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第一部分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8) 2013试题猜想(13)第二章 教育功能(17)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18)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19)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21) 2013试题猜想(22)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24)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5)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28)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3) 2013试题猜想(34)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36)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制约(37)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39)第三节 中学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任务(41
2、) 2013试题猜想(44)第五章 教育目的(47)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48)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50)第三节 我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54) 2013试题猜想(55)第六章 教育制度(57)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58)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59)第三节 我国的现代学制(61)第四节 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63) 2013试题猜想(65)第七章 学生与教师(67)第一节 学生(68)第二节 教师(69)第三节 师生关系(74) 2013试题猜想(77)第八章 中学课程(80)第一节 课程概述(81)第二节 课程目标(84)第三节 课程设计(85)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87)第五节
3、 我国中学的课程(90) 2013试题猜想(92)第九章 中学教学(96)第一节 教学概述(97)第二节 教学过程(99)第三节 中学教学原则(102)第四节 中学教学方法(105)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108)第六节 教学评价(111)第七节 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114) 2013试题猜想(116)第十章 中学德育(120)第一节 中学德育概述(121)第二节 中学德育过程(123)第三节 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26) 2013试题猜想(132)第十一章 班主任与班级(135)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136)第二节 班级管理(140)第三节 班级活动(144) 2013试题猜想(148)
4、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52)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153)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54) 2013试题猜想(156)第二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58)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159)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160)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162)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64) 2013试题猜想(167)第三章 学习理论(169)第一节 学习概述(170)第二节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171)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174)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78)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79) 2013试题猜想(180)第四章 学习动机(184)第
5、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185)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187)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90) 2013试题猜想(191)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195)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196)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97)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199) 2013试题猜想(200)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203)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204)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206)第三节 知识的遗忘与保持(209) 2013试题猜想(211)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213)第一节 技能概述(214)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216)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218) 2013试题猜想(220)第八章 学习策略(223)
6、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224)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225)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229) 2013试题猜想(231)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234)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235)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238) 2013试题猜想(242)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244)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245)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46)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249)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250) 2013试题猜想(252)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255)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256)第二节 心理评估(258)第三节 心理辅导(260) 2
7、013试题猜想(263)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265)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心理(266)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心理(270)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271) 2013试题猜想(273)第三部分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276)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对象、原则及方法(277)第二节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279) 2013试题猜想(281)第二章 认知(283)第一节 注意(284)第二节 感觉(287)第三节 知觉(289)第四节 记忆(291)第五节 想象(297)第六节 言语(299)第七节 思维(299) 2013试题猜想(305)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307)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308)第二节
8、意志(310) 2013试题猜想(313)第四章 个性心理(316)第一节 个性(317)第二节 能力(318)第三节 气质及性格(320) 2013试题猜想(324)第四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 教学口语与书写技能(328)第一节 教学口语(329)第二节 教师书写技能(332) 2013试题猜想(335)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336)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337)第二节 教案的编写(338) 2013试题猜想(341)第三章 教学实施技能(343)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344)第二节 课堂讲授技能(347)第三节 课堂提问技能(349)第四节 教学板书技能(350)第五节 教学结束技能(3
9、53)第六节 作业布置与批改(354) 2013试题猜想(356)第四章 多媒体教学技能(358)第一节 多媒体教学概述(359)第二节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359)第五章 教育教学管理技能(362)第一节 学生管理概述(363)第二节 班级管理工作(365) 2013试题猜想(368)第六章 教育写作技能(370)第一节 教学工作计划的写作(371)第二节 教学工作总结的写作(372)第三节 试卷分析的写作(373) 2013试题猜想(374)第五部分 新课程改革第一章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376)第一节 我国课程改革的概况(377)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377)第二章 教育观念与学习
10、方式的改革(380)第一节 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改革(381)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改革(383)第三章 课程组织的改革(385)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改革(386)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改革(387)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改革(389)第四节 新课改下的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391) 2013试题猜想(393)第六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396)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397)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398)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401)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403)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404)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405) 2013试题猜想(
11、406)第七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410)第一节 教育法律规范(411)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411)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412)第四节 教育法律救济(416)第五节 依法执教(417)第六节 教师违法行为预防(418)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4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2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3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3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439)教师资格条例(44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4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52) 2013试题猜想(456)第
12、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功能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五章 教育目的第六章 教育制度第七章 学生与教师第八章 中学课程第九章 中学教学第十章 中学德育第十一章 班主任与班级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及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及教育的本质;2.教育的起源、发展历程及趋势,典型的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本章属于教育学的基础章节,侧重于考察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另外,对于几位大教育家的著作、观点、内容要识记,可能会出现主观题。一、教育的定义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句。在说文解字中这
13、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在现代,我们根据教育外延的大小,将教育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
14、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三、教育的本质教
15、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第三,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单选】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 )。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正确答案】A。四、教育起源的学说(一)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
16、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该理论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二)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三)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学家。教育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根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
17、类社会,创造了人本身,劳动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提出,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判断】相对于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论更能反映教育起源的本质.( )【正确答案】.五、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一)古代教育古代教育是适应自然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教育,分为原始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虽然期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征并没有改变。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是在
18、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专门的教育人员,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2)教育没有阶级性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决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此时期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生产劳动服务。一致的教育目的,也决定了平等的教育权利。(3)教育水平低下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很少,所传递的是以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的直接经验,教育内容很简单。教育方法也很单一,只限于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2.古代学校的教育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社会生产水平的
19、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其三,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具和内容,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其四,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1)古代中国 学校萌芽的传说:五帝时代已有大学,名为“成均”,最早见于国礼、礼记。董仲舒第一个指出其为五帝之大学,可被认为是古代学校的萌芽。早在4 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里提到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
20、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成均”和“庠”、“序”、“校”虽还不是正式的学校,但已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西周时期,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教育与国家政治事务密不可分。【单选】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 B。商 C.周 D.秦【正确答案】A.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人讲学之风大兴。当时,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同时,顺应私学的潮流,在齐国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稷下学
21、宫,是战国时期由齐国官方创办的一所集讲学、著述、育人为一体并兼有政治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突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直接促进并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盛况.稷下学宫也成为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单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句话反映出古代教育的典型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目标明确 C.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D.鲜明的阶级性【正确答案】D.秦朝,是按照法家的思想模式建立起来的。因此,秦朝实行文化专制,严禁私学,颁“挟书令”、“焚书坑儒,推行“吏师制度,百家争鸣从
22、此结束。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的官学和私学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学制系统已初具规模,为以后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央太学和地方官学的设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办学校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私学中的书馆和经馆也成为后来私塾、书院的历史渊源.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在地主阶级内部“严士庶之别”,对学校教育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新崛起的汇合儒道佛的玄学、史学等,形成“魏晋经学”,对学校教育影响很大.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23、对于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严格等级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程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体裁,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很大限制。一直到1905年,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废除科举,兴办学堂。(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该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教中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佛教比较关心大众,表现在教育上主要是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3)古代埃及埃及在古王国
24、末期已有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的场所.中王国以后,出现了职官学校,这些学校都是以吏为师和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也兼负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许多文士便设立私学,招收生徒,同时也有传授天文、数学、医学等实用知识的文士学校。于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但是,农民子弟、奴隶子弟和学校是无缘的。(4)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
25、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也比较严厉.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几乎为教会所控制,因而这一时期的主要教育是以培养僧侣人才为目的的教会教育,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主要是培养僧侣和统治阶级的接班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区学校主要对普通贫民子弟进行教育。这一时期的世俗教育主要是通过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进行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综合宗教精神与尚武精神为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击剑、投枪、游泳、下棋、吟诗)。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
26、校。欧洲封建社会的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劳动,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纵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从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形态的活动.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控制,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教育的等级森严,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辩论和死记硬背。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阶级性 B。道统性 C。功用性 D.专制性 E.刻板性【正确答案】ABDE。(二)近、现代学校1.近代社会的教育(1)公立教育崛起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
27、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奠定了物质基础。(3)教育的世俗化为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2。现代教育(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第二,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
28、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计划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第四,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世界物质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
29、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作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第一,重视学前教育,并强化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各国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凸显。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考察和认识,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教育学思想
30、的萌芽(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1)教育对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所以他的弟子中既有贵族,也有被称为鄙人的下层人士,也有像颜渊那样的贫穷的人.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践,对我国教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使不少处于下层的人士也能有受教育的机会.(2)教育目的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君子,这是德育方面的要求.论语子张中说“学而优则仕,则表现了孔子教育目的的另一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培养政治家。(3)教育作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
31、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4)教学原则和方法乐学与立志孔子认为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认为学习的成败与立志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学习必须有恒,必须立志于学,才能使学习坚持下去.学、思、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孔子不仅重视学习,而且也重视思考,而且看到其中的辩证关系.同时孔子也看到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启发诱导论语述而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因材施教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教,使他们都能发挥自
32、己的特长。(5)教学内容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而“行、忠、信”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6)德育的原则和方法孔子关于德育的主张主要有:立志乐道、自省自克、改过迁善.(7)论教师孔子关于教师的看法主要有: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严宽结合.(8)孔子思想的历史贡献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教育思想和经验,大多可以追溯到孔子。他的贡献有: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
33、的下移;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单选】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夸美纽斯 D.荀子【正确答案】A.2。孟子(1)教育作用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这是研究孟子教育作用论的基本出发点。提出“四善
34、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2)教育目的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即“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道德教学孟子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有: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磨练.(4)教学思想孟子提出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3。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全文仅一千二百余字,对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论述,对指导今天的教学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1)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
35、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这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检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一方面也可以从教学反馈中,从学生身上受到启发,完善教学。(2)尊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一方面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技能技巧。(3)长善救失在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问题上,学记提出了“长善救失”的原则。教师要全面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4)藏息相辅对于学生的学习,
36、学记中的思想认为: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联系必须统筹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5)相观而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自身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尤为重要。(6)“豫与“时把握恰当的教育时机,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重要原则。“豫”就是预防,防患于未然。“时”,就是及时,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施教,这样的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在本书中,我们主要讲解孔子、孟子和学记的教育思想。此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先秦时期荀子的性恶论、儒墨显学、道家的“道法自然”等教育思想,也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单选】教育理论届公认的世界上最早论述教与学问题的著作是先秦时期思
37、孟学派的( )。A。论语 B.孟子C.学记 D。中庸【正确答案】C。(二)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1)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2)教学法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讽刺的方法,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答案的荒谬;然后教师用种种事例启发学生,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2.柏拉图(1)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之中。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教育的最终
38、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他认为女子应当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柏拉图认为节制是一种对秩序或对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人应当用理性来指导欲望。(2)学习观-回忆说柏拉图强调理性思维,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事物,学习即回忆,这就是柏拉图的“回忆说”。3.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
39、的。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4.昆体良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为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代表作大教学论,该书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有:第一,提出了教育
40、要适应自然,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等;第三,提出了“泛智思想,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2.卢梭与爱弥儿卢梭是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善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因而教育应该是自然的,即顺应儿童的本性,运用自然的方法,培养自然人.3。裴斯泰洛奇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受教育者脑、心和身体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4。洛克洛克的教育
41、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教育使心灵丰富多彩;“绅士教育主张,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在家庭中实施.这一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其代表作教育漫话之中。(二)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1。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其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最著名的是“四段教学法”,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步进行。后来,他的学生将其发展
42、为“五段教学法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和应用。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付诸实践,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能够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的教育,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单选】近代社会标志着教育学成为初步独立学科的著作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学理论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正确答案】D。2。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的主要观点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4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根本命题,即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学校应成为儿童生活的场所。“教育即生长”是从生活的过程来说的,生活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带来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认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必然带来生活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杜威的教育观点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杜威吸取了西方以往的教育思想以及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以及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代以来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前苏联一批教育家在确立和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事业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教育问题,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教学理论,代表性著作有: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其中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前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四、当代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