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重点知识点大全1单选题1、清代嘉庆年间编撰的珠里小志记载了当时朱家角镇人口分类统计,除了户数(1502)、口数(5937)以外,把人口分成:男口、女口、幼童口、幼女口、店伙口、雇工口、奴仆口、婢女口、僧口、道士口、女尼口。其中店伙口267人,雇工口99人。据此可知,朱家角镇()A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工商业人口不断增多D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朱家角镇已经拥有雇佣工人群体,构成了劳动力市场,这是早期工业化的特征,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排除A项;明代中后期在江南
2、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体现不出朱家角镇“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能推断出工商业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排除C项。故选D项。2、如表是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有关教育机构采用教材的内容情况,据此可知,明清教材教育机构主要教材内容官学经义类、律政类、礼制类、告诫类、文体类、军事类、科技类书院理学、心学、实学、考据蒙学基础识字类、伦理规范类、名物典故类、诗歌文章类、数理科技类A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B强调儒家思想的教育与传承C已经开展近代科学技术教育D只允许在专门教育机构使用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主要教材的内容涉及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A项
3、正确;材料内容远超儒家思想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尽管涉及科学技术,但不是近代科技,排除C项;材料所示教育机构中官学是专门机构,书院和蒙学则不是,排除D项。故选A项。3、为维护统治秩序和促进社会稳定,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政权建设。钦定吏部则例记载了对各部违法行为的处分则例;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所有事务“虽微如芥子”也须“一一关白上宪,闻之中枢”;大清会典记载清代设官采用复职制,一满一汉,以满为主,其上另设管理大臣直接向皇帝陈奏请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中枢”之中最重要的机构是军机处官员复职制不利于缓和阶级、民族矛盾清朝制定完备的法律章程有利于规范执政复职之上的管理大臣必须使用密折奏事ABCD答案:B解析
4、:结合所学知识清朝“中枢”之中最重要的机构是军机处,正确;材料大清会典记载清代设官采用复职制,一满一汉,以满为主,有利于缓和阶级、民族矛盾,排除;根据材料“钦定吏部则例记载了对各部违法行为的处分则例.大清会典记载清代设官采用复职制,一满一汉,以满为主,其上另设管理大臣直接向皇帝陈奏请旨。”可知清朝制定完备的法律章程有利于规范执政,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复职之上的管理大臣必须使用密折奏事,排除。综上,正确,B项正确;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4、土尔扈特部是元臣后裔。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的重重截击,从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返回祖国,得到清政府的厚待。这说明
5、A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B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中华民族拥有凝聚力向心力D清朝实行了平等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土尔扈特部是元臣后裔,其历经艰险从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返回祖国,这说明中华民族拥有凝聚力和向心力,C项正确;A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不出清朝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A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
6、货币B布匹在宣德至景泰年间是最主要的支付手段C布匹、稻谷一直作为支付手段D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可以看出,从明初到明代中期,土地买卖契约中,宝钞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说明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D项正确;明初白银使用明显低于宝钞,排除A项;宣德至景泰年间,各种支付手段都存在,因此不能认为布匹是当时的主要支付手段,排除B项;天顺至弘治年间布匹不再作为支付手段,排除C项。故选D项。6、明代内阁首辅享有“封还执奏”之权,即可对天子政令提出异议,或拒绝拟诏,或予以驳回。明代内阁首辅共有41人,行使过“封还执奏”之权的首辅有16人,“封还执奏”被内阁首辅视为一种常态性的权力。这说明()A
7、专制权力渐趋衰弱B君臣矛盾日益加剧C首辅凌驾六部之上D君主意志受到制约答案:D解析:“即可对天子政令提出异议,或拒绝拟诏”体现了内阁一定程度上对君主进行了制约,D项正确;明代皇权加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君臣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和君主的关系,而非内阁和六部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资料,据此推测,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皇帝“昧爽临朝,日宴忘餐”还是招架不了,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政府的结构中,没有任何一个官员能够在军政、庶政或监察方面大权独揽。“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颇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感
8、之,所以稳当。”A设内阁B废丞相C设军机处D密折奏事答案:B解析:确定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寻找出三则资料的相同之处,从“昧奚临朝,日宴忘餐”“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得出皇帝政务繁忙,从“政府的结构中,没有任何一个官员能够在军政、庶政或监察方面大权独揽”得出皇帝大权独揽:“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事皆朝廷总之。”得出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归六部,各部门牵制,得出没有人和机构能独揽大权,集权于皇帝。三则材料都指向废丞相,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设内阁,排除A项;军机处和密折制是清朝的,与题干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8、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
9、第二次下西洋,朱棣敇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掳诚来朝,咸锡皆赏。故兹敕谕,悉使闻知。”这表明明政府A固守宗藩体制B扩展海洋的政治愿望C强化海禁政策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藩体制是东亚地区中国和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封建国际系统结构,因此根据材料“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掳诚来朝,咸锡皆赏”体现的是明朝政府对外宣扬国威,固守宗藩体制,A项正确;材料与扩展海洋的愿望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强化海禁政策无关,排除C项;明朝政府的这一做法并未顺应历史潮流,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10、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9、乾隆年间清廷编修的清史列传中,把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均编入了贰臣传,把史可法等当初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此举意在()A重新审定明朝降臣的历史贡献B强化传统观念维护专制统治C为本朝修史确立新的指导思想D重新确立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乾隆皇帝将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对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均编入了贰臣传,可见清朝旨在宣扬“忠君”的思想,强化传统观念维护专制统治,B项正确;明朝降臣为清朝建立作出了贡献,材料不是重新审定明朝降臣的历史贡献,排除A项;清朝修史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排除C项;清朝依然是程朱理
11、学占据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表介绍了清代江南举人的社会成分统计情况。导致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数直系三代出高级科名或相应官职直系三代仅出低级科名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但生活于城市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市镇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农村来自城市/市镇/农村1433958(67%)240(17%)53(4%)17(1%)3城市1042(74.6%)|市镇290(20.89%)农村64(4.6%)(37人不详)A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世家大族的势力膨胀C农业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清代江南举人的社会成分的统计情况可知,这些中举的江南人士,大多来自直系三代出
12、过高低级科名或者相应官职的家庭,且多集中于城市、市镇地区,这与笼络士人群体、控制江南经济密切相关,适应了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D项正确;清代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不符合时代特征,排除A项;隋唐以来,庶族阶层崛起,世家大族逐渐走向衰亡,排除B项;农业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和表格信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1、雍正帝养心殿的西暖阁,是雍正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墙壁上十分醒目地悬挂着副雍正手书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皇帝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集权的渴望。其渴望的实现主要依赖于A军机处办事效率高B皇帝自身勤政务实C内阁辅助处理机务D权分六部君臣共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
13、知,雍正时期设置的军机处,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项正确;皇帝自身勤政是影响因素,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内阁在明朝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12、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以君为尊,形成了“民本一尊君”的政治思想。明代中后期,一些儒生、士大夫在与专制君主的“冷战”和对抗中,特别是在明清易代的刺激下,提出了“民本一限君”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的变化A顺应主流意识的嬗变趋势B具有近代民主思想的色彩C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D根源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解析:据材料从“民本尊君”到“
14、民本限君”这一思想的变化,体现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具有近代民主政治色彩,B项正确;明末清初的新思想是非主流思想,不能顺应主流思想的嬗变趋势,排除A项;明末清初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是少部分士大夫阶层提出的,不能代表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益,C项说法不严谨,排除C项;其根源是时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3、漕运是存在于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最重要的官方运输形式,即封建政府组建水运队伍和机构,将各地征收的粮食和物资通过内河征调到都城及指定地区的制度。到了宋明清时期,私货贸易日益活跃。观察如表,这反映出宋明清三代私货限额对比简表朝代最低限额普通限额最高限额北宋(北运)每船30石每船60石每船10
15、0石明朝(北运)每船10石每船40石每船60石清朝(北运)每船60石每船126石每船150石清朝(南返)每船60石每船84石A长途贩运发达B社会经济充满活力C区域经济明显D封建国家走向衰弱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漕运是封建时代的官方运输形式,但明清时期私货贸易。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明清时期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私货的活跃和商品的交流,这反映出明清社会经济充满活力,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长途贩运发达,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区域经济,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清社会经济充满活力,而非国家衰弱,排除D项。故选B项。14、宋代陆九渊认为,朱熹格物致知式的认识论使求理缺乏系统性,应当自省内心
16、;明代王阳明进一步提出致良知理论,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只是被私欲掩盖,故发现人内心的知且知行合一就可以达到圣贤之境。这反映心学A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突破儒家思想的精神桎梏C反对士人研习儒学经典D受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陆九渊主张应当自省内心,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理论,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这说明心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A项正确;心学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排除B项;反对士人研习儒学经典,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受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5、顾炎武认为,君与臣都是为民而立,他们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行代耕之义,因此,君与臣“一也”。他还反
17、对君主有“绝世之贵”,取“无事之食”。由此可知,顾炎武A强调君主专制的必要性B践行经世致用的踏实学风C主张实现四民地位平等D用民本思想批评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材料“君与臣都是为民而立,他们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行代耕之义”的意思是君臣都是为百姓服务的,体现的是一种民本思想;材料“他还反对君主有绝世之贵,取无事之食的意思是反对君主对百姓的过度索取,因此整个材料强调的是用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D项正确;材料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未涉及论述君主统治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与为学应求务实的学风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四民平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填空题16、根据表格中时间的提
18、示,填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限中国史方面)。时间对应历史事件589年755年1069年1405年1689年答案:时间对应历史事件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家呈现出繁盛局面。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根据所学可知,755年,身兼三个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根据所学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根据所学可知,1405年,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根据所学可知,17世
19、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扩展到黑龙江流域。康熙前期,发兵围攻俄军据点雅克萨,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部边界。小提示:17、台湾:_年,_驱逐_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_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_省。答案:1662郑成功荷兰1684福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8、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_和_政策。答案:海禁闭关锁国解析: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阻碍其
20、缓慢发展的因素有海禁、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等政策。19、明朝后期李时珍的_、徐光启的_和宋应星_分布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答案: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解析:略20、这一时期,以_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_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_”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这种_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_于世界潮流。答案:英国广州十三行闭关自守落后解析:结合所学
21、知识可知,清朝晚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1、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_和讽刺小说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答案: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22、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_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_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_
22、答案:北部瓦剌明英宗解析: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23、女真: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_,1644年李自成在_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朝摄政王_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攻占并迁都北京。答案:解析:略24、“康乾盛世”清朝皇
23、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_”。答案:康乾盛世解析: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25、澳门: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窃取了_。答案:豪镜澳(今澳门)解析:略材料分析题26、禾下乘凉梦典籍里的中国徐光启与袁隆平跨越时空的对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年),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在其多方面的贡献中,有关农学成就最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汇集在其集几十年心血结晶的农学著作农政全书中。农政全书共60卷,分12部分,凡
24、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和技术知识等,应有尽有。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验,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亲身实验的成果。尤为突出的是,农政全书中还融合了部分外来的农业知识,如水利部编进了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投合译的泰西水法,专门介绍17世纪初西方水力学原理和新式提水工具。该书还反映了徐光启重视实践及人定胜天的思想。他批判了以往保守的“风土论”,认为只要钻研耕作技术,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就能打破风土界限,北方可以种水稻,薄地可种棉花。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材料二袁隆平(19302021年),江西德安人。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源自他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
25、愿望。袁隆平不怕辛苦、淡泊名利,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自主创新之路。袁隆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科学人才,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他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改编自周勉、袁汝婷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农政全书
26、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答案:(1)特点:长期心血结晶;传统农业技术的集大成;中西融合;注重实践。(2)成就:创建了领先世界的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培养了大批农业科学人才;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卓越贡献。解析:(1)由材料“汇集在其集几十年心血结晶”可见是长期心血结晶;由材料“凡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和技术知识等,应有尽有”可见是传统农业技术的集大成;由材料“尤为突出的是,农政全书中还融合了部分外来的农业知识”,可见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由材料“徐光启重视实践及人定胜天的思想”,可归纳为注重
27、实践。(2)成就:根据“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可归纳出创建了领先世界的杂交水稻技术体系;根据“袁隆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科学人才”可归纳出袁隆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科学人才;根据“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可归纳出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和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卓越贡献。小提示: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
28、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瞭望新闻周刊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
29、的代表。材料三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及这一主流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答案:(1)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
30、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形成因素: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2)典型代表: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3)创新: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意义: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解析:(1)主流:根据材料一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大统一和民
31、族大融合。形成因素:根据材料一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2)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二中“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有贞观之治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可知,导致贞观之治这一和谐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唐太宗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等。(3)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32、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创新”主要有,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等(列举其中两例即可)。意义:根据材料三中“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知,加强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根据“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国家和历史等方面分析可知,清代对边疆的经营,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认为,夏朝以来,国家进入了“天下为家”的小康社
33、会。尤其是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这六位君子恪守礼制,并依此彰明道义,成就信用,明察过失,倡导仁爱,讲究谦让,使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逸,实践了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与大同社会比,小康社会包含以下特征:“天下为家”的专制制度、“大人世及以为礼”的阶级礼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家庭赡养制度、“礼义以为纪”的社会制度。小康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不再那么安定宁和,但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社会。人们可以用礼法来维持社会秩序,去除祸乱,保障君臣有序、父子有情、兄弟和睦、夫妇好和,构建了一个差别有等、上下有序的社会。摘编自满新英“大同思想”与“小康社会”材料二王夫之不拘泥于任何门户之见,他曾将老
34、子哲学中“极则反”的循环论改造成“天地之化日新”的发展观,将佛教的“能”“所”范畴改造成一种唯物主义认识论范畴。在政治上,他既反对法家的严刑苛法,又看到儒家单纯强调人治和德治的弊端,因而提出“任人”与“任法”二者不可偏废的观点。除此之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王夫之也表现出极为开放的态度:“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也;敌国之财皆吾财也。既得其欢心,抑济吾之匮乏本固邦仁,洞然以虚实示人,而奸究之径亦塞,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善谋国者,何惮而不为也。”摘编自周秋光、黄召凤王夫之思想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王夫之的思想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5、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出“小康”概念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夫之的思想。答案:(1)内涵:以人为本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和而不同。背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私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西周礼乐制度的崩坏社会战乱频繁、动荡不安。(2)评价:王夫之系统总结了传统的哲学观点,形成了具有辩证色彩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王夫之的政治、经济思想符合新经济因素的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性王夫之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对清代学术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改朝换代的特殊环境与传统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王夫之的进步思想并未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直接推动作用。解析:(1)内涵:根据“人民生活安逸”“视敌国之民犹吾民也”,概括得
36、出以人为本家国情怀;根据“彰明道义,成就信用”“小康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不再那么安定宁和,但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社会”“既反对法家的严刑苛法因而提出任人与任法二者不可偏废的观点”,概括得出崇德尚贤、和而不同。背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从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私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西周礼乐制度的崩坏;社会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等角度总结回答。(2)评价:根据“他曾将老子哲学中极则反的循环论改造成天地之化日新的发展观改造成一种唯物主义认识论范畴”等信息,分析得出王夫之系统总结了传统的哲学观点,形成了具有辩证色彩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根据“提出任人与任法二者不可偏废的观点”“夫唯通市
37、以无所隐既得其欢心,抑济吾之匮乏”,概括得出王夫之的政治、经济思想符合新经济因素的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性;根据所学,还可从王夫之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对清代学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还应该看到王夫之思想的局限性,即由于改朝换代的特殊环境与传统小农经济局限,王夫之的进步思想并未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直接推动作用。29、明代君主制定并颁行了一系列防范思自由发展的文教制度与政策。在国子监与地方府州县学,明统治者颁行禁例,“镌刻卧牌,不遵者以违制论”。禁令中规定,唯生员不可建言。绝对禁止学生评论政治及批评教学和师长。在科举考试中,明统治者不仅规定答卷一以程朱注为归,而且指令“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绝对禁止任
38、何对当代问题的思考。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通过以上材料,结合学习拓展,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看法: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明朝政府厉行文化专制政策。国子监和府州县学强制要求学生携带镌刻禁例的牌子,时刻牢记生员不可建言的规矩;科举考试的答卷一律要以程朱理学的观点为标准,禁止思考当代问题等做法,严重钳制了知识分子的头脑,不利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其严格文教制度、政策,防范思想自由发展的做法,把教育和科举考试为工具,奴化臣民,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解析:看法:根据材料中“明统治者颁行禁例”“生员不可建言”“绝对禁止学生评论政治及批评教学和师长”“(科举考试)以程朱注为归”
39、“(言不及本朝)”“绝对禁止任何对当代问题的思考”等信息可知,明朝政府厉行文化专制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其内容可知,明朝政府严格控制文教制度,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统治,政府禁止社会成员特别是知识分子思考当代问题,严重钳制了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而防范思想自由发展的做法,实质上是把教育和科举考试为工具奴化臣民,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30、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注:在边疆设立的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
40、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材料三明朝形势图(1433年)(1)指出材料一图中A、B所示地区的政权名称及创建者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这两个政权为民族交融所做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唐(前期)边疆政策的措施和特点。你又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长期以来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来自哪个民族?结合所学,列举明朝为维护边疆和平,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A:北魏、鲜卑族;B:辽、契丹族。(民族和政权对应)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辽:通使频繁,贸易活跃,有利于民族交融;实行南北面官制。(
41、2)唐措施:为加强对西域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通过和亲和会盟的方式加强唐蕃联系;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特点:对边疆各民族因俗而治,因地而治。(或汉唐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理解:元政府对边疆也征发赋役,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在边疆(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也设行省;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3)民族:蒙古;措施:重新修筑长城;订立和议并册封(对少数民族首领封授官号);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设立结构(奴儿干都司)。(任答3点)解析:(1)政权与民族:通过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
42、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为存在于386534年,定都洛阳,与南朝齐政权对峙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B为与西夏、北宋等政权并立的辽政权,其创建者属于契丹族。贡献: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两个政权对民族交融所做的贡献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辽宋间通过频繁通使,贸易活跃,有利于民族交融,还创立了南北面官制。(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在边疆地区采取的政策有,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管理西域,通过和亲和会盟的方式加强唐蕃联系,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
43、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等。特点:综合唐朝治理边疆的措施可知,其特点主要有,各民族因俗而治,因地而治(或汉唐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民族、政治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元政府对边疆也征发赋役,使之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而在边疆(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也设行省的做法,反映出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3)民族:通过观察明朝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以来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来自蒙古族;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维护边疆和平,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重新修筑长城、订立和议并册封(对少数民族首领封授官号)、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和设立结构(奴儿干都司)等。19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