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5 ,大小:189KB ,
资源ID:2090105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0901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6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胜****】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6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

1、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建议书71目 录第一章 项目提要11.1项目组织单位11.2项目实施单位11.3 项目区域11.4 项目目标11.5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21.6 项目的实施与管理21.7 项目投资及筹资渠道31.8 建设期限31.9 项目产品方案31.10 项目效益分析4第二章 项目背景72.1 项目由来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2.3 项目选址102.4 项目建设条件112.5 项目区基本情况132.6 农村废弃物资源与利用情况322.7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322.8 项目单位概况32第三章 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分析363.1生猪及猪肉制品36第四章

2、项目建设原则、思路和目标384. 1 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384.2 建设思路39第五章 总体项目方案设计405.1 项目内容和规模405.2 技术方案455.3 产品方案465.4 项目准备和实施计划46第六章 物资采购486.1 采购原则486.2 采购数量与采购方式48第七章 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507.1 组织管理507.2 政府、实体及受益人的作用557.3 项目培训57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98.1投资估算598.2 资金筹措与资金使用计划608.3 资本金608.4贷款使用范围60第九章 效益分析629.1 财务估算629.2 财务评价649.3 清偿能力分析649.5 项目

3、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66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7010.1 结论7010.2 建议71第一章 项目提要1.1项目组织单位 恩施自治州生态能源局。 1.2项目实施单位 恩施市生态能源局,建始县生态能源局,巴东县生态能源局,利川市生态能源局,建始县生态能源局,咸丰县生态能源局,来凤县生态能源局,鹤峰县生态能源局。 1.3 项目区域 湖北省恩施州的六县二市(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利川市、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88个乡镇,1300个村,20万户农户。 1.4 项目目标 通过支持项目区个体农户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发展“一池三改”模式,以“五改三建两提高”(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

4、家、建园、建池,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为载体,配套实施四大工程(乡村清洁循环利用工程、农业标准化生产工程、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乡村物业管理工程),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打造“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特色民居、生态家园、文明乡风”的绿色生态型新农村,使土地、农民生活废弃物和生物质能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以农民家庭为基本生产生活单元内部的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的,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我州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

5、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 1.5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5.1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一池三改”模式,全州共新建8m3沼气池20万口,配进行改厨、改厕、改造猪栏。 1.5.2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技术服务体系的强化 建设和完善现有的州、县、乡镇、村等四级农村能源生态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1个州级、8个县级、88个乡级、1300个村级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建设。 1.5.3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 对项目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支付、采购、报帐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考察。 1.6 项目的实施与管

6、理 本项目由恩施州农业局牵头,与州计委、州财政局成立联合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项目县市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县市项目的规划、协调、执行、管理和监督。 恩施州农业局和各项目县市将成立专家技术小组,就有关技术、规划、设计管理等问题提出咨询意见。 本项目由恩施州和各县(市)农业(农村生态能源)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管理和监督。 1.7 项目投资及筹资渠道 项目总投资为69346.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6805.1万元,占总投资的96.3%;建设期利息(含承诺费)2541.0万元,占3.7%;新增流动资金需要量为0。 筹资来源:世界银行贷

7、款2,000万美元,折人民币15400万元,占总投资的22.2%;国内配套资金53946.1万元,占总投资的77.8%,其中:国内财政配套115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6%(其中,来自中央财政的资金为7,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为4,500万元);农户自筹42446.1万元,占总投资的61.2%。 1.8 建设期限 本项目实施期将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12年6月30日结束,分五年实施。 1.9 项目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新增户用沼气用户20万户,年新增商品猪40万头,有效减少森林砍伐量 60-100万亩,为技术支持部门直接提供服务收入200万元。详细情况见表1-1项目产品方案表。

8、 表11 项目产品方案(达产年/年) 序号 产品名称 单位 指标值 新增户用沼气户 万户 20 新增沼气 万立方 6000 新增沼渣 万吨 20 新增沼液 万吨 360 节约化肥 万吨 0.4 1.10 项目效益分析 1.10.1经济效益 1. 利用世行贷款新建20万口(户)沼气池。每年可解决20万户农户的日常炊事及照明用能,按一口沼气池平均年产气300m3计算,每年可为农户减少燃料费支出360元。 2. 带动养殖业发展,沼气池要做到常年正常使用,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发酵原料,这就要求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按户平每年增养1头牲猪计算,每户农户牲猪出售增收300元。 3. 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高效生态农业

9、模式,广泛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有利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一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可为农户增收节支300元。 综上所述,新建一口810 m3户用沼气池,共可增收节支960元,项目建成后,20万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192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10.2社会效益 1. 发展农村沼气,节省了农民砍柴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使农民摆脱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2. 农村普遍使用沼气,并结合“一池三改”或“五改三建”,改变了村容村貌,降低了农村地区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10、。 3. 按每个施工技术人员每年建50口沼气池计算,项目实施期间,每年要完成5万口沼气池建设,将为全州解决1000个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项目完成后的,要确保沼气池常年正常使用,必须配备进行维护服务的沼气技术人员,按人平管理300口计算,需配备700人左右,为城乡居民开辟了一条就业渠道。 4. 20万口(户)沼气池的建设,需消耗水泥50万吨、石料120万吨,沼气输配系统装置20万套,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就业、扩大内需、消费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1.10.3 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州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富民工程,农民奔小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生态的良性循环,特别是沼气的有效利用,将节约能源

11、,有效地遏止对现有森林的砍伐,保持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有效地保护退耕还林(草)成果,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新发展林、果和牧草的种植,将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一口8-10m3的沼气池可有效保护3亩左右的中幼林和5亩左右的薪炭林资源不被砍伐,新建20万口沼气池,相当于使州内60-100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将有效地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地的持续利用;人、畜、禽、粪尿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有效切断各种病毒、病菌的滋生蔓延的途径,改善卫

12、生条件,净化空气和环境,实现资源的再生,将农业生产生活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形成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二章 项目背景2.1 项目由来 恩施自治州地处鄂西南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全省唯一纳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全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2.1千公顷,其中旱地189.77千公顷,水田72.34千公顷。辖6县2市,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476个村,总人口381.01万人,其中农村住户92.52万户,农村人口332.99万人。全州森林覆盖率61.52%,水土流失面积为9488.3平方公里。全州8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流

13、失治理工程重点地区。由于全州地方财政薄弱,投入有限,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相对缓慢。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还有近20万人没有脱贫。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广种薄收、烟熏火燎、脏乱臭、蚊蝇纷飞的景象就是乡村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90%的农户生活用能仍以煤、柴为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002年,恩施州实施了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由此拉开了全州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建设序幕。2003年,全州8县市又实施了农业部农村户用沼气池国债项目,到2003年底,全州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15万多口。同时,恩施州创立的“五改三建”(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栏,建家、建园

14、、建池)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模式,被农业部推介为“恩施模式”在全国南方地区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3年,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州和争创“全国沼气建设第一州”的目标,计划在2010年前全州完成70万口沼气池建设。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积极支持,干部群众热情参与,进一步掀起了农村沼气建设高潮。但由于全州地方财政薄弱,国债项目资金投入有限,全州农村能源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迅速推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步伐,恩施州及所辖8县市拟提出利用世行贷款进行能源生态建设,解决农

15、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中的信贷瓶颈。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是“生态州”建设的需要。恩施自治州享有“鄂西林海”的美誉,是长江中上游和清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承担着1150千公顷天然林保护和147千公顷退耕还林工程的繁重任务。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生态州”,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是前提,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的多层次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用能问题,还可保护森林资源免遭砍伐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2 项目建设是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可再生资源、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需

16、要。加强农业资源污染防治,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已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通过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使农业生产从高投入、高污染、低质量向低投入、低污染、高效益方向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沼气生态农业对促进养殖业和带动种植业的作用,培育和建立沼气为纽带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进一步扩展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功能,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推进全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打造恩施州沼气生态农业品牌,把恩施州建成全国最大的茶叶基地、魔芋基地、中药材基地和品种最多的

17、干鲜果基地,并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2.2.3 项目建设是充分利用农村可再生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需要。恩施州畜牧业发达,常年出栏牲猪300多万头,由此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巨大。这些废弃物既是宝贵的资源,又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不进行有效处理,将成为农村中最严重的污染源,致使空气恶臭,蚊蝇孳生,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并危及畜禽本身和人体安全。农村沼气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燃料,有效地利用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对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减少疾病,提高农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2.4 项目建设是国家产业政策的

18、需要。农村能源属于我国农业发展新兴产业,农村能源建设缓解了长期存在的农村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21世纪议程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快农村能源商品化进程,推广省柴、节煤和民用型煤,形成产业和完善服务体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还把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

19、次强调:“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今年中央财政投入增加3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中共湖北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沼气,2004年全省农村新建12万户的户用沼气池,并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带动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设一批生态家园示范村。”因此,恩施州提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3 项目选址 2.3.1项目区确定原则 由于本项目拟使用世界银行贷款,所以项目区建设地点安排在经济基础较好、农民科技意识强、有一定工作基础、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相对丰富、农民有传统的养殖习惯、村庄院落相对集中、交通方便、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坚持

20、农民自愿、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进行建设,重点改善我州“老、少、边、穷”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2.3.2项目选址 本项目拟在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宣恩县、来凤县和鹤峰县八县市共新建沼气池20万口,配套“三改”20万户,每个项目县市总投资约0.9亿元。 2.3.3项目受益人的选择 (1)生态家园模式户的选择 在生态家园模式户的选择上,项目总体的选择标准如下: 是项目实施期内国债沼气项目规划的农户; 认同项目目标,积极要求,自愿申请参加项目; 同意承担世行贷款还款责任(恩施州例外); 应有足够的抵押担保(贫困户可取消抵押担保,但当地财政部门应有相应的还款保障措施。恩施

21、州例外); 能够提供相当于总投资20%左右的配套资金、实物和劳务; 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劳动力,以便完成项目所需的全部工作; 已有所需的土地和有关设施,养殖存栏不少于3个猪单位,种植(园)院面积必须在1亩以上; 承诺实施项目后以沼气为主要燃料; 主要劳动力在种植业或养殖业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应按照项目设计的模式进行建设和经营; 同意参加有关培训、参观等; 妇女当家及少数民族的农户优先考虑。 2.4 项目建设条件 2.4.1 州、县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州政府成立了以州长为组长,人大、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水利、林业、财政、农行、扶贫开发等部门为成员的生态能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2、。近几年来,政府在财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对资金实行捆绑使用,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典型,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各地农民到当地农村能源部门申请,要求建沼气池,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解决用能问题。 2.4.2 一批好的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了户用沼气池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全州有420个村开展了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村传统的卫生习惯,把农户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减少和扼制了森林砍伐,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农村传染疾病的发生,深受农民的欢迎和赞赏。 2.4.3 有发展农村沼

23、气建设的典型模式。恩施州创立的“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池、建园、建家)生态家园建设模式,跳出了“就沼气抓沼气”的思维模式,把农村能源工作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村的文明进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恩施模式”在全国已产生较大影响,被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称为“是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和西部频道曾先后进行专题报道。 2.4.4 有实施农村沼气项目的成功经验。2002年和2003年,恩施州先后承担了农业部农村户用沼气池综合利用项目和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通过狠抓项目建设质量,严格财物管理,项目建设取得

24、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在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对我州“六小工程”国债项目稽察中,农村沼气项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稽察二处黄建中处长的充分肯定,被认为是在所有国债项目中实施得最好的。同时,恩施州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也被湖北省农业厅在全省进行推广。 2.4.5 恩施州农村有传统的养殖习惯,沼气发酵有充足的原料来源。据统计,全州常年牲猪出栏在330万头以上,农村户平每年出售3.5头。通过沼气建设将人畜排泄物引入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净化环境,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4.6 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州、县(市)均有常设机构,即

25、生态能源局,有专业技术干部72人,有经培训的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证的沼气生产中级工2474人,按每个施工技术人员每年可完成50口(户)计算,全州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有足够的技术力量。 2.5 项目区基本情况 恩施自治州地处鄂西南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全省唯一纳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全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2.1千公顷,其中旱地189.77千公顷,水田72.34千公顷。辖6县2市,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476个村,总人口381.01万人,其中农村住户92.52万户,农村人口332.99万人。 2005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73亿元,人均GDP为4912元

2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4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5.72亿元,林业产值3.08亿元,牧业产值38.62亿元,渔业产值0.3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8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6.50千公顷,蔬菜面积84.82千公顷。造林面积22433公顷,成林抚育面积14273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9940公顷,木材采伐量14.05万立方米。生猪出栏329.85万头,羊出栏34.98万只,家禽出笼559.26万只。畜禽肉类总产量29.7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7.80万吨。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全州免征农业税及附加7549万元,发放“三项补贴”(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共计5233万元。

27、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改善。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试点工程,全州共解决3.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5.8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截至2005年底全州累计建设沼气池31万口。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建立了完善的后续管理服务体系,形成了“州有中心、县市有维修站、乡镇有服务部、村有服务网点”的四级服务网络。达到了“四个一”的标准,即一户一份沼气用户手册;一户一个沼气技术明白人;一户一张沼气安全挂图;一村一个后续服务网点(后续服务网点要求达到“四有”标准:即有门店、有专人、有热线电话、有统一的服务收费标准)。 2.5.1恩施市基本情况 1恩施市基本情

28、况 恩施市地处鄂西南边陲,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硒矿床,亨有“世界硒都”的美称。全市国土总面积3967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全市辖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7个行政村,是一个山大人稀、山高坡陡、居住分散的大农村、小城镇、多民族的山区县级市。全市森林覆盖率67%。 2恩施市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恩施市沼气池建设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到1999年历经40余年,全市建沼气池2900余口,当时能够使用的不足10%。2000年,恩施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些农村能源项目在恩施市实

29、施的机遇,确定了“以沼气池为龙头,建设生态家园文明新村”的工作思路,狠抓沼气池建设,到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沼气池8.2万口,农村47%的农户用上了沼气。 3技术力量现状 恩施市十分重视沼气池建设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市生态能源局统一组织进行培训,内容为沼气池建设、“三沼”综合利用、沼气用具安装与维修,全市现拥有农业部颁证技术员423名,其中高级工4名。 4项目村的选择 恩施市项目村的选择坚持相对集中连片、交通方便,当地政府及基层组织、农户积极性高的原则,选择在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62个村,项目区有较好的支柱产业,主要有烟叶、牲猪、茶叶、蔬菜、水果等产业。 2.5.2 利川市基

30、本情况 1.利川市基本情况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北延伸地,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巫山流脉交汇部。版图总面积4612平方公里(691.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22.8万亩、耕地95.4万亩、荒山荒地、道路房屋及江河流域173.1万亩。所辖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75个村、60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3万户,其中农业人口74万、20.4万户。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37亿元,农业总产值22.53亿元,人均纯收入1686元,其中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0.6%,牧畜业收入占30.3%,第三产业收入占15.8%,劳务输出收入占13.3%。 2.利川市农村能源资源及利用

31、现状 利川市农村能源资源主要有水电、薪柴、秸杆、煤炭、人畜粪便、风力等,2005年全市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总量38.92万吨标准煤。 水电资源:全市有清江、郁江、梅子水、谋道溪、唐岩河五大水系和纵横交错的山间溪流,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0万KW,可开发量为17万KW,现仅开发总装机容量3.8万KW。2005年全市水力发电总量18036万KWh/年,占农村用能总量的3%。 薪柴资源: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422.8万亩,薪柴资源年理论开发量折标准煤9.08万吨。2005年,全市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采伐薪柴18.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农村用能总量的48%, 秸杆资源:全市有耕地面积95.4万亩,2005年农

32、作物秸杆总产量32.7万吨,农村生产、生活燃烧秸杆量14.89万吨,占农村用能总量的18.5%。 煤炭资源:全市煤炭资源理论可开采量为2778.02万吨,2005年实际开采煤炭总量19.2万吨,主要用于全市工业、农业生产用能需求,农村生活用能10.65万吨标准煤,绝大部分靠到市外采购,占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总量的27.3%。 粪便资源:作为能源用途主要是通过发酵制取沼气。据2005年统计,全市年牲猪饲养量为97.9万头、牛9.85万头、羊5.55万头,年人畜粪便排放总量232.5万吨,可开发量185万吨,沼气发酵资源十分丰富。经调查,全市年饲养50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有8户,饲养2000头以上的

33、20户,饲养1000头以上的35户,饲养牲猪达3头或相当于3头以上的农户数有19万户,截止2005年止,全市已建农村沼气池4万口,仅占农村用能总量的6.4%。 风力资源:经专家评审认定,利川市齐岳山、茅槽地区风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080万KW,可开发量为40万KW,适合以村庄、院落和农户为单元进行开发,范围涉及两个乡(镇)、21个自然村、3000户、7.8万人。近年来,通过三台1000W小风机发电试验,年发电总量达到了5600KW/台以上。 情况表明,利川市农民生产、生活用能仍以薪柴、煤炭、秸杆为主,体现在商品能源、可再生能源供应率低,高能耗、低品位的用能结构在能耗中的份额大。我市属经济欠发达

34、地区,农村能源开发能力弱,农民迫于生机,只能靠过渡采伐森林、过量燃烧农作物秸杆来满足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生活难以走出贫困的怪圈。因此,争取国家扶持、发展农村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才能取得改善农村家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综合效益,近而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3.技术力量现状 利川市农村能源系统共有干部职工60人,其中大专以上专业技术管理干部35人,中专文化程度20人,中级技术职称30人,初级技术职称20人。近年来,利川市通过加强农村能源行业技术培训,已组建起600名获得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能源技术

35、队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5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50人,高级工6人,初级工146人。 4.项目村选择 利川市世行贷款农村沼气项目村的选择坚持先集中解决“生态环境最脆弱、基础设施最薄弱、能源资源最短缺”地区的原则,重点安排在利中盆地清江河两岸,分属于汪云镇、凉务乡等十四个乡镇办事处、208个村,受益农户3.225万户13万人。对项目村的选择是群众积极性高,经济条件较好,全村有50%以上的农户自觉要求实施项目建设。对项目户的选择是要求农户参与项目建设积极主动,全家至少有一名有知识,愿学习、勤劳向上的明白人。 项目区是利川市地域内森林资源分布较为贫乏地区,地势较平坦,人口居住密度大。多年来,该

36、地区农民迫于生机,无措施地乱砍滥伐,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山体滑坡,阻塞清江河道等水土流失现象造成了该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减退、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已正在危害着该区域内农民的生产生活。在该区域内发展沼气,实施“一池三改”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2.5.3 巴东县基本情况 1. 巴东县基本情况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巫峡和西陵峡之间,跨东径1100到11032,北纬3128到3213。东接本省宜昌市,西连重庆市,南邻湖南省,北连神农架林区。其地形是西高东低,南北狭长,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将县境截为三段,北为大巴山脉,西为巫山山脉,南为武陵山脉,俗称“三山盘距,两江分割”的

37、八百里巴东。 巴东县辖12个乡(镇),492个村,3934个村民小组,14万农户,总人口48.34万人,其中农村户12.19万户,农业人口42.19万人。 全县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耕地4.1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6%,耕地中旱地3.95万公顷,占耕地的95%;水田只有0.21公顷,耕地中25度以上坡耕地2.32万公顷,占耕地总数的60%。粮食作物主产玉米、马铃薯、红薯;经济作物盛产柑桔、茶叶、烟叶、大蒜、药材等;养殖产业以牲猪、山羊为主。 2. 巴东县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巴东县农民生活用能主要是用薪柴,据2001年底调查统计,12.19万农户全部用柴草作为做饭、烧水、取暖用能的有10.46万

38、户,占总农户的85.8%;煤柴兼用的只有1.17万户,占0.96%,使用沼气池作为主要能源的有0.61万户,占0.5%;在农户中使用煤气、水电为主要能源的还是空白。每年每个农户生活耗费柴草平均为0.4吨(高山0.5吨,半高山0.4吨,低山0.35吨)。需5亩林地的薪柴,全县每年要烧掉12万立方米的薪柴,要在50万亩的薪炭林中进行砍伐,砍伐面积高于造林面,年砍伐量超过林木年生产量,而且是千把锄头栽树、万把斧头砍柴的恶性循环,导致造林不见林,封山难封死,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劣,农民收入低,生产、生活困难的状况。而且越是生态环境差的地方,农民越穷,农民生活用能越是靠柴草,因而在巴东

39、的官渡口镇出现了农妇薛传芝三年找三个丈夫,年年没有丈夫一起过年,都是因在悬崖上砍柴跌死的奇闻惨景。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特别是从199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扶贫的重要任务来抓,国家也扶持我们开展了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示范村建设。我们先后在高山贫困村建设节煤、省柴炉、灶9.7万座,在适宜发展沼气池的地方建沼气池6100多口,并按照“猪-沼-粮(菜、果、茶)的生态模式建成了1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和100个用能沼气化户,户户不烧柴的示范组,推广了1000多台太阳能热水器,取得了良好的推广、示范作用。但是由于巴东县是一个贫困县,农

40、民收入水平特别是现金收入低,绝大部分农户无资金自建沼气池和购置太阳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普及率低,农民生活用能仍是以柴草为主,生态环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保护和建设。需要国家对我们西部贫困地区给予扶持,促使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促使生态环境好转,促使农民早日致富奔小康。 3技术力量现状 巴东现有部级沼气工498人,其中高级工2人,中级工496人,他们技术熟练、素质高、热爱能源事业,能够确保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4. 项目村的选择 该项目将涉及全县12个乡(镇),411个自然行政村,新建沼气池10.5万口,2005年完成1.3万口,2006年完成2.8万口。2007年完成2.8万口,2008年完成2

41、.5万口,2009年完成0.8 万口,2010年完成0.3万口。在今后6年内完成适宜农户的100%,还有部分较适宜农户采取多方筹措再分步实施的办法解决,同时配套实施“一建三改”(即建池、改厨、改厕、改栏),推广“猪-沼-果(菜、茶、药)先进生产模式,使项目区农户生活用能替代率达到80%以上,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以及养殖、种植业的发展,农户年增加收入达1050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5.4 建始县基本情况 1.建始县基本情况 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跨北纬3006至3054,东经10932至11012,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

42、、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县城业州镇沿318国道距省会武汉市615公里,沿209国道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区59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666.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432.6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3%。国土资源构成是“八山半水分半田”(8:0.5:1.5)。全县辖5乡5镇,366个村,总人口51万,其中农业人口46.1万,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7.4%,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 长期以来,全县农民过度依赖煤炭和薪柴作为生活用能,造成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88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总量达688.5吨。农民居住环境“脏、乱、差”现

43、象极为普遍,部分地方人畜相邻而居,环境卫生急待改善。 2.建始县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2000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一池三改”建设改变农村面貌,到2005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3.04万口,对农户进行“三改”6174户,通过农村能源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底,农业产值达到57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6元。今年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县委、政府更是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用“一池三改”实现农村村容整洁,用“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来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44、计划建池13000口,以后每年以一万口沼气池建设的速度发展,力争到2011年,基本实现农村沼气化,为建成生态县打下良好的基础。 3.技术力量现状 县人民政府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成立了生态能源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定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9人,现有管理人员6名,各乡镇成立乡镇能源办,构成了网络化管理的格局。县乡农村能源部门组织精干专班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物资供应、项目督办、项目验收等工作。 全县常年从事沼气池建设的技术工有500人,其中,持农业部颁证的沼气技工有396人,按每个技术员每年可以建池50户计算。另外,建始县惠丰能源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构筑的后续技术服务网络,有足够

45、的技术力量满足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的技术要求。 4.项目村的选择 农户选址对建池农户的选址要求应选择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靠近畜禽舍、厕所的地方,也可以在旧厕、旧栏圈中改造建池,池址与厨房的距离不超过25米。同时项目建设户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有一定的经济投入能力;具备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从事一定规模的养殖业。 2.5.5 宣恩县基本情况 1.宣恩县情概况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东径2091110955,北纬29333012之间,东接鹤峰,西邻咸丰、东北、西北及北部与恩施市交界,西南同来凤毗连;东南与湖南省龙山、桑植等县接壤。县境南北长73.9公里,东

46、西宽71.5公里,国土面积2740平方公里,人口33.95万人,农业人口30.94万人,9.78万户,属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西部开发覆盖区域。 宣恩县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拨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占全县总面积74.31%,年均气温15.8,无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491.3毫米,年日照时数1136.2小时。 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8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624元,农业生产以粮食、茶叶、水果等为主,养殖业发展较快,全年出栏牲猪31.4万头。近年来,我县大力构建交通网络,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411公里。92.1%的农村通了公路,75.6%的村通电话。农村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 2.宣恩县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技术力量 目前,宣恩县已累计建池3.1万余口,沼气池建设已到了建管并重的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