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125.50KB ,
资源ID:2161222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1612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高职院校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职院校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1、目 录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1)一、项目名称(1)二、建设地点(1)三、建设单位(1)四、建设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六、项目总投资及构成(2)七、项目法人组织(3)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必要性(3)一、我国现代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提高的需要(3)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4)三、国家发展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4)四、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的需要(5)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可行性(5) 一、该院办学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5) 二、该院具备了建设骨干高职院校的基本条件(7)三、该院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切实可行(20)第四部分 项目预期效应分析(25)

2、 一、可以进一步提升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内在品质,增强其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5) 二、可以促进江西省乃至中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6) 三、可以更好地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6)第五部分 基本结论(27)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二、建设地点三、建设单位(一)建设单位:(二)通讯地址:;(三)联系电话:(四)网址:。四、建设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职业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江西省财政厅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其前身为创办于1960年的江西省财务会计学校。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江西省财务会计学校基础上升格为江西财经学院九江分院(专科),

3、并于当年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2002年,为了顺应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趋势,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00余人。(一)办学基本条件学院占地516亩,建筑面积310110平方米,其中实训场地21568平方米。建有多媒体教室120余间,72个校内实训室和9个校内经营性、服务型实训基地,拥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11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固定资产总值39669万元,其中房屋建设总值33667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52万元。图书馆藏书86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二)专业和课程学院设有会计一系、会计二系、财税金融

4、系、商贸旅游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应用外语系和思政部、基础部等教学部门。目前共有35个可招生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和税收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会计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成本核算实务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财务会计、税法、国际贸易实务等10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三)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09人,其中专任教师536人,校内兼课教师73人;外聘兼职教师272人,外籍教师4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309人。有教授、副教授167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38人。拥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

5、535号)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5.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7.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732号)8.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69号)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10.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

6、规划1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六、项目总投资及构成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500万元,按资金来源渠道分,中央财政投入25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5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326万元,学校自筹资金投入1174万元。经费进度安排,2010年预算经费为1900万元,2011年预算经费为2600万元,2012年预算经费为2000万元。各专业资金安排,会计专业及专业群1260万元,金融保险专业及专业群860万元,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930万元,旅游管理专业及专业群730万元,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及专业群610万元,商务英语专业及专业群580万元,动漫设计制作专业及专业群710

7、万元,教学资源共享平台320万元,社会服务体系230万元,就业服务体系150万元。七、项目法人组织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实施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法人组织,项目法人代表由院长赖金生担任。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骨干高职院校,有利于提升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优化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环境,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社会服务、科研水平。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积极申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是希望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财经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学院内在品质,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项目的建设实施,对促进江西省高职教育发展,发挥财经高职教育优势

8、,服务江西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现代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提高的需要从社会对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结构看,需求量最大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三分经营,七分管理”、“三分生产、七分服务”是社会呼唤高素质技能型经济管理和服务业人才的精炼总结。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步从“工业型经济”转为“服务型经济”,现代服务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巨大,我国各类高职院校都普遍开设了服务类专业,但相当一部分院校服务类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尤其是校内和校外实训教学环节薄弱,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要求,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的问题,

9、以致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服务类人才,另一方面则是相当一部分服务类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有着50年的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的积淀,积累了20多年的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经验,20072009年,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和全国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一,把该院作为骨干院校建设,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现代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将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培养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梯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

10、年增长,为主要面向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沿海地区第二产业向江西转移和全民创业浪潮的兴起,急需大批财经类、服务类高技能人才。据统计,截止2009年,江西省企事业单位已达到33.8万多家,并且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服务人才。当今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江西省第三产业总体规模在持续扩大,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江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09年全省生产总

11、值75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连续三年实现13%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8.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890.3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2600.6亿元,增长10.7%。三产比例结构调整为14.5:51.2:34.3。世界上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平均水平已近70%,我国为42.6%,而江西省只有34.3%,因此,江西省的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要“顺应需求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形成机制灵活、功能完善、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

12、系”。为了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江西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颁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江西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经济规模、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服务业增加值逐步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0%”。这就为定位于为江西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三、国家发展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国务院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

13、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该规划明确指出: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成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商贸和物流中心,培育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区”;“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配套、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大批的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将江西

14、财经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同时,通过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可以带动江西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高职院校主动呼应、融入、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创新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四、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的需要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3年的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办学的历练,积累了较丰富的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验,办学条件较为完善,专业

15、建设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结构日趋优化,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建设基础。目前,作为首批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学院正致力于推进内涵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新的进展。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对于学院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提高办学实力,建设高水平、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可行性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具备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良好条件。一、该院办学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一)江西

16、省委、省人民政府支持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江西省教育厅和学院主管部门江西省财政厅十分重视高素质技能型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大力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能够为学院的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提供资金支持。1.思想上重视。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工作,厅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领导小组组长,竭尽全力支持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工作。2.资金上倾斜。为了支持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的发展,近年来省政府平均每年下拨事业经费3600余万元。另外每年还就实践实训、设备购置、实训教材开发等划拨专项经费15002500万元。3.政策上支持。省教育厅、财政厅领导每年都要到学院现场听

17、取学院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学院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经过省财政厅领导协调,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将隶属于中国移动总公司的九江电信器材厂整体无偿划转到学院,使学院占地面积达到了516亩,拓展了学院办学空间。(二)财政部支持国家财政部将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为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2005年下拨170万元用于学院实训基地建设,2007年下拨300万元用于学院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再次下拨13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三)各级领导和专家支持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学院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

18、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原国家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原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省人大副主任华桐,副省长孙刚,省政协副主席雍忠诚、胡幼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潘际銮等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都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四)相关行业企业支持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不仅为江西省财政系统培养了大批财政干部,还为江西省国税、地税、审计、金融系统等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学院在资金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等方面也得到了这些行业企业的有力支持。二、该院具备了建设骨干高职院校的基本条件(一)领导能力领先学院领导班子设置健全,结构合理。学院现有6名院级领

19、导,党委书记兼院长1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人,副院长4人。班子成员年富力强,平均年龄50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学院领导班子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转变观念,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财经为特色,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现代服务业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勤政、廉洁,有很强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具有战略思维、科学决策能力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改革创新意识强,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赖金生教授曾担任过几个县的党政主要领导职务,是江

20、西省农村税费改革主要参与者和改革专家,是一位拥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党政领导工作经验、精通经济工作、科研能力强的领导干部。赖金生教授事业心强、视野开阔、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有很强的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他针对学院工作实际,提出了“坚持一个统领,突出两大主题,树立三大理念,抓好四项建设,五个更加注重”为内容的发展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突出教育质量和安全稳定两大主题,提出了教育质量高于一切、安全稳定压倒一切;树立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治校理念;抓好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院风建设、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更加注重科研和社

21、会服务工作,更加注重招生、就业和学生的实训工作,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对外交流与协作。2006年初,为了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代表学院党委提出要以“九个一”为载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治校理念和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学院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二)综合水平领先1.办学定位准确学院自觉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转变教育观念,2001年主动将办了14年的专科学校改建为高职,2002年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确立了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现代服务业人才为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成了以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为主,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为辅的办学形式

22、定位;坚持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在校学生125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定位;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主要服务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定位;以建设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培养一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引领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发展目标定位。学院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结合工作岗位构建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体的面向现代服务业的35个专业,这些专业成为省内外有志于现代服务业工作的学生报考首选。2.发展思路清晰学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不盲目扩张,不贪大求全,走内涵式、规范化

23、发展道路。确定了“坚持一个统领,突出两大主题,树立三大理念,抓好四项建设,五个更加注重”为内容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学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机遇,利用地处九江的良好区位优势,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在满足江西对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同时,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等职业学院。3.师资队伍优良学院共有教师609人,其中:专任教师536人,校内兼课教师73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272人。聘请外籍教师4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1)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或硕士学位以上人员238人,占青年教师比例43.51%。

24、(2)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6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27.43%;中级职称31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51.40%.(3)双师结构。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309人,占比75.00%。4.教学设备先进学院有多媒体教室120余间;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5152万元,计算机2600余台;满足各专业实训教学需要的实训室72个。5.办学经费确保近年来省政府平均每年下拨事业经费4000余万元。另外划拨设备购置、教材开发等专项经费1500-2500万元。学院近三年平均每年收取学费、住宿费等共计7000多万元。6.教学质量好(1)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院每年在学生中开展以“讲文明、讲诚信、讲感恩”为主题的“三讲”

25、教育,通过“讲文明”,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通过“讲感恩”, 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党恩、国恩、帮扶恩、救助恩、父母恩、师长恩、同学恩,塑造健全人格;通过“讲诚信”,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通过“三讲”专题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注重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学院根据教育部高职教育要求,及时调整了专业建设计划,压缩了理论课课时,增加了实训课课时,确保了实训实践课课时占总课时的50。增设了项目实施课、社会实践课、基本素质提高课,专业教学计划较好地体现了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为主线,知识能力和素质培

26、养结构合理。(3)学生参加各项职业能力竞赛成绩优异学院近三年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ITAT就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物理沙盘比赛、江西省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证券投资模拟大赛等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200多项。20072009年,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全国一、二等奖。2010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物流储配方案的设计与执行”项目三等奖;获“路通”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4)社会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评价高根据学院每年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社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

27、生思想品德好,理想信念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职业道德良好,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荣誉感;知识面宽、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强,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情商比较高;专业技能扎实,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用人单位总体满意率达到95.1%。7.就业率高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使就业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就业工作由原来把用人单位请进来转变为主动走出去,在长、珠、闽、北京等地设立了11个学生就业工作站,与一批企业签订了对口订单培养协议;二是由就业处单兵作战抓就业工作转变为系、处、室相配合的集团作战;三是由原来依托人才市场帮学生找就业

28、岗位转变为人才市场、校友、人才就业网三位一体联动。就业成效显著,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2009年为91.77%,2010年为97.66%。毕业生月薪起薪在本省平均为1200元、沿海发达地区平均为2200元。毕业生就业能力强,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著名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公司(MyCOS)和零点调查公司共同发布的20072009年度全国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报告,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名列全国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和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位,学生就业创造三连冠。8.社会声誉好(1)学院社会影响力大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6万余名经济管理类和服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

29、分布在财政、税收、金融、大中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并成为单位(部门)的骨干,有相当一批学子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其中在省内外担任厅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就有51人;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大中型企业高管或职业经理人,还有的成为在国际、国内工商界有影响的人物。毕业生遍布江西省财税金融保险系统和大中型企业,学院赢得“江西财税金融系统黄埔军校”和“职业经理人摇篮”的美誉。(2)学院获得的荣誉多、规格高作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高职院校,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团中央“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多次荣获“江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30、“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首届十大和谐校园”、“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8年复评维持“优秀”。 在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之际,被省考委、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是江西省高职高专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09年,学院被评为“江西省首届十大人民满意学校”,院党委书记、院长赖金生教授被评为“江西省首届十大人民满意校长”。2009年,学院被批准为首批“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3)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均超过100%,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0%学院招生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2007年为179%,20

31、08年为 197%,2009年为211%;录取新生报到率2007年为98.41%,2008年为99.65%,2009年为99.82%。2009年仅江西省内报考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考生就有18700余人。(三)教育教学改革领先1.大力推进了教学改革(1)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奠定基础按照“基本素质良好、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实训课+顶岗实习课+社会实践课+素质提高课”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和实际工作任务设计职业课程内容,实施职业

32、课程教学,从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设计上奠定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2)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目标,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目前,90%以上的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借助网络、音像设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业务流程、原始票据、经济法律文书等,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感受到职场的氛围和真实工作环境。学院教师制作的课件中有6门课程课件获省级优秀多媒体课件一、二等奖。100%的职业课程实施了案例教学法,综合应用“任务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3、(3)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与行业组织、企业联合开发职业课程从2007年开始,学院已与15家企业合作开发了8门职业课程,如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与广州融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动漫设计课程,物流管理专业与青岛峻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ERP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实训课程,会计专业与九江市国税局、江西制氧机厂合作开发了企业税务电子化课程等。(4)构建教学改革研究机制,持续推进教学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学院强化了对高职教育的研究,注重发挥高职研究所作用,构建了以高职研究所为主导,院、系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教学改革研究专项基金,2007年专项教改经费为85万元

34、,2008年为108万元,2009年达125万元。近3年来,省级立项教改课题80余项,已结题45项,其中,由我院党委书记、院长赖金生教授担任课题组长、副院长何先应教授担任副组长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专项课题面向工业化教学之信息化实训中心建设与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专项课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课题办公室评为二等奖;由我院承担的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研究、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研究(省级重点课题)、多元互动性高职财经专业学生新型考核评教模式研究等课题深受专家的好评,并在全省高职教学改革中推广。2.建立了产学研的长效机制学院与行业的合作。高职教育与行业的

35、战略性结合,集中体现在学院与行业主管方的紧密合作。学院与江西注册会计师协会、江西注册税务师协会等行业主管方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确定双方按照“合作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成果转化的合作平台。按照协议规定,三年来双方通过一系列项目合作,逐步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互动长效机制。学院与行业主管方的成功合作及其长效机制的形成,是新时期学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性突破,促使学院在创新工学结合模式上开创新局面。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学院目前与国内300余家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招生、教学、课程开发、实习、就业等方面开

36、展了广泛合作,有效提高了学院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效益。3.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的总体要求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要求,学院以申办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契机,立足长效,统筹兼顾,在育人实践中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机制。2009年,学院申报的“实战型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江西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以“五进五出”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途径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五进五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五

37、进”为:将行业企业专家请进校园;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车间(业务部门)进校园;岗位工作任务进教材;实际工作流程进课堂。“五出”为:派出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合作研发;派出教师到行业和企业顶岗锻炼;派出教师为企业培训员工;派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派出学生到顶岗企业就业。“五进五出”的人才培养途径,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了一支“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了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2)以“五个对接”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载体在办学实践中,为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以“五个对接”为载体,创新校企合

38、作办学模式的内容,使校企合作有了更加具体的抓手。“五个对接”即:学院对接行业(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证书对接职业、教师对接师傅。使课堂教学、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三者结合更加紧密,实现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为社会“零距离”培养和输送人才。2009年,学院申报的“实战型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江西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以“五项结合”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际要求,学院通过“五项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内容: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教学环境与职场情境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结合;教学过程与工

39、作过程结合;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结合。4.创新了教学模式(1)校内仿真,理实一体按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围绕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将典型的实际工作任务加以提炼、分析、整合,形成符合教学要求与规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完全以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资料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教学过程的高度“仿真模拟”,真正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仿真实训需要,学院加强了校内仿真实训室建设。建有校内实训室72个,校内实训基地9个,为各专业推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空间保障。为了提高专业理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院建立了多

40、家模拟企业,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证券交易所、物流公司、外贸公司、工厂等企业单位的虚拟工作流程、虚拟业务、虚拟商品、仿真票据、旅游公司等,增强了学生职场感受,为学生实践操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构建了“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教学主体,紧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把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无缝对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生体会所学理论知识,并及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它是一种真正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新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何先应教授

41、2009年主持的江西省高校省级重点教改课题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为学院全面推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2)校外实习,工学结合学院为了强化学生实践实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积极探索实训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强化与企业单位在实训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学院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场所和设备,由学院适量提供资金,共建了311个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专家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按职业技能或工作岗位开设实训课程,实现职业技能课程、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学院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有的专业按照职业技能课程对应开设了5至6门实训课程,有的专业按照岗位需

42、求开设了34个岗位的实训课程,重点专业还开设了项目实施课程,实现了校内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践、项目实施、校外生产性实践的有机融合。专业实训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生产性实践课时占校内实训实践课时都达到或超过50%,所有毕业生在毕业前都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学院对实训实践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编制了相关的工作程序文件和执行标准。各系部还就校外顶岗实习建立了工作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校外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和执行标准进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时,由老师带队,负责生活、工作纪律及与实习基地单位的沟通等,确保了顶岗实习有序进行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使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

43、(四)专业建设领先1.专业建设理念先进,特色鲜明(1)专业建设理念与时俱进学院专业建设理念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结合学院实际,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巩固优势专业,拓展朝阳专业,发展新兴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2)成立了以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各系部主动与社会用人单位交流、沟通,以专业群为对象成立了以用人单位的行业专家、人力资源负责人、一线岗位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等教学工作,保证了学院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良好对接,使学院毕业生能够

44、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3)形成了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三个适应”为原则设置专业:一是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二是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三是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适应。根据这些原则不断优化、拓展专业,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和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主体的35个具有招生资格的专业,依据行业发展、岗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分析,确定当年实际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每年实际招生专业30个左右。(4)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从办学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以会计、会计电算化、金融保险、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商务英语、建筑工

45、程管理等12个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相应的专业群。近5年来,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累计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13000多名毕业生,培训一线岗位专业人员40000多人次,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承担研究课题80多项,有些课题研究成果已被采纳。2.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效显著(1)按照实际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学院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拟定了课程体系和职业课程内容的调整方案,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重新构建了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按照真实工作任务重新设

46、计了课程内容,同时,根据现阶段职业学院学生的特点和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设计了“分段实施、循序渐进、理练一体、五项结合、立体式体悟”的教学模式,并广泛应用任务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职场教学法等与实务操作相对应的教学方法。(2)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课程教学程序文件和执行标准近年来,学院初步制定了教学实施与管理的程序文件和执行标准,进行了以课程建设为重点的教学实施与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改革。尤其是注重实践课程建设执行标准的建设,制定实训课程设置执行标准、实训教学大纲执行标准、实训教程执行标准、模拟实训操作资料执行标准、实训教学执行标准、顶岗实习执

47、行标准、项目导向或任务驱动实践执行标准、实训实践成绩鉴定执行标准、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执行标准等,突出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3)积极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院注重课程建设,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目前学院已建设或正在建设的院级重点课程60门,其中财务会计、税法、国际贸易实务等10门课程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成本核算实务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学院教学管理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建成了总容量9TB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其中,VOD(校园视频点播系统)中已有数字视频节目3000余部,多媒体课件500余件,多媒体素材记录6000余条,网上可查询的光盘资料600余盘,电子图书35万余册,建有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