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基本构成常考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基本构成常考点 单选题 1、下列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A黑藻是该实验的理想材料 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基粒 C若高倍显微镜下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观察细胞质流动 答案:B 解析:1)、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2)、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朝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
2、向光源。A、黑藻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黑藻是该实验的理想材料,A 正确;B、高倍镜观察不到叶绿体的基粒,需要用电子显微镜,B 错误;C、由于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如果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动方向应是逆时针,C 正确;D、细胞质无色,叶绿体有颜色,叶绿体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所以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观察细胞质流动,D 正确;故选 B。2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参与 B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C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内质网发达,而胰岛
3、 B 细胞中内质网较少 D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层组成,蛋白质、RNA 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答案:B 解析:1)、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2)、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A、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参与,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发挥作用,A错误;B、细胞膜上存在糖蛋白,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 DNA 和 RN
4、A,其组成成分包括五碳糖,故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B 正确;C、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不能合成分泌蛋白,而胰岛 B 细胞能合成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进行加工和运输,因此胰岛 B 细胞中中内质网发达,而造血干细胞内质网较少,C 错误;D、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由四层磷脂分子层组成;蛋白质、RNA 等生物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 错误。故选 B。3、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脂质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的 2 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
5、为连3 续的两层 C光学显微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不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 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2 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
6、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A、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 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无其它细胞器膜和核膜,脂质
7、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 2 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 正确;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罗伯 特森认为所有的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4 构构成,C 错误;D、科学家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并使之融合,发现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再根据这一实验及其他相关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故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 正确。故选 C。4、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孔是遗传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B囊泡内包裹的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D核糖体的
8、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答案:B 解析: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核膜上的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但核孔仍具有选择透过性。3).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A、核孔是蛋白质和某些 RNA 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 不能进出细胞核,A 错误;B、囊泡内包裹的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小分子的乙酰胆碱在囊泡内,B 正确;C、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再运到溶酶体的,溶酶体自身不能合成大分子物质
9、,C 错误;D、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而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 错误。故选 B。5 5、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双层膜结构 B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 C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D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为核膜,为染色质,为核仁,为核孔。A、为核膜,其具有内膜和外膜双层膜结构,A 正确;B、为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B 正确;C、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和某种 RNA 的合成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 错误;D、为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 正确。故选 C。6、下列有关细胞器
10、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 6 答案:B 解析: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叶绿体:类囊体堆积成基粒;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成嵴;高尔基体:扁平囊重叠增大膜面积。A、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通过类囊体增加膜面积,A 错误;B、内质网是单层膜折叠体,通过折叠外连细胞膜,内连细胞核,增加膜面积,B 正确;C、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增加膜面积,C 错误;D、高尔基通过扁平囊重叠增大膜面积,产生
11、囊泡是为了运输有机物,D 错误。故选 B。7、如图为脂蛋白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 X 在脂蛋白中的排布方式与细胞膜相似 B若该图表示 VLDL,则它主要在小肠上皮细胞产生 C图中 Y 比胆固醇与胆固醇脂的比值增大时,脂蛋白颗粒变小 D图中 Y 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 答案:D 7 解析:脂蛋白主要由蛋白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 胆固醇酯组成,图中 X 为磷脂,Y 是甘油三酯,人体脂蛋白可分为四类:1、乳糜微粒(CM)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3、低密度脂蛋白(LDL)4、高密度脂蛋白(HDL)。A、图中 X 为磷脂,与蛋白质等构成亲水性微粒,在脂
12、蛋白中的排布方式与细胞膜不同,在脂蛋白中是单层,在细胞膜中是双层磷脂分子,A 错误;B、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在肝脏中合成,B 错误;C、图中 Y 比胆固醇与胆固醇酯的比值增大时,脂蛋白颗粒变大,C 错误;D、Y 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Y 含量相对大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降低,D 正确。故选 D。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各种细胞器 B用同位素示踪法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C用荧光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来研究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来认识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D 解析: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的蛋白质。例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A、分离细胞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即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A 正确;8 B、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法,B 正确;C、用荧光标记法标记人细胞与小鼠细胞后进行融合实验,观察到标记蛋白均匀分布,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正确;D、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太低,不能用来观察、认识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D 错误。故选 D。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