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文末附答案)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高中地理地貌典型例题年高中地理地貌典型例题 选择题 1、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700 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 a、b为三角洲。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图中 b 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A.退潮时海浪侵蚀 B.退潮时海浪堆积 C.涨潮时海浪侵蚀 D.涨潮时海浪堆积 (2)通过陆架沉
2、积序列,可判断全新世以来()A.潟湖面积扩大 B.海平面呈上升趋势 C.海岸线退缩 D.沙坝向海洋推移 2 2、下图为元旦这天日出时绘制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新月形沙丘素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图示地区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2)沿图中箭头方向该沙丘颗粒物大小变化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颗粒物由大到小逐渐变化 B.颗粒物由小到大逐渐变化 C.颗粒物先变小后变大 D.颗粒物先变大后变小 3、读下列四幅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
3、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3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 4、蓝窗曾经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著名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下图),但该景观已于 2017 年 3 月 8 日上午坍塌。完成下面小题。(1)蓝窗景观属于()A.海蚀地貌 B.海积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冰川地貌(2)造成蓝窗景观坍塌的主要动力是()A.潮汐 B.波浪 C.冰川 D.流水 5、下图甲为“太平洋某岛屿一角自然风光图片”,乙图为“非洲埃及狮身人面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堆
4、积 B.海浪侵蚀 C.内力侵蚀 D.风力堆积(2)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风化风蚀 B.河流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6、下图为“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 (1)观察上图,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页岩坚固致密 B.页岩松软易蚀 C.页岩富含矿物 D.页岩不容易断裂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晚 B.岩层比岩层不易受侵蚀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增强 7、奥里诺科河发源于高约 300400 米的丘陵状高原圭亚那高原,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受赤道辐合带影响,水位季节变化
5、大,一年中有两次沙峰(含沙量的高峰),第一次出现在汛期的涨水期间,第二次出现在汛后的退水期间。下图示意奥里诺科河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奥里诺科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5 A.510 月 B.11次年 4 月 C.611 月 D.10次年 2 月(2)奥里诺科河两次沙峰的主要成因有()汛期干、支流水位上升,支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入干流,形成第一次沙峰 汛期干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形成第一次沙峰 汛后干流水位下降,支流水面落差增大,携带泥沙汇入干流,形成第二次沙峰 汛后干流水位下降,淤积在干流河床的泥沙进入水体,形成第二次沙峰 A.B.C.D.(3)圭亚那高原呈丘陵状的主要原因
6、是()A.岩浆流出,缓慢堆积而成 B.气候湿热,流水侵蚀而成 C.岩浆喷出,快速堆积而成 D.海拔较高,风力侵蚀而成 8、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低位河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被夺河与袭夺河相交处,河流流向极不自然,往往呈现突然转弯的现象,称为袭夺湾,在袭夺湾附近有时形成跌水(瀑布跌落式的水流)。下图为山东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东周河与沂河之间历史上发生过袭夺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图中河段河流流向描述正确的是()6 A.BC 段东北流向西南 B.FG 段东北流向西南 C.CD 段西南流向东北 D.CE 段东北流向西南
7、 (2)袭夺现象出现后,会导致()A.FG 段河流流量增大,泥沙沉积增多 B.东周河流域面积变小,水量季节变化变大 C.D 处河谷变宽,流水沉积作用增强 D.C 处河流流向改变,C 处形成跌水现象(3)有学者认为受溯源侵蚀作用,图中 B、E 两地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可能的移动方向是()A.B 地向 C 的方向移动 E 向 C 的方向移动 B.B 地向 A 的方向移动 E 向 C 的方向移动 C.B 地向 C 的方向移动 E 向 F 的方向移动 D.B 地向 A 的方向移动 E 向 F 的方向移动 综合题 9、读图“北半球某地地质构造及某类水循环示意图”。(1)在流水作用下,乙、丁两处形成的地貌类
8、型分别为 和 。图中小岛最终与 岸(南或北)相连。(2)图中丙处是河流的 (凹、凸)岸,形成原因是 ,丙处河流的对面岸,形成原因7 是 。(3)甲地地质构造为 ,判读依据是 。地貌为山岭,该地地貌的成因为 。10、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到我国各地进行研学旅行,考察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是研学的重点之一。图中是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请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考察归来呈现的地貌景观照片,表现出的地貌形态特点是 ,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中 地(填字母)拍摄的,与该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2)乙同学考察回来说道:“这次我站在温度高达 65的地面拍摄了这张照片,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乙
9、同学拍摄的照片最可能是 图(填数字),这种地貌的名称是 ,多分布在图中地 (填字母),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3)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丙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 图(填数字),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4)丁同学是在海南三亚进行研学旅行,你认为丁同学拍摄的照片最有可能是 图(填数字),研学期间该地多吹 (海风或陆风)。8 11、读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名称。甲 ,丙 。(2)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形成原因。甲 ,乙 ,丙 ,丁 。(3)在丙图上画出风向。(4)图中自 a 到 b(即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粒径逐渐变 ,试
10、解释其成因。9 人教版 2022 年高中地理地貌_017 参考答案 1、答案:D B【提示】海岸地貌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从材料中可知沙坝是海浪的沉积作用,从图中 b 三角洲的形态也可看出三角洲的外缘是向陆地一侧,根据所学知识可判知为 b 三角洲是涨潮时海浪堆积,故选 D。(2)通过图中陆架沉积现在的海洋位置最底层为沼泽沉积,沼泽沉积与沙坝沉积之间为潟湖沉积,可知该地曾经为陆地,并且沙坝向陆地推移,是由海平面上升所至。故选 B。2、答案:D C【提示】风沙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11、10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元旦,日出为东南方,盛行风从新月形沙丘坡度较缓的一侧吹向坡度较陡的一侧,因此图中东北侧为缓坡,西南侧为陡坡,该地常年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故选 D。(2)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迎风坡颗粒物逐渐变小,背风坡颗粒物逐渐变大。故选 C。3、答案:D C【提示】流水地貌 解析:(1)主要考查流水侵蚀作用。(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河流首先向下切蚀形成 V 型谷地,然后不断向两侧拓宽,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丙丁甲乙。故选
12、D。(2)河流流水使谷底和河床加宽加深,这个过程是流水侵蚀作用,C 正确。故选 C。4、答案:11 A B【提示】海岸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材料分析可知,景点“蓝窗”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据此分析,蓝窗位于海岸边海蚀崖的附近,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判断“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故选 A。(2)“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据此判断导致其坍塌的主要动力为波浪,B 正确。故选 B。5
13、、答案:B A【提示】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解析:12 (1)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2)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解答】(1)读图可知,图甲为“太平洋某岛屿一角自然风光图片”,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海浪侵蚀。故选 B。(2)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故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风化和风蚀。故选 A。6、答
14、案:B C【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2)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解答】13 (1)由“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图”知,经过洪水的中期和后期之后,一侧河岸的页岩被流水侵蚀,A错误,B 正确;图示无信息证明页岩富含矿物,C 错误;该河谷存在一个断层,且页岩有明显的位移,D 错误。故选 B。(2)读图可知,岩层原来应该和岩层下部的页岩为同一岩层,下面岩层先形成,因此岩层比岩层形成的时代早,A 正确;图中显示,出露于河床边上的岩层凹陷,而岩层突出,说明岩层比岩层易遭侵蚀,B 正确;流量增大时,河谷底
15、部的沉积物减少,说明河流侵蚀作用增强,C 错误;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D 正确。综上分析,C 符合题意,ABD 不符题意。故选 C。7、答案:A C B【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 流水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河流的汛期时间。(2)本题主要考查了奥里诺科河两次沙峰的主要成因。(3)本题主要考查了圭亚那高原呈丘陵状的主要原因。【解答】(1)根据图示经纬度,奥里诺科河流域位于 4N10N,每年 510 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该区域受赤道低 14 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奥里诺科河进入汛期。故选 A。(2)奥里诺科河一年中有两次沙峰,第一次沙峰出现在
16、汛期期间,原因是汛期干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形成第一次沙峰;第二次沙峰的成因是汛期期间干流水位高,支流流速变慢,部分泥沙淤积在支流,汛期结束时,干流水位下降,支流流速增大,各支流中的泥沙流入干流,产生了第二次沙峰。正确。故选 C。(3)圭亚那高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流水侵蚀强烈,高原面经过长期侵蚀,形成丘陵状高原。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8、答案:D D C【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 流水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解答】15 (
17、1)结合材料“低位河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东周河的水位低于沂河,所以东周河为袭夺河,沂河为被夺河。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的规律可知 BC 段河流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CD 段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AC 错误;C 处出现河流突然转弯,是袭夺湾,为被夺河与袭夺河相交处,说明袭夺前沂河河流的流向为 BCEFG,袭夺现象出现后,因东周河水位低,CE 河段流向发生改变,由东北流向西南,D 正确,B 错误。故选 D。(2)袭夺现象出现后,FG 段河流失去 ABCE 段河流的补给,流量减少,泥沙沉积减弱,A 错;东周河袭
18、夺沂河后,流域面积变大,水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本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水量的季节变化不大,B 错;D 处流量增大落差增大,流水的下切侵蚀加强,河谷变深,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C 错。C 处为袭夺湾,形成跌水现象,D 对;故选 D。(3)B、E 两地均为河流上游,由于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强,所以两地均向河流的源头方向移动。故选 C。9、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北岸(2)凸;流水堆积;流水(侧蚀)侵蚀(3)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解析:解:(1)读图可知乙位于河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容易形成流水沉积地貌,形成平面上呈扇形的冲积
19、扇;丁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泥沙大量沉积,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流水沉积地貌-河口三角洲;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某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入海口地区河水向右偏,不断侵蚀右岸,左岸泥沙不断淤积,最终小岛会与北岸相连。(2)读图可知,丙处河岸凸向河心,是凸岸;丙处河道弯曲,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丙处河流的对面岸为凹岸,是流水侵蚀的结果。(3)从地形上看,甲处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地。从地质构 16 造看,甲处岩层向下
20、弯曲,为向斜。甲处为向斜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小提示】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10、答案:(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A;气候(或水文、土
21、壤)(2);沙丘;B;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3);峰丛林立,地表崎岖(4);海风 解析:解:(1)地貌景观照片为黄土高原,其地貌形态据图可以看出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图中 A 处。原因是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因而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与该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气候(或水文、土壤)。(2)暑假我国最热的地区应该出现在西北地区的沙漠中,乙同学拍摄的照片最可能是图,沙漠中主要的地貌类型是沙丘,沙漠一般形成于内陆地区,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夏季升温快,蒸发量大,多大风蒸发旺盛,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因而形成了沙漠。(3)
22、唐代大诗人韩愈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这条如诗似画的漓江,更有戏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神秀天下无。”丙同学拍摄的照片应是图,漓江位于云贵高原,其地表崎岖,峰丛林立。(4)海南三亚的热带滨海风光最具吸引力,因此丁同学拍摄的照片最有可能是图,暑假海南岛近地面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较低,气压高,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小提示】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
23、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17 11、答案:(1)风蚀蘑菇(左)、角峰(右);沙丘或新月形沙丘(2)风力侵蚀(左),冰川侵蚀(右);流水侵蚀(A),内力作用(B),海水侵蚀(C),冰川侵蚀(D);风力堆积;流水堆积(3)(4)变细、变小;成因:水流出山口后,流速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 解析:(1)根据景观图可知,甲图左图为风蚀蘑菇景观,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右图为角峰,属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乙图中 A 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 为长白山天池模式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C 为青岛海滨石老人,是海水侵蚀作用
24、形成的;D 为挪威峡湾海岸,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丙图是沙丘地貌,呈现新月形,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丁图为冲积扇平原,是河流出山口处,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2)根据上题的分析,甲图左图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右图为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图中 A 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 为长白山天池模式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C 为青岛海滨石老人,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D 为挪威峡湾海岸,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丙图是沙丘地貌,呈现新月形,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丁图为冲积扇平原,是河流出山口处,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3)丙图为沙丘地貌,对风向具有
25、指示作用,沙丘上风向坡度较缓,下风向坡度较陡,故图中沙丘处的风向如图所示:(4)河流在出山口后水流速度开始减缓,泥沙沉积,首先沉积颗粒较大的砾石,然后沉积颗粒较小的砂石,最后沉积的颗粒细小的泥沙,故图中自 a 到 b(即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粒径逐渐变细、变小。18 所以答案是:(1)风蚀蘑菇(左)、角峰(右);沙丘或新月形沙丘(2)风力侵蚀(左),冰川侵蚀(右);流水侵蚀(A),内力作用(B),海水侵蚀(C),冰川侵蚀(D);风力堆积;流水堆积(3)(4)变细、变小 成因:水流出山口后,流速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小提示】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流水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 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戈壁 冰川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 波浪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