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选择题 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现象越来越强,下垫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有所改变,必然影响大气的运动状况。为了研究海陆风的特征,将背景风力处于静风或弱风状态,向岸风和离岸风相互转化时突变角度大于 90的日期定义为典型海陆风日。下图示意天津市某显著海陆风日 2时和 16 时气温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 时图中四个站点与市区大气交换作用最强的是()A.B.C.D.(2)16 时天津东南部气温较其他地区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远离市区,受城市
2、热岛效应影响小 B.地势较低,山地冷空气下沉堆积 C.蒸发旺盛,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 D.濒临渤海,受海水调节作用显著(3)该日 16 时天津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海风强于陆风 B.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2 C.空气湿度减小 D.污染物向渤海扩散 答案:A D A【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由
3、图可知,2 时图示四个气象站中气象站温度最低,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市区气温较高,气象站与市区温差较大,市区与气象站大气交换作用最显著。故选 A。(2)由题意可知,16 时天津东南部出现了低温中心,气温明显低于西北部地区,是由于天津市东南部濒临渤海,受海水调节作用显著,气温上升缓慢,形成低温中心。故选 D。(3)由图可知,16 时天津气温高,沿海气温较低且温差较大,形成天津和沿海间热力环流,盛行海风,空气湿度较高,天津盛行上升气流,将污染物带到高空,向四周扩散,大气污染减轻。故选 A。3 2、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
4、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 所代表的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C.b 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 D.c 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 a 辐射 B.增强 b 辐射 C.增强 c 辐射 D.改变 b 的辐射方向 答案:C 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4 (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1)A.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故不符合题意;B.a 为太阳辐射为短波辐
5、射 C.b 为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位于对流层 D.c 为大气逆辐射,晴天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阴天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2)该图中 a 为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c 为大气逆辐射,b 为地面辐射。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防止霜冻。故选 C。3、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众多假说,最为人熟知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科学家发现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是相邻岩层的 30 多倍,而铱元素在地球表面罕见,在陨石中常见。据此推测约 6500 万年前,一颗直径200
6、km 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强烈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引起地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请推测超级火山喷发对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原因()A.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变暖;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C.变冷;大气逆辐射减弱 D.变冷;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2)关于中生代末期地层,以下推测最有可能的是()A.中生代裸子植物茂盛,可能存在大量煤矿 B.其下部为新生代地层,可能找到鸟类化石 5 C.其上部为古生代地层,可能找到蕨类植物化石 D.其下部为中生代早期地层,可能找到人类活动遗迹(3)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A.岩石圈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答案:D
7、 A 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 地层与化石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生代末期地层的知识。(3)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解答】(1)超级火山爆发导致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气温降低。故选 D。(2)中生代裸子植物茂盛,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 正确;6 中生代末期地层上部应该为更新的新生代地层,下部为更古老的古生代或者中生代早期地层,BC 错误;人类出现在新生代末期(第四纪),D 错误。故选 A。(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8、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选 B。4、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回答问题。(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耗加大城市人口剧增水域面积扩大市郊农业发展 A.B.C.D.(2)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3)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上游输沙量降低风暴潮频发长江径流量加大海平面上升 A.B.C.D.答案:A D 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
9、施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7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5、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热岛强度随郊区范围的扩大而增强。下图为 2018 年乌鲁木齐市城郊范围示意图,1郊区面积等于城区面积;2郊区面积是城区面积的 1.5 倍。据此完成 13 题。(1)下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夏季白天的地表温度由高到低的排序应为()A.裸地植被水体 B.植被水体裸地 C.水体植被裸地 D.裸地水体植被 (2)据材料可推测,乌鲁木齐市随着郊区范围的扩大,郊区()A.裸地占比增大 B.植被覆盖率增大 C.水体面积减小 D.建设用地占比增大 8 (3
10、)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冬季热岛强度大于夏季,其原因是冬季()城市建筑物密集、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失 城区地表温度下降较快 城区人为热源排放更多的废热郊区水体冻结 A.B.C.D.答案:A B 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地表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裸地含水量最低,比热容最小,地表温度最高;建设用地硬化地占比大,但夹杂有绿化地,地表温度低于裸地;植被地含水量高,且植物蒸腾耗热,地表温度较低;水体比热容最高,气温最低。故 A 选项正确。(2)本题考查热岛效应,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及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乌鲁木齐市热岛强度随郊区
11、范围的扩大而增强,说明城郊温差增大,选项中只有郊区植被覆盖率增大可以降低郊区温度,导致城郊温差增大。故 B 选项正确。(3)本题考查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城市建筑物密集,阻力大,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失,城郊间热量交换不畅,增大了城郊间温差,热力强度增大,项正确;乌鲁木齐市冬季严寒,城市居民取暖会使用更多的能源,同时排放出更多的废热,加剧城市热岛效应,项正确。故 C项选项正确。9 综合题 6、【探究发现】探究目标:热力环流原理 探究资料:下图为某硏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对流层中“热力环流原理”过程中所绘制的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1)图中甲、乙、A、B
12、 四点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 。(2)若图中甲、乙两地表示广州市区与郊区,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其理由是 。(3)比较甲乙近地面太阳辐射强度差异,并说明原因。(4)图中甲、乙两地表示陆地和海洋,两名同学在家长陪同下划船返回陆地方向感觉比原来划向海洋方向更轻松(游玩一共耗时两小时左右)。试判断两名同学游玩时间在白天还是在夜晩,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解释理由。答案:(1)(1)甲、乙、B、A(2)甲地;图中甲地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为主,乙地气流以上升为主;郊区气温较市区低,郊区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或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市区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3)甲地太阳辐射强于乙地 原因:甲地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为主,气
13、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空气水汽不易饱和,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故近地面太阳辐射较强。(或:乙地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上升为主,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降温,空气水汽易饱和,空中云层增厚、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故近地面太阳辐射较10 弱。)(4)白天。理由: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解析:(1)等压面向近地面(气压高的地方)凸出,气压低,为低压中心,等压面向高空(气压低的地方)凸出,气压高,为高压中心。近地面的气压性质与高空相反。在同一地方竖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由图可知,图中高空 A 为低压中心,B 为高压中心,近地面甲是高压
14、,乙为低压,因此 A、B、甲、乙四处的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甲、乙、B、A。(2)城市与郊区原因气温的差异存在热力环流,广州气温高于附近的郊区,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根据上题的分析,甲地为高压,为郊区,乙地是低压,为城市(广州市)。(3)根据上题的分析,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难以凝云致雨,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近地面太阳辐射较强;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易于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近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4)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若甲、乙两
15、地表示陆地和海洋,白天陆地升温较海洋快,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压,而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海洋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较海洋快,气温低于海洋,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根据题意,两名同学在家长陪同下划船返回陆地方向感觉比原来划向海洋方向更轻松,说明此时盛行海风,是白天。【小提示】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
16、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7、读图 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 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 3 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1 (1)图 1 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在垂直方向
17、上的变化特点是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2)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 (增强/减弱)(读图 2 填空)(3)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填图 2 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填图 2 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4)图 3 中沙漠气温
18、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 ,此时段绿洲气压 (高或低),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图。12 答案:(1)对流;地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减弱(3);削弱(4)约 6:0021:00;高;如图所示:解析:(1)图 1 为大气垂直分层,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人类生活在大气圈的最下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图 2 中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散失到宇宙的大气辐射。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使大气逆辐射减弱,减弱。(3)图 2 中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散失到宇宙的大气
19、辐射。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4)读图沙漠气温比绿洲气温高的时段为 6:0021:00,此时段绿洲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沙漠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水平方向上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高空风由沙漠吹向绿洲,形成13 顺时针方向。所以答案是:(1)对流;地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减弱(3);削弱(4)约 6:0021:00;高 3、如图所示:【小提示】影响太阳辐射多少(大气削弱作用)的
20、因素 纬度(季节):纬度越低(夏季),穿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海拔: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削弱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天气:云量越少,削弱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8、下图为相同纬度的高原、平原地形示意图,其中 a、b 两处海拔相同。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夏季 b 处比 a 处的气温 (填“高”或“低”),并说明理由。(2)一般来说,高原比平原昼夜温差 (填“大”或“小”),请说明原因。答案:(1)高;b 处距离高原地面近,受地面辐射影响大;夏季太阳辐射强。b 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较多(或 a 处距离平原地面较远,获
21、得地面辐射的热量较少,温度低)。14 (2)大;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少云、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解析:(1)夏季 b 处比 a 处的气温高,因为 a、b 是相同纬度的高原、平原地形示意图,海拔相同。近地面的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夏季太阳辐射强,b 处于近地面,近地面升温快,气温高。而图中 a 地远离近地面,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弱,所以,对比 a、b,b 的气温高于 a。(2)高原比平原昼夜温差大,原因是: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小提示】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