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攻略练习课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课型.其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
2、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一练习课的不同形式。 练习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的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小学数学练习课,根据练习内容可以分为单项练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两种.这两种练习课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单项练习课较注重巩固性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
3、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具体地说:1单项练习课:练习的要求比较单一,可以在新授课之后,针对教材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安排练习;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练习,以提高学生辨别的能力;还可以在平时作业或试卷解答中,发现问题和错误为了及时纠正和补漏,一般采用针对性练习。例如,新教材分时电表教学,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课,它是在学习了小数的乘除法后得练习课,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普遍,这节课还充分体现了其广泛的应用性,俱有浓烈的生活味的。2综合练习课:综合练习课的目的是使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练
4、习课安排的习题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又能做的出的练习题。练习题的深度难度比单项练习课的要求要高。综合练习课中的习题设计,要利于知识归纳梳理和解题思路的拓宽.练习题的安排层次要清楚,由浅如深、逐步提高。内容间要衔接,达到知识的沟通。例如,新教材四年级下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练习课,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教师在设计时,通过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适当的探索,跳一跳就能够到果子,教学活动充满了一个又一个智慧的挑战。二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
5、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2)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5)要有弹性,分量要适中,做到质、量兼顾;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三练习题设计策略。1.问题引入,回顾再现。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或习题的
6、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操作要领:围绕前面学习的内容(知识、方法)设计问题.问题的形式可以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也可以是典型的一道或者是一组习题;还可以通过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提出相关的问题。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知识、方法)进行简要的回顾.问题的形式可以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可以是典型的一道或是一组习题,还可以是检查上节课的作业等.作为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在练习课的开始,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或对习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诊断及点拨,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7、。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回顾再现应简短高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问题形式。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教学目标: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操作要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学生逐题练习,及时订正。本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作为分层练习中的“分层”一是指习题分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二是指因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做题的速度有差异,
8、作为提高性或拓展性练习,是作为调控练习时间,培养优等生的数学能力的选做性练习。基本练习: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设计以巩固“双基”为主的习题,通过练习,强化“双基,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及数学规律的理解,熟练有关的技能.在练习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性练习,做好补教补学。综合练习: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综合有关知识的、变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式),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习题。在提高学生“双基”的掌握和熟练水平的同时,沟通有关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拓展性练习:其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练习的补充,可以是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
9、思考题.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的习题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要及时订正和评价,保证其正确率;在订正和交流中,要注意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注意发现有创造性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提高、拓展性练习”作为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试做的情况确定是否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处理“提高、拓展性练习”时既要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3.自主检测,评价完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达标性的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操作要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测试题。测试题可以是以测试纸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
10、课本上或基础训练(伴你成长)上的习题作为测试题。测试题尽可能一次性呈现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检查的方式批阅,也可以由教师在课下集中批阅。对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个别问题要由学生自己订正.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本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达标性检测。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不足,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措施。自主检测:检测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以“双基”为主,并具有层次性。可以是以测试纸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指定课本上或练习册上的题目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评价完善:学生自我分析检测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错误,进
11、一步完善认识。教师收集全班的情况,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有些练习课,在“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这一环节中边练边订正,练习的比较充分,时间占用多,这种情况下,“自主检测”的环节不一定安排;对于检测的题目,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检查的方式批阅,也可以教师在课下集中批阅,课后或在下节课上进行订正。4。归纳小结,课外延伸.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所练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完善认识、感受收获;通过课外延伸作业,强化“双基,培养有关的能力。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本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提升,突出重点和
12、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练习课教学设计建议.(1)要有“情趣”。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习题的单调或者说习题的模仿与套用等,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等,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2)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战。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
13、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三是要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有收益。(3)要有“生活味”.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
14、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4)要有“内涵”。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一要深入钻研新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选择重点练习题、设置疑问、分析讲解、启发指导,都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防止无重点的满堂练,转移和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明确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据班级特征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对每一道
15、习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习题的价值。要注重解题后进行反思或小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融会贯通,必须进行反思或小结。这部分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应提倡、鼓励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运用不同的小结方式。如,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比较弱,归纳、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由于“图示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运用图示法进行小结,适合低年级学生。(5)要有“个性”、有“自我”。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时间。要让学生感觉是“我在练”、“我在思考,“我在
16、用心来练习的”,而不是老让学生感觉“老师在统治课堂,我是在为老师而练,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总之,无论是什么课型的课,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充满智慧挑战,能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有生活性,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 附录:商不变性质练习课学案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运用商不变的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2.能探究商变化的规律,并加以运用.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3.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4.经历比较标准的方法,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
17、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商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商变化规律的概括.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1、运用商不变性质在括号里填空。 1233=(1239) (3 ) 36060=(360 ) (6010) 168=(16 ) (8 ) =(16 ) (8 ) 二、分层次探究(一)探究题纲:1、200元可以怎么购买笔记本(三种不同规格:2元、10元、20元)观察算式什么数变化了?什么数没有变化?2、思考: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会有什么变化规律呢?1)猜测论证2)整理得出结论3)用字母表示(二)汇报提纲:1)通过自己的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同组同学可以补
18、充。2)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被除数、除数以及商之间的关系。3)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三)分组汇报三分层练习1、填一填:(1) 15050=3 ( )50=6(2)1803 = 60 1809 =( )(3) 240 80 = 3 240( )=6(4) 96 12 = 8 ( )4 = 82、轻松园地:(1)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3倍,商( )。(2)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3倍,商( )。(3)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扩大3倍,商( )。(4)除数不变,要使商扩大3倍,被除数应( ).3、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 ”(1)两数相除,如果被除数缩小4倍,除数不变,那么商也不变。( )(2)25025,如果
19、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5倍,那么商是5( )(3)304(302)(42)( )四、提高练习1、两数相除,商是54,如果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缩小2倍,商是多少?小组讨论2、ab=cd 余数会有什么变化3、挑战难关:34100700= 4850017050350=(34100+34100)(700+ )= 五回顾总结反思1、从易入手构建数学 数学是抽象的,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其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情境,又要引导学生以此为素材,自主探究从中提炼数学模型。基于此,我在课始创设了简单的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提取相关感性认知,从熟悉角度思考问题解决方案。再以这些算式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算式
20、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其实就是被除数或除数发生变化时,而商会有哪些变化规律。从而将简单的问题逐步上升到数学思考,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白点,并经历猜想、验证、概括、应用这些主动探究过程,提炼并完善出“商不变性质”这一数学模型。2、实践感悟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经历、体验、感受”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改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活动过程已刻不容缓。在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时,我们应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采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让学生亲自尝试,体验感悟,才能理解知识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占有“空白点的成效性,从而使学生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本
21、节课我为学生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实践感悟.首先是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思考、探究、论证,初步体验这一生活原型还蕴涵了“商变化这一现象,然后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商变化规律,并逐步抽象。最后,通过将自己感悟、抽象出的结论与书上的结论进行对比以及应用性质,最终感悟、完善对“商不变性质”的认识,达到理性升华的内化效果.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模式 一、练习课的特点1、练习课的内容安排层次清楚。练习课是在新授课的学习之后安排的,我们可以从基础出发,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在巩固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首先从基础题的练习出发,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然后通过比较练习题,一
22、些变式练习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辨析能力,最后通过向生活中延伸的拓展性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使学生在练习课上得到发展.2、练习课的内容形式多样化.练习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设计的题目形式多样,丰富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可以通过操作式、图例式、对话式等习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3、练习课的内容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练习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再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在练习的题目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就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
23、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了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题目,让学生走向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模式图例三、实施要点1、明确目标,激发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开始,要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创设自然亲切的对话情境、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自主参与的活动情境、价值引领的问题情境、获取成功的体验情境等练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明确练习课的具体目标和相关要求。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练习首先要面向基础,让所学的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要通过上述有意义练习情境的启发下,教师应引领学生对基
24、础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同伴交流等途径进行回顾,通过师生对话,说清基础知识内容的重点和注意点,为下面展开的具体练习搭好支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本能力形成性练习.练习时,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对新知的自我内化,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基础巩固、技能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受。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练习中要加强学生的对新知的辨析和质疑能力。组织练习时,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对一些比较题目的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新知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对一些题目的自主探索,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抽象概括出所思所想,抽象概括出自己的发现;通过师生
25、的交流对话,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三、应用实践,拓展延伸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练习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洋溢着现代生活气息的拓展题和相关的实践活动,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在摘“果子”的过程中领悟方法,以“动”促“思”.这样既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四、当堂反馈,小结反思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结束阶段,可以设计适当的检测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及时反馈矫正,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评价,进而对本节课的表现、练习情况等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体验快乐与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总之,练习课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和情感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人人的发展”,达到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