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文言实词1与“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D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1。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爱”都是“吝啬、爱惜的意思。A.疼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C.顾惜;D.爱慕、羡慕。)2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安都是“安逸、安乐”的意思.A。使安定;B。安稳;D。疑问副词,哪里、怎么。)3与“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2、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B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C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D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3。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被”都是“遭受、蒙受”的意思.A。表被动;B.穿着;C。披散、散开。)4与“尤倍重于三十年前”的“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右倍山陵,前左水泽4.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倍都是“加倍的意思。A。倍数;C.同“背,违背、背叛;D.同“背”,背靠。)5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本”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间以诗记所遭,今
3、存其本不忍废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D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5.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本”都是“根本、基础、本源的意思。A。草木的根;B。稿本;C。推究、考察。)6与“鄙人不知忌讳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我皆有礼,夫犹鄙我B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敢竭鄙诚,恭疏短引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6.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鄙都是“自称的谦词”.A。轻视、看不起;B.庸俗、浅陋;D.把当作边邑.)7与“弃甲曳兵而走”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又兵象也,于行用金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C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D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乎7.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
4、“兵”都是“武器、兵器的意思。A。战争;C。士卒;D.兵法。)8下列句中“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8.答案A(均为动词“生病、患病”。B。忧虑、担心/困苦;C.名词,疾病/缺点、弊病;D。生病/疲劳。)9与“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的“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D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9。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察”都是“观察、仔细看的意思。A.考察;B。举荐、选拔;D。看得清。)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0。答案D(上
5、朝;朝廷;通“增”,增加;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简直。)11与“鲁君与之一乘车”的“乘”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B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若夫乘天地之正11.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乘”都是“量词,一车四马的合称”的意思.A.趁着;B。骑、驾驭、驾车;D。顺应。)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A都相同B都不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12.答案C(均为副词,确实、的确;连词,表假设,如果;真心诚意。)13与“予除右丞相兼
6、枢密使”的“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C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D为汉家除残去秽13。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除”都是“任命、授职”的意思.A.修治、整理;C。台阶;D。清除、去掉。)1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4。答案D(推辞;找托词、找借口;带领,使跟从;通“纵,合纵的盟约。)15与“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的“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7、不学则殆15。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殆”都是“几乎、接近于”的意思。B。危险;C.大概、恐怕;D。疑惑。)16下列句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16.答案D(均为“应当”的意思。A。对着、面对/挡住,遮挡;B。通“倘”,假如、如果/对等,比得上;C。掌管、主持/占据、把守。)17下列句中“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17.答案A(均为“道理”的意思。B.主张、学说/风尚、传统;C.途径、方法/说、讲;D。通“导”,引导/动词,取道、经过.)1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8。答案B(得意、满
8、足;通“德”,感恩、感激;均为“估计、推测”的意思。)19与“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D人非生而知之者19.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非都是“不是”的意思.A。非难,责怪;B。违背;C。错误的、不对的.)20与“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的“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B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C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20。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复”都是“恢复”的意思。A。免除赋税徭役;B.回答、答复;D。再,又。)21下列句中“负
9、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21。答案B(均为“背负”的意思。A。辜负、对不起/承受、承担;C.依恃、凭仗/违背、背弃;D。使承担/败、失败.)22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C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D盖文王拘而演周易22.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盖”都是连词,表推测原因,“大概由于、因为、原因是”的意思。A。车盖或伞盖;B。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D.发语词,放在句首,可不译。)23下列句中“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23。答案D(均为“与新相对”的意思.A。缘故、原因/
10、变故、事故;B。旧交情/过去、从前;C。衰老/特意。)24下列句中“固”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C.D。24。答案A(均为“本来”的意思。B。坚固/坚决;C。固执、顽固/使稳固、巩固;D。确实,实在/究竟、到底。)25与“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D相如顾召赵御史25.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顾”都是“但是、只是、不过”的意思.A。看望、拜访;B。顾念、顾惜;D。回头、回头看.)26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
11、,不同26。答案D(周代诸侯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国都、京城;出嫁、嫁;归向、归附。)27与“求!无乃尔是过与”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C一日,大母过余曰D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27。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过”都是“责备的意思。A.过失、过错;C.探望、看望;D。超过。)28与“此三者,吾遗恨也的“恨意义相同的一项()A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8。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恨”都是“遗憾”的意思。A.怨恨、仇恨;C.怨恨;D
12、。怨恨。)29下列句中“疾”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29。答案A(均为“憎恶”的意思。B。强、猛烈/快、急速;C.痛心/速、捷;D。患病、生病/痛苦、疾苦。)30下列句中“及”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30.答案C(均为“赶得上、比得上”的意思。A。到、至/涉及、关联;B。追上、赶上/等到;D.接近/连词,表并列,和。)31与“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1.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即”都是“立即、就”的意思。B.副词,就是;C.介词,表时间,“当
13、、就在”;D.走近、接近。)32与“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32。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既”都是副词,“已经“以后”的意思。A.既然;C.尽、完;D.副词,和“而”连用,不久。)33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的“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B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C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3。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假”都是“凭借、借助”的意思。A.借;B.临时的、代理的;C。假装。)34下列句中“间”的意义
14、相同的一项是()A。B.C.D。34。答案C(均为“从小路、抄小路的意思。A.期间、年间/离间;B。参与/中间,当中;D。间或、有时/悄悄地,秘密地。)35下列句中“见”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35.答案B(均表被动,“被”。A。会见/看见,看到;C。用在动词前,相当于“我”“自己”/同“现”,出现、显露;D.谒见、拜见/召见、接见.)36与“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D杀数人,故虏益解36.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解”都是“解开,脱去”的意思。B.解释、解答;C
15、.撤退、离散;D。通“懈”,松懈、懈怠。)37与“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B草创未就,会遭此祸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D金就砺则利37。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就”都是“完成的意思。A.赴任;C.受、接受;D.靠近、接近.)38下列句中“举”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C.D。38。答案A(均为“全、都、整个的意思.B。举出、提出/举起、抬起;C。推荐、选拔/拿、拿来、用;D。发动、兴起/攻占、攻取,此处为被动,被攻占.)39与“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余音袅袅,不绝如缕C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16、而绝江河D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39.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绝”都是“断绝”的意思.A.与世隔绝的;C.横渡;D.绝交。)40与“众不能堪,抶而仆之”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D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40.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堪”都是“经得起、忍受的意思。B。可以、能够;C。胜任;D。能够。)41与“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郑伯克段于鄢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C克己复礼为仁D三纳之而未克41。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克”都是“能够、胜任”的意思。A.战胜、攻克;C。克制、约束
17、;D。完成、成功.)42与“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举类迩而见义远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C佛印绝类弥勒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42.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类”都是“类似、好像”的意思。A.事例;B。同类;D。种类.)4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43.答案D(哀怜、同情;可惜;满、遍;越、更加。)44与“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B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D大将军不听,令长
18、史封书与广之莫府44.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莫”都是否定性无定指代词,“没有谁、没有人”的意思。A。没有;B.不;D。同“幕”,幕府。)45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B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D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45.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内都是通“纳”,“接纳、让进入、放进”的意思.B.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C.内室,指家里;D.内在的.)46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19、失期当斩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46。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期都是“规定的时日、期限”的意思。A.约定;B.周期,指一周年;D.注定.)47与“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的“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47.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奇”都是“特异、罕见、优异、卓越”的意思.A.杰出的;C.余数、零头;D。命运不好、运气不好.)48与“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B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C顷襄王怒而迁之D时北兵已迫
20、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48。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迁都是“贬谪、放逐”的意思。A。变化、变动;B.升官、提拔;D.迁移、转移.)49与“璧有瑕,请指示王的“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D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49。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请”都是表敬副词,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请让我、请允许我”。B。问候;C.请示;D.请求别人做某事。)50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入深林,穷回溪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50.
21、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穷”都是“不得志、不显贵”的意思.A.动词,穷尽、走遍;C.困窘、处于困境;D.穷尽、完结。)51与“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的“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B为汉家除残去秽C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1.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去都是“距离”的意思。A。过去的;B.去掉、除掉;C.离开。)5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52。答案D(勉励、奖励;劝说、劝导;使退、击退;退后、退却。)53下列句中“如”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53
22、。答案B(均为“往、到去”的意思.A.及、比得上/遵从、依照;C.连词,或者/如同、好像;D.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连词,假如。)54下列句中“善”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54。答案D(均为“擅长、精通”的意思.A.友好地、好好地/交好、与友善;B.好/做好、处理好;C。善行/好、正确。)55与“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55。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少”都是“稍微、略微”的意思。B。轻视;C。时间短、不久;D.年少的人。)56与“送子涉淇,至于
23、顿丘”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B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C(陈)球少涉儒学,善律令D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56.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涉都是“渡、渡过”的意思。A。进入、到;B.经历;C.涉猎、学习.)57下列句中“胜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57.答案B(均为“尽”的意思.A。战胜、取胜/胜利;C.胜过、超过/盛大的;D。经得住、能承担/美好的、优美的。)58与“默而识之”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B而今识尽愁滋味C好学勤力,博闻强识,世间少有D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58。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识都通“志”,“记、记住的意思
24、。A.通“帜,标志、记号;B.体会、了解;D.认识、知道。)59与“臣愿奉璧往使”的“使”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D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59.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使都是“出使”的意思。A.派遣;C.假使;D。使者。)60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B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C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D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60.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是”都是“此、这、这个、这样”。A.判断动词,是;C。正确、对的;D.宾语前置的标志。)61
25、与“而彼且奚适也”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D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61.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适”都是“往、到去”的意思。B.出嫁;C。恰巧、正好;D。刚才、刚刚.)62与“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退论书策以舒其愤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62。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书都是“信、书信”的意思。A.著作;C。记录、记载;D。写字、书法.)63与“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C东方物所
26、始生,西方物之成孰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63。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孰”都是“仔细、周详”的意思。A.谁;B。与相比,哪一个;C。通“熟”,庄稼成熟、丰收.)64下列句中“属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64。答案B(均为“连接、连续的意思.A.隶属、归属于/亲属;C.劝请、邀/类、等辈;D。写作、撰写/通“嘱,请托、嘱托.)65下列句中“数”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65。答案C(均为“多次、屡次”的意思,读shu。A.表不确定的数目,几、几个/命运、天数;B。技艺/计算;D。责备、列举罪状,读sh/密、细密,读c。)66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的“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7、)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D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66.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说”都通“悦”,“高兴、喜悦的意思.B。通“脱”,解脱;C。文体的一种;D.劝说、说服,读shu。)67与“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的“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B子路率尔而对曰C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7。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率”都是“带领、率领”的意思。A。全都;B.轻率;C.大抵、一般。)68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燕王私握臣手曰:
28、“愿结友。”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68.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私”都是“私下、暗中、秘密”的意思。A.亲信、心腹;C.个人的、自己的;D.偏爱。)69与“素善留侯张良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D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69。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素”都是“一向、平素、向来”的意思。A.朴素、质朴、未加修饰的;B。预先;C。白色的.)7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70。答案D(热水、
29、沸水;通“烫”,用热水焐、温使之热;眼泪;动词,流泪。)71与“徒以吾两人在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C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71.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徒都是“只、仅仅的意思.A.党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B.跟从的人、随从;D.空、白白地。)72下列句中“亡”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72.答案C(均为“逃亡、逃跑”的意思.A.丢失、失去、损失/败兵、逃跑的敌兵;B。使灭亡、灭掉/死;D。通“无”,没有、不能/外出、不在。)7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
30、同,不同D不同,不同73。答案C(均为动词,“称王”的意思;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怨恨、责怪。)74下列句中“微”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74。答案D(均为“如果没有”的意思。A.微妙、深奥/暗中、秘密地、偷偷地;B。巧妙地/卑贱、地位低下;C.稍微、略微/衰败、衰微、衰弱.)75与“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B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D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75.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危”都是“高”的意思。A.端正;B.危险、危急;C。不稳、不安全。)76与“死亦我所恶”的
31、“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B若夫乘天地之正,,彼且恶乎待哉C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76。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恶”都是“讨厌、憎恶、不喜欢”的意思.A。嫉妒;B.疑问代词,何、什么;D。恶人、坏人.)77下列句中“相”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77.答案D(均为“辅助、辅佐的意思.A。看相/相貌;B.扶助盲人的人/共同、一起;C.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78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令张良留谢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D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78.答案B(例句和B项中
32、的“谢”都是“认错、道歉的意思。A。辞别、告辞;C。感谢、谢恩;D.凋谢、衰亡。)79与“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C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D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79。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信都是“的确、确实”的意思.A.诚信的;B。随便、随意;D.相信,信任。)80下列句中“行”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80.答案A(均为“品行、行为”的意思。B。实行、施行、遵行/经历;C。做、从事/前往、去;D。五行/行走.)81下列句中“修”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81。答案B(均
33、为“长的意思。A。整治、修理、维修/修建;C。善、美好/致,表达;D。实行、采取某种措施来加强/编纂、编写。)82与“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B“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杂然相许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D且君尝为晋君赐,许君焦、瑕82。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许”都是“答应、应允”的意思。A。表示大约的数量;B。赞同、赞许、同意;C.处所、地方。)83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寇)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装不知D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83.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阳都是“山的南坡”的意
34、思。B.太阳、日光;C。通“佯”,假装、表面上;D。温暖。)84与“张良出,要项伯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B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D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84.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要”都是“邀请”的意思.A.相约;B。总括、概括;D。重要、关键。)85下列句中“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85。答案B(均为“遗留、剩余的意思。A。离开、脱离/舍弃、抛弃、遗漏;C.给予、馈赠/寄、送(信);D。遗失、丢失、损失/排泄。)86下列句中“幸”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86。答案A(均为“期望、希冀的意思。B.侥幸/幸
35、运;C。宠爱、宠幸/表希望;D.幸亏/特指封建时代皇帝去某处。)87与“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的“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B以乱易整,不武C其次易服受辱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87。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易”都是“替代、取代”的意思。A.轻视;C。换、换上;D。改变。)88与“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C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88。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阴”都是“暗中、暗地里、秘密地的意思。A.山的北坡、水的南岸;B。阴影、树阴;D.阴暗。)89与“太子日造门下
36、”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B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C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D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89。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造”都是“往、到去”的意思。B.建立;C.制定;D.时代、年。)90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的“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B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胜地不常,盛筵难再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90。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再都是“两次的意思。A.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B。第二次;C。重复、再现。)91下列句中“知”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91.答
37、案A(均通“智”,“智慧、明智、聪明”的意思。B.知道、懂得/知识;C.了解/管、过问;D.主持、掌管/知觉,这里指视觉。)92下列句中“致”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xB。C.D。92.答案D(均为“传达、表达”的意思。A。到、达到/送达、送到、送来;B.招致、引来/取得、得到;C。情趣、意志/得到。)93下列句中“质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93.答案A(均为“典当、抵押、做人质”的意思。B。质疑、询问/通“锧”,杀人时做垫子用的砧板;C。正、刚刚/质朴、朴实、缺乏文采;D.质地、底子/通“贽”,指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94下列句中“治”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
38、D。94。答案B(均为“治理得好、太平安定,与乱相对”的意思。A。惩处、治罪/治理、管理;C。对付/训练、部署;D。讲求/医治。)95下列句中“兴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95.答案A(均为“兴起、产生”的意思。B。起来、起身/兴致、情趣;C.动、发动/振兴、使兴盛;D.兴盛、昌盛/引起、引发.)96与“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族庖月更刀,折也B虽然,每至于族,怵然为戒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D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96.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族都是“灭族、刑及全族的意思。A。众、群、一般的;B.交错聚结之处;C.类。)9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
39、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97.答案C(均为“终于、终究、最后”的意思;众、各;兼词,相当于“之于”。)98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的“贼”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骂逆贼当死B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C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D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98。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贼”都是“害、伤害、残害”的意思。A。作乱、叛国等危害国家的人;B。强盗;D.狠毒.)99与“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的“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D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99.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走”都是“疾行、跑”的意思.B。逃跑;C。趋向或延伸;D.谦辞,相当于“仆人”。)100下列句中“坐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100.答案B(均为“因为、由于”的意思。A。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叫做“坐”/徒然、空;C.因犯罪/“坐”同“座”,座位;D。入罪、判罪、定罪、获罪/坚守、守定.)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