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知识题库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知识题库 单选题 1、2021 年河北省 PM2.5 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15.3%,改善幅度为“十三五”以来最高。下列举措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 C提高森林覆盖率 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 答案:D A、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C、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废气还是排放到
2、了空气中,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故选 D。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答案:B 2 A、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错误;B、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是燃烧,故错误;D、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都是通过燃烧获得,还有一部分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获得,故错误。故选 B 3、课堂上,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混有少许浓硫酸的高锰酸钾固体去
3、接触酒精灯灯芯,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这就是神奇的化学魔术“魔棒点灯”。在此过程中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及其它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放出的热使玻璃棒点燃了酒精灯 B二氧化锰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 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老师用灯帽盖灭了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答案:B A、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故 A 正确;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而不是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并不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故 B 错误;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故 C 正确;D、用灯帽盖灭了酒精灯,利用
4、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 D 正确。故选 B。4、2022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 B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 D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A A、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会产生粉尘等有害物质,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符合题意;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 A。5、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5、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B A、“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说法正确;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 B 说法错误;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说法正确;D、面粉厂、加油站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的粉尘或可燃的气体,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
6、要严禁烟火,说法正确。故选 B。6、将棉手帕放入 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4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
7、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8、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5 答案:C 分析: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条件:要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 A 正确;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 B 正确;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故 C 不正确;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故 D 正确。故选 C。小提示: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8、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
9、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答案:D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是正确的做法,故 A 正确;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并采用适当措施,故 B 正确;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这是逃生的正确做法;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应使用电梯逃生,这样做非常危险,故 D 错误。点睛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遇到火灾,应采取正确措施保护自己,并预防意外事故发生。9
10、、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P2O5B面粉 C镁粉 DCH4 答案:A 分析: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6 A、P2O5为固体颗粒,不燃烧,不会发生爆炸,故 A 正确;B、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面粉的极细的粉尘,当这些粉尘悬浮于空中,并达到很高的浓度时,一旦遇有火苗、火星、电弧或适当的温度,瞬间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猛烈的爆炸,故 B 不正确;C、镁粉燃烧时产生强烈的白光并放出高热。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故 C不正确;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火能引起
11、爆炸,故 D 不正确。故选 A。10、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迄今为止,人类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海洋酸化可能会损伤诸如贝类、珊瑚类等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的是 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 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 C积极植树造林 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 答案:B 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污染,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但不是能减缓海洋酸
12、化的措施,符合题意;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利于环境保护,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B。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7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答案:C A、加油站的空气中可能含有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不符合题意;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
13、用“干冰”灭火器扑灭,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不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提高,符合题意;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以控制火势,不符合题意。故选 C。12、2020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应严禁
14、烟火 答案:B 分析: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119,故 A 正确;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故 B 不正确;8 C、森林发生火灾,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是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故 C 正确;D、加油站、煤粉厂等含有可燃物,遇烟火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则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故 D正确。故选 B。13、2020 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
15、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BCD 答案:A A、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B、该图标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C、该图标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D、该图标是“禁止放易燃物”,不符合题意。故选 A。1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答案:C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选项说法错误。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比如轮胎爆炸
16、是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9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比如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而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5、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选项 气体 X 水温/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BBCCDD 答案:D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 A、水温 5,未达到白磷 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 选项错误;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 B 选项错误;C、水温到
17、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 C 选项错误;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 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 选项正确;故选 D。多选题 16、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环保方面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 71%被海水覆盖 B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 80 多种矿物 10 C今年春节期间,哈市居民燃放烟花、爆竹明显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 PM2.5 也会减少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答案:CD A、地球表面约有 71%被海水覆盖,故 A 不正确;B、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 80 多种元素,不是 80 多种矿物质,故 B
18、不正确;C、PM2.5 指的是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 PM2.5,今年春节期间,哈市居民燃放烟花、爆竹明显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 PM2.5 也会减少,故 C 正确;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故 D 正确。故选 CD。17、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 0.94%C地球表面的咸水占总水量的96.5%,都来自海洋 D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其他能源有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沼气等 答案:AD A到目前为止,
19、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故选项正确;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 0.03%,故选项错误;C地球表面的咸水主要集中在海洋和盐水湖中,故选项错误;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故选项正确 故选:AD。18、一定条件下,4.6g 乙醇与 8.0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4g H2O、4.4g CO2和物质 X,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醇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11 B物质 X 含碳元素、不含氢元素,是单质 C生成物质 X 的质量为 2.8g D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5O2点燃_6H2O+2CO2+4CO 答案:BD 分析:
20、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4.6g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2446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4.6g1646100%=0.6g,氧元素的质量为:4.6g-2.4g-0.6g=1.6g;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00%=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218100%=0.6g,氧元素的质量为:5.4g-0.6g=4.8g,物质 X 中不含氢元素,含碳元素与氧元素,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1.2g=1.2g;氧元素的质量为:1.6g+8.0g-3.2g-4.8g=1.6g
21、,则 X 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g12:1.6g16=1:1,化学式为 CO。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由于反应过程中生了一氧化碳,乙醇发生了不完全燃烧,说法正确;B、物质 X 是一氧化碳,含碳元素、不含氢元素,是化合物,不是单质,说法错误;C、生成物质 X 的质量=1.2g+1.6g=2.8g,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乙醇和氧气,生成物是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比=4.6g46:8.0g32:5.4g18:4.4g44:2.8g28=2:5:6:2:2 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5O2点燃_6H2O+2CO2+2CO,说法错误。故选 BD。19、“细菌冶
22、金”的原理是利用氧化铁硫杆菌促使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并能为CO2 和H2O合成有机物提供能量。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2 A整个流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B图中有机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C反应:4FeS2+15O2+2X=2Fe2(SO4)3+2H2SO4,X 为H2O2 D氧化铁硫杆菌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答案:BC 分析:氧化铁硫杆菌促使 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释放的能量供给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时,部分或全部氧元素转化到有机物;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都不变;氧化铁硫杆
23、菌在反应中,能够促使 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起催化作用。A、借助利用氧化铁硫杆菌促使 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释放的能量供给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故 A 正确;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时,部分或全部氧元素转化到有机物中,故 B 不正确;C、由4FeS2+15O2+2X=2Fe2(SO4)3+2H2SO4可知,反应前后铁原子都是 4 个,硫原子都是 8 个,反应后氧原子是32 个,反应前应该是 32 个,其中 2 个包含在 2X 中,反应后氢原子是 4 个,反应前应该是 4 个,包含在 2X 中,因此 X 为H2O,故 C 不正确;D、氧化铁硫杆菌在反应中,能够促
24、使 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起催化作用,故 D 正确。故选 BC。20、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3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大气污染 D农药、化肥的污染 13 答案:AC A、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故 A 正确;B、白色污染是指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故 B 不正确;C、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会造成大气污染,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大气污染,故 C 正确;D、三峡工程不能控制农药、化肥的污染,故 D 不正确。故选 AC。21、“节约资源、保护环
25、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是“国家节水标志”,呼吁人人节约用水 B有害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烟尘不会 C煤燃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D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 答案:AC A、上图是“国家节水标志”,呼吁人人节约用水,故正确;B、有害气体和烟尘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C、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CO、SO2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故正确;D、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合理施用农药,故错误;故选:AC。22、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
26、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14 C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也可能发生爆炸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AC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 A 选项推理正确;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故 B 选项推理错误;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甲烷具有可燃性
27、,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故 C 选项推理正确;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臭氧的混合气体,故 D 选项推理错误。故选 AC。23、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B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C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凡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 答案:AB 分析: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有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加,比如钠在氯气中能够燃烧。A、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故 A 选项叙述正确;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
28、热现象,故 B 选项叙述正确;15 C、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故 C 选项叙述不正确;D、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故 D 选项叙述不正确。故选 AB。小提示: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燃烧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燃烧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4、对于研究开发新能源,在一次课堂活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具有想象力的能源开发方式,下列发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_ A利用粒子能量,比如电磁能、核能、氢能、氢能以及各种微观粒子能量和能量波 B在其它星球上建立居住地和开采星球上的资源,例如土卫六的温度极
29、低,在这样的环境中,甲烷等有机物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可大量开采 C制造时光机,穿越到一万年前,大量开采化石燃料,运回现在使用 D通过核聚变技术制造人工太阳,在恒星或人工太阳周围建造大型能量装置收集能量 答案:ABD A.利用粒子能量,比如电磁能、核能、氢能、氢能以及各种微观粒子能量和能量波,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符合绿色化学理念。B.在其它星球上建立居住地和开采星球上的资源,例如土卫六的温度极低,在这样的环境中,甲烷等有机物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可大量开采,利用节约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制造时光机,穿越到一万年前,大量开采化石燃料,运回现在使用,违反客观事实,不可能实现,所以不符合绿色化学理
30、念。D.通过核聚变技术制造人工太阳,在恒星或人工太阳周围建造大型能量装置收集能量,利用节约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ABD。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16 A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答案:BC A、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释放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
31、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不带电,不符合题意。故选 BC。填空题 26、我国自主开发长征系列“长三丙”运载火箭,其中第三级采用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的火箭发动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控制液态氢技术的国家。请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液氢作燃料除了发热量高单位产生巨大推力以外,还有一个与环保有关的优点是_。
32、答案:2H2+O2点燃2H2O 化合反应 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氢气完全燃烧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2H2+O2点燃2H2O,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液氢作燃料有一个与环保有关的优点是生成物是水、无污染。27、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填写下列空格:(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碳酸钠 甲烷 一氧化碳 碳酸,属于有机物的 17 是_(填序号,下同),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_。(2)木炭可以做燃料,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的排放量。请写出一例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答案:C+O2点燃
33、CO2 CO2 绿色出行(1)甲烷属于有机物;汽水中含有碳酸;(2)木炭主要成分是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O2点燃CO2;(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少用化石燃料,多用新能源、节约用电、绿色出行等都符合这一主题。28、下图是进行有关化学实验的装置或操作。(1)实验一:测定某河水样品的 pH。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河水样品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比较,读出该样品的 pH7。(2)实验二:探究灭火原理。烧杯中蜡烛熄灭,烧杯中蜡烛不熄灭,说明其灭火原理是_。(3)实验三:探究活性炭性质。装置 A 中充满了红棕色的 NO2气体,向 A 中加
34、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然后再将 a 与 b 连接,打开 T 处弹簧夹,装置 B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答案:标准比色卡 隔绝空气(或氧气或 O2)红棕色褪去(或消失)漏斗中液面上升(1)测定某河水样品的 pH,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河水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18 比来确定 pH,故填:标准比色卡;(2)烧杯中烧杯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后,蜡烛熄灭,烧杯中蜡烛能接触到氧气,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或氧气)可以灭火,故填:隔绝空气(或氧气或 O2);(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装置 A 中充满了红棕色的 NO2气体,向 A 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
35、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褪去(或消失),活性炭吸附 NO2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少,打开 T 处弹簧夹,装置 B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漏斗中液面上升,故填:红棕色褪去(或消失);漏斗中液面上升。29、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快,这是因为_。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煤粉与氧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 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除需要氧气外,还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快,是因为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30、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但燃烧控制不当会引起火灾。(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
36、,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_和_。(2)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其灭火的原理:_。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19 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填字母序号)。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1)温
37、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提供热量 隔绝氧气(2)隔绝了氧气 AB#BA(1)实验中白磷与红磷都在铜片上方,且都与氧气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则对比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根据上述的实验可知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燃烧的热量及隔绝氧气;(2)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A、灭火器中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时迅速汽化,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则灭火时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达到灭火效果,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B。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