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培养预习能力 提高课堂实效新郑市实验小学赵 巧 云 邮箱:zqy1098126。com电话:62693285 二零零七年五月培养预习能力 提高课堂实效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的确,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更深层次的获取技能。预习无疑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下面我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学预习的粗浅看法.一、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建立正确的预习观.观念决定方法,而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对预习有个正确地认识。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完全掌握新知。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预习作业:“今晚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课第32至33页.”一句话下去,学生随便地打开书看一看, 走马观花, 预习完毕。可以说这样的预习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它充其量让学生成为另一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牺牲品.不但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3、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数学预习应当是建立在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上的. 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使得他们都有一种“优先意识”,预习了之后,浅显得认为自己全懂了,而且万一在预习途中一知半解,也许还会产生了一些偏差。而四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上都会达到一个新的标准和层次,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水平和概括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习, 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才能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本文为互
4、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二 、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指导很重要,如果只布置不指导,那么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不会很明显,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如何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呢?那就要教会学生预习的好方法。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通读课本,了解主要内容.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注重理解,可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边读边写,写出自己体会。预习时要认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作为上课
5、学习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二)、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预习要讲究方法,有的同学习惯死记硬背,这很不好,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因此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本上的相对照,看看自己推导过程的否正确,然后,想想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中有较为明确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亲自摆一摆、算一算、想一想,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更助于熟练的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学生在
6、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2、预习例题时,要理解解题思路。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想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想想还有其他解法吗?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3、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和动手实践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
7、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如果53=15,则5和3是15的因数,15是3和5的倍数。”学生就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62=12,6和2就是12的因数,12就是6和2的倍数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通过动手实践,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不但可以让学生举出例子,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一个真分数,一个大于1的假分数,一个等于1的假分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对知识的预习不再局限于
8、课本,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认识更为深刻。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正方体的特点与长方体进行对比。再如预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指导学生将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5、 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让学生尝试练习,自己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例如预习身份证编码时,学生搜集了:身份证前两个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3.
9、4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所在的城市;第5。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户籍所在的县(区)等等,还有学生提出了验证码如何计算的问题。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三)、精读难点内容,思考自己存在的困惑。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
10、,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了解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并知道了课本的主要内容,可以挑选一些课后的习题,通过这一步来巩固预习所掌握的知识。课本上的练习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着做那些习题,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然后想一想这样行不行,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使预习做得更好。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五
11、)、让学生写预习笔记为了避免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也为了及时准确把握学生预习的情况,有重点、有选择的进行上课,提高课堂的效率,我设计了数学预习笔记,让学生把预习的收获和困惑都写到预习笔记中。学生不会写预习笔记,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提纲去预习.1 布置总提纲我在每课时都会出两个总提纲,即:通过自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在自学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提纲出示以后可以开放式的让学生去思考、去自学,没有条文的束缚,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想象的能力,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后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2 布置分提纲总提纲有了,但对于学习较差的后进
12、生来说,光有这两条还不够,还需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适合他们学习的提纲,因此在总提纲布置以后,我会再出几个与新课有关的分提纲。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在出示了总提纲以后,我又出了以下几个分提纲: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你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你能试着写出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吗?说出你的理由.其实认真的学生在总提纲的自学上已接触到了这些问题,正好有的放矢,能继续并完善自己的自学过程,使自学的效果更明显,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预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就可以慢慢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设计预习的问题. 三、教师在数学预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预习习惯需要师生长期的不懈努
13、力和坚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也说明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做到:(一)、熟悉理解、认真把握教材。 教师对课前预习的布置一定要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认真理解,我们才能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更好地设计恰当的预习内容,设计的预习题目才会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不会再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 (二)、课前预习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可否认,在抓好课前预习的同时,相对传统式教学来说,教师要辛苦许多。因此,我们要将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抓,要让教师深刻了解预习
14、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重视它,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它、发展它,切实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来自学生喜欢的生活素材,甚至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除了教师要认真设计外,我们还要采取一些激励以及竞争措施,如:创新思维奖、学具制作奖、统计小能手等奖励。与此同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老师一定要做具体分析,及时解决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小结,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学生将会把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常规的学习任务完成。(三)预习检查要坚持不懈。孩子的自制能力不是很强,对一项新事物开始有着很强的热情,但过一段时间就会降温,不再想开始那样及时认真地结合提纲进行自学,怎么办
15、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严格把关,让“紧”作自己的助手,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紧主要体现在预习作业的检查上。有两种检查的方式:1 课前检查课前我会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他们预习情况如何,好的表扬并奖励“大拇指”,对于预习不认真的学生一方面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则着重对这些学生予以帮助,及时了解他们在预习中发现什么问题,指导他们正确的看待不懂的问题,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解决这些问题。但预习笔记只是学生从书上摘录下来的一些语句,到底他们把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真实的自学情况。2 课上检查课堂教学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那肯定
16、不利于新知的学习,更不利于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本学期我在教学时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发生这样的弊病,因此我每次上课时都会有二至三分钟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预习质量如何,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并让一些预习不认真的学生吸取教训,从而在下次的预习上能不断地改正不足,争取进步。3 其它检查辅助进行除以上两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外,我还不断总结一些其它的检查方法,使检查的力度能更“紧”.如:我还采用学生互查预习笔记、小组长抽查组员预习情况、优秀预习笔记评比展示等方法,不
17、断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认真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课前预习的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是丰富多样的,有些内容需要在学校获取数据,有些内容需要家长共同参与和帮助。同时,预习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但需要学生的主观努力,也需要教师的严格把关,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监督,让孩子保持将预习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动力。(四)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让预习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课”,教师应创设情境,提供学生活动机
18、会和活动题材,让学生在读、查、思、比、记、练中探索、研究、创造性地学习新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实践证明,在数学学科开展课前预习产生了很好的效果:1、开展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视预习为简单的看书、做题。而是能够在预习时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一定的、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使得学生经过这样的练习,能够主动高效的学习新知识。2、开展课前预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
19、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开展课堂预习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课前预习使学生经书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用底高2这个结论,这就给学生推导公式的形成提供了时间前提。在课堂上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从表面上看,好像为了一个公式的推导花费了一节课的时间。但实际上,学生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感觉了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学习面的知识作了铺垫。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学生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积累了
20、经验和方法,轻而易举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了。 4、开展课前预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预习,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数学课。当课上老师提问他回答对了时,他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有收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由于对新知有了一知半解,在课堂中学习积极性以及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降低,同时,一部分学生“理解”新知的假象也会迷惑教师,导致学生吃了不少“夹生米。另外,如何处理好课堂中预习的好的学生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即便如此,我也痴心不改,因为我相信,雨过总有天晴的时候。在课改的道路上,有坎坷,有挫折,只要我们心中的目标明确,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学生定能学会预习,学会学习,随之提高的还有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习效率。9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