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汇总笔记1单选题1、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长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B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相连C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D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相连答案:A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
2、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图所示:由于“分析”可知,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长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2、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肠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ABCD答案:B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
3、A或RN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错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错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正确;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错误;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正确。故选B。小提示:3、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B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答案:D分析: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由题意知,重组
4、病毒的蛋白质来自TMV病毒,RNA来自HRV型病毒,因此重组病毒产生的后代应该与HRV型病毒相同。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由于提供遗传物质的是HRV型病毒,因此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HRV,即HRV型蛋白质外壳和HRV型的RNA。故选D。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B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C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
5、R型菌转化成S型菌答案:D分析:活体转化实验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实验,将活的、无毒的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型(有荚膜,菌落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菌。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实验表明,S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型活菌转化产生S型菌。离体转化实验是艾弗里等人从S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R型活菌
6、混合培养,结果只有S型菌DNA和R型活菌的混合培养的培养基中既有R型菌,也有S型菌,这就是是一部分R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A、活体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有大量S型菌,说明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能稳定遗传,A错误;B、活体转化实验中,无法说明是哪种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B错误;C、离体转化实验中,只有S型菌的DNA才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C错误;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其DNA被水解,故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D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7、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可推出肺炎双球菌R型活细菌可以让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B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
8、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证明了DNA是引起R型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因此得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B正确;C、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因此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通过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实现的,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6、在DNA分子模型的构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A
9、58B75C82D88答案:C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每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的碱基组成,而每个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每个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间需要2个订书钉,每条链上的10个脱氧核苷酸间需要9个订书钉,两条链间的6对AT和4对GC间各需要12个订书钉,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使用订书钉为102929个,所以共使用订书钉为121229282个。故选C。7、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元素有C、H、O、N、P、SBT2噬菌体中嘌呤碱基含量等于嘧啶碱基含量C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工噬菌体与细菌
10、分离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T2噬菌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其元素组成有C、H、O、N、P、S,A正确;B、T2噬菌体的核酸只有双链DNA,而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配对,因此嘌呤碱基含量等于嘧啶碱基含量,B正确;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C错误;D、该实验证
11、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故选C。8、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放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3次,将每次复制的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图中分别代表复制1次、2次、3次后的分层结果的是()Ac、e、fBa、e、bCa、b、dDc、d、f答案:A分析:DNA复制的有关计算: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无论复制多少次,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两条链都含14N的DNA分子数(2n2)个。由于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一个用15
12、N标记的DNA在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1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离心后对应图中的c;复制2次后,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含15N和14N的DNA分子有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有2个,离心后对应图中的e;复制3次后,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含15N和14N的DNA分子有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有6个,离心后对应图中的f。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考查学生对半保留复制的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计算。9、图表示有关DNA分子中的部分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x、y分别表示DNA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量,则符合甲曲线变化B
13、若x、y分别表示DNA两条互补链中(G+T)/(A+C)的量,则符合甲曲线变化C若x、y分别表示DNA两条互补链中(A+T)/(G+C)的量,则符合乙曲线变化D若x、y分别表示DNA一条链和整个DNA中嘌呤/嘧啶的量,则符合乙曲线变化答案:C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A、DNA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量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此情况不符合甲曲线变化,A错误;B、DNA两条互补链中(G
14、+T)/(A+C)的量互为倒数,B错误;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两条互补链中(A+T)/(G+C)的量是相等的,此情况符合乙曲线变化,C正确;D、由于DNA中A=T,G=C,A+G=T+G,嘌呤=嘧啶,嘌呤/嘧啶始终等于1,但DNA一条链中嘌呤/嘧啶的量不确定,D错误。故选C。10、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的数量为a个,让该DNA分子连续复制,已知在第n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提供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6a个,则n等于A2B4C5D7答案:C分析: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需要四种脱氧核苷酸做原料,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a2n-1=16a,则n=
15、5。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a2n-1;该DNA复制n次复制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a(2n-1)。11、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对此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B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全保留复制C结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分散复制D
16、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答案:D分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ABC、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但不能肯定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17、,继续做子代DNA密度鉴定,若子代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是半保留复制,ABC错误;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形成的子代DNA只有两条链均为14N,或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5N两种类型,因此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只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D正确。故选D。12、基因作为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可能在复制等时期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从而改变遗传信息。某DNA在第一次复制过程中发生如图所示变化,若再复制两代(该过程不再发生突变),则突变DNA占()A1/2B1/4C1/8D1/16答案:B分析:据图可知:该DNA在第一次复制过
18、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一条链上G变成烯醇式异构体,与T配对,随后在配对时就会有G-C变成T-A。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方式复制,复制过程一条链上G变成烯醇式异构体,复制后就变成G-T碱基对,该异常DNA再复制两次,就会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有T的那条链继续复制就会形成A-T碱基对,有G那条链形成正常得到G-C碱基对,所以4个DNA中有一个异常DNA的,突变的DNA占1/4,ACD错误,B正确。故选B。13、若某生物体内嘌呤碱基占40%,嘧啶碱基占60%,则该生物的遗传物质是()ADNABRNACDNA或RNADDNA和RNA答案:C分析:DNA与RNA的判定方法:(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
19、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若某生物体内嘌呤碱基占40%,嘧啶碱基占60%,则该生物可能是细胞类生物,也可能是RNA病毒,若为细胞类生物,则其遗传物质是DNA,若为R
20、NA病毒,则其遗传物质是RNA。故选C。14、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答案:D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其中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标记噬菌体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搅拌器中搅拌,
21、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没有证明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染色体,A错误;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不能证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人体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识记不同科学家采用的实验方
22、法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使其进行细胞分裂。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20.20B40.40C40.20D20.40答案:C分析: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一次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放射性,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
23、体含有放射性,一条染色体上不含有放射性,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因此20条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暂时加倍,其中一半染色体含有放射性,一半染色体不含有放射性。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故细胞中染色体总数为40条;由分析可知,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0条。C符合题意。故选C。多选题16、用15N标记含有4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其中有腺嘌呤7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
2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A若将第二次复制结果进行离心,则在试管中会出现一条中带,一条重带B复制过程中需要鸟嘌呤核糖核苷酸1950个C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2.5%D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答案:AB分析: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15N标记一个DNA分子,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则得到4个DNA分子,其中两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被14N标记,另外2个DNA分子,1条链被15N标记,另一条链被14N标记,故若将第二次复制结果进行离心,则在试管中会出现中带和轻带,但是不会出现重带,A错误;B、复制过程中需要鸟嘌呤脱氧核
25、糖核苷酸,不需要鸟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CD、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15N标记一个DNA分子,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一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其中只有2个含有15N的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含有14,故含有15N的DNA分子占2/16=12.5%,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CD正确。故选AB。17、将某精原细胞(2n8)的核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三次连续的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与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三次细胞分裂都为有丝分裂,则产生的所有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细胞最多为8个B若三次细胞分裂
26、都为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体为8条C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所有精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体共有16条答案:ABCD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
27、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经过3次有丝分裂得到8个子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时不是将含15N的DNA全部移向细胞的一侧,而是随机分配,则第二次有丝分裂得到的4个子细胞可能全有15N标记,同理第三次有丝分裂最多得到
28、8个含15N标记的子细胞,A正确;B、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15N-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有15N-14N的染色体为8条,含有14N-14N的染色体为8条,B正确;C、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若一个标记的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有8个15N-14N的DNA,每个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每个子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又用14N为原料进行DNA半保留复制,则减I后期每个细胞中都有8条含15N-14N的DNA,8条不含15N的14N
29、-14N的DNA,复制后由于15N-14N、14N-14N的DNA共用着丝粒,故减I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C正确;D、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若一个标记的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每个子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所有精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体共有8条,以上是其中一个精原细胞的情况,另一个精原细胞情况也相同,故最初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精原细胞,这两个精原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最终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所含的15N的染色体共有16条,D正确。故选ABCD。18、某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
30、误的是()ADNA分子中碱基对C-G所占比例越大其越稳定B复制时,的断裂需解旋酶,形成需DNA聚合酶C若链中A+T占52%,则该DNA分子中G占24%D该DNA分子链从5到3端的碱基排列顺序是TGCA答案:B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氢键,为腺嘌呤,为磷酸二酯键。A、由于碱基对C-G之间有3个氢键,而A-T之间有2个氢键,所以碱基对C-G所占的比例越大,DNA分子越稳定,A正确;B、图中为氢键,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将氢键断裂,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错误;C、若链中A+T占5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
31、NA分子中A+T占52%、G+C占48%,由于C=G,则该DNA分子中G占24%,C正确;D、DNA分子中,与磷酸基团相连的碳叫做5端碳,且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该DNA分子链从5到3端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T,D错误。19、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B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C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答案:BCD分析: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
32、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分析题图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三个复制起点复制的DNA片段的长度不同,圈比较大的表示复制开始的时间较早,因此DNA分子复制的起始时间不同,A错误;B、DNA分子的复制首先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双链间的氢键断裂,B正确;C、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过程,提高了复制的速度,C正确;D、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复制具有多个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进行,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故选BCD。20、在含有4种碱基的D
33、NA片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片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0.5B胞嘧啶为1/2b-1a个Cb0.5D胞嘧啶为1/2b-1b个答案:ACD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原则。B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且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已知A=a,占该片段全部碱
34、基的比例为b,则碱基总数为a/b,因此C=G=(a/b-2a)2=(1/2b-1)a,B正确,D错误;AC、由于A=T=a,则b肯定小于05,A、C错误。故选ACD。小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推理、计算。21、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B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等位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C基因是遗传物质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其化学本质是核酸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BD分析:1.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
35、排列;2.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3.DNA与基因的关系: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一个基因中有成百上千对脱氧核苷酸,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细胞中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A正确;B、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但等位基因
36、不都是成对存在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色盲基因不成对存在,B错误;C、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故选BD。小提示:结合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分析选项。2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式BDNA分子中A+T的数量一定等于G+C的数量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答案:A
37、CD分析:1.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2.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A、DNA分子由两条单链组成,这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B、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但A+T的数量不一定等于G+C的数量,
38、B错误;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D、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正确;故选ACD。小提示:结合DNA分子的结构分析选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3、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一般是可信的B拍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属于物理模型C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需先将细胞破碎后再放入离心管中离心D对一些化合物用15N或18O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可详细观察物质运行轨迹答案:AC分析: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A、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
39、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一般是可信的,A正确;B、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为实物图片,不属于模型,B错误;C、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差速离心法获得各种细胞器,C正确;D、对一些化合物用15N或18O进行同位素标记,15N和18O其不具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AC。24、DNA和RNA均可作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下列对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就真核细胞而言,的叙述均正确B综合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CDNA和RNA均可贮存遗传信息可作为的条件但不能作为的条件D正确,因为DNA可自我复制但RNA不能,
40、且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ABD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由于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就真核细胞而言,其遗传物质为DNA,而不能描述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A错误;B、综合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果,可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不能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B错误;C、DNA和RNA均可贮存遗传信息是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但不能作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C正确;D、正确,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和RNA均可自我复制,D错误。故选ABD。25
41、、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该DNA分子中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是A:T;G:C=3:3:7:7D该DNA分子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答案:AC分析:已知DNA分子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另一条链上A2T2G2C2=2143,则该DNA双链中ATGC=3377;已知该双链DNA中含有200个碱基,则A=T=30个,C=G=70个。A、该DNA分
42、子含两条链,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个,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30(22-1)=90个,B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C正确;D、因为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碱基对的种类数也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种,D错误。故选AC。填空题26、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假说认为: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_断裂。解开的_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_原则,通过形成_,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
43、上。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作_。答案:氢键两条单链碱基互补配对氢键半保留复制解析:略27、DNA复制是一个_的过程,需要_等基本条件。DNA独特的_,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保证了能够准确地进行。DNA复制的方式是_,DNA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两个_的DNA分子。答案:边解旋边复制模板、原料、能量和酶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复制完全相同解析:略28、DNA是_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_载体,每条染色体上有_DNA分子。答案:主要主要1个或2个解析:略29、分析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G是五碳糖中的_糖(2)有丝分裂
44、后期A与C的数量比值为_,C由_种E构成。(3)A主要由B和C构成,B的中文名称是_(4)D在A上呈_排列。答案:脱氧核糖1:14蛋白质呈线性排列(1)据图分析,G参与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故属于五碳糖中的脱氧核糖。(2)A为染色体,C为DN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比为1:1;C为DNA,是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3)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B为蛋白质。(4)D为基因,A是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0、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对这类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_片段。答案:RNA解析:略31、
45、DNA准确复制的原因_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答案: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析:略32、思考DNA中的N、P分别存在于脱氧核苷酸的哪一组成成分中?_答案:N存在于含氮碱基中,P存在于磷酸基团中。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元素组成为C、H、O)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故DNA中的N、P分别存在于含氮碱基和磷酸基团中。33、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9_连接起来。(2)_属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3)DNA在细胞内的空间构型为_,它最初是由_提出的。答案:氢键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