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青川县委、县政府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全县旅游业从此进入实质性的开发建设时期。为科学指导全县旅游业的发展,青川县人民政府于2004年初委托四川大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青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令人遗憾的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举世震惊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地震灾害给青川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也使正在起步的青川旅游业遭受了严重打击。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青川县旅游局组织编制了青川县汶川大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随后,青川县政府和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委托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修编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本次规划
2、范围为青川县全境,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2008-2010年为灾后恢复重建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突破时期,2016-2020年为拓展提升时期。考虑到本规划编制前已经有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本规划编制过程中,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迅速推进并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就。另一方面,旅游业是一个发展变化特别迅速的产业,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本规划将重点放在2011-2015年即“十二五”时期,对灾后重建时期的旅游业发展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对规划期内最后五年的旅游业发展只是从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战略层面的引导。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高度重
3、视本项目的工作。自接受委托以来,中心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进行实地调研,编制组在青川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指导的时间约有100人天。期间,我们还先行编制完成了东河口地震遗址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见证了东河口地震遗址纪念园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建成开放的全过程。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规划报告已经数易其稿,青川县政府与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还专门为此组织召开了相关部门和乡镇参加的征求意见会,许多合理化建议已经体现在规划文本中。尽管如此,我们深感对青川实际情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灾后重建时期日新月异的巨变还缺乏全面准确的把握,恳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教。本项目工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青川县旅游局
4、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的大力指导和帮助,得到了青川县委常委庞仕杨的热忱关怀,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青川县旅游业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第一章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一、县域概况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处于祖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距广元市区约120公里,距成都300多公里。周围与陕西省宁强县,甘肃省文县、武都县,四川省江油市、平武县,广元市市中区、朝天区、剑阁县等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青川县国土面积3269平方公里,辖有9镇、27乡(含2个回族乡)、27
5、1个行政村。2007年全县户籍人口约25万人,其中汉族占98%,回、藏、壮、苗、朝鲜等少数民族占2%。总人口中农业人口约22万人,城镇化率仅12%。(一)自然地理环境青川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高坡陡,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3.8。最高处海拔3837米,最低处海拔491米,相对落差达3346米。青川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白龙江和青竹江是县域内的主要河流,白龙江在东部由北向南纵贯县境,青竹江由西北至东南斜贯县境,两江流经不乏河间盆地、峡谷等地貌景观。气候特点为春寒秋凉,夏短冬长,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并随地貌呈立体变化,垂直分带极为明显。年平均气温13.7,最热为7月
6、,平均气温23.6,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2.5。年平均降水量1021.7毫米,年均日照1337.6小时,日照率30,无霜期243天。(二)历史文化积淀青川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近2300多年历史,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等三十余次。据龙安府志载:青川古属“禹贡梁州之域,周秦氐地”。秦灭巴蜀后,地入秦疆。西汉初,地属益州广武郡,薅溪河以东为白水县地,以西为刚氐道辖。南朝宋元嘉十八年(441),地为白水、平兴、平武三县分辖。北魏时,复以薅溪河东为白水县地,以西为马盘县地。西魏时,地为三县所属,薅溪河以西为马盘县;河东至金厂河西南即今之乔庄、木鱼、骑马等地为秦兴县;金厂河以东为白水县。隋更秦兴县为方
7、维县,辖地无变。唐初撤方维,地入景谷县。县地为景谷、马盘(后改清川县)两县辖之。北宋时,撤景谷县,其地部份属昭化县,今上马、骑马、乔庄等地为清川县地。元省清川入龙州。明代为青川守御千户所所属。清顺治六年(1648),为平武县之青川分县地。其间与邻县交叉地带屡有调整,延至民国24年(1935)疆域无大变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曾经在青川建立苏维埃政权。1942年,青川复建县,地辖原平武县第三区和昭化之天隍、白龙、凉葛等乡。新中国成立后,青川县的行政区划又经历多次调整。1951年,县城由青溪迁移至乔庄,1959年,广元县属凉水公社7个大队、楼子公社4个大队划入青川。1991年,广元
8、市市中区所属竹园镇划入青川县。至此,形成了今天的政区格局。青川历史上为中原入川的咽喉,为南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往来的通道,是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交融的地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79年在城郊郝家坪发掘的战国墓群中,获随葬器物400余件,其中木牍田律2件,先于云梦睡虎地竹简80多年,是迄今人们见到的最早隶书文字,为研究先秦田亩土地制度、隶书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县文化馆所藏敦煌经,以及战国时巴蜀剑、中原式剑、秦戟、陶器、漆器、货币、唐镜、宋瓷等均为国家二级文物。此外,青川县还有为数众多的三国文化遗迹和传说,如摩天岭、阴平古道、邓艾庙、武侯祠、白水关、北雄关、落衣沟等,众多三国时期
9、留下的文化遗迹更为青川旅游添抹了一笔三国军事文化的重彩。(三)经济发展水平2007年青川县全县生产总值13.78亿元,人均GDP约5500元,地方财政收入211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100元、2683元。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为41:28:31,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比2004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则分别上升了9个百分点。尽管近年来青川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由于青川地处四川省革命老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川北山区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仍相对滞后。从经济总量看,2007年在四川省181个县中仅排第141位,在广
10、元市7个县区中排第5位;与四川省、广元市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2007年青川县与四川省及广元市部分经济指标指标GDP(亿元)人均GDP(元/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产业结构青川县13.785500810041:28:31广元市208.467641825329:35:35四川省10505128931109819:44:37二、旅游资源条件评价(一)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且具有地域组合性。青川境内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其中既有大量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全县拥有全部8个大类和31个亚类的旅游资源,拥有绝大多
11、数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在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上,表现出生物群落与人类聚落和谐共生、山水景观与特色文化交相辉映的总体特点。上述特点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地域组合,为青川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且存在相对富集区。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上看,青川旅游资源明显表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一方面,各乡镇范围内都拥有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不同程度地具有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全县优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又相对集中在几个地方,成为县内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其中,以唐家河为代表的各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相对富集区,青竹江和白龙湖沿岸是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相对富集区,东河
12、口一带则是地震遗迹资源的相对富集区。上述特点的存在,为青川依托资源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奠定了有利条件,也为不同时期旅游资源的重点开发和有序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优势资源品位较高但具有区域共享性。青川县域范围内具有相对优势的旅游资源中,部分资源具有较高的品位。从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看,全县资源品位最高的基本类型是以唐家河为代表的陆地动物栖息地、以东河口为代表的地震遗迹和以阴平古道为代表的历史事件发生地,这些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然而,青川最具优势的上述旅游资源恰恰是四川省内多个市县共同拥有的优势。与省内其他地区比较,青川不再具有优势甚至处在相对劣势的
13、地位。因此,青川在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区特色功能的培育和旅游产品地域文化内涵的体现,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分工合作。(二)主要优势旅游资源1. 以大熊猫为标志的原真自然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景观这类优势资源的富集区包括唐家河以及毛寨、东阳沟三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都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3万公顷,海拔由1750米到3864米,相对高差可达2500米左右。区内水系主要有北路沟与唐家河,由北而南注入青竹江。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植被垂直带谱完整。区内生物资源富集,被誉为“自然博物馆”、“天然
14、基因库”和动植物的“生命家园”。 区内有脊椎动物430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13种,有大熊猫60只,金丝猴1000多只、扭角羚1200多只;有植物24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12种,其中一级4种。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其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选定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成员,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此建立了“大熊猫第二观察站”、世界蝶类研究基地和动植物标本陈列室。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的姚渡镇境内,面积1.4万公顷。区内山峦叠障,沟壑纵横,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最高点鹰嘴山海拔2344.3米,最低点汉道河海
15、拔639米,垂直高差达1700多米。区内气候和水热条件优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25目85科292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金丝猴、牛羚、豹、斑尾榛鸡、雉鸡、小熊猫等45种,尤以金丝猴种群数量为最,常常成群结队在林间自由地攀援嬉戏。植被类型多样且起源古老,有高等植物158科1002种,其中珙桐、银杏、水青树、香樟、楠木等1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西邻唐家河保护区、东接毛寨保护区,东西横跨六个乡镇,总面积3万余公顷。区内不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且拥有众多旅游观赏价值较高的奇峰怪石和峡谷飞瀑。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留存着1936年红四方
16、面军北上与国民党胡宗南部激战的战壕。此外,黄蜡寺、观音庙、二郎庙等寺庙和风格独特的川北民居都是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2.以东河口为代表的汶川大地震追忆景观青川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县之一。地震灾害给青川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地震遗迹和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事迹,成为人们追忆地震灾难事件和进行科普教育与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东河口地震遗址是本次震灾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遗址群呈“Y”型分布,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集中
17、连片的范围近50平方公里。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依次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数月间在当地丰富矿化资源的作用下,沉淀出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地区36个形态各异、美仑美奂的堰塞湖,湖水已呈现出深绿、天蓝、金黄等五彩斑斓的自然奇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3. 以白龙湖为代表的水域旅游和滨水度假环境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水域面积62平方公里,地处龙门山与摩天岭两大山脉交汇处的低山峡谷地区,属嘉陵江水系上游白龙江支流。上游为九寨沟风景区,水源无污染,水质清澈,水域广阔,
18、风光优美,是一个集湖泊、岛屿、山峦、森林、峡谷、溶洞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为一体的资源富集区,是西南地区理想的休闲、度假和水上运动场所。白龙湖周围山峦叠翠,山势陡峭雄伟,湖岸线曲折蜿蜒,湖中有湖、大湖连小湖。以阳平半岛为中心,可把湖区分为各具特色的五个部分,其中湖心区面积14平方公里,水面开阔,湖水碧澄,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翠,山水相映成趣,景色壮观绮丽,被誉为“西南第一湖”。黄毛峡峡长2000多米,两岸奇峰突兀,赤壁摩天,飞瀑流泉,蔚为壮观。干龙洞等大小溶洞30余处,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景观丰富。白龙湖区自古即为交通要冲,是秦汉时期入蜀古道,著名的金牛道、景谷道和阴平道交汇于此,为兵
19、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许多古关、古道、古城、古战场和文物古迹以及红军长征遗址等。4. 以青竹江和白龙湖沿岸为代表的乡土文化资源青川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已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和四川省畜牧业生产基地县。全县农业人口占到全县人口的88%,人均占有土地19.83亩,其中耕地1.75亩,林地17.46亩,牧地1.71亩。广泛分布的传统村落景观、农林牧渔景观、丰富多样的当地物产和融入生产生活的乡土风情,是旅游开发中值得重视的宝贵资源。青竹江是青川的母亲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12个乡镇,境内长约200公里,是乡村旅游资源高度集聚的重要地带。白龙湖地跨沙洲、营盘等多个乡镇,湖区水产资源丰富,湖畔村落密布,民风纯朴
20、。临湖约有十万亩油橄榄,是全国最大的油橄榄基地。5. 以阴平古道为代表的三国文化资源阴平古道是古时蜀中通往中原的一条重要驿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青溪至摩天岭段,山高林密,云遮雾罩,地势险峻。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阴平峻岭与天齐,立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机”描述的就是这里。三国炎兴一年(263),魏将邓艾伐蜀,军至摩天岭,粮运断绝。邓艾“束马悬车,以毡裹身,推转而下,将士攀木缘岩,鱼贯而进。”经江油关而灭蜀。阴平古道山水相间,三国文化历史遗迹众多,沿途有青塘关、控夷关、写字崖、落衣沟、磨刀石、水中井、虎盘石、千年银杏、印盒石、打箭坪、南天门、点将台、鞋土山、先机亭、邓艾庙
21、、石牛寺、华严庵等景点。6. 以荞鱼洞为代表的溶洞旅游资源荞鱼洞溶洞群位于县境东南的白家乡马村,距离县城70公里,距离金子山30公里。传说每当秋荞成熟季节,有五彩祥鱼从洞中结队成群游出,今人叹为观止,荞鱼洞因此而得名。荞鱼洞溶洞群所在的白家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形态不同、景观各异的大小溶洞数十个,主要包括荞鱼洞、仙乙洞、大穿洞等。其中主洞荞鱼洞共分三层,当地进行的初步考察认为,各长数千米,下层溶洞长约四千余米。荞鱼洞溶洞群所在地奇峰峻秀,峡谷悠长,流水不断,巨石奇特,山中有锦鸡、画眉飞舞,常有野生青猴出没。 7. 以特色农林渔业为依托的关联资源 全县农林渔业不仅为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林业和休闲
22、林业提供了条件,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关联产品,主要包括核桃、板栗、猕猴桃、油桐、黑木耳、竹荪、天麻、蕨菜、香菇等山珍特产,茶叶、橄榄油、野生蜂蜜等绿色食品以及灵芝、杜仲、黄柏、厚柏、天麻、乌药等名贵中药材。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一)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业作为青川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逐步明确。青川县“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举全县之力,用3至5年时间把我县建成全省同类地区旅游经济强县,用10年时间实现全县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的奋斗目标。5.12大地震后,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
23、高度重视,把旅游业当作灾后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信心工程。旅游业的涉及范围广泛,众多产业要素往往只能由相关部门分头管理,旅游部门的职能主要局限于行业管理,从而使“大口径产业与小口径管理”成为制约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和旅游产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有效化解上述矛盾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旅游业加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灾后重建的经验与发展机遇。在灾后重建的特殊时期,全县凝聚力量,团结奋斗,不但迅速恢复了原有旅游区的服务供给能力,而且用最快的速度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地震遗址纪念园,为旅游项目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灾后重建期即将结束,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爱、中央政府对灾区的支持、
24、与浙江省的合作仍将长期存在,这无疑将成为青川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九寨北环线的重要节点位置。九寨、黄龙的常规旅游线路由成都出发,距离约500公里,行车时间约8个小时左右。由广元出发至九寨沟约350公里,行车时间要5个多小时。由于沿途道路弯曲、颠簸劳顿,游客普遍感觉行程太长,过于疲惫。青川所处的位置,恰好可以成为北环线中间的重要旅游节点。由青川再次出发至九寨沟则车程将大大缩小,如由青溪镇经平武至九寨沟200公里,不到4小时车程。由姚渡镇经甘肃文县至九寨沟仅170公里,不到3小时车程。青川的节点位置,为分享九寨沟的庞大客源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内外旅游交通条件日益改善。在对外交通方面,成都和广元等地
25、游客可以通过绵广高速到达青川,兰州、西安等地游客可通过即将建成的兰海高速到达青川。在县域内部,灾后交通重建也将为游客进入主要旅游城镇和旅游景区提供便利的条件。(二)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远离大规模核心客源市场。青川地处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交界处,当地及其周边地区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需求相对不足。青川距省会成都349公里,至广元110.1公里,至江油市中坝镇192公里,至绵阳市232公里,至宁强县治地177公里,至文县治地166公里,至平武龙安镇116公里,依靠自身力量拉动周边市场特别是省会成都这一大规模核心客源市场的难度很大。县域经济的支撑能力较弱。青川旅游产业基础薄弱,而县域经济又处在欠发达
26、状态,较长时期内难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足够强大的支撑,客观上增添了旅游业发展的难度。第二章 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一、旅游产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同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一样,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青川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接待型事业”向“经济型产业”的转变。青川县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1997年7月,青川县正式成立了文化旅游局,负责旅游规划的制定和青川旅游的宣传推广活动。1998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修建的四川岷山山系动植物博物馆落成剪彩,与此同时,保护区被四川省旅游局确定为“四川省旅游定点单位”。1999年6月,保护区举办了生态旅游促销会,邀请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旅游局和旅行社领导共同研讨唐家
27、河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但是,由于青川县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宣传力度不够,游客主要来自广元和绵阳,占全部国内游客的80%左右,而入境游客多数是前往九寨沟旅游的顺访客人以及到唐家河保护区考察或工作的外籍专家。据有关资料统计,1998至2002年,青川县接待海外游客只有400人次,其中主要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进入新的世纪后,青川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意识到旅游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青川旅游业的发展,2002年2月,青川县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了县文化旅游局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一步强化了促进旅游发展的业务职能,在文化旅游局所承担的十二项基本职能中,四项为旅游业务,三项
28、是与旅游业务有关的职能,局内专设了旅游管理股。在这种背景下,青川旅游产业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2003年200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2.86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85%,旅游总收入3.534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6%。这一时期内,青川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也有较大的发展,青川宾馆升为二星级宾馆,唐家河保护区建成唐家河避暑山庄,其他宾馆也都进行了设施改造。到2005年,全县床位达到1500个;在此期间,阴平古道风景区申报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阳沟、毛寨自然保护区申报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青川的乡村旅游开始启动,建成了阴平、大沟两个乡村旅游集中区和阴平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到2006年,青川
29、县共发展各类农家乐140多家,星级农家乐30家,可同时接待游客2000余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15万人次,实现收入570.5万元。进入2007年,青川县旅游局正式成立,青川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07年,青川县共接待游客48.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8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县的15%,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截至5.12大地震之前,青川县共有18家主要的宾馆饭店和度假村,共有各种档次的床位1106个。其中,县城乔庄镇拥有728个床位,青溪镇和唐家河保护区拥有258个床位,沙州镇和营盘乡拥有120个床位。二、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一)旅游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
30、5.12汶川大地震给青川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在感恩奋进的精神激励下,依靠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浙江省的大力援建和全县人民的团结奋斗,青川旅游业已经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恢复了震前的水平,并呈现出止跌回升的良好势头。2009年,全县游客接待量达到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22.8%,各项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均超过了震前的水平。目前,青川县已经拥有东河口地震遗址、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阴平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区和乔庄、青溪、沙洲等旅游城镇。此外,还有一批乡村旅游点。宾馆饭店等旅游接待服
31、务设施恢复重建后,在总量上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但在质量档次结构和空间分布上与旅游需求尚有较大差距。(二)旅游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通常都要依次经历起步发展、加速发展和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努力,青川旅游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市内和省内其他地区横向比较,差距还非常明显。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普遍薄弱、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经济低位运行的状况,表明青川旅游业目前依然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青川旅游业要加快实现从起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阶段性转变,同时面临着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和旅游客源市场开拓等领域的繁重任务。因此,必须理清发展
32、思路,先谋而后动,抓住主要矛盾,抓准重点环节,在重点环节上寻求突破,围绕重点激活全局,推动全县旅游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第三章 旅游发展思路与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新时期青川县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牢牢把握全县国民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与尚处在起步阶段的现实起点,牢牢把握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和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坚持政府推动、重点带动、产业联动、合作拉动的原则,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激发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动力,奋力谋求旅游业的低位突破,努力实现旅游业的超常发展,加快把青川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实力较强、旅游品牌形象鲜
33、明、旅游经济贡献突出、关联带动作用显著的全省旅游经济强县。要加快发展青川旅游业,首先必须从全局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旅游业的战略地位,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来抓。从青川经济的现实基础和综合发展条件来看,旅游业是最具比较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优势,优先培育和重点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整合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全县经济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加快发展青川旅游业,推动旅游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必须坚持四项原则。一是政府推动原则。要依靠党委政府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等要素支持,确保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旅游重大项
34、目建设的顺利推进。通过政府强势推动,增强企业投资旅游业的信心,激发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内源动力。二是重点带动原则。要把产品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把高等级景区建设作为旅游产品建设的重点内容,把优势资源和优势区位作为景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围绕重点景区进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促进全县旅游业的有序发展和高效发展。三是产业联动原则。要积极推动农林渔业向旅游农业、旅游林业和旅游渔业转变,大力培育旅游用品加工业,推动第三产业各部门为游客提供服务。通过三次产业的融合,构筑大旅游的产业格局,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四是合作拉动原则。要充分利用灾后重建的政策环境和合作基础,构建长期稳定的区域合作和条
35、块合作机制,为青川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加坚实和更加持久的外部支撑条件。二、主题形象与支撑品牌(一)县域旅游主题形象西南水都 生态青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以来,青川与汶川、北川一起成为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青川已无需通过地震事件唤起客源市场的认知,也无需着力推介山林秀美、乡情浓郁的区域共性,重要的是挖掘出最具个性特色和最具市场关注度的标志性地域元素。“西南水都、生态青川”的主题形象定位,在对外展现山水秀美和生态优良的总体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了西南地区最大湖泊白龙湖的地位,意在张扬青川旅游的个性,使客源市场能够在遍地都是山的川北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分辨出青川旅游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魅力。(
36、二)重要旅游支撑品牌水都品牌:以西南最大人工湖泊白龙湖为依托,以水上游乐和滨水度假为特色,这是支撑青川旅游主题形象的核心品牌。为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白龙湖的旅游开发。生态品牌:以唐家河、清溪镇、东阳沟和毛寨等为依托,着力开发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功能,打响青川旅游的生态品牌。地震品牌:以东河口和乔庄为主要依托,做好地震追忆和科普教育文章。以红色旅游节点和线路为依托,做好红色旅游文章。三、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一)总体目标青川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全省旅游经济强县;到2020年全面建成全省旅游经济强县。(二)阶段目标灾后重建期:到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比震前的2007年翻
37、一番,超过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震前2007年的1.5倍,超过3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从震前15%提高到20%。“十二五”时期:按照“两个高于”的要求推进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即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市旅游业的平均增长率。到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两个翻一番”。旅游接待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十三五”时期:旅游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到2020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10亿元。青川县旅游经济发展预期指标2007年2010年2015年2
38、020年游客接待量(万人次)48.47100200300旅游总收入(亿元)2.083610旅游总收入相当于比重1520%25%以上25%以上四、分期推进的战略部署(一)战略时序安排的总体方针青川旅游业现实起点很低,5.12大地震几乎使全县旅游产业基础毁于一旦。要想在较低的起点上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为此,必须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正确区分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科学部署旅游业的发展时序,确保全县旅游业始终走在有序、高效的轨道上。一是要在恢复重建基础上谋求旅游发展。以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为重点,在恢复震前旅游生产力的基础上,争取在个别领域有所
39、突破,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二是要在产品建设基础上推进市场建设。坚持把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开发放在旅游工作的优先位置,着力化解旅游产品供给短缺、无法满足客源市场旅游消费需求的首要矛盾,以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供给来保障市场宣传与营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在景区建设基础上推进产品建设。通过建设旅游景区,优先缓解“游”的问题。通过“游”的产品带动相关产品开发,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四是要在重点景区基础上推进旅游开发。举全县之力,优先把少数几个优势资源富集区开发建设成为高等级旅游景区,把高等级景区建设作为全县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等级景区建设过程中打造旅游品牌,协
40、调解决旅游产品“有没有”与“优不优”的双重难题。(二)灾后重建期的主要任务根据灾后重建的相关规划,2008-2010年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完成主要旅游交通线路和重要旅游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恢复原有旅游景区和宾馆饭店的接待能力,提振市场信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90%,使旅游业安民富民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从实际情况看,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浙江省对口支援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年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已经在将近两年时间内顺利完成,其中部分领域的成就已经超出了恢复重建的规划目标,为下一阶段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2011
41、-2015年是青川旅游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谋求低位突破,实现旅游经济垂直起飞的关键阶段。为了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必须在产品建设、目的地建设和市场建设等方面都有更大作为。旅游产品建设:以重大旅游项目为抓手推进高等级景区建设,把高等级旅游景区建设作为贯穿“十二五”的首要任务。力争在“十一五”末年或“十二五”初年把青溪唐家河和东河口两大景区建设成为国家4级景区。加快推进白龙湖的旅游开发,争取在中后期使一批重要旅游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逐步完成,初步形成国家4级景区或旅游度假区的基本构架。旅游目的地建设:在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和景区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增强乔庄中心镇的旅游集散功能、接待服务
42、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景区为节点、以线路为纽带的旅游目的地整体框架,确立县域旅游的总体形象。旅游市场建设: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旅游宣传与营销机制,寻求开辟新的旅游营销渠道,在巩固提升省内传统客源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尝试开拓近程细分市场和远程的浙江市场。(四)“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2016-2020年,青川旅游将进入在较高起点上进一步拓展功能、提升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增强县城的旅游集聚和辐射功能,发挥县城的旅游中心作用,提升目的地运行的整体效率;二是在完善原有品牌景区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更多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三是进一步加强食、住、行、
43、游、购、娱各项产品的开发,形成总量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四是进一步加强旅游营销和旅游合作,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地位,强化客源供给基础。第四章 旅游总体布局与空间组织一、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 根据全县旅游资源禀赋及其分布特征,规划构建“一心、一带、三片”的旅游开发总体格局。 一心:指县城乔庄镇,为组织和带动青川县旅游产业有序发展的中心城镇。一带:指青竹江旅游带。青竹江由西北向东南穿越青川县中西部地区,途径青溪镇、桥楼乡、曲河乡、前进乡、红光乡、关庄镇、苏河乡、凉水镇、七佛乡、马鹿镇和竹园镇。此旅游带自然景观以峡谷、滨水景观为特色,震前是青川县生态景观最为秀美的地方,震后除东河口
44、一带受地震影响,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遭受很大破坏外,其他地段依然保存者良好的生态环境,即使地震重灾区东河口,也由于其特殊的具有巨大震撼力的地貌演变而形成了独特的灾害旅游地。青竹江旅游带沿线有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阴平古道、青溪古镇和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等旅游景区,沿线主要有青溪镇、关庄镇和竹园镇等旅游集镇作为依托,承担全县或区域性的旅游接待服务工作。串连旅游带的除青竹江生态景观带外,还有由青剑公路、凉前公路和青平公路组成的重要的旅游骨干交通通道。三片:根据青川县的交通格局、城镇分布特点以及旅游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将青川县旅游功能区三个各具特色、各有依托、相互协调的旅游功能区片,即东部旅游区片、西部旅游
45、区片和中部旅游区片。东部旅游区片:本区片包括板桥乡、骑马乡、观音店乡及其以东的区域,区内拥有白龙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富集区,并有环白龙湖的姚渡镇和沙州镇两个重点旅游城镇。交通上有212国道自北向南穿过姚渡镇、沙州镇、营盘乡和洞水乡,有105省道起至沙州镇横贯经过木鱼镇、板桥乡以及乔庄镇等主要集镇,横贯整个青川县。此外,这里还有在建的兰海高速公路(兰州至海南,木鱼镇和观音店设出口,2012年通车)和在建的兰渝铁路(兰州至重庆,姚渡镇设火车站,2013年通车)纵向穿越。东部旅游区片是全县旅游开发潜力较大的区片,其主导功能是发展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西部旅游区片:本区片包括房
46、石镇、曲河乡、前进乡、乐安寺乡和蒿溪回族乡及其以西的区域,区内拥有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阴平古道风景名胜区、青溪古镇、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富集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本区最大优势。交通上有105省道和青平公路(蒿溪地平转嘴子至青溪马鬃关)经过,并与凉前公路(凉水镇经东河口至前进乡古城)连接,可以经平武与九寨沟和黄龙寺沟通。西部旅游区片是全县旅游开发的重点区片,其主导功能是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中部旅游区片:本区片包括金子山乡、马鹿乡、七佛乡、建峰乡、白家乡、楼子乡、茶坝乡、凉水镇、苏河乡、关庄镇、红光乡、石板乡、马公乡、茅坝乡、大院回族乡、大坝乡、黄坪乡、瓦砾乡和孔溪乡。区内拥有东河口地震
47、遗迹、乔庄川北民俗风情和荞鱼洞溶洞等旅游资源。交通上中部有青剑公路(乔庄镇至剑阁)、凉前公路,南部有绵广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经过。本区是全县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又是全县旅游的重要门户区,也是地震追忆旅游的重点区域。二、旅游交通的空间组织(一)旅游交通节点青川县旅游交通重要节点的空间结构布置为“一心三口”。“一心”即乔庄中心旅游镇的旅游集散中心,其承担全县旅游交通的集散功能。“三口”即一主二副的旅游入口,即竹园镇、沙洲镇和青溪镇,其中前者为青川县的主入口,后者为副入口。竹园镇:位于县域南部,剑青公路南北纵贯,承接绵广高速转剑青公路进入青川的客源,是进入青川县域由南部进入抵达乔庄镇、东河口景区等的主入
48、口,客流主要来自成都、广元等地。沙洲镇:位于县域东北部,212国道南北穿越并与215省道交汇,是陕南、甘南进入青川县的必经之路,邻近兰海高速木鱼出口,也是兰海高速建成后广元进入青川的便捷通道,是青川县东部入口。沙洲镇紧邻白龙湖,是白龙湖景区内重要的旅游城镇,承担着青川东部旅游片的旅游集散功能,同时其又处在九寨北环线(东线)的重要位置,有可能承接和辐射九寨黄龙的途径游客。青溪镇:位于县域西北部,承接九黄旅游快速通道由平武进入青川的客源,其同样是九寨北环线上(西线)的重要节点,主要承担九寨黄龙途径客源的接纳与辐射,是青川县西部入口。青溪镇是青溪唐家河景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旅游片的重要旅游城镇,其同时还承担着旅游景区内部的集散功能以及与全县、特别是东河口景区与县城乔庄镇的对接。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今年年内开工)建成后,由成都、绵阳方向由青川西部入口进入青溪、唐家河将更为便捷。(二)旅游交通干道旅游交通干道总体格局可以比较为数学符号“”,即“二纵一横”。“一横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