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浙江高考一篇写得天花乱坠的作文,却被评为了零分。这篇作文的题目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很出奇的评分,因为这句谚语其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正确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谚语的意思是说:信书不如无书,因为书中所载的内容可能不是真实的,不可全信,而无书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自己思考,分辨是非,并能够明确自己的判断。这个谚语的含义来自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传说: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孙膑教王质读书,给了他很多书卷。有一次,他让王质到一间没有书本的房间里,要他自己想象和思考问题。过了一段时间,王质的能力和见识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于是,孙膑就告诉他:“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王质,书中所载,并
2、不是每一个字都是准确的,有些东西必须自己去考虑、去评估、去判断。这个谚语在今天仍然非常有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非常容易,但是,我们很难确认这个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如果我们一味地相信书中的内容,而不去思考、分析和判断,可能会产生很多错误的想法和决策。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谚语尤其重要。很多学生把教科书里的内容视为铁律,而忽略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样,他们可能会掌握很多知识,但是真正的能力却很有限。而如果他们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更加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不是说书是无用的,而是要提醒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对所有信息进行质疑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做出深思熟虑的决策。最终,这篇获得零分的作文传遍了全国。这篇作文呼吁人们不要一味相信书中的内容,而是要善于思考、质疑和判断。这篇作文不仅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价值观,而且展示了新时代的思考和文化水平。值得赞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