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货币一 商品 使用价值:山股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例:能用来交换的)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二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的第一阶段: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一般等价物 1.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 2.功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例:标签、价格)含义:“商品的流通”为货币参与的过程 流通手段(例:买卖)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功能 贮藏手段 含
2、义:货币被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 含义: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用 于偿还债务 作用: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世界货币 金银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三 价值尺度与价格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大小商品的职能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四 纸币 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现要求: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率(次数) 通货膨胀
3、: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与相反信用卡、支票与外汇一 信用卡与支票 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复和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复 信用卡 1.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银行信用卡的含义: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作用:持卡人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质地哦那个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 4.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4、支票 1.分类:转账支票 现金支票 2.现金支票的使用要求:妥善保存,不得折叠;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在支 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支票如被银行退回,要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不得 将它作为转账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 3.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二 外汇 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保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 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
5、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本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有利于不利于贸易进口出口生活我国人民出国、旅游、住房、留学发展旅游业投资对外投资出口债务偿还外债收回外债地位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加大我国国际金融风险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一 供求影响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二 价值决定价格 供不应求(供求)价格上涨 ; 供过于求(供求)价格下跌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1.价值决定价格 2.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量 1.含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
6、,价格越高 2.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不是由商品生产者所消费的个别(一个人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多人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 反比社会必要生产率(反比) 无关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商品的价值量 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因而它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 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
7、值总量 定义:某一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的量的总和 价值总量只会受到个别劳动生产率和时间的影响*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促使商品生产着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商品生产与交换是由价值规律支配的,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一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不同
8、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较小 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 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替代商品: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含义: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2.互补商品: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含义: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二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制约,价格变化会影响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的跌涨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要素的
9、投入 2.调节产量:价格高利润大增加/扩大产量 价格低利润少减少/缩小产量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消费水平与类型一 消费水平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主要因素:居民(主要)收入的水平 2总体物价水平 3.消费心理 解决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的原因: 1.当前的收入水平 2.未来收入预期 3.收入的差距 基础和前提:收入 1.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社会收入差距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消除两极分化*恩格尔系数 1.含义: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2.系数越小:消费水平越高;
10、消费结构更合理二 消费分类 类型 1.按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发展资料消费(学习等)、享受资料消费(高层次的) 消费是一个逐渐变高的过程消费观与方法论一 消费心理特点评价1.从众心理防效性、盲目性、重复性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2.求异心理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的态度是不可取的3.攀比心理炫耀性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4.求实心理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
11、费,值得提倡和发扬 人民的消费心理受消费消费的影响二 做理智的消费者 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2.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综合探求经济大观单元:正确对待金钱金钱观的好处:正确的金钱观,知道我们通过合乎道德语法录得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 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更纯 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一 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1.生
12、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对生产的调整和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社会再生产 1. 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 消费的桥梁和纽带2. 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各环节间的关系:起决定作用:直接生产 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分配和交换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3、消费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 发展原因:1.理论原因: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市场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产的 展和基础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3.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4.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基本要求:坚持和解放社会生产力 2.思想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丝毫动摇 3.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5.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
14、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6.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的目的: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二 公有制 主要形式: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 作用: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灌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混合经济(国有集体外资个人都于一个单位)例:江铃集团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
15、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如何提升公有制地位:1.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3.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经济的作用:利用分散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 形式:个体经济(自己劳动)、私营经济(雇人劳动)、外资经济(港澳或外国企业投资) 意义: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三 公有和非公有 相实行的用处:1.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
16、、提高竞争力 2.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地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政策的必然性:1.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的经营一企业 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性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及开展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二 公司 含义 1.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 2.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17、 3.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形式:1.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股份责任公司:是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有限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 人。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的发起人*成立股份公司的好处:1.可发行股票筹备更多的资金 2.股票可以自由的流通转让 3.股东对公司债务支付有限清偿责任 4.有利于政务分开,更有效的适应市场灵活多变的要求 两种公司的区别:详情见书P38-39表格三 经营与发展 企业经营的目的:利润 企业能否经营成功的取决因素:1.直接条件(公司经营的航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关键/根本方法:提高自主创新
18、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 的竞争优势 兼并的意义:1.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 2.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 3.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利于优化资源与整合资源 4.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破产的意义:1.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新时代的劳动者一劳动 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意义:1.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2.国家角度: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二 就业 意义:1.社会意义:使得劳
19、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对劳动者的意义: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 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问题:1.国家(根本): 从根本上大力发展支持,加强引导,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措施2. 劳动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 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技能*我国就业形势主要原因:1.人口总量与劳动力总量较大 2.劳动素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全适应 3.劳动力市
20、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国家:1.规范与协调劳动关系 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制定相关法律制度 劳动者 1.基础: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2.重要途径:劳动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3.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 4.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一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 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
21、)、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存款利息: 1.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2.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定期储蓄流动性强差收益性低高风险性低略高共同点低风险,低收益,较方便安全快捷 活期与定期储存异同点:二 我国的商业银行 银行业务 1.基础业务:存款业务 2.主体业务:货款业务 3.结算业务: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4.其他业务:债券买卖及税负、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贷款
22、原则:真实性、安全性 商业银行的组成: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用:1.“纽带”: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依据”: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监管”: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政府控股:各地银行(例:南昌银行、九江银行等) 以及“五商”(中国工商、农行、建行、交行、中国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一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流动性强) 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收入:股息
23、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性质:所有权凭证 作用: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二 债券(稳健的投资) 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性质:债务证书 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特点/种类:风险收益企业高高金融一般一般政府债务小小三 保险 类型:人身保险 财产保险第七课 (生产决定)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 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
24、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公有制为主题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生产与分配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 如何看待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1.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班存有技术资本和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 于增加居民收
25、入、推动经济发展三按劳分配 性质:公有制的基本原则 前提/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 基本内容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 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它是由什么决定的:由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 必然性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
26、式中占主体地位四多种分配 形式:1.个体经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2.外资经济 3.私营经济按生产要素、贡献、大小参与程度分配 生产要素:资本、管理、技术、劳动、知识、信息等 意义: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 收入分配 主要表现: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及要求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收入分配的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与健康发展 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7、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有利于:1.协调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2.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基尼系数 1.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 2.收入分配越底差距越小,越高差距越大 3.低于0.2表收入平均;0.2左右比较平均;0.4是差距过大的警戒线 *经济学上的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之一:保证两个合理比重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
28、动所得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 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如何实现第二举措: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如何实现第一举措:1.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2.建立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的主要渠道: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四 效率与公平 二者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保证效率 二者矛盾性:因为二者强调了不同的方面,注重效率就会有差距,而差距过大就会有失公平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和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2.
29、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 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提高效率的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促进公平的原因: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人民*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1.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30、这是有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2.一方面:体现效率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已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允许鼓励部分先富 一方面: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而两极分化,体现公平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何减小贫富差距 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2.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既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要将收入差距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督 5.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只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好的调动人
31、民群众的积极性、 创造性,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国家财政一 财政 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目的:履行对外对内职能 本质:分配关系,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全世界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 特点: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集中性二 国家财政 主要环节:1.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2.国家决算:上一年的国家执行的会计报告 地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三积极财政政策:1.减税降低
32、税率 2.增财增加财政支出财政政策: 1.国家增加国债,加大财政补给 2.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货币政策: 1.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2.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扩张性财政其实质含义是赤字财政社会供需 1.社会总供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购买 2.社会总需求: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购买四财政收入 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含义的形态 1.静态: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 2.动态:国家筹集资金的过程 构成 1.税收收入 主导地位 ;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 2.利润收入 国家利润 ;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
33、部分 3.债务收入 国家通过贷款的方式;政府向人民借钱 4.其他收入 税、利、债以外的财政收入 收费、罚款等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五财政支出 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筹集和使用 含义的形态 1.静态:国际的预算支出和财政资金 2.动态:对集中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构成 1.经济建设支出 有利于国家集中办大事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 4.社会保障支出 5.债务支出六财政收支关系 收入支出,财政盈余 收入支出,财政赤字 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
34、在 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 1.财富过多 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2.收入太少 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 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方法:既保证国家收入的稳定增长,有促进企业而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3.稳健的财政政策征税与纳税一 税收含义:税收是国家(主体)为实现其职能(税收的目地)凭借政治权力(手段)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 形式(地位) 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5、 3.固定性 特征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二 税率 税率比例税率17(进价售价)17 增值税 1.含义: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个人所得税 1.含义: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所得;在我国境内 无所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超额积累税 1.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2.含义:既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由低到高不同等级的税率,超额部分按相应等级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比例税率 含义:即不论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税率计算方式:1.不超过1500;3 2.1500x4500;10 3.4500x9000;20 4.9000x25000;25 (还是不懂的话看书P71笔记)三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税收 性质:1.无偿性(一对一) 2.整体性 二者相互不矛盾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