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重难点归纳1选择题1、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平时要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D项,“没有”错误,“无”,无论。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2、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从前许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常常有两个名词:一个叫作残酷斗争;一个叫作无情打击。C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D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一个叫作残酷斗争;一个叫作无情打击”中的分号使用错误,应将分号改为“,”。因为冒号后没有逗号就不能用分号。故选B。3、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C假舟楫者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A项,上,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下,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下。B项,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C项,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故选D。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虽有槁暴(晒)(2)𫐓以为轮(使弯曲)(3)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5)非利足也(脚走得快)(6)筋骨之强(强壮)(7)而致千里(送达)(8)而绝江河(隔断)(9)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10)而闻者彰(清楚)(11)劝学(勉励)A(1)(2)(4)
4、(5)(6)B(2)(3)(6)(9)(10)C(1)(4)(5)(7)(11)D(6)(8)(9)(10)(11)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暴”通“曝”,意为“晒”。解释正确。(2)句意,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同“煣”,意为“使弯曲”。解释正确。(3)句意,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跂”的意思为“提起脚后跟”,而不是“抬起脚尖”;故排除含有(3)的B项。解释错误。(4)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生”通“性”,意为“资质、禀赋”。解释正确。(5)句意,并不是脚走得快。“利足”意为“脚走得快”。解释正确。
5、(6)句意,强健的筋骨。“强”意为“强壮”。解释正确。(7)句意,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致”意为“到达”,而不是“送达”。解释错误,故排除含有(7)的C项。(8)句意,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绝”意为“横渡”,不是“隔断”,解释错误,故排除含有(8)的选项D。(9)句意,声音并没有加大。“疾”意为“强”,这里指声音宏大。解释正确。(10)句意,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彰”意为“清楚”。解释正确。(11)句意,勉励人学习;鼓励人努力学习。“劝”意为“勉励”。解释正确。故选A。5、“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这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A比拟、借代B借代、借喻C借代、夸张D借喻
6、、夸张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B.借代,“枪炮”借代“战争”;借喻,“钉子”是喻体,但是本体没有出现,本体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故选B。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蟹六跪而二螯B圣人之所以为圣句读之不知C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A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而”:均为连词,表并列。B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
7、,“其”:副词,表推测/代词,他的。D项,“则”: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故选A。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中绳(zhng)槁暴(go)磨砺(l)锲而不舍(q)B须臾(y)跂望(q)靛青(din)参省乎己(shng)C跬步(gu)句读(du)郯子(tn)生非异也(xng)D老聃(dn)阿谀(y)李蟠(pn)六艺经传(zhun)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B“跂望”的“跂”应读q。“参省乎己”的“省”应读xng。C“跬步”的“跬”应读ku。故选D。8、下列对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第一段列举
8、了“送去主义”的表现,即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B“闭关主义”的表现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C“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D“拿来主义”的正确做法是“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错误,“送去主义”是为了媚外,把自己国家的东西不分类别统统送出去,文中主要是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应为“送来主义”。故选C。9、下列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A/B/C/D/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也”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再进行分类。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表示感叹语气。故选D。10、对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B而闻者彰彰:清楚C金石可镂镂:雕刻D而绝江河
10、绝:断绝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而绝江河”意思是“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绝”,渡过,横渡。故选D。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A斧斤以时入山林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A项,古今义相同,“山林”,指有山和树木的地方。B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C项,“从而”:古义:从,跟从。而,而且;今义:作连词,因此,就。D项,“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意,怀着的某种念头。故选A。12、下列句子
11、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B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C他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残羹冷炙。D真正推动油价疯狂上涨、在幕后兴风作浪的正是人为设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在全球自由游弋的金融资本。答案: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不能用于夫妻之间,使用错误。B项,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使用正确。C项,残羹冷炙:指
12、吃剩的汤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使用正确。D项,兴风作浪: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使用正确。故选A。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A登高而招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故木受绳则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高”“善”均为形容词做名词,分别为“高处”“善行”之意。B“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水”,名词作动词,游水。C“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D“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13、快;“伏”,倒伏,无活用。故选A。1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君子:本是对古代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金:特指金子。“金就砺则利”中的“金”指古代的金银铜一类的钱。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D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答案:B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
14、节和人物错乱等。B项,“指古代的金银铜一类的钱”错误,应该是“金属制的刀剑等”。故选B。小提示: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缘故挖掘发扬广大大宴宾客B女婿精典佳节大典剔除糟粕C存膏倘使性格不合象征主义D徘徊儒弱自我炫耀欣然接受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
15、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本题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发扬广大”应为“发扬光大”;B项,“精典”应为“经典”;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D项,“儒弱”应为“懦弱”。故选C。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以下几种方法: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
16、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16、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吾师道也耻学于师孔子师郯子小学而大遗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吾从而师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B/C/D/答案:C本题考查文言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常见的此类活用现象,比如,名词做动词,名词做状语,
17、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翻译: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翻译:孔子以郯子为师;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翻译: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翻译: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翻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翻译:我跟从他,以他为师;日:名同作状语,每天。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故选C。17、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对于一个
18、人而言,只有心志成熟才可以承担生活中的事情,才可以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一个富有教养的人,不论是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读书,读好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勤读书,会读书,你就会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你的思想就会变得丰盈。A心志B彬彬有礼C息息相通D丰盈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心志:意思是意志、志气。心智:一指头脑聪明;二指才智,智慧;三指脑力,神志。结合“承担生活中的事情,才可以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分析,应该用“心智”。B项,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形容“一个富有教养的人”,使用正确。C项,息息相通:
19、意思是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形容人和大千世界的关系密切,使用正确。D项,丰盈:指体态丰满;富裕,丰富。结合“思想”分析,使用正确。故选A。18、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母爱是纯淬的,母爱是忘我的。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地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A纯淬B跋涉C自怨自艾D蹩脚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A项,“纯淬”的“淬”应为“粹”,指纯、不杂;精华的意思。故选A。19、下列加点字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
2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其贤不及孔子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B.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C.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D.不及:古义今义均为“比不上”。故选D。20、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蚓无爪牙之利A全不相同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中,“学者”,古义:做
21、学问的人,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古今义不同。中,“传道”,古义:传授古代圣贤的学说;今义:宗教家宣传教旨,布道。古今义不同。中,“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很多人。古今义不同。中,“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今义不同。中,“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今义不同。中,“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恶势力的帮凶。古今义不同。故选A。课内阅读21、通读反对党八股(节选)全文,回答:文中最后提出要树立怎样的文风?答案:文章提出应该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文章最后一
22、段总结全文,阐明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列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由“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可知文章提出应该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2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答案:用比喻进行正反对比:将“骐骥”与“驽马”进行对比,说明自身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关键;将“朽木”与“金石”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句意: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
23、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为了深入说明,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当然,学习要做到“不舍”,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23、通读师说全文,看看这篇文章是为谁而作,因何而作。答案:李蟠。原因是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
24、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文章的最后一段,交代了这篇文章的缘由。李蟠“能行古道”,就是指他能继承久已不传的“师道”,乐于从师而学。因此,这个结尾不妨说是借表彰“行古道”来进一步批判抛弃师道的今之众人。“古道”与首段“古之学者必有师”正遥相呼应。24、下列对劝学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25、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A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积善成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B“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才是关键。C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D选段先从学习态度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共用十个比喻来论述中心“学不可以已”。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手法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D.“选段先从
26、学习态度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错,应该是先从学习方法再从学习态度的角度。故选D。参考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答案:“青”“冰”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解析:略12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