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大学商学院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研究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研究 (英文) The research on the new tren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行政班级 07管理一班 学 号 074010512 姓 名 胡佳秀 指导教师 陆智强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153 22诚 信 承 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下上升公
2、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研究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胡佳秀 2011年5月3日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1 绪论51.1 研究背景5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6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61.4 文章的内容与框架72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研究82。1 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定义8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82。3 盈余管理的评价93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103。1 会计准则的概述103。2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相互影响关系103.3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113.3。1 债务重组收益会计处理的变化
3、113.3。2 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113。3.3 发出存货计量方法的变化113。3。3 允许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113.3.5 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变化113.3。6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改变123.3.7 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123.3.8 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124 新会计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134.1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限制134.1。1 限制上市公司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调节盈余134.1。2 限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134.1。3 限制上市公司利用编制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动调节盈余134.2 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新动向研究144。2.1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
4、理144。2。2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144.2。3 利用研发费用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154.2。4 利用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再固定进行盈余管理154。2.5 利用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154.2。6 利用企业合并进行盈余管理164.3 对新的盈余管理的识别和防范165 准则修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分析175。1 案例背景简介175。2 安阳钢铁在新旧准则下相关项目的处理情况176 结论与建议196.1 结论196。2 建议206.2。1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206。2.2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20参考文献21致谢21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研究The researc
5、h on the new trend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运用会计准则存在的弹性空间,修正会计盈余以期影响其传达的信息,最终达到自身目的的行为。本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以及优劣.在第三部分本文着重论述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得出会计准则并不是产生盈余管理“始作俑者”,而是被利用的工具的结论。同时通过几条具体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为第四部分阐述新会计准则盈
6、余管理的抑制或助长作用做奠定。第五部分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新会计准则提高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最后总结性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 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会计准则 影响 政策 ABSTRACT: Earnings management is the management through using the flexible spa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and revising its accounting earnings to influence the message, and ultimately to achieve their purpose.This
7、 paper combines the 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tical method,aims to fish out the impact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Firstly, through combing literature, to find out the definition, motivation and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In the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
8、onship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comparing the old an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fourth part describing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whether contribute to earnings management forlay.In the fifth part,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getting
9、 ou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will spur on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search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inally coming up with sever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KEYWORDS: earnings management;listed company;accounting standard;influence;police1 绪论本章主要
10、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思路,研究的框架以及本文的内容。1。1 研究背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资本市场也正在逐步发展壮大。自1990年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至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和已经达2026家,其中上证所占有890家,在深证所上市的有113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26.43万亿元,流通市值为19.01万亿元。其中,上证所总市值为17.87万亿元,流通市值14。01万亿元;深证所总市值8。56万亿元,流通市值为4.99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http:/www.csre。)。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经逐渐从原来的
11、“消息市”转向理性市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成了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研究发现,对我国上市公司与盈余信息关系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以下两大规定:一是退市制度,即摘牌制度;二是新股发行制度.它们都是以会计盈余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并且盈余又是很多合同契约的重要参数.为了证明自己在行业的市场地位,企业需要良好的盈余信息;而证券市场公开披露的会计盈余数据也是广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的盈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提供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大敌,为此证券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和会计准则,并不断加以完善,以期强化对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
12、,然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无法消除的。会计信息必须依据会计准则产生,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限制公司盈余管理的泛滥,我国陆续制定和出台了各种相关的会计制度、准则等。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又做了很大的修改。当然在很多方面能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而同时也扩大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可以说是利弊兼备。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盈余管理是当今国内外会计学领域广泛研究的课题,并且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而我国市场机制正处于成长时期,产权结构和市场环境还不合理,证券市场投资者还不成熟,对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管理层腐败、财务欺诈的规范约束还不完善,因此,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就显
13、得更为需要。首先,进行盈余管理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优化资源配置,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总体上压缩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同时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应该通过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企业价值,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综合考虑其他重要因素来评价公司价值而不再仅仅关注和盲目信服财务报告数字。其次,有利于会计准则的执行和完善,盈余管理的研究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证券监管机构在进行准则修正和监管的过程具有参考作用。盈余管理虽然不等于会计选择,但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会计准则的可选
14、择性及监管规则的疏漏来进行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将引起对盈余的重新认识。利益的驱使,必然有很多公司会利用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和新会计准则中的一些新的会计规定进行新的盈余管理。因此关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的探讨有利于会计准则的执行及找出相对应的规范盈余管理的措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完善。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根据盈余管理以及会计准则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在综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并用实例加以论证,分析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探讨几条主要的新会计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包括限制性影响和可
15、能提供的新空间,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几条建议,以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了解国内外学者关于会计准则以及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理论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实例研究,用数据资料加以佐证对比分析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结合以上分析,探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升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动向提出建议并做总结1。4 文章的内容与框架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产生该行为的动机,会计准则的性质及其与盈余管理的互动关系的学习分析,对比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借由新会计准则颁发的契机,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入手,指出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更多的
16、限制但仍然留给盈余管理一定的空间.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新的动向、手段,提出相对应的识别方法和具体的防范措施;最后通过总结盈余管理行为提出相关的建议来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同时指出盈余管理对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包括绪论在内,本文一共分成六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部分 绪论针对国内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研究方法、框架及内容做了概述。第二部分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研究.本章主要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产生动因以及对盈余管理的评价。第三部分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列举众多变化中的八条做详细说明.第四部分 新会计准则变化对我国上
17、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就针对八条变化阐述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限制以及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新的动向。第五部分 准则改变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案例分析。对应变化过的八条准则中的几条,实例分析安阳钢铁变化前后的盈余管理情况.第六部分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上述几部分的分析验证,得出新会计准则在一点程度上确实限制了盈余管理,但同时又为新的盈余管理开辟了道路的结论.最后为会计准则制定以及如何弱化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几点建议2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研究2.1 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的定义研究。美国会计学家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
18、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他将盈余管理限定在了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范围内,采取的方法仅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显然该范围是狭隘的。而另一位会计学家Schipper则是在此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扩张,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盈余管理可以出现于信息披露过程的任何环节,有多种形式.当然众多的界定中还不乏一些持否定观点的。哈佛大学教授Healy曾定义,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过程中,运用个人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的数字,达到舞蹈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的目的”
19、。这是一种超越真实性报告与欺诈性报告之边界的行为或现象,即通过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会计报表虽然缺乏真实性但也不是欺诈性报告。该定义是广泛的,将改变企业投资的时间安排和规划交易也包括在盈余管理的范围内,同时突出了盈余管理的动机问题。而我国广大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这样的: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为特定目的来操纵会计数据,该行为不仅包括对损益表中盈余数字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其他附注等辅助信息的管理。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效用最大化,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而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要增加或至少不减少公司价值,管理人员运用职业判
20、断编制财务报表和通过规则交易变更财务报告,以使财务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来操作会计盈余信息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从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中可以发现,在对盈余管理下定义的过程中,体现了学者对盈余管理行为持有不同的态度,大致是中立和否定两种。本文更为赞赏中立观点,即盈余管理是合法的但不合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出于不同的目的,利用现有会计准则规定中的弹性空间影响会计数据,从而是企业财务报告传达的信息达到企业管理当局所预期的效果的行为。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从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论述中可以发现,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五花八门,但总的意旨都是为了企业相关者的最终利益。其中,本文认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动机
21、:IPO动机.我国的公司法和相关证券法规规定,公司上市满足的条件之一就是该公司要保持近3年连续盈利.由于股票上市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一些预期无法达到规定标准但又计划上市的公司,为了取得宝贵的上市资格,便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美化自身的财务状况,从而达到上市的目标。防亏、扭亏和保牌动机。根据我国公司法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重视上市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该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但是可以允许其申请一年的宽限期。倘若在宽限期内企业仍然无法盈利,其上市资格将被取消.由于我国对于公司上市的规定严格,公司能够取得上市的资格不容易,因此公司一旦上市,其为了保护自身及相关人员的利
22、益,就会通过盈余管理尽可能避免出现面临警告或终止上市的现象。配股动机.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是一种资本成本虽高但融资金额弹性较大且操作较方便的融资方式,因此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进行再融资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配股再融资有严格的要求,1996年规定,申请配股的上市公司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到1999年,该规定又修正为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且每年均不得低于6%;时至2001年,该规定又被调整为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不能低于6%。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大量上市公司在成功发行股票以后,便会利用配股的机会进行再次融资,而为了达到再融资的标
23、准,上市公司会实施盈余管理, 经营者追求个人私利。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股东常常根据盈利状况对经营者给予奖惩,经营者则通过盈余管理追求自身的利益。当公司的利润不能达到股东、董事会的要求时,管理者就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增加公司利润,以巩固自身的地位或获取奖励;而当公司的利润高于股东或董事会的要求时,管理者也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利润,因此高出的这部分或许设法得到奖励,或许还成为下一期股东或董事会调高目标利润的依据。除了上述动机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还可能是出于树立公司形象、进行合法避税、银行短期借款等2。3 盈余管理的评价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产生有其主观动因和客观条件,而这些
24、因素是无法消除的,所以要想完全避免盈余管理是不可能的.从负面效果来看,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是可靠性。盈余管理首先会降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使投资者无法根据财务报告做出最优投资决策而打乱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会给国家税收带来不利影响,使人民的最终利益受到损害.如果管理者的这种行为得不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和监督,那么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机会主义行为模式,即通过盈余管理而不是努力创新而获得高额的管理报酬,从而导致资本市场停滞不前,没法健康发展.从个人利害方面考虑,盈余管理也是有风险的,一旦投资者或债权人发现企业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操作,就会对企业失去信任,那么不仅经营者预期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对企业的声
25、誉及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盈余管理有利于达成有效的契约.因为订立任何契约都必须顾及契约各方的利益和契约成本,如果投资者或者债权人想要通过苛刻的合同条款来消除盈余管理,不仅花费更多的成本,而且还会增加经营者的风险。而如果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允许盈余管理存在,不仅可以是契约成本降低,而且经营者还能对预期或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反应从而克服契约的不完备和固定性,保护相关人员的根本利益。盈余管理还可以将管理者拥有的内部信息尽快、尽可能多地传达给投资者,以减少沟通上的障碍所造成的信息滞导。当经营者预计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所规划时,往往会对企业当期的盈利作适当调整,当然这些都是在合
26、法的前提下进行的。另外,在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盈余管理又可以促进相关法规的调整与创新。由此可见,盈余管理有利有弊,不可绝对化;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会计准则的不完备,盈余管理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应该正视盈余管理的存在,将其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护各相关人的利益.3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3。1 会计准则的概述会计准则是指,规范财务会计信息产生与传输的标准。广义定论,凡是有关财务会计信息产生与传输的标准,都可以谓之会计准则.包括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如基本准则)、具体标准(如具体准则)以及各种法律法规。而从狭义地理解,仅指专门用于财务会计信息产生于传输的一半原则和具体标准,无论这些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
27、采取什么形式、称谓如何,它们都可以称为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主要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是从技术角度对会计实务的处理提出的要求,它不仅是会计核算的标准,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时的重要依据。会计准则对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均有约束力,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则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它们利用的常常是准则的漏洞或尚未规范的空白地带.因此,会计准则的建设,可以从源头上防范盈余管理。下表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中,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个别而不是普遍的,治理结构健全的比其他的盈余管理的程度低,而高质量的事务所和经验丰富的审计
28、师审计的公司发生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等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则是间接的,只有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是事前直接和普遍的。因此,相对其他因素,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是最为关键的。但是,准则的局限性又是盈余管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就形成了两方面的作用:会计准则可以制约盈余管理的发生,又为盈余管理提供成长空间。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表21 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作用比较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会计准则外部审计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等事前事后直接间接普遍个别3。2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相互影响关系(一)盈余管理对会计
29、准则制定的指向.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会计准则的研究发现,会计准则的相关限定会导致资本市场的经济情况,所以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政治行为。会计准则的取向在于利益集团的力量和会计理论自身发展力量的比划,谁的高就偏向于谁.而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为了维护一些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在各种利益的对比较量下,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了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必然会偏离准则制定的本质意图.盈余管理会使会计准则的制定取向受到影响。如果会计准则的制定取向在于利益集团,那么所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本身就违背了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为因素影响过大,就会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反之,如果会计准则以会计理论自身发展为基础,就会使准则的制
30、定更加合理,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二)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股份公司的特征是公司财产所有权与公司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财产的所有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肯定会导致公司管理者为了自身目的,通过信息优势进行相关的隐藏动作,而公司外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则处于信息劣势.为了遏制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的后果的过度蔓延,会计准则的出台是必然的。研究发现,各国会计准则的出台都与制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密不可分。而我国现今已经出台的会计准则,其重点在于规范企业盈余,这无疑是限制了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3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3。3.1 债务重组收益会计处理的变化新准则规定“以
31、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新准则改变了将原来因为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将债务重组收益改记营业外收入。3。3。2 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重新引入并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新准则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模式符合会计发展的趋势,能够较好地反映
32、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与历史成本等其他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能够直接反映企业有关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相关负债所牺牲的未来经济利益的信息.3。3。3 发出存货计量方法的变化新存货准则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相应缩小了企业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范围。同时,新准则取消了对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的说明条款,明确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和其他行业企业一样,均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这一变动使存货取得成本的计算口径更加简
33、明了.3。3。3 允许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新会计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而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准则规定的前提下,允许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显然,这一规定对于高科技及创新类企业而言,减轻了企业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提高了经营者在研发投入上的积极性。3.3。5 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变化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得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新准则对计提
34、时间做了明确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为了确定资产减值损失,原会计制度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公允价值、可回收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市价等多个标准,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方法没有明确规定,计算现值是折现率的选取没有标准。新会计准则就明确说明,资产可回收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同时,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实务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原制度规定:“已经计提减值损失的资产,如果资产价值恢复,则资产减值损失
35、可以转回”,而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都不得转回”。原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应该按照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但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没有单独产品的销售市价,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使用价值,因此单项资产一般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无法确定可收回的金额;实务中对于这类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可操作性。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概念,规定“如果某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难以独立出来,就不应该按照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其可回收金额,而应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来确定,然后据以确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另外,新准则中,在原有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消
36、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七项,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3。6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改变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新准则提出了确认预计净残值的标准,提出了按照反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摊销其价值的方法,指出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改变了原准则中一律“分期平均摊销”的做法,提出了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时止的有限使用寿命内摊销,不再强调按照法律规定年限摊销.3.3.7 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
37、的扩大新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如果可以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构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如果是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构建或生产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可以作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符合条件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并且,如果相关资产的构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门借款以外的一般借款的,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允许将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资产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计入损益。同时,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不再限定于专门借款,一般借款如果被用于购建
38、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也应当资本化。3。3.8 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一)合并财务报表基本理论和合并范围的变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该纳入合并范围.(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新准则中企业合并方式分为两种: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应该按照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计价;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应该按照
39、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按照公允价值计价,并很可能产生购买商誉。在购买法与权益法的选择上,新准则允许使用权益结合法。4 新会计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4.1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限制4.1.1 限制上市公司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调节盈余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相应缩小了企业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范围.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则当期销售成本增加,利润虚减;采用先进先出法,则当期销售成本减少,利润虚增。当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即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减少当期销售成本,增加利润;采用先进先出法会
40、增加当期销售成本,减少利润.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存货发出计价的方法,但是,上市公司也可以借口改变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例如,某企业之前是选择了先进先出法,但后来由于存货数量多、存货周转率较低,而且又面临下跌的市场环境时,他们就可以申请将原先的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造成减少发出存货的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的假象来进行盈余管理。新的存货准则的实施,有利于遏制该类企业通过变更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4。1。2 限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由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凭借相关经验,给以预测评估,没有固定的模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
41、,很多上市公司便会利用这一空间,通过过多或过少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后通过以后年度的冲减或弥补来进行盈余管理。比如,他们可以在盈利状况较好的年度多计提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从而相应减少当期利润,为将来做虚增利润做好准备;而在以后年度,因为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则会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冲回,以增加该年度的利润来达到相应的目的。实际证明,这种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然后冲回的做法在亏损公司尤其是连续亏损面临退市的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扭亏为盈,继续保持上市资格表现得尤其明显。而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
42、计期间都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显然,新准则严格限制了计提与冲减的随意性,填没了企业自主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4。1。3 限制上市公司利用编制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动调节盈余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母公司必须将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以投资比例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该变化更加关注实质性控制,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之前,很多上市公司,为了美化相关会计数据,就会通过降低经营状况不好的子公司的投资比例,将其从合并范围中剔除,或者提高赢利单位的投资比例,将其纳入
43、合并范围来提高企业集团整体业绩.显然,新会计准则的变革,限制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4.2 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新动向研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已经压缩了盈余管理的空间,限制上市公司众多的操控手段。然而,准则的完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新的盈余管理的产生来刺激准则的改进;准则的改革,又会促使利益相关者去探寻新的发展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可以说,旧的盈余管理限制与新动向的发展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通过分析3.3中八条变化过的会计准则,就有三条是限制了盈余管理行为的,但其中的五条,本文认为是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4。2.1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新
44、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并且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实际支付的现金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确认债务重组利得或资产转让损益,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的,重组债务账面价值超过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可以看出,新准则改变了原准则将债务重组损益一刀切地计入资本公积,不确认为当期损益的做法,而是将该损益计入债务人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直接影响当期损益.此项规定将为上市公司提供一条新的盈余管理途径,负债较多,发生了财务困难的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豁免或部分减免债
45、务,增加营业外收入来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特别是那些连续两年亏损的ST公司,为了防止被摘牌,他们极有可能通过与债权人协商,进行重组债务使当年的利润由亏转盈,安全保牌。ST寰岛就是这么一例,因为两年的亏损,于是在2007年进行了收购兼并、资产剥离、资产出售、和股权转让等各种资产重组方法来优化资产提高利润,果然于该年末扭转乾坤,实现了净利润3 72505万元的大跨度转亏。4.2。2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引入,显然是再次接轨国际的体现。因为2001年之前曾泛滥过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所以此次的使用应该说是谨慎的。然而因为中国市场体制的不成熟
46、,在实务操作中难免为盈余管理留下空间。在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时,交易中应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该金额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冲减利润.这期间发生的盈余管理应该说道理是和上面分析的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是一致的。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明确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正,相当于是收入,将增加企业的利润;相反,如果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而造成企业的利润减少。经调查发现,在新准则改革实施的2007年,有40家上市公司发生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其中有32家上市公司产生损益,占有该类交易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