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汇总1单选题1、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唐代A佛道思想在民间广为流传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C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进程加快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对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唐朝的人名多采用与儒家文化相关的字,这体现了唐朝时期儒家文化影响力增强,从侧面说明了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魏晋和唐朝时期名人的取名情况,没有反映民间情况,排除
2、A项;材料只反映了名人取名情况,无法说明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2、南朝时,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这可用来说明,南朝A农业得到长足进步B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C土地利用率的提高D经济中心南移的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可知,南朝时南方粮食生产得到发展,农业得到长足进步,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态度,不能得出“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的结论,
3、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朝时南方农业和粮食生产得到发展,但并没有强调发展的原因,不能得出“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的结论,而且结合所学可知,南朝南方的开发主要得益于北民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经验以及生产工具,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材料时间为南北朝,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3、隋唐时期,贵族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宋代以后,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于是士绅取代贵族成为中国帝国社会力量的主流、国家与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这说明了A世族政治走向衰弱B官僚政治发展完善C制度创新发挥作用D士绅阶层迅速崛起答案:C解析
4、:从唐朝到宋朝,国家治理的主要力量从贵族到士绅,体现政治权利的变动,社会阶层的流动,这一变化得益于科举制度,也就是制度的创新导致政治力量的变迁,C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帝国政治力量的变化,不是侧重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排除B项;D项过于表象。排除D项。故选C项。二、填空题4、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说明A商品经济改变了社会结构B社会流动影响门第观念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D社会成员身份实现平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科举
5、制度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宋朝人们的婚姻择偶,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门第观念日趋淡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排除A项;材料与社会控制更为松弛无关,排除C项;社会身份实现平等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以临摹王羲之的名作或师其笔意自成一家的书法名家有隋朝智永,唐朝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怀素、张旭,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明朝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这表明王羲之的书法A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使书法开始成为艺术形式D在楷书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答案:B
6、解析:据题意可知,隋朝、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的诸多书法家都临摹王羲之的名作和师其笔意,由此说明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书法在王羲之之前就已经开始成为艺术形式,排除C项;王羲之的成就主要是在行书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6、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中央:确立_: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_的_地位。实行_。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2)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_。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_考核。县(道)以下设_、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答案:皇帝制度皇帝独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任免乡解析:
7、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县以下设置乡里亭。7、下表所示是唐代宗在位时期关于枢密使的相关介绍,这一使职的设立A反映了唐代宗加强皇权的意愿B表明唐朝决策机制趋向完备C使唐朝出现了宣官专权的局面D标志着唐朝三省制名存实亡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唐代宗任命宦官担任枢密使,参与国家机密、政事的处理,负责上传下达,这体现了唐代宗加强皇权的意愿,A项正确;宦官担任枢密使,无法说明决策机制趋向完备,排除B项;唐朝后期,宦官权力不断扩大导致宦官专权局面出现,而不只是宦官充任枢密使导致的,排除
8、C项;唐朝三省制并没有因为宦官充任枢密使而名存实亡,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8、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圣”指的是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的诗句,A项正确;BD项是“诗仙”李白的诗句,排除;C项是白居易的诗句,排除。故选A项。9、原始社会分为_、_、_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成果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_已经产生,_日益明显。龙
9、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此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答案: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阶级分化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这三个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已经产生,同时也产生了等级分化的现象。10、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学成就最晚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A汉赋B楚辞C乐府诗D唐诗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晚”、“大一统”,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是封建大一统社会的鼎盛时期,唐诗是唐朝的文学作品,在选项中属于最晚的时期,符合题意,D项正确;汉赋描写的是西汉大一
10、统的气魄和声威,但不符合“最晚”,排除A项;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B项;乐府诗兴起于秦朝,秦朝是大一统时代,但不符合“最晚”,排除C项。故选D项。11、“文景之治”(1)汉初与民休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_思想,采取“_”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_”。答案:黄老无为与民休息文景之治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
11、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小提示:12、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许多闻名世界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这些石窟的修造主要适应了A佛教的广泛传播B儒学的发展C道家的日益兴盛D三教的融合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石窟中多以佛像为主,所以这些石窟的修造是适应了佛教的广泛传播,A项正确;儒学和道家体系中都没有佛像,排除BC项;魏晋至隋唐时期没有实现三
12、教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表是对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出身的统计:时期宗室士族庶族待考证唐玄宗3244唐宪宗11923由表可知A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B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桎梏C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D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世家极大制约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唐朝时期的士族地主仍然占据绝大部分比重,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阶层有待进一步流动,B项正确;宋朝时期的科举制逐步走向完善,排除A项;士族控制国家政权是在魏晋时期,排除C项;唐朝时期通过三省六部制强化了君主专制,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小提示:14、唐太宗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至中央高层,与关陇集团兼用,又能
13、不问门第,擢用寒人微族。这说明,唐太宗时A社会安定繁荣B君臣关系和谐C皇权日益加强D政治风气开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太宗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至中央高层,与关陇集团兼用,又能不问门第,擢用寒人微族”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唐太宗善于用人,不拘一格的特点,也体现了唐太宗时期政治风气较为开明,D项正确;唐太宗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当时社会安定繁荣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太宗用人的特点,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君臣关系和谐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太宗用人特点及当时社会比较开明的现象,不能体现皇权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
14、:15、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化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主要是由气候变迁而引发D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答案:D解析:据图片信息“对比汉武帝时期,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向中原地区内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南下,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所以,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D项正确;农牧分界线的变化缘于游牧民族内迁,排除A项;唐朝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排除B项;气候变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填空题1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15、阅读以下选官用人三字歌,回答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述图示填写完整答案:(1)先秦(2)血缘(3)军功(4)察举(5)隋解析:根据图片的内容和所学可得出,先秦时期这行世官制;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汉代推行察举制;隋朝创立了科举。小提示:17、数学:南朝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答案:祖冲之解析:略18、创立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_时,始建_,_制度形成。答案:隋炀帝进士科科举解析:略19、安史之乱: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_年,_、_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_。答案:755安禄山史思明由盛转衰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
16、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这场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由盛转衰。所以,处为755;处为安禄山;处为史思明;处为由盛转衰。20、在东西方不同制度下,各国的决策机构不尽相同,反映了东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中国隋朝时对高丽用兵,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_理由是_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_理由是_1840年英国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者(或决策
17、机构)是_理由是_1879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_理由是_(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要如何通过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要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_答案: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掌握国家一切军政大权。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议会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掌握实权。皇帝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拥有宣战权。特征:总统掌握行政权,但受到国会的制约内阁只对总统负责。表现:英
18、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体制的特点。中国古代的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至上;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近代英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也是决策机构;德国虽然建立了近代的政体,但是其权力中心还是在皇帝身上。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答案。(2)此题考查的是英国与美国的政体特点。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内阁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因此丘吉尔需要取得内阁成员的一致;美国是三权分立的体制,需要考
19、虑国会的制衡作用。考点:古今中外的政体点评:此题涵盖了古今中外主要的政体类型,跨度比较的大,需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雅典的政治体制的比较、英国同德国政治体制的比较和美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的比较等。21、隋炀帝时,开设_,科举制形成。答案:进士科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2、为结束分裂奠基:周世宗_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势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答案:柴荣解析:略23、建设(1)兴建仓库:仓库在长安、_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
20、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2)兴建洛阳城。(3)开通_: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答案:洛阳大运河解析:略24、宗教:东晋的_从长安出发,经_到天竺。唐朝的高僧_,在_初年去天竺取经。唐朝高僧_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也派人来长安求法,典型的有_。答案:法显西域玄奘贞观鉴真空海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所以,处为法显
21、;处为西域;处为玄奘;处为贞观;处为鉴真;处为空海。25、(1)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指_、_和_。(2)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和_。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中书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故空白处应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2)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中,主要分为以英国为代表为君主立宪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体制,故空白处应为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材料分析题2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它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至今还闪耀着熠熠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
22、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律而来。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材料二隋朝统一之后,由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政治和社会需要,隋文帝便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又分设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特别是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到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摘编自岳麓版历史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
23、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律疏议的地位,并指出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把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新制度的历史背景;请列举2例唐以后科举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史实。(3)指出材料三描述的赋税制度确立的原因。答案:(1)地位: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影响: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法律;对周边国家的法律制定产生积极影响。(2)背景: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寒门庶族地
24、主势力上升;史实:宋代,“取士不问家世”(或糊名法、“眷录法”等);明代,南北卷制度、八股取士;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清代,1905年废除科举制。(3)原因: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解析:(1)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影响:根据材料“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可知,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法律;根据材料“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律而来”可知,对周边国家的法律制定产生积极影响。(2)背景:由材料“隋朝统一之后,由于士族没落,依
25、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政治和社会需要”及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把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新制度的历史背景是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史实:由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取士不问家世”(或糊名法、“眷录法”等);元代曾一度废止科举制,后恢复;明代实行南北卷制度、八股取士;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清代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3)原因:由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可知,材料三所述赋税制度为两税法,它确立的原因是土地兼并导致原有的均田制遭到破坏,以均田制为基础的
26、租庸调制无法维持。27、隋唐时期,中央官制有了重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令敕书、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或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利,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材料二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材料三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实行。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1)
27、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中“三省”具体指哪三个?分别负责什么?六部具体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3)综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答案:(1)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意思对即可)(3)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办事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令敕书、批答臣下的奏章。”可知中书省,负责
28、草拟皇帝的诏令(决策);根据材料“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利,”可分析出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批驳;结合所学知识,“三省”还有尚书省,负责执行。结合所学知识,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2)根据材料:“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可知三省六部制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3)根据材料“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可分析出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办事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
29、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投牒自举”(旧唐书杨馆传)。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取士不问家世”通志氏族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汪洙神童诗,一说元朝高明琵琶记)。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代科举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答案:(1)特点:分科考试;考生不限财产、门第(相对公平);考试内容
30、以儒家经典和诗赋、对策为主;一般每年举行,合格者获得任官职格。(2)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意识的增长,鼓舞了士人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对历代封建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官员选拔方式;以选官为目的,不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解析:(1)特点:由材料“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可知,隋代科举制的特点是分科考试,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和诗赋、对策为主;由材料“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投牒自举”得出,考生不限财产、门第(相对公平);由材料“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
31、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得出,科举制一般每年举行,合格者获得任官职格。(2)影响:由材料“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得出,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依据“取士不问家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可得出,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了社会公平意识的增长,鼓舞了士人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联系隋代科举制度的背景和影响可以得出,对历代封建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官员选拔方式。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
32、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太武帝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上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材料二: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逆房,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3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么?答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太武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和社会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解析:根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得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根据“北魏太武帝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概括得出北魏太武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和社会发展;根据“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概括得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30、私人藏书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
34、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材料二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材料三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奧,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
35、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答案:(1)差异:春秋战国出现私人藏书,有一定的藏书规模,藏书多为诸子百家著作,形成了初步的文献整理方法。隋唐私人藏书十分兴盛,规模更大,种类丰富,藏书整理方法更加成熟。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推动私人藏书的出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为私人藏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科举制的推行、文化的繁荣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为书籍的刻印提供了技术支持。(2)保存了文献典籍,弥补了官府藏书的不足;推动了学术研究,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利于人才培养和传承民族文化。解析:(1)差异:春秋
36、时期: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可知,出现私人藏书;根据材料一中“其书五车”、“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可知,有一定的藏书规模;根据材料一中“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孔子藏书于周室”可知,藏书多为诸子百家著作;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可知,形成了初步的文献整理方法。隋唐时期:根据材料二中“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可知,隋唐私人藏书十分兴盛,规
37、模更大,种类丰富,藏书整理方法更加成熟。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春秋战国与隋唐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推动私人藏书的出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为私人藏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科举制的推行、文化的繁荣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为书籍的刻印提供了技术支持。(2)根据材料三中“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可知,推动了学术研究,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三中“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奧,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可知,保存了文献典籍,弥补了官府藏书的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私人藏书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传承民族文化。2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