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知识归纳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知识归纳 单选题 1、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迄今为止,人类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海洋酸化可能会损伤诸如贝类、珊瑚类等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的是 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 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 C积极植树造林 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 答案:B 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污染
2、,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但不是能减缓海洋酸化的措施,符合题意;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利于环境保护,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B。2、我国古代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墨汁中的含碳单质 A化学性质稳定 B具有氧化性 2 C具有还原性 D具有可燃性 答案:A 我国古代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墨汁中的含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受阳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也不易
3、起变化,故选 A。3、“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答案:D A、碳循环、氧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碳循环、氧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
4、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不符合题意;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符合题意。故选 D。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 CO2与 CO 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3 ACO2可用于灭火,CO 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 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
5、C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故选 C。5、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 D因
6、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C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此,分子构成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不同,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4 同,正确。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近,错误,符合题意。D、微粒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故选 C。6、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A明矾 B活性炭 C石子 D细沙 答案:B A、明矾的作用是吸附较大颗粒
7、,加速沉降,故 A 选项不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除去水中异味,故 B 选项符合题意;C、小石子起过滤作用,除去水中固体杂质,故 C 选项不合题意;D、细沙可起过滤作用,除去水中固体杂质,故 D 选项不合题意。故选 B。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5 C铜用于制导线 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 答案:A A、氧气用于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C、铜用于制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
8、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 A。8、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答案:C A、试管中有空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的是受热膨胀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不符合题意;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此时产物铜的温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产生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要等固体冷却后才能倒出,不符合题意;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符合题意;6 D、根据质
9、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 C。9、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 答案:D A、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B、石墨是灰黑色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物质之一,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符合题意。故选 D。10、2008 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 年北京冬
10、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 “样云”火炬“飞扬”火炬 外 壳 材 料的 主 要 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氢气(H2)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D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 答案:A A、“祥云”火炬的主要成分是铝合金、镁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不都属于非金属单质,选项错误。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能作燃料,正确。7 C、氧气能支持燃烧,助燃物都是氧气,正确。D、由质
11、量守恒定律,两种火炬的燃料中均含有氢元素,都有水生成,正确。故选:A。1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 DCO 和 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A、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所以常用焦炭冶炼金属,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CO 和 CO2组成元
12、素相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 D。1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A密度 B可燃性 C溶解性 D能否与水反应 答案:B A、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收集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可向下排空气法,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不需考虑气体的可燃性,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D、实验室制取气体选
13、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能否与8 水反应,与水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和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应。13、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氮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该气体是一氧化碳。故选 C。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
14、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 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D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CO2、CO 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9 故选 D 小提示: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15、“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
15、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O+H2O D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答案: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一定条件CH3OH+H2O。A、根据方程式,反应物中有氢气,是单质,氢元素是游离态,反应后甲醇和水中含有氢元素,则氢元素变成了的化合态,则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不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
16、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方程式该反应中反应前的分子数目是 4,反应后的分子数目是 2,改变了;不正确。C、根据分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一定条件CH3OH+H2O;不正确。10 D、该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成了甲醇和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 D。多选题 16、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B可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AD A、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是过氧化
17、氢,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错误;B、过氧化氢法制氧气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都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相同;正确;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相同的发生及收集装置,正确;D、氧气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用用带火星木条检验,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能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错误。故选 AD。1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D 除去 CO2中少量的 CO 点燃 AABBCCDD
18、 答案:BD A、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木条复燃则是氧气,可以检验氧气,能达到实验目的;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氮气、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无法鉴别氮气、二氧化碳,因为氮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11 C、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水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不产生泡沫的水是硬水,能达到实验目的;D、除去 CO2中少量的 CO,当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时,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 BD。18、下列说法正确在是 A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78%B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C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
19、了元素周期表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答案:BD A、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中的钙镁离子沉淀,从而转化为软水,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BD。19、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 CO 中混有的 CO2:通过灼热的炭层 B除去 CO2中混有的 CO:在氧气中点燃 C除去 Cu 中的 CuO:加入碳粉并高温 D除去 CuO 粉末中的碳粉:空气中灼烧 答
20、案:AD A、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正确;B、CO2中混有 CO,二氧化碳多,一氧化碳少,无法点燃,并且气体不应该用气体除去,故选项错误;C、Cu 中的 CuO,加入碳粉并高温,容易混入新的杂质碳粉,故选项错误;12 D、CuO 粉末中的碳粉,在空气中灼烧,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除去碳粉,故选项正确;故选:AD。小提示: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20、用某同学利用废旧的粗铜丝、药水瓶组装成如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
21、的棉花会变红 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 CO2 C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答案:AD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盐酸具有挥发性,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故 A 正确。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 CO2,这个方法不可取。故 B 错误。C.该装置不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 C 错误。D.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布袋上升或下降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 D 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 2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如图。图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
22、案,图中曲线 1和曲线 2 分别表示瓶 1 和瓶 2 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3 A曲线 1 说明 1 体积水约消耗 1 体积二氧化碳 B曲线 1 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 1 和曲线 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继续向瓶 2 中注入 20mL 稀盐酸,瓶内的气压一定能恢复到起始气压 答案:ABC 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又有氢氧化钠。A、向两只烧瓶中分别加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水会占据一定的体积,如果二氧化碳不溶于水,那么容器内的压强会变大;如果 1 体积水溶解的二氧化碳大于 1 体
23、积,那么烧瓶内的压强会小于原来的压强,而图中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压强保持恒定,说明 1 体积水约消耗 1 体积二氧化碳;B、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出现图中结果,同时也没有验证是否有新的生成物,所以不确定二氧化碳是否和水发生反应;C、图实验是排除了图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对实验进行的干扰,由于两个烧瓶中水的体积相同,但压强变化量不同,所以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D、由于没有说稀盐酸的浓度,所以加入的稀盐酸不一定能将所有生成的碳酸钠全反应完,所以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确定,同时盐酸也有一定的挥发性,生的氯化氢气体也会对烧瓶内的压强造成影响。故选 ABC。22、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 CO2、H2
24、O(气)、CO 和 H2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组成,同学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和现14 象如下(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每步气体均吸收完全):有关上述实验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取装置 A 中的固体少量到烧杯中,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 B装置 C 的作用是为了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蒸气 C点燃尾气,产生淡蓝色火焰,则尾气中一定只有一氧化碳 D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H2可能有 CO2 或 H2O(气)答案:AD A、通过题干可知,装置 A 中的固体质量增加,故氢氧化钠可能吸水变潮,也可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若氢氧化钠吸收水分,则取装置 A 中的固体少量到烧杯中,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25、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此选项正确;B、因为装置 A 可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所以装置 C 是用来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因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若装置 C 中的粉末由白变蓝,则有水生成,则混合气体中有氢气,此选项错误;C、点燃氢气也会产生淡蓝色火焰,如果氢气量过多,没有全部和氧化铜反应,则尾气中会含有氢气,此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增加,说明气体中有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色,说明有一氧化碳或氢气或二者的混合气体;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说明上一步反应生成了水,混合气体中有氢气;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上一步反
26、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同时说明混合气体中有 CO,所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H2,可能有 CO2或 H2O(气),此选项正确。故选 AD。15 2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B O2和 O3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焦炭可以把铁从磁铁矿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还原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化学性质很活泼 AABBCCDD 答案:BC A.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此选项错误;B.O2和 O3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此
27、选项正确;C.焦炭可以把铁从磁铁矿里还原出来,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此选项正确;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色素,此选项错误。故选 BC。24、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别 B将硫磺在燃烧匙点燃,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用 H2和 CO2两种气体分别吹制的肥皂泡,在空气中均能上升 D氧气能支持红磷燃烧,不支持红磷燃烧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答案:CD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选项 A 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8、选项 B 正确;C、在相同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它们分别吹制的肥皂泡,在空气中前者上升,后者下降,选项 C 错误;D、氧气能支持红磷燃烧,但不支持红磷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氮气,也可以是二氧化碳等,选项 D 错误。故选16 CD。25、过氧化钠 Na2O2因能与 CO2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利用该反应可以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氧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
29、变化 D实验室不必使用除杂装置即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答案:AC A、二氧化碳为反应物,氧气为生成物,故 A 正确;B、该反应不满足“一变多”的反应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 B 错误;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由-1、-2 价变为 0 价,故 C 正确;D、若不使用除杂装置,则制取的氧气中会混有二氧化碳,故 D 错误。故选 AC 填空题 26、某同学以二氧化碳为主题,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请你回答问题。(1)写出生活中利用转化的一个例子:_。(2)若 A 为单质,则 A 可能是_(填化学式,写出一种即可)。(3)CO 与_(填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反应可以实现转化。17 (4)
30、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制作碳酸饮料(2)C(或 O2)(3)CuO(或 Fe2O3)(4)CO2+Ca(OH)2=CaCO3+H2O(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则生活中可来制作碳酸饮料。(2)单质 A 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碳和氧气点燃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则 A 是 C 或 O2。(3)CO 具有还原性,则 CO 与 CuO(或 Fe2O3)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CO2+Ca(OH)2=CaCO3+H2O。小提示:27、化学研究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1)分类角度:二氧化碳属
31、于_(填字母)。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2)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 CO2。据此推测 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3)变化角度: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应用角度:可用碳酸氢钠、柠檬酸、果汁等自制汽水来消暑解热。制汽水时,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有关。Al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在 O2的催化下,铝与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生成 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
32、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限制二氧化碳排放18 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填字母)。a.制定旨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规定 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c.工厂通过加高烟卤直接排放含二氧化碳的废气 答案:(1)b(2)不可燃、不助燃(3)Ca(OH)2+CO2CaCO3+H2O(4)压强 2Al+6CO2O2Al2(C2O4)3(5)c 分析:(1)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 b;(2)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 CO2。据此推测 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可燃、不助燃;(3)二氧化
33、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a(OH)2+CO2=CaCO3+H2O;(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是由于在高压时多溶解的二氧化碳在低压时挥发出来了,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在 O2的催化下,铝与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生成 Al2(C2O4)3。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CO2O2Al2(C2O4)3;(5)19 a.制定旨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规定,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合理;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合理;c.工厂通过加高烟卤直接排放含二氧化碳的废气,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不合理。故选 c。28、合理利用
34、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下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填化学式)。(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_。(3)一定条件下,仅用一个置换反应即可制得 CO 和 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_。答案:CH4 缓解温室效应(或其他合理答案)C+H2O一定条件CO+H2(或“2CH4+O2一定条件2CO+4H2”等其他合理答案)开发使用新能源(或其他合理答案
35、)分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置换反应写方程式及解决能源危机可开发新能源等进行分析作答。(1)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412+14 100%=25%;C3H8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8123+18 100%=18.2%,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CH4;(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缓20 解温室效应、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等;(3)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一定条件下,仅用置换反应即可制得 CO 和 H2,反应
36、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一定条件CO+H2 或“2CH4+O2一定条件2CO+4H2合理即可;(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为缓解能源危机,可在这些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29、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填“活泼”或“不活泼”)。(2)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原因是_。(3)写出石墨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4 不活泼 碳
37、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O2点燃CO2(1)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则其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则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石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30、请你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请选择合适物质的编号填空:A 一氧化碳;B 活性炭;C 氢气;D 氦气;E 二氧化硫。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21 _;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_;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
38、;1mol 氢气中约含有_个氢原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例如,工业上利用 CO2和 NH3生产尿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一定条件CO(NH2)2+X,则 X 的化学式为_。答案:E B D 1.20410 24 H2O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因此,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二氧化硫,故填写:E;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有毒气体,因此,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活性炭,故填写: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故填写:D;1mol 氢气含有 6.0210 23 个氢气分子,一个氢气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因此 1mol 氢气约含有6.0210 232=1.20410 24 个氢原子,故填写:1.20410 2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前有:C、2O、2N、6H,反应后有:C、O、2N、4H,缺少 2H、O,因为 X 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 1,因此,X 的化学式为 H2O,故填写:H2O。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