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经典大题例题1单选题1、1500年左右,当欧洲历史迈入近代时,中国处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所以1500年左右是中国的明朝时期,C项正确;宋元是在明朝之前,清朝是在明朝之后,排除ABD项。故选C项。2、费正清在提到中国明清之际的一位思想家时,这样描述:“他拒绝为清王朝效劳,他谴责在明代占统治地位的空泛无用的哲学流派,还特别攻击王阳明进一步发展的新儒学玄学分支,他声称八股文比秦始皇的焚书更有害。”这里的“他”指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答案:C解析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谴责空泛无用的哲学流派,反对八股文,C项正确;李贽提倡个性自由,男女平等,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3、清代乾隆年间,在广东的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蔗农发放糖本,冬天则收取糖利;在江西赣州苎麻产区,福建商人于春天发放苎钱,到夏季收获时将苎麻运走;在盛产棉布的锡,一些商人开设棉花庄,专门以棉花向小生产者换取棉布。由此可见当时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
3、深D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人通过提前发放糖本或放帐然后实现其利润,因而商人、糖农合作坊工人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江西苎麻产区和盛产棉布的锡也存在这样情况,这种雇佣关系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项正确;材料不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是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而是强调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排除B项;材料不是简单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而是强调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4、明代以前,士大夫们积累紧财富的方式通常是买地;明代以后很多士大夫开始经商,用钱来投资或者做生意。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
4、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繁荣推动社会观念变革D“工商皆本”观成为主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代以前士大夫们的财富主要用于买地,明代以后,士大夫开始经商,将财富用来投资或者做生意。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使得人们财富观发生变化,因此出现材料现象,C项正确;明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排除AB两项;明代的经济主流思想仍然是重农抑商,而非“工商皆本”,排除D项。故选C项。5、黄宗義认为,设立学校,不仅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而是“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才能使“君安而国可保也。”黄宗義的目的是A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通过
5、分权来制衡君主的权力C加强对学校的管控以统一思想D利用学校掌控舆论限制君权答案:D解析:黄宗羲认为学校应当是养士议政的场所,这样可以维护政权稳定,由此可知,黄宗羲希望利用学校掌控舆论来限制君权,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彻底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项;分权制衡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黄宗羲的目的不是为了统一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6、1741年,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针对人口增长带来的统治危机,下列应对举措中,符合当时清政府选择的是A取消闭关自守,扩大对外贸易B发展资本主义,调整经济结构C改变
6、抑商政策,实行工商皆本D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全国统计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增至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可知,18世纪清代出现人口膨胀现象,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人地矛盾,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是政府的必要措施,D项正确;清政府厉行资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清政府并不会主动发展资本主义,调整经济结构,排除B项;清政府不会改变改变抑商政策,实行工商皆本,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7、清朝把全国划分为如下图所示的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蒙旗等。据此可知,清朝A地方管理比元代行省更先进B中央加强
7、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了传统朝贡体系的发展D国家的地方治理方式灵活多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清朝时期国家对地方治理在继承明督抚制度的同时,还设置了5个将军辖区和2个办事大臣辖区,这说明国家对地方治理的方式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D项正确;清朝对地方治理的主体仍然是明朝时期的督抚制度,其实际上是行省的发展,但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在省制之外补充了将军辖区和盟旗,所以不能说比行省制更先进,排除A项;将军辖区和盟旗都是清朝对地方的因俗而治,不属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B项;朝贡体系指的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政治等级秩序,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而将军辖区和盟旗都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排除C项。故选
8、D项。8、明初设置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考察官吏,征收财赋等。宣德、正统以后,随着原本作为临时差遣性质的总督、巡抚权力不断加重,布政使的权力随之缩减。清初规定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再分左右。上述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A中央集权日益强化B国家注重地方行政效率C地方财政困难加剧D君主专制加剧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的叙述,总督巡抚等地方要员权力加重,而行政权的布政使地位日趋卑微,显示出地方权力的集中,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项正确;地方权力的集中不利于中央权力的掌控,排除A项;C项结论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提及的是地方机构的变化,属于中央集权范畴,而非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9、明清
9、时期,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材料表明A赋税苛重影响农业发展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农业生产呈现专门化地域化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松江地区以种棉花为主,漳州府和汀州府集中种植烟草的专业户较多,北京丰台草桥被誉为“花乡”等,表明农业生产呈现专门化、地域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赋税苛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项;农村种植经济作物不能说明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王守仁提出:“夫良知即是道,
10、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这一认识A隐含一定的平等色彩B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C提出回复良知的途径D已完全脱离理学范畴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在王守仁看来,“良知”是人人可有的,因此,这一思想隐含一定的平等色彩,A项正确;这一思想仍属于唯心主义,排除B项;这一思想未提出回复良知的途径,排除C项;“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木兰形象的描写,影响木兰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木兰形象描写出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北朝民歌木兰诗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
11、”、“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明朝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A科学技术的进步B阳明心学的影响C自然经济的主导D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社会安定;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忠孝观念,木兰忠勇孝女形象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理学束缚人性,则出现了反对束缚,寻求女性解放的思想。这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形象,D项正确;科技进步与花木兰形象变化无关,排除A项;阳明心学主张探究天理,重视纲常伦理,与材料中花木兰形象的变化趋势不符,排
12、除B项;北朝和明朝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12、“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康熙亲征噶尔丹D雅克萨之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亲征噶尔丹,最终平定准噶尔噶尔丹的叛乱之战,它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C项正确;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B项;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
13、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13、乾隆在位时,下令禁止为本朝“名臣”建碑纪念,已建之碑亦要销毁,并提出“名臣之称,必其勋业能安社稷方为无愧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之别”。这说明清朝A皇权专制空前强化B科举制度无法有效选才C奉旨行事成为常例D儒家纲常束缚士人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乾隆皇帝的核心观点是清代“无名臣,亦无奸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皇权加强,一切皆由皇上乾纲独断,奸臣无处容身,也不需要名臣,A项正确;科举制度在清朝时期仍是中国的基本选官制度,为政府提供了大量
14、行政官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朝奉旨行事的情况,排除C项;儒家纲常对于士阶层的思想有束缚作用,但非清代“无名臣,亦无奸臣”现象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14、隆庆五年(1571年),蒙古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封页互市。互市时,明朝必派遣僧人赐以经像,并讲解经义,蒙古各部贵族“倾听赞叹,临行哀恋不忍别,厚加赠遗而返”。这反映了A蒙汉之间交流方式多元B佛教成为蒙汉文化纽带C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D明朝实现边境长治久安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明朝和蒙古之间的互市包括封赐、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说明交流方式多元,A项正确;佛教是明朝和蒙古之间交流的方式之一,并不能体现其纽带作用,排除B
15、项;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是在宋代,排除C项;明朝边境受到蒙古的威胁,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排除D项。故选A项。15、1762年,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其主要职责是统领当地驻军及屯田、巡边等。清政府在乌鲁木齐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对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B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为新疆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D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A解析:清政府在西北伊犁地区设置专门机构来管理,在乌鲁木齐设置州县,在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保留原来的伯克统治制度,采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手段,目的是为了有效的管理西北地区,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A项正确
16、;这些举措并不一定能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制度、机构设置,不属于物质范畴,排除C项;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A项。填空题16、明太祖为_,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_。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加强皇权宰相宰相解析:明太祖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这一举措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17、清朝皇帝_、_、_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_”。这一时期,_得到加强。答案:康熙雍正乾隆
17、康乾盛世君主专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18、清朝建立(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_逐步统一各部。(2)1616年,_称汗,国号大金。(3)1636年,_称帝,改国号为“_”。(4)明朝灭亡:明末农民起义中,_建立_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5)1644年,清朝_统军入关,打败_,迁都_,逐步统一全国。答案: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皇太极大清李自成大顺多尔衮李自成北京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各部
18、。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1644年,清朝多尔衮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故是努尔哈赤,是努尔哈赤,是皇太极,是大清,是李自成,是大顺,是多尔衮,是李自成,是北京。19、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_和讽刺小说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答案: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20、农业新品
19、种引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_在中国推广种植;答案:玉米、甘薯解析:略21、结合所学完成下表中空白部分,梳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时期态势人物主要思想特点地位先秦兴起孔子治国原则道德规范(春秋战国)未受重视孟子荀子汉代新儒学董仲舒神学化正统化政治上成为正统思想,思想上确立为主流。宋明新发展程朱陆王“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世俗化成为官方哲学,巩固统治地位明清新活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实用性批判性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答案:时期态势人物主要思想(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内涵)特点先秦兴起创立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治国原则道德规范孟
20、子荀子孟子:仁政;“民本”;性善;人格修养荀子:性恶;礼法并施汉代新儒学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以刑辅德;三纲五常。神学化宋明新发展程朱陆王程朱理学:理是“三纲五常”,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理在心中;发明本心、致良知。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世俗化明清新活力黄、顾、王批判理学、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实用化批判性解析:先秦:据材料“孔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仁、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并强调“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据所学可知,孟子主要思想是“仁政”,即给人民一定的土地,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并主张“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21、;强调人格修养,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据所学可知,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强调礼法并施。汉代:据所学可知,汉代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的主张;其中为限制君权提出了“天人感应”;同时为加强君权提出了“君权神授”的主张;并提出了为人处世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并主张”以刑辅德“的主张。明清:据所学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被称为“明清三大儒”,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政治上批判理学和君主专制;经济上,面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出“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的主张。小提示:22、1
22、6世纪中期,_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_的租住权。答案:葡萄牙澳门解析:结合明朝的对外关系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稍晚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23、澳门: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窃取了_。答案:豪镜澳(今澳门)解析:略24、传统科技(1)李时珍的_、徐光启的_和_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2)徐宏祖的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答案: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宋
23、应星徐霞客游记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对各自领域的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所以空白处依次为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宋应星、徐霞客游记。25、将下表补充完整。地区朝代管辖机构新疆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西藏元朝驻藏大臣台湾澎湖巡检司清朝台湾府答案:汉朝;清朝;元朝;伊犁将军;宣政院.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汉朝(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河西四郡,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
24、府,清朝时期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乾隆皇帝设立伊犁将军;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设有宣政院负责统辖西藏,西藏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清朝雍正年间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时期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台湾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政府初期还是着力坚持挽救宝钞,永乐至宣德时期开展了好几次规模浩大的救钞运动,但因宝钞的受领性极低、贬值迅速而逐步归于失败伴随着赋役体制的变迁,其对白银的依赖也日益被强化。明政府在第一个世纪里,有半个世纪禁止铜钱交易,另半个世纪没有铸造1枚铜钱投放国内市场民间只好自发通
25、过私铸、析分好钱来弥补货币的不足,导致私铸之风交错而起,最后私铸泛滥成灾,无法收拾民间称量银成为最后也是最佳的选择。需要指出的是,政府与市场几乎先后产生了对于称量银的强烈需求机制,这个需求机制早在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之前便已形成,是构成海外白银大规模流入中国的根本原因。摘编自邱永志元明变迁视角下明代货币白银化的体制促因材料二不是由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白银化,而是由于称量形态的白银直接成为主导货币,明代的白银货币行用产生了诸多弊端。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国家失去了通过货币发行调控市场的能力和利用货币流通量控制增加财政弹性的能力,因而长期陷于财政困境。崇祯年间,马尼拉和日本两条白银输入通道相继中断,大明王朝
26、深陷通货紧缩的泥潭,一场铺天盖地的经济危机由此爆发。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对纸币超发带来的恶性通胀产生了恐惧,大多数时间都没有发行纸币,由白银充当主要的货币职能,并且也没有铸造银元,使得经济的交易成本上升。摘编自陈昆、杨小玲论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完成货币白银化转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白银货币自由称量的特点给明清王朝的社会治理带来的影响。答案:(1)原因:明朝前期纸币制度运行失败;铜钱短缺,币制混乱;赋税征银强化了对白银的依赖;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输入中国,助力中国向货币白银化转型;商品经济的发展。(2)影响:政府丧失货币发行权,长期陷于财政
27、困境;白银严重依赖进口,货币主权失控;经济交易成本上升,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解析:(1)从材料中“政府初期还是着力坚持挽救宝钞,永乐至宣德时期开展了好几次规模浩大的救钞运动,但因宝钞的受领性极低、贬值迅速而逐步归于失败”可以看出明朝前期纸币制度运行失败;从材料中“民间只好自发通过私铸、析分好钱来弥补货币的不足,导致私铸之风交错而起,最后私铸泛滥成灾,无法收拾民间称量银成为最后也是最佳的选择”可以看出铜钱短缺,币制混乱;从材料中“这个需求机制早在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之前便已行成”可以看出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输入中国,助力中国向货币白银化转型;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应该还包括税收制度的影响,以及商
28、品经济的发展。(2)从材料中“国家失去了通过货币发行调控市场的能力和利用货币流通量控制增加财政弹性的能力,因而长期陷于财政困境。”可以看出政府丧失货币发行权,长期陷于财政困境;从材料中“马尼拉和日本两条白银输入通道相继中断,大明王朝深陷通货紧缩的泥潭,一场铺天盖地的经济危机由此爆发”可以看出白银严重依赖进口,货币主权失控;从材料中“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对纸币超发带来的恶性通胀产生了恐惧,大多数时间都没有发行纸币,由白银充当主要的货币职能,并且也没有铸造银元,使得经济的交易成本上升”可以看出经济交易成本上升,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小提示: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29、年版)将中国古代史分为以下六个学习专题早期中华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1)根据材料指出六个学习专题划分的特点,你认为这样划分学习专题对历史学习有何优势?(2)如果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你将依据上述专题中的哪些内容进行论证。答案:(1)特点:依据国家形态阶段进行划分,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优势:阶段特征鲜明,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和框架。(2)早期中华文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辽宋夏
30、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解析:(1)根据目录内容可以看出,划分的特点是依据国家形态阶段进行划分,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这样划分学习专题对历史学系的优势在于阶段特征鲜明,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和框架。(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趋势是指出现了多个文明中心,这些文明中心或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文明。由此可知,可以用作论证依据的有早期中华文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和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这些专题能够体现早期文明和民族融合,能够
31、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8、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注:在边疆设立的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材料三明朝形势图(1433年)(1)指出材料一图中A、B所示地区的政权名称及创建者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这两个政权为民族交融所做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唐(前期)边疆政策的措施和特点。你又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长期以来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来自哪个民族?结合所
32、学,列举明朝为维护边疆和平,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A:北魏、鲜卑族;B:辽、契丹族。(民族和政权对应)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辽:通使频繁,贸易活跃,有利于民族交融;实行南北面官制。(2)唐措施:为加强对西域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通过和亲和会盟的方式加强唐蕃联系;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特点:对边疆各民族因俗而治,因地而治。(或汉唐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理解:元政府对边疆也征发赋役,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在边疆(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也
33、设行省;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3)民族:蒙古;措施:重新修筑长城;订立和议并册封(对少数民族首领封授官号);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设立结构(奴儿干都司)。(任答3点)解析:(1)政权与民族:通过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为存在于386534年,定都洛阳,与南朝齐政权对峙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B为与西夏、北宋等政权并立的辽政权,其创建者属于契丹族。贡献: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两个政权对民族交融所做的贡献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辽宋间通过频繁通使,贸易活跃,有利于民族交融,还创立了南北面官制。(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岭北
34、、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在边疆地区采取的政策有,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管理西域,通过和亲和会盟的方式加强唐蕃联系,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等。特点:综合唐朝治理边疆的措施可知,其特点主要有,各民族因俗而治,因地而治(或汉唐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民族、政治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元政府对边疆也征发赋役,使之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而在边疆(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也设行省的
35、做法,反映出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3)民族:通过观察明朝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以来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来自蒙古族;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维护边疆和平,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重新修筑长城、订立和议并册封(对少数民族首领封授官号)、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和设立结构(奴儿干都司)等。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道光初年,大运河已千疮百孔,处处淤塞难通。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部分漕粮改道走海路运送至天津。从1900年开始,由天津至北京的南漕改为火车运输。1901年,清廷颁布了停漕改折(折价征银)的命令。次年,清廷正式颁令:“此后屯丁、运军名目,
36、概行删除。其原高之卫守备、千总等官,并著裁撤,改归营用”。及至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奄奄一息的清朝政府便完全放弃了恢复大运河航运的企图。京杭大运河已名存实亡。摘编自王频清代运河衰落原因论析材料二历史上的淮安素为南北必经之孔道,“九省通衢,漕运要津”。在漕运发展的全盛时期,淮安确立了其“运河之都”的地位,一跃成为江淮地区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1905年,淮安漕运总督部院因无粮可运而撤销,这标志着淮安不再具有南北漕运枢纽的地位。同时,漕粮改由海运及漕粮改折后,淮安商品市场出现严重短缺,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也消失不见,“沿途居民籍此以为生理者”也深受打击。摘编自伍月明浅析大运河的衰落对近代淮安的影响
37、(1)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晚清运河衰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大运河衰落对近代淮安的影响。答案:(1)受自身地理环境的制约(或黄河水患、河道淤塞);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新式交通运输的影响;漕运制度的结束;河政的腐败;巨额赔款等使清政府财政日渐匮乏等。(2)使淮安丧失了原有的政治地位;使淮安城市经济迅速衰败;造成以运河为生者的破产。解析:(1)原因:根据“处处淤塞难通”及所学可得出受自身地理环境的制约;根据“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部分漕粮改道走海路运送至天津”及所学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根据“由天津至北京的南漕改为火车运输”“及至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可得出新式交通运输
38、的影响;根据“1901年,清廷颁布了停漕改折(折价征银)的命令。次年,清廷正式颁令:此后屯丁、运军名目,概行删除。其原高之卫守备、千总等官,并著裁撤,改归营用”可得出漕运制度的结束;根据“1901年”等时间信息、“奄奄一息的清朝政府”等及所学可得出河政的腐败;巨额赔款等使清政府财政日渐匮乏等。(2)影响:根据“一跃成为江淮地区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1905年,淮安漕运总督部院因无粮可运而撤销,这标志着淮安不再具有南北漕运枢纽的地位”可得出使淮安丧失了原有的政治地位;根据“淮安商品市场出现严重短缺,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也消失不见”可得出使淮安城市经济迅速衰败;根据“沿途居民籍此以为生理者也深受打击”及
39、所学可得出造成以运河为生者的破产。30、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在江苏盛泽市镇的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
40、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00年251796007741600年2921996008941820年3292366001232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末农业物种新变化,简要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2条,概述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3)据材料三,指
41、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4)综上,为使本题更加完整,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内容?(你或可以补充本大题引导语、或可以补充材料、或可以补充问题,请你其中进行选择一点,并适当阐释。)答案:(1)农业物种新变化: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商品经济发展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商业资本集聚;商人群体(徽商、晋商)活跃使得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2)主要措施:如:统一台湾并设台湾府;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稳定新疆(或者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
42、叛乱。或者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或者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或者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或者特创“金瓶掣签”制度;或者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民族事务。)意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3)态势:经济总量继续领先于西欧,但人均GDP日渐落后于西欧。认识:明清时期农业文明出现停滞倾向;相对于西欧工业文明的日益兴起,明清社会经济落后于
43、世界了。(4)主题可以是全球视角看中国;材料或问题方向可以是文化。解析:(1)新变化: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表现:根据材料一“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可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根据材料一“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根据材料一“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可知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根据材料一“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可知商业资本集聚;根据材料一“在江苏盛泽市
44、镇的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可知商人群体(徽商、晋商)活跃使得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2)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地区,1684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康熙的主持下,清廷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强化了东南海防;在东北地区,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沙俄派兵侵占我国的东北边境,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康熙皇帝派兵打退了俄国人,并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护了祖国统一;在西北地区,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但是并未彻底平定,到了乾隆皇帝时期,彻底解决了准噶尔部对清王朝西部边疆的威胁,维护了国家统一;在西南地区,通过册封宗教领袖、设立驻藏大臣、创立金瓶挚签
45、的制度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掌控,维护了国家统一;意义:根据材料二“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可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根据材料二“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态势:根据材料三表格数据可知,在十九世纪前中国占据世界GDP份额一直大于欧洲,十九世纪后欧洲超过了中国;在人均GDP方面,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欧一直高于中国,从十九世纪开始就远超中国了;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后,达到了农业文明能够达到的顶点,在加上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丧失了通过对外贸易推动社会变化的机会,而同时期的欧洲却在进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生产力突破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瓶颈,进入了工业时代,导致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道大题将中国史和世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