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第一节 绪 论问 题1.大家以前遇见过那些药物?2.如果一个化学物质是药物,它需要具备啥性质?治疗头痛、牙痛、治疗头痛、牙痛、发烧等发烧等治疗细菌感染治疗细菌感染 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是药物!预防疾病的化学物质是药物!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是药物!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是药物!第一节 概述药物药物: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过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案 例 琥乙红霉素片治疗细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
2、咽炎、鼻窦炎,成人常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3-4片。问题:1.琥乙红霉素片治疗无效说明啥问题?2.为何推荐每次服药3-4片?剂量增多、剂量减少会有啥后果?3.为何能推荐一日服药3次?次数增多、次数减少会有啥后果?MECCt4片3片2片1片MECCt1日2次1日3次1日1次24h0h1日4次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作用究竟有那些作用?2.药物作用由那些因素决定?3.药物通过什么样途径发挥作用?药物作用药物效应原因结果一、药物作用的分类1.1.按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分为:按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分为:兴奋、抑制兴奋、抑制 药物要治疗疾病,则必须满足:药物要治疗疾病,则必须满足:药物与疾病引药物与疾病引起
3、同一生理功能变化方向相反。起同一生理功能变化方向相反。2.2.按对机体是否有害分为:按对机体是否有害分为: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两重性:药物作用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对因治疗:消除致病因子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消除疾病症状的治疗方法。补充疗法:补充机体所缺物质的治疗方法。感冒感冒病因:病毒症状: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发烧、流鼻涕、鼻塞、咽喉肿痛等。治疗药物:感康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对因治疗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中枢兴奋药咖啡因、镇静药人工牛黄对症治疗案 例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
4、作用特点: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可以预料,难以避免。产生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2.毒性反应:药物在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特点:反应比副作用大,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可预料和避免的。产生原因: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高敏性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特点:(1)反应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2)反应性质、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和给药途经无关。(3)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4)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 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产生原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药剂中杂质、或自然界中类似物,作为抗
5、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用药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机体组织损伤、功能紊乱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MECCt5.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四环素治疗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敏感菌不敏感菌(难辨梭菌)伪膜性肠炎抑制生长繁殖不抑制生长繁殖肠道6.停药反应:患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一旦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现象,包括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思考:1.那些药物具有停药反应?2.如果一个药物具有停药反应,是不是不能停药?如果能停,该如何停药?答案:1.常见于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如高血压、糖尿病。2.能停药。减量停药7.特
6、异质反应:少数病人由于遗传缺陷导致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改变。8.依赖性:病人由于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而强迫要求自己连续或定期使用药物的行为。分为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二、药物作用的决定因素二、药物作用的决定因素一、构效关系构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效应(作用)之间的关系 二、量效关系EMEDMEDMTD常用量常用量无无效效量量D安全范围安全范围 治疗量治疗量MLD治疗指数评价药物安全性案 例1、Al(OH)3、NaHCO3等为何可治疗消化性溃疡?2、维生素B12、叶酸为何可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肾上腺素为何可治疗牙龈出血?三、药物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1.影响酶
7、的活性2.影响离子通道3.影响代谢 4.影响免疫5.理化反应6.补充机体缺乏的物质受体学说:受体学说:药物发挥药理作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亲和力、内在活性亲和力、内在活性。二、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二、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1000内在活性受体激动药受体阻断药第三节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为何儿童用药剂量常为成人的1/2;老人用药剂量为成人的3/4?MECCtMTC老人儿童成人儿童1/2老人3/4药物跨膜转运一、体内过程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1.1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判断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生物利用度影响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剂型、吸收环境 首关消除:口
8、服药物在胃肠粘膜吸收后,要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以被代谢灭活,从而使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首关消除1.2 分布 药物随血液循环被分配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判断药物分布速度与程度:?影响分布的因素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体液pH、器官血流量 组织亲和力 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血眼屏障、胎盘屏障1.3 代谢(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变化过程。判断药物代谢程度与速度:?kH 影响代谢的因素 肝药酶活性肝药酶活性: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诱导剂 肝药酶活性肝药酶活性: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抑制剂1.4 排泄 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机体排出体外的过程。判断药物排泄程度与速度:?k
9、R影响分布的因素 肾排泄:尿液pH。消化道排泄肾小管再吸收肾小管再吸收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肾排泄肾排泄 加强肾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但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尿液偏酸性,则弱碱性药物重吸收少,排泄多。而弱酸性药物则相反。肝肠循环:许多药物及其代谢物可经胆汁排泄入肠道,在在肠道内又被重吸收回肝的现象。消化道排泄(胆汁排泄)二、速率过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MTCMEC安全范围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MTCMEC安全范围持续期残留期血管外给药途径血管外给药途径血管内给药途径血管内给药途径MLCMLCCttCMTCMECBACCt血浆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所需时间。临床
10、指导意义:确定给药的间隔时间。半衰期越长,给药间隔时间越长,反之越短。MECAB1/2C稳态血药浓度(CSS)半衰期一次给药(如2片)连续恒量给药D剩D总消给药D总消累积量0100%0%2片0%100%150%50%2片50%50%(+100%)225%50%+25%2片75%75%(+100%)312.5%87.5%2片87.5%87.5%(+100%)46.25%93.75%2片93.75%93.75%(+100%)53.13%96.87%2片96.87%96.87%(+100%)61.56%98.44%2片98.44%98.44%(+100%)70.78%99.22%2片98.44%98
11、.44%(+100%)一次给药后,经5个 半衰期药物基本被消除完。连续按照半衰期给药,经5个半衰期,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作用质变量变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1.生理因素:年龄:儿童、老人 体重 性别:女性用药四期: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2.精神因素:安慰剂效应3.疾病因素:肝肾功能不良影响肝转化及肾排泄药物的清除率,易引起药物蓄积。4.遗传因素:种属差异、种族差异、个体差异5.时间因素:昼夜节律6.生活习惯与环境:饮食二、药物方面的因素1.药物化学结构2.剂量3.药物剂型4.给药方法: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给药间隔、疗程、停药5.药物相互作用:体内与体外相互作用结果:协同作用(1+12)、拮抗作用(1+11)合理用药1.1.根据适应症选药根据适应症选药2.2.2 2根据药理学知识选药根据药理学知识选药3.3.3 3剂量个体化剂量个体化4 4对因与对症治疗并重对因与对症治疗并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