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0 ,大小:568.01KB ,
资源ID:2129065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1290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必练题总结.pdf)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必练题总结.pdf

1、1 20232023 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必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必练题总结练题总结 单选题 1、据明万历九年(1581 年)徽州府的一份土地登记图册记录,该图内的业户共占有 3195.87 亩土地、分别属于6719 个地段,平均每个地段不足 0.5 亩;这些业户的土地有 45%分布在本乡、其余的均分散在外乡。由此可推知,当时徽州府 A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为主 B弃农务商的现象比较普遍 C大地主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D大商业资本向土地集聚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该图内的业户共占有 3195.87 亩土地、分别属于

2、6719 个地段,平均每个地段不足 0.5 亩;这些业户的土地有 45%分布在本乡、其余的均分散在外乡”可知,徽州府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为主,A 项正确;材料不是弃农务商,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小农经济,而不是大田庄经济,排除 C 项;材料并没有涉及资本流向,得不出大商业资本向土地集聚,排除 D 项。故选 A 项。2、明代以前,士大夫们积累紧财富的方式通常是买地;明代以后很多士大夫开始经商,用钱来投资或者做生意。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繁荣推动社会观念变革 D“工商皆本”观成为主流 答案:C 解析:2 依据材料可知,明代以前士大夫们的财富

3、主要用于买地,明代以后,士大夫开始经商,将财富用来投资或者做生意。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使得人们财富观发生变化,因此出现材料现象,C 项正确;明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排除 AB 两项;明代的经济主流思想仍然是重农抑商,而非“工商皆本”,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黄宗羲指出“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要做到“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他意在 A强调道德修养 B弘扬个人主义 C批判君主专制 D倡导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可知,黄宗羲强调学问要有用,或者治天下、或者为民用,这体现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4、D 项正确;道德修养、个人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B 项;黄宗羲在材料主张中没有明确的反对君主专制,排除 C 项。故选 D 项。4、梁启超曾说过:“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固非事实也,然元、明间犯罪之人得一度牒即可以借佛门作逋逃之薮,此却为一事实。儒林外史中胡屠户奉承新举人女婿,固非事实也,然明、清间乡曲之人一登科第,便成为社会上特别阶级,此却为一事实。”这说明小说 A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B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D多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 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梁启超认为水浒传、儒林外史的记载中部分内容不是事实,但也有部分内容是事实,因此明代小说能够反映社会

5、现实生活,A 项正确;据题意可知,梁启超认为小说中的部分内容不是事实,因此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史料,而非重要史料,排除 B 项;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和多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3 5、明代,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再经皇帝批准任用,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 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 B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 C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 D致使科举的选官功能被削弱 答案:A 解析:廷推而来的高级官员意味着得到了官僚体系的认可,这种

6、制度较为理性,有助于构建政治领导层,A 项正确;廷推制度与加强专制无关,排除 B 项;明代废除了宰相,排除 C 项;廷推是在现有官员体系中推选,和科举制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6、清代前期对一些地区的治理措施(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地区 治理措施 西藏地区 驻藏大臣、金瓶掣签、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台湾地区 府县制度:设置台湾府 东北黑龙江流域 军府制度:设置黑龙江将军等 内蒙古 盟旗制度 新疆 北疆:军府制度(伊犁将军)西南地区 改土归流 A大一统国家的凝聚力初现 B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缓和 C朝廷奉行内外相制的政策 D政府因地制宜管理边疆地区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归纳可得清

7、代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地制宜,从而巩固了统治,D项正确;“大一统国家的凝聚力初现”为秦汉时期,排除 A 项;材料不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排除 B 项;内外相制是宋代在京城内外保持兵力平衡的措施,排除 C 项。故选 D 项。7、清朝户籍管理制度相对松弛,到康熙年间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永停编审,名存实亡。这一做法 A符合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 B加剧清朝财政收入困难 4 C顺应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D导致清朝基层治理混乱 答案:A 解析:摊丁入亩使得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A 项正确;摊丁入亩虽然取消人丁税,但是将税收摊

8、到地税征收,并未导致财政困难,排除 B 项;清朝没有进入民主政治,排除 C 项;清朝基层治理体系混乱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A 项。8、清朝皇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西域都护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西藏与新疆地区民族事务归属该机构管理;顺治皇帝对五世达赖喇嘛册封,康熙皇帝对班禅大师进行册封;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大师共同管理西藏。C 项正确;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排除 A 项;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唐朝,排除 B项;伊犁将军,全称为

9、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 D 项。故选 C 项。9、1776 年乾隆皇帝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将明朝降清之臣祖大寿、洪承畴等编入官修史书贰臣传,之后又将“降而复叛”的吴三桂等编入逆臣传。这表明清朝()A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 B彰显封建的正统道德 C缓和满汉的民族矛盾 D重视前朝的史书修撰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乾隆皇帝大力表彰忠臣(在明末清初因为抗清而遇难的明朝官员),对于明朝降清之臣则列为叛徒,将“降而复叛”的吴三桂等列为逆臣,可见清朝旨在宣扬“忠君”的思想,也就是彰显封建的正

10、统5 道德,B 项正确;题干反映出乾隆皇帝对明清官员的重新评价旨在强调“忠君”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没有体现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扩大政治统治基础应该是指科举制这一选官制度的作用,排除 A 项;题干没有体现清朝旨在缓和满汉的民族矛盾,而是彰显“忠君”的正统道德,排除 C 项;重视前朝的史书修撰不是材料的主体,材料的主旨是乾隆皇帝通过对明清官员的重新评价来彰显封建正统道德,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0、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这表明()A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B

11、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可以看出,明朝一方面提高内阁大臣的地位和身份,另一方面用司礼监来制约内阁,这样使内阁、司礼监共同理政,互相制约,从而保证皇权独尊,A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和司礼监均不是法定机构,二者的权力大小来源于皇帝的信任与否,材料中内阁和司礼监权力的扩大体现的实质正是皇权的加强而非衰落,排除 B 项;“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只是材料一部分意思,比较片面,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宦官势力恶性膨胀,只能体现出宦官赢得了皇

12、帝的重用,另外,宦官权力来源于皇权,形势并没有失控,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1、明万历年间松江府富豪潘允端的日记显示,从粮食种植、水利兴修、花木栽培、蔬菜培育到购买农具,出售产品、发放工资等各种农庄生产、管理事务,他都全部参与。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生态农业已具规模 C农业经营方式革新 D租佃关系较为成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潘允端亲自参与管理和发放工资,”可分析出可见主要是雇佣关系,C 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是近代开始,排除 A 项;农业的多种经营方式结合并不等于生态农业,材料并未体现对生态的重视,排除 B 项;材料所6 述潘允端亲自参与管理和发放工资,可见主要是雇佣

13、关系,而不是租佃关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2、有学者论及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说,传统体制乃由明代“洪武型”财政制度所创造的“洪武体制”,这个体制影响至今。而近代中国亦因此一传统体制,无力或无意转型成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式社会故追溯前五百年,即可了解最近中国遭遇困难的渊薮。下列对“洪武体制”叙述正确的有 其以推崇儒学的正统地位为前提 内容有延续朝贡体系,实行海禁政策 影响包括地方财权持续向中央集中 难以适应近代世界国际竞争的要求 ABCD 答案:B 解析:结合明初的相关背景可知,“洪武体制”推崇儒学的正统地位,延续朝贡体系,实行海禁政策,但这一体制难以适应近代世界国际竞争的要求,符合题意,

14、B 项正确;“洪武体制”下中央并不能始终保持地方财政向中央集中,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13、明朝前期,政府规定除朝贡贸易外,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隆庆元年(1567 年),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开放海禁。这一变化 A导致了朝贡贸易体系的瓦解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维护了沿海地区秩序的稳定 D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从明初的“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到隆庆元年“开放海禁”,这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说明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D 项正确;开放海禁并没有使朝贡贸易体系瓦解,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不能说明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15、产生,排除 B 项;开放海禁是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而非维护沿海地区秩序7 的稳定,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4、近代学者杨昌济在 1914 年说,“今者五族一家,船山所谓狭义之民族主义不复如前日之重要;然所谓外来民族如英法俄德美日者,其压迫之甚非仅如汉族前日之经验,故吾辈不得已五族一家,遂无须乎民族主义也”。材料反映了 A传统民族主义精神的拓展 B汉族和外来侵略者的矛盾加剧 C民族主义始终是社会主题 D近代民族主义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答案: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材料体现了近代学者杨昌济对王夫之(王船山)传统民族主义思想中反对外来民族压迫思想的继承

16、和发展,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矛盾加剧,并非只是汉族和外来侵略者的矛盾加剧,排除 B 项;民族主义始终是社会主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近代学者杨昌济对王夫之(王船山)传统民族主义思想中反对外来民族压迫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近代民族主义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5、据日下旧闻考记载,1784 年,乾隆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的历代帝王均应具有“庙享”地位,最后使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 188 位。乾隆此举旨在 A认可中原政治文化 B强调自身的正统性 C扩大帝王入祀范围 D继承中华文化遗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

17、学知识可知,乾隆皇帝提出的“法戒兼资,古可为鉴”的祭祀要义,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完善并确立了历代帝王庙 188 位入祀帝王的统一多民族帝王祭祀体系,彰显了“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帝系传承特点,将历代帝王庙的祭祀境界进一步升华、进一步完善,D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继承中华文化遗产,不是简单地认为认可中原政治文化,排除 A 项;正统性可以看成是继承的合法程度以及在伦理道德上的地位,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材料不是扩大帝王入祀范围,而是强调继承中华文化遗产,排除 C 项。故选 D 项。8 填空题 16、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鼎盛局面,史称_。答案:康乾盛世 解

18、析:略 17、清朝政府专设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_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答案:理藩院 因地制宜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18、传统科技(1)李时珍的_、徐光启的_和_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2)徐宏祖的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答案: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徐霞客游记 解析:9 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

19、问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对各自领域的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所以空白处依次为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宋应星、徐霞客游记。19、从_末年起,_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_的目的,严厉禁止_,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答案:元朝 日本 倭寇 明朝 经济封锁 海外贸易 解析:结合明朝对外关系的内容可知,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

20、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广州、福建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20、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_。明成祖设立 _。答案:丞相 内阁 解析:略 21、社会局限(1)经济:男耕女织、_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_。答案:自给自足 转型 解析:10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

21、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政治上,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西方社会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时,中国社会仍然停滞不前。所以空白处依次为自给自足、转型。22、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_和_政策。答案:海禁 闭关锁国 解析: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阻碍其缓慢发展的因素有海禁、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等政策。23、明朝前期,派人到_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并对东北_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答案:东北 奴儿干都司 女真 解析: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6、17 世纪之交,女

22、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 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1636 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24、这一时期,以_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_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_”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这种_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_于世界潮流。答案:英国 广州 十三行 闭关自守 落后 解析

2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晚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1 25、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_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_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_ 答案:北部 瓦剌 明英宗 解析: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

24、中俘虏了明英宗。1571 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材料分析题 26、帝国风貌 悠悠华夏五千年,孕育了众多帝国。为彰显帝国风貌,某兴趣小组制作了若干学习卡片。卡片一: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卡片二:分裂中的帝国南北朝 卡片三: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卡片四:落日下的帝国清朝(1)将下列选项对应至上述卡片中(填写字母)A开元盛世 B胡汉通婚 C军机独尊 D文成公主入藏 E.颁推恩令 F.伊犁将军 G.郡县乡里 H.以孝治国 I.设立河西四郡 J.设台湾府 卡片一_(10 选 3)卡片二_(10 选 2)卡片三_(10 选 2)卡片

25、四_(10 选 3)(2)若增加“儒学转型的帝国宋朝”学习卡片,则下列对该时期“儒学转型”理解正确的是 A从德治思想到罢黜百家 B从两汉经学到程朱理学 12 C从敬天保民到孔孟之道 D从程朱理学到西学东渐(3)请按题意将字母填入时间轴上方的空格内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心即理致良知 C民贵君轻 D新文化运动 E.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 F.焚书坑儒 G.明天理,灭人欲 H.克己复礼为仁 (4)若进一步研究卡片三的主题,除已有的选项,还可补充哪些内容?试举三例。(5)请将中国古代帝王与其统治时期的特征相匹配。(填写字母)康熙(_)A无为而治 明太祖(_)B走向鼎盛 汉高祖(_)

26、C经济重心南移 唐太宗(_)D宰相制度结束 宋高宗(_)E.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答案:(1)EGI BH AD CFJ(2)B(3)东周:CH 秦:F 汉:A 宋:G 明:B 民国初:DE(4)三省六部、政事堂、科举制、贞观之治、丝绸之路、国际都会长安、遣唐使(5)E D A B C 解析:(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开元盛世是在唐代,胡汉通婚是南北朝时期,军机独尊是清代,文成公主入藏是唐代,颁推恩令是汉代,伊犁将军的设置是在清代,郡县乡里是秦汉时期,以孝治国是南北朝时期,设立河西四郡是13 汉代,设台湾府是清代。所以对应卡片一的是 EGI,卡片二对应的是 BH 卡片三对应的是 AD 卡片四对

27、应的是 CFJ。(2)程朱理学形成于宋代,所以 B 符合题意罢黜百家是在汉代,孔孟之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学东渐开始于明清时期,所以选 B。(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心即理也,致良知是明代王阳明的主张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国初年出现的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也是在中华民国初年焚书坑儒是在秦代明天理,灭人欲是北宋理学家的主张克己复礼为仁是春秋时期孔子的主张。所以东周对应的是 CH 秦对应的是 F 汉对应的是 A 明对应的是 B 民国初对应的是 DE。(4)卡片三是唐朝时期,进一步研究唐朝可以列举与唐朝有关

28、的史实,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贞观之治、丝绸之路、遣唐使等。(5)根据 A 中的“无为而治”可知,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因此 A 对应的是汉高祖;根据 B“走向鼎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明君,在他执政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盛世局面,称之为“贞观之治”,因此 B 对应的是唐太宗;根据 C“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 C 对应的是宋高宗;根据 D“宰相制度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因此 D 对应的是明太祖;根据 E“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

29、朝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因此 E 对应的是康熙。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因为经济富裕和时间充足,经常去各国游历,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1731年,他回国后开始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写作,在 1748 年出版了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他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研究法的精神,强调法律应当与政体相适应,在专制政体下,人们是没有自由的。在他看来,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还提出了权力分立的理论。他认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要想相互制约,需要有一些制度上的安排。首先,司法权不应该设为永久的。其次,立法机关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授权行政机

30、关逮捕有犯罪嫌疑的公民。最后,行政可以通过反对权来参与立法。他对三权分立的表述比洛克提出的更完善,把它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因此,书中的思想理论不仅指导了十八世纪欧美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为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各种法律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摘编自宋海凤浅析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14 材料二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变革意义的一个关键时期。黄宗羲在抗清斗争失败之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由武装斗争转变为哲学思想上的批判,这一转变使得黄宗羲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并最终著成了明夷待访录。书中的内容虽少,但是却涉及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军事建设、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他批判一切封建专制君主,民

31、主贯穿全书,描绘了一幅批判封建旧制度,构建民主新制度的宏伟蓝图。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民主启蒙思想意义的著作,书中阐释的民主思想对我国近代的维新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具有深远影响。摘编自高帅奇从看明清民主思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与黄宗羲作为伟大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法的精神与明夷待访录产生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著作撰写的因素。答案:(1)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批判封建专制,构建民主蓝图,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研究领域广泛且有深度;思想主张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2)论法的精神:封建专制走向没落,社会矛盾尖

32、锐;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开始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明夷待访录: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弊端显现;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产生;西学东渐。(3)作者的人身阅历;所处社会环境;前人的思想理论成果等。解析:(1)从思想家本人的品质及其思想主张两个方面来概括他们成为伟大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具有创新精神,批判封建专制,构建民主蓝图,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研究领域广泛且有深度;思想主张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论法的精神诞生于 18 世纪中期,这时的欧洲封建专制发展到末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快速,反教会反封建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部分国家已经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这都推动了

33、孟德斯鸠作品的诞生。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末清初,明清政府空前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发展到末期,社会矛盾日益显现;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缓慢发展;思想上,西方的学术思想传入中国,15 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理念。(3)从作者的人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得出影响著作撰写的因素。主要有作者的人生阅历,所处社会环境,前人的思想理论成果等。28、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图 1 至图 3 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架构示意图,图 4 为民国初年中国政体架构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两项政治制度。(2

34、)材料二中,图 1 所示中央官制是什么?指出其中丞相的地位及职责。(3)概括图 2 与图 3 所示中央官制对相权进行调整的相同目的,并指出其做法的不同。(4)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趋势。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2)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位及职责: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3)目的:加强皇权。不同:分散相权;废除丞相。(4)皇权不断加强(或皇权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解析:(1)17 根据材料“皇帝信玺”、“秦朝主要郡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秦朝的皇帝制度和地方上的郡县制。(2)根据材料图 1 中的“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等信息及所学知

35、识可得,图 1 指的是中央的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首,其职责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3)根据材料图 2 和图 3 的“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得,图 2 与图 3 所示中央官制对相权进行调整的相同目的是加强皇权;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通过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明朝废丞相,六部直接皇帝管辖,加强皇权。(4)通过以上材料得出的主要信息,各个朝代都是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在这个过程中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小提示: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明代中叶以后,不仅私人海外贸易势力直接冲击着明代的市舶制度,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亦直接瓦解着市舶

36、制度所维系的朝贡贸易体系。明代后期将打击走私贸易的防海机构海防馆改为肾饷馆,饷税制度的出台是我国关税制度上的一大进步,推动了海外贸易管理由市舶司制度向海关制度转变。康照二十三年(1684 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在福建设立闼海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分别在广东、江南两省设立粤海关和江海关;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又在浙江设立浙海关,从此海关制度代替了历代的市舶制度。海关口岸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转站,它的设置,为沿海省份开辟了广阔的商品流通渠道,加快了沿海省份商品经济繁荣的步伐。摘编 自彭巧红明至清前期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建立海关制度的背

37、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建立海关制度的影响。答案:(1)背景:民间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传统朝贡贸易体系的瓦解;传统市舶制度革新;海禁开放;西方殖民者东来。18 (2)影响:促进了对外贸易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了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国家对进出口税的征收;为向近代海关转变奠定了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明代中叶以后,不仅私人海外贸易势力直接冲击着明代的市舶制度,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亦直接瓦解着市舶制度所维系的朝贡贸易体系。”和所学知识知识得出民间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传统朝贡贸易体系的瓦解;传统市舶制度革新;海禁开放;西方殖民者东来。(2)根据材料“明代后期将打击走私贸易

38、的防海机构海防馆改为肾饷馆,饷税制度的出台是我国关税制度上的一大进步,推动了海外贸易管理由市舶司制度向海关制度转变。”得出促进了对外贸易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向近代海关转变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海关口岸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转站,它的设置,为沿海省份开辟了广阔的商品流通渠道,加快了沿海省份商品经济繁荣的步伐。”得出推动了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国家对进出口税的征收。小提示: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 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 2/3 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

39、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1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材料三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及这一主流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

41、意义。答案:(1)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形成因素: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2)典型代表: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3)创新: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意义: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解析:(1)主流:根据材料一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

42、历史”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形成因素:根据材料一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2)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二中“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有贞观之治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可知,导致贞观之治这一和谐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唐太宗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等。20 (3)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创新”主要有,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等(列举其中两例即可)。意义:根据材料三中“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知,加强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根据“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国家和历史等方面分析可知,清代对边疆的经营,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