“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意味着转向资本主义”。这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合理性B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需要思想的解放C市场调节与社会主义无法兼容D新经济政策不利于国家工业化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可知这一时期苏俄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材料“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意味着转向资本主义”说明党内一部分人对新经济政策存在一些质疑,这说明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需要思想的解放,B项正确;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农民们往往通过耐普曼(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
8、私人商贩),而不是去合作社将剩余农产品交换日常工业品。”可知材料说的是新经济政策,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市场调节与社会主义无法兼容说法太绝,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新经济政策不利于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本土面积/占有殖民地面积/平方英里英国553.9亿70万/2045万法国296235万德国101307万比利时11500万葡萄牙8968万荷兰83741万意大利4139万A列强在瓜分殖民地的问题上达成共识B占有殖民地多少主要由列强国力决定C世界殖民体系孕育着更加激
9、烈的冲突D殖民地的人民迎来了民族独立的浪潮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占据的殖民地面积和殖民人口数量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列强之间政治经济的不平衡,从而为后来争夺殖民地导致的激烈冲突埋下了伏笔,C项正确;仅根据表格信息不能体现“达成共识”,看不出“民族独立的浪潮”,排除AD项;仅根据占据殖民地的多少无法看出列强占据殖民地的依据是什么,排除B项。故选C项。8、丘吉尔在谈及二战中某次战役对英国的重要意义时说,在此之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此之后是战无不胜。结合所学判断,这一战役的发生地位于下图中的ABCD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在此之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此之后是战无不胜”并结合所学可
10、知,该战役是1942年,北非战场中的阿拉曼战役,该战役发生在埃及阿拉曼,位于埃及阿拉曼地区,D项正确;位于英国,不符合阿拉曼战役的地点,排除A项;位于苏联,不符合阿拉曼战役的地点,排除B项;位于西西里岛,不符合阿拉曼战役的地点,排除C项。故选D项。9、国际联盟成立后,在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盟约规定的某一原则,使国联实际上失去了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该原则是A全体一致B委任统治C大国一致D集体安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
11、议无效,该原则使国联实际上失去了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A项正确;委任统治、集体安全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大国一致是联合国的表决原则,排除C项。故选A项。小提示: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某项政策时,列出了如下要点。该政策是A委任统治B国家干预C绥靖政策D和平演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战前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所属近东部分地区、德国所属非洲殖民地、德国所属西南非和太平洋诸岛,均由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统治,它具有浓厚的大国政治和霸权主义色彩,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维护殖民统治出现了新的形式,即在国际联盟监督下、按国际法貌似公正地解
12、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国际冲突的形式,A项正确;国家干预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自由放任弊端而实行的经济政策;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和平演变是不同主义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对方国家制度发生变化。BCD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11、列宁曾提醒道:“资本主义的恢复、资产阶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关系在商业领域的发展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目前的经济建设所遇到的危险,就是我们目前逐步解决远比过去困难的任务时所遇到的危险。在这一点上切不可有丝毫的糊涂。”这说明列宁A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B延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着
13、手废除新经济政策D探索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从列宁的论断中可知,列宁强调要警惕“资本主义的恢复、资产阶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关系在商业领域的发展”带来的问题,要清醒地坚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革方向,A项正确;列宁强调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同时,坚持改革方向,并不意味着放弃新经济政策,延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C;建立计划经济的是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故选A项。12、一战后,国际联盟成立,其盟约指出,“委任统治地人民的幸福和发展,是文明世界的神圣责任”,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是“把委任统治地人民的监护工作委托给发达国家”。这一设计A旨在重新划分殖民地B削弱了殖民主义的力量C反映出帝国主义本质D体
14、现了对世界和平的维护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委任统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其体现出帝国主义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掠夺本质,C项正确;委任统治不是要重新瓜分殖民地,排除A项;材料中的这一规定只是将殖民地进行了转移,并没有削弱殖民主义的势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掠夺,不是对世界和平的维护,排除D项。故选C项。13、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一政策:“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
15、集体化运动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可知,这一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了战胜敌人,采取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战胜敌人的非常措施,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下,列宁据当时苏俄的国情采取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不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措施,排除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采取的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项措施,并非“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也不是没有“中心思想”,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为保障工业化进行提供保障的一个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从印度教徒到穆
16、斯林,从英印殖民地到土邦王公,在战争之初均团结一致支持英国。战后不久,许多印度人就认识到,“1914年前的一种莫明荣耀感,现在看起来多少是一种羞辱”。据此可知,这场战争A激发了民族主义意识B导致着印度走向分裂C中断了全球化的进程D宣告了西方文明破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印度人从支持英国进行一战到以支持英国为耻,这说明更多的印度人通过一战认识到英国殖民统治的本质,民族意识觉醒,故A项正确;印度分裂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故排除B项;一战中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在战后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往,对一战的反思也有利于全球化发展,故排除C项;D项中的“破产”不成立,西方文明受到冲击,故排除
17、D项。故选A项。15、下图所示为二战中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该行动A使二战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B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C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D使德国的侵略计划首次未能得逞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在法国西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这次行动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因此根据材料中信息可知C项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排除A项;B项与诺曼底登陆有关,排除;D项与大
18、不列颠空战有关,排除。故选C项。小提示:填空题16、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时间:内容: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_年夏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损害了_,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_年3月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新经济政策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苏联模式1924年1月特点: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_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_。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
19、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答案:1918农民的利益1921权力高度集中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根据所学可知,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17、概况(1)东亚:1921年,_成立;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
20、_取得了重大成果;1926年_中收回_,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东南亚_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1920年_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后被镇压;1927年,_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3)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4)南亚: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_”运动。
21、经历了第一阶段(19201922年)土布运动、第二阶段(19301934年)食盐进军、第三阶段(19401942年)提出英国立即退出印度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答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汉口九江英租界印度尼西亚印尼共产党苏加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根据所学可知,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在东亚,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等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22、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荷兰殖民当局调动大批武装力量,残酷镇压起义。1万多起义者被捕,不少印尼共产党领导人遭到杀害,印尼共产党的力量被严重削弱,被迫转入地下。印尼民族大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曾为此发表专文,对印尼人民的反殖民
23、主义斗争表示深切的同情。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在这些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逐渐获得国大党和广大民众的认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基本按照甘地制订的行动计划开展起来。19201922年是运动的第一阶段。“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
24、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甘地亲自纺纱,他的白衣白帽也一时成为民族服装。19301934年是运动的第二阶段。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甘地的行动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19401942年是运动的第三阶段。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18、智利: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_,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答案:民族阵线联合政府结合所学知识
25、可知,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19、尼加拉瓜:1926年,_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答案:桑地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20、两极格局形成(1)欧洲衰落在_中欧洲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2)美国霸权地位确立美国成为世界_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_。(3)苏联政治影响力
26、提升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_而赢得很高威望。(4)国际格局的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_中心走向_对峙的_格局的真正转折点。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核武器巨大贡献欧洲美苏两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衰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美国霸权地位确立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苏联政治影响力提升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
27、格局的真正转折点。21、结果:_年11月11日,大战以_国的失败而结束。答案:1918同盟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22、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家特点阿根廷_领导,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与警察战斗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_政府,防止_势力上台尼加拉瓜1926年,_领导反对美国扶植的_政权的武装斗争,以“把_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战旗,迫使美军于_年撤出尼加拉瓜。后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墨西哥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对内推行_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
28、育,限制_,遏制_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国家_和本国_,将石油行业收归_,引领墨西哥走上_之路答案:共产党民族阵线联合法西斯桑地诺反动独裁美国1933土地教会军人主权资源国有现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根廷的共产党领导,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与警察战斗;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1926年,桑地诺领导反对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战旗,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后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
29、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23、参加一战(1)目的:争取_,抑制_在华势力的发展。(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_两国宣战,加入_国方面。(3)影响中国收回德、奥在_的租界,撤销两国_。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_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答案:国际地位日本德、奥协约国天津、汉口领事裁判权协约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概况是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影响是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30、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24、削弱了帝国主义和_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答案:殖民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5、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亚洲: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2)欧洲: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_。答案:轴心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纳粹党
31、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后,美国国会立法向欧洲拨款,用于欧洲的粮食救济和战后重建工作,由此,美国粮食署对中东欧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粮食外交。但法案规定禁止使用国会的拨款或政府的贷款来救济德国、奥地利等前同盟国家,因此,这些国家的政府只能用国内的黄金储备来交换美国的粮食。除中欧国家外,美国粮食署对东欧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如波兰、捷克等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粮食教济。但粮食暑负责人胡佛在救济波兰时提出,如果亲美温和的帕德鲁斯基不被任命为波兰总理,美国将不会救济波兰。在
32、芬兰、捷克、波罗的海国家,美国粮食署的影响也随处可见,他们以顾问的身份勘察矿山,修复铁路,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投资。粮食署的这些活动,有利于该地区正常生产和商业的恢复、各国关系的缓和,也有利于这些国家建立符合自由资本主义原则的代议制民主政体。摘编自徐振伟一战后美国对中东欧的粮食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粮食署开展粮食救济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中东欧实行粮食外交的影响。答案:(1)特点:国家主导;实行区别对待;带有政治和经济目的,干涉他国内政;具有(打着或宣扬)人道主义精神。(2)意图:刺激美国农产品出口;有利于中东欧地区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使欧洲建
33、立、巩固代议制民主政体,抵制了苏俄社会主义的影响和渗透;维护了美国在欧洲的利益,有利于美国世界经济霸权的确立。解析:(1)根据材料“这些国家的政府只能用国内的黄金储备来交换美国的粮食”可得出,国家主导;根据材料“中欧国家外,美国粮食署对东欧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如波兰、捷克等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粮食教济。但粮食暑负责人胡佛在救济波兰时提出”可得出,实行区别对待;根据材料“在芬兰、捷克、波罗的海国家,美国粮食署的影响也随处可见,他们以顾问的身份勘察矿山,修复铁路,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及所学知识可得,带有政治和经济目的,干涉他国内政;根据材料“有利于该地区正常生产和商业的恢复、各国关系的缓和,也有利
34、于这些国家建立符合自由资本主义原则的代议制民主政体”可得,具有(打着或宣扬)人道主义精神。(2)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美国对中东欧实行粮食外交,直接给美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刺激美国农产品出口;由于刚刚经历了战争,中东欧的经济需要恢复发展,有利于中东欧地区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使欧洲建立、巩固代议制民主政体,抵制了苏俄社会主义的影响和渗透;美国粮食署开展粮食救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在欧洲的利益,有利于美国世界经济霸权的确立。小提示: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向美、英提出了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以缓解苏联在东线战场的压力。美、英保证一定会尽力援助苏联,却迟迟不兑现开辟
35、第二战场的承诺。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丘吉尔一面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又极力主张盟军在地中海东部实行巴尔干登陆作战计划,目的是抢在苏联之前楔入东南欧,以阻止苏联进入。在苏联的坚持和美国的支持下,会议决定美英将于1944年5月发动登陆法国北部的“霸王”计划。1944年,苏军进入东欧,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英美两国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他们认为苏军有可能席卷欧洲大陆,将使西方失去对欧洲的主宰,进而失去对世界的主宰,英美法等国终于决定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据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要求:结构完
36、整,角度全面准确,史论结合)答案:二战中,英美苏三大国在开辟第二战场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则存在着分歧,主要是开辟时间与地点问题,反映了国家利益的冲突。苏联则希望尽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东线战场的压力。英、美极力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时间,有坐视苏、德相互削弱的意图。在苏联在东欧胜利推进的形势下,英美开辟第二战场,有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的目的。三国的角逐结果表明英国势力的削弱和美苏地位的提高,反映了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出于战胜法西斯的长远利益考虑,三国最终促成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三国在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上的较量,影响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对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
37、产生了一定影响。解析:关于评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纵观材料可知,二战中,英美苏三大国在开辟第二战场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则存在着分歧,主要是开辟时间与地点问题,反映了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据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向美、英提出了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以缓解苏联在东线战场的压力”可知苏联则希望尽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东线战场的压力。根据材料“美、英保证一定会尽力援助苏联,却迟迟不兑现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丘吉尔一面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又极力主张盟军在地中海东部实行巴尔干登陆作战计划,目的是抢在苏联之前楔入东南欧,以阻止苏联进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极力拖
38、延第二战场开辟的时间,有坐视苏、德相互削弱的意图。根据材料“1944年,苏军进入东欧,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英美两国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他们认为苏军有可能席卷欧洲大陆,将使西方失去对欧洲的主宰,进而失去对世界的主宰,英美法等国终于决定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可知在苏联在东欧胜利推进的形势下,英美开辟第二战场,有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的目的。从美英苏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斗争中可以看出,大国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三国的角逐结果表明英国势力的削弱和美苏地位的提高,反映了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出于战胜法西斯的长远利益考虑,三国最终促成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最后从影响方面可知,
39、三国在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上的较量,影响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对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丘吉尔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5为其主要条款内容)。大西洋宪章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随后,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指导原则为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认可和采纳。第一他们的国家不寻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第二两国反对不符合有关民簇自由表达的愿望的领土变更;第三西囚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第回两四力图使一切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贸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为其经济繁蒙所必需的原料;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进一切田
40、家之间的最克分的合作,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两国相信,必须在建立更广泛和更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以前解除这类国家式装。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宪章构建的和平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西洋宪章。答案:(1)和平思想:反扩张主义和反殖民主义;平等贸易和经济合作;社会安全思想;反对纳粹暴政,建立集体安全思想。(2)简评:是二战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标志着英.美
41、在反法西斯基础上建立政治联盟;成为反法西斯盟国构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总蓝图;为二战末期及战后一系列国际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解析:(1)和平思想:根据“他们的国家不寻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两国反对不符合有关民簇自由表达的愿望的领土变更;”得出反扩张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根据“两国力图使一切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贸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为其经济繁蒙所必需的原料;”得出平等贸易和经济合作;根据“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进一切田家之间的最克分的合作,享有社会安全”得出社会安全思想;根据“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两国相信,必须在建
42、立更广泛和更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以前解除这类国家式装。”得出反对纳粹暴政,建立集体安全思想。(2)简评:综合所学可得出是二战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标志着英.美在反法西斯基础上建立政治联盟;成为反法西斯盟国构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总蓝图;为二战末期及战后一系列国际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小提示:29、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对世界,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社会发生了许多比战争本身要持久得多的根本变化。首先正如人们早已知道的,战争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
43、、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中国一宣战,不仅立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并收复德奥在中国的租界,终止支付德奥条款,更重要的是,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也被中国一概取消。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利用欧战的爆发并力争正式加入战团,充分反应了中国人寻求国际化的决心,并以参战外交一改传统中国人传统落后的世界观,承认西方主宰世界体系,并力求加入国际社会成为受人尊重的平等一员。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
44、中国的影响。答案:(1)影响:改变了政府职能;推动政府干预经济。表现:政府建立专门机构干预私人企业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任意4点即可)(2)首开鸦片战争以来系统收复国家主权的先河(或第一次收回被侵占的权益);有利于改变中国落后的世界观;有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并成为平等的一员。(任意两点)(言之有理,都可)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战争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可知改变了政府职能;根据材料“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可知推动政府干预
45、经济。表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新机构设置、原材料供应、协调经济关系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政府建立专门机构干预私人企业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2)影响:根据材料“中国一宣战,不仅立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并收复德奥在中国的租界,终止支付德奥条款,更重要的是,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也被中国一概取消”可知首开鸦片战争以来系统收复国家主权的先河;根据材料“并以参战外交一改传统中国人传统落后的世界观”可知有利于改变中国落后的世界观;根据材料“承认西方主宰世界体系,并力求加入国际社会成为受人尊重的平等一员”可知有利于中国
46、融入国际社会并成为平等的一员。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直到珍珠港事件发生的那天为止,一群人数不多但吵吵闹闹的“孤立主义者”一直认为欧洲的战争同美国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们猛烈抨击罗斯福总统采取协助英国和俄国抵抗德国的行动。虽然很多人认为同德国开战的日子肯定会到来,但不论是知名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很少有人公开拥护美国正式宣战。深思熟虑地决定要打一场战争,这似乎太可怕了。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改变了一切,没有一个人曾料想到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力,人们对珍珠港被袭击的消息的直接反应是震惊,更决心要向日本报仇膏恨。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总司令罗斯福,孤立主义者同干涉主义者先前的争论至少已暂时忘却了。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根据材料,说明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关于战争的舆论状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珍珠港事件的影响。答案:(1)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