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龔珮瑄、秦天、李沂澂、龔珮瑄、秦天、李沂澂、許胤筠、蔡宛蓁、梁恩盈、許胤筠、蔡宛蓁、梁恩盈、趙冉、趙冉、楊琬琳、簡侑晴、林烝增楊琬琳、簡侑晴、林烝增人格心理學專題研究-拉岡1拉岡的生活與傳奇拉岡的生活與傳奇2拉岡的生活與傳奇1901193219451953學習與探索學習與探索初步定向與初步定向與“六年沉寂六年沉寂”介入巴黎精神介入巴黎精神分析學協會分析學協會理論的真正理論的真正奠基奠基第二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第三次分裂第三次分裂31901年1932年:學習與探索一、1901年4月13日生於法國巴黎絕口不提的童年往事。二、1926至1932年積極參與巴黎許多精神分析學會相關活動並與著名學者撰寫發表了
2、13篇文章使Lacan的興趣逐漸從醫學和精神病理學轉向精神分析學。三、1932年被授予醫學博士學位論偏執狂病態心理及其與人格的關係一書為博士論文。41933年1945年:初步定向與“六年沉寂一、1934年加入巴黎精神分析學協會。二、1936年擔任精神病理學的進化學會副主 席職位提出鏡像階段的概念。三、1939年至1945年銷聲匿跡、與世隔絕。51945年1953年:介入巴黎精神分析學協會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知識界 氣氛濃烈巴黎精神分析協會恢復正常活動,Lacan成為協會重要幹部。二、1952年當選巴黎精神分析學協會主席。三、1953年6月被迫辭去巴黎精神分析學協會主席職務,加
3、入法國精神分析學協會。61945年1953年:介入巴黎精神分析學協會四、1953年7月發表象徵、想像與在提出回歸佛洛依德口號。五、1953年9月的羅馬演講Lacan在羅馬舉行的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發表言語與語言在精神分析學中的作用與範圍。71953年秋1963年8月:理論的真正奠基一、1953年開始正式向公眾開放研究班講演直至1979年,長達26年開了26個研究班。二、1956年創辦精神分析學雜誌發表法國精神分析學協會成員的文章,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 Lacan派1964年第二次分裂的前兆。三、1963年7月法國精神分析學協會選擇犧牲Lacan得以加入國際精神分析學協會Lacan默然離開法國精神分
4、析學協會。81963年秋1964年6月:第二次分裂一、1963年11月法國精神分析學協會宣告結束。二、1964年合併巴黎精神分析學協會和法國精神 分析學協會,成立法國精神分析學聯合會 Lacan及其追隨者成立精神分析研究組,後來改名為巴黎佛洛伊德學派(另名拉岡學派)。91964年1969年夏:第三次分裂一、1966年成功地出版文選,直至今日,文選已翻 譯成十幾種文字。二、1968年的五月風暴(學生運動)加上Lacan的專斷獨 行,已為巴黎佛洛伊德學派埋下了深刻的危機。三、1969年巴黎佛洛伊德學派中的嚴謹精神分析學家因對 Lacan的不滿而成立了第四小組,並創辦了自己的刊 物局部第三次分裂。1
5、01969年秋1981年9月:奇異的歸宿一、1969年到1976年Lacan的活動亦然頻繁。二、1980年1月宣布由他於1964年創立的巴黎佛洛伊德學派解體,但隨後又成立佛洛依德事業學派。三、1981年9月9日逝世。11拉岡的思想淵源拉岡的思想淵源12拉岡的思想淵源經歷超現實主義、精神病理學、結構主義三階段文化背景與思想對拉岡理論的影響法國精神分析運動1.自1953年傳播精神分析給法國 大眾。2.能指、所指之間的任意性。3.潛意識的話語。4.使用玩笑和雙關的寫作風格。超現實主義(重視對心理現象的語言表達)13文化背景與思想 對拉岡理論的影響精神病理學1.吸收Freud的理論並用於自己的研究。黑
6、格爾辨證法1.自我、主體的討論:鏡像階段。2.慾望(desire):將佛洛依德的libido概念和黑格爾的認識概念聯繫起來。存在主義(沙特、海德格)1.鏡像階段2.慾望的本質:存在的匱乏。3.語言觀:語言是人的主人。14索緒爾結構主義索緒爾結構主義1.所指和能指2.用語言符號用來解讀精神分析的潛意識理論(潛意識具有類似語言的結構),企圖將精神分析科學化、理論化。與自我心理學的對恃與自我心理學的對恃自我心理學:1.強調自我對現實的適應問題。2.強調精神分析的臨床方面。拉岡:1.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2.自我是誤認的產物
7、不可信。3.反醫學化、固定會談時間15拉岡與結構語言學拉岡與結構語言學16結構語言學的應用能指(S)與所指(s)隱喻與換喻聯繫潛意識與語言活動(拉岡解釋)夢的凝縮與移置17能指與所指原本出於索緒爾的概念.(s/S)能指(signifier):聲音,意識。所指(signified):思維/概念,潛意識。例如:蘋果(能指)一種看起來圓圓,吃起來甜甜的水果(所指)為了溝通運用種種詞語(能指)來傳達意義和意向(所指)所指具有優先性但對拉岡而言,能指和所指間並非是通體透明的字詞衍伸出來的意義,可能超過使用者的理解範圍如:伊莉莎白一世臨終時摸著頭(能指)指定繼承人?頭疼?(所指)能指才是指導性因素精神分
8、析學中,人們要注意的是能指與所指之間的斷裂(split)關係和不穩定的關係。能指對所指的關係“總是流變不定、有待打破重構的”SS18以一個事物的名稱來指稱一個事物。意義的製造者。隱喻(metaphor)S1S1S2S2S1S1S2S2換喻(metonymy)透過兩個詞項之間外在的因果、空間、時間鄰近性而進行,是名稱的改變。S1S1S2S2S1S2(S1)S2“雪”概念“純潔”“純潔”白宮(.總統)總統“總統”白宮“白宮”“總統”19語言學語言學隱喻隱喻換喻換喻異相似性原則(因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而產生作用,例如用不同詞語表達相似概念)連接原則(因事物之間的關連,如因果、時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而產生
9、作用,雖名稱轉換,仍然指示著同一個概念或形象)同皆具有“能指的替換”的功能(即符號具有任意性)類比到Freud潛意識機制“潛意識有類似語言的結構”將意識上的症狀藉潛意識分析加 以轉換,找出症狀背後意義)如:症狀醒來轉錯方向猛撞頭代表意義心情不 好)凝縮作用(=隱喻)轉譯機移置作用(=換喻)轉譯機大量元素被凝聚簡化成一種形象出現。透過外在相似關係,將慾望調換成一種不重要的觀念,而在夢中卻居主要地位轉換。20凝縮(condensation):例如夢C生/舉動與說話都像A,身體特徵卻像B。隱夢被壓縮精神分析+結構語言學夢境的凝縮是一種語言的隱喻症狀隱喻、替換、共時態CBA例C生舉動、說話象徵A先生(
10、Freud)凝縮顯現內容潛隱內容(語言學)隱喻能指(S1)所指(s2)夢中人與A生有共同特質(舉動說話)夢中人的舉動、說話替代A生的舉動、說話,去指稱A生凝縮隱喻例C生身體特徵真正含意B先生(Freud)凝縮顯現內容潛隱內容(語言學)隱喻能指(S3)所指(s4)夢中人與B生有共同特質(身體特徵)夢中人的身體特徵替代B生的身體特徵,去指稱B生凝縮隱喻21精神分析+結構語言學夢境的移置是一種語言的換喻移置(dplacement):透過外在相似關係做詞語上的轉換;隱意元素被另一物取代。隱夢重心被轉移例如常夢到掉東西在公共澡堂得回去撿,隱藏意涵可能是對於窺視裸體的欲望。換喻、組合、歷時態慾望例例掉東西
11、在公共掉東西在公共澡堂得回去撿澡堂得回去撿真正含意真正含意窺視裸體的慾望窺視裸體的慾望(Freud)移置顯現內容潛隱內容(語言學)換喻能指(S1)所指(s2)回公共澡堂撿東西與窺視裸體具鄰近關係以東西在公共澡堂(S1)的情境出現,去指稱窺視裸體的慾望(s2)移置換喻22拉岡的潛意識理論拉岡的潛意識理論23潛意識到結構語言學的影響,以潛意的語言作用(能指與所指的任意性、凝縮移置、隱喻換喻、症慾望)重新詮釋潛意的概,提出兩大命題:1.潛意具有類似語言的結構。2.潛意是他者的話語。24拉岡與Freud。潛意識夢的解析Freud發現夢的表面意義只是一種顯象,背後的隱夢或意念即潛意識。夢的活動規律主要有
12、凝縮、移置、象徵、潤飾Freud發現了夢的工作與語言現象之間的相似性,但並未加以深入研究。卻引起拉岡的興趣,所以將潛意識概念納入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框架中25潛意識具有類似語言的結構拉岡將潛意識與語言統一起來,最重要的步是:找到相對應的概念 凝縮(凝縮(condensation)轉換成)轉換成隱喻隱喻移置(移置(displacement)轉換為換喻)轉換為換喻潛意識潛意識前意識前意識、意識、意識Freud物的呈現物的呈現詞的呈現詞的呈現語言學語言學所指所指能指能指夢夢隱夢隱夢顯夢顯夢26凝縮作用作為隱喻過程EX:夢中聚集兩個或多個人的特徵而創造出一個合成的人物夢中聚集兩個或多個人的特徵而創造出一
13、個合成的人物M醫生=一個叫M的人+佛洛依德的長兄佛洛伊德對M醫生的描述:M醫生實際上就是一個臉色常常蒼白令人感到擔心的傢伙,他刮鬍子、跛行又使我想到這是另一個人,即我那未在國外的長兄,他經常是刮鬍子刮的最乾淨的人,近日也常來信說大腿骨的關節炎使他行動不變。s1S1s2S2M長兄s3S3M醫生s1S1s2S2s3S3顯現內容潛隱內容相似連結27移置作用做為換喻的過程用一個顯現的材料去指稱一個潛隱的材料,而兩者兼具有相近的關係。佛洛伊德:喬裝;拉岡:表面上的無意義我是法國人,滑雪事故EX:我在女市長的陪同下在街上散步,我經過一些設有妓院的街道。我是法國人,因此我經過這些街道時是講法語。我看見我的一
14、位朋友他最近出了一次滑雪事故,我對他說我是法國人並很高興地把我的居民證給他看。s1S1s2S2我是法國人滑雪事故跟女人性愛性愛的危險s1S2(S1)s228潛意識具有類似語言的結構夢中發現的潛意識=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壓抑、徵狀形成中的潛意識徵狀是隱喻、慾望即是一種換喻 徵狀是被壓抑的事物的種象徵替代 慾望透過偽裝進入意識就好像潛意識有另一套文字系統一般,拉岡試圖對精神分析的結構做出明確的說明29潛意識是他者的話語 在此命題中,拉岡描述了一段關係.(想像的other)a 母親、慾望的對象母親、慾望的對象 subject(主體)S A Other(他者)a(想像的 ego)想像軸線想像軸線又稱
15、潛意識軸線語言之牆(他人的主體、象徵性事物的處所)嬰兒的自我(鏡像)兒童的ego ideal30潛意識是他者的話語 在會談室之中.(想像的分析者)a subject(當事人)S A 分析者 a當事人想像的 ego想像軸線想像軸線又稱潛意識軸線語言之牆對當事人而言,他的潛意識,就是分析者的話語。31潛意識拉岡認為潛意識是生命力的基礎人們共同擁有得一種心理結構與語言結構類似得一種心理結構32主體理論主體理論33主體人是說話的主體,而非表達的主體。拉岡把主體看作關係系統,而非實體。拉岡強調主體在自我中的分化【杜聲鋒(1988)】:1.自我與想像方面相連繫;主體與象徵方面相連繫。2.本質上,主體是慾望
16、dsir);自我是觀望 (regard)3.自我是被物化(rifi)的,甚至可以蛻變為對象 (object),真正的主體是裂隙(scission)與張力 (tension)。34主體理論從兩層次同時展開:35鏡像階段與自我的形成鏡像階段與自我的形成36鏡像階段n鏡像階段鏡像階段嬰兒生活史的關鍵時期,是每個人自我自我初步形成初步形成的時期。n自我自我就是鏡像鏡像(母親、他母親、他人人)。37鏡像階段論(mirror stage)n鏡像階段之前鏡像階段之前嬰兒處於無力無助無力無助狀態,無法把自己的身體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對自己破碎的破碎的身體身體具有不安和焦慮。n6-18個個月的嬰兒月的嬰兒視覺
17、發展視覺發展透過對鏡中影像鏡中影像的不同認識階段,逐漸擺脫其對破碎的身體的處境,進而確認自我自我。38鏡像階段-第一時期n嬰兒將鏡子中自已的影像,視為一個現實的現實的事物事物。(會跟鏡中影像互動、試圖抓握)n自我與他人自我與他人混淆混淆嬰兒不能區分鏡像與自己、他人的鏡像和他人的差別。n在他人中嬰兒看到自己。打別人的嬰兒,叫喊著自己被別人打。看見別人跌倒,自己反而哭了起來。39鏡像階段-第二時期n嬰兒發現鏡子中的影像,不再是現實的事物,而是一個影像影像(image)。(不再去抓握鏡子中的影像)n區分他人區分他人可以把影像從他人中區分出來,把影像從他人的現實性中區分開來。但還不能區分自己與自己的影
18、像,即還不認識自己還不認識自己。40鏡像階段-第三時期n嬰兒終於發現鏡中影像就是自己的影像自己的影像。n認識自我認識自我通過鏡子中的影像嬰兒認識了自己,初次掌握完整的身體感覺,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n我我的初次出現的初次出現初步確認自己身體的同同一性一性與完整性完整性,形成對自我的辨認。41鏡像階段n嬰兒嬰兒認知鏡像階段的演變認知鏡像階段的演變n鏡中的我鏡中的我自我是一種他人他人眼中的我。n想像的認識想像的認識這個階段的嬰兒對自己的辨認,只是一個誤認誤認,幻想自己的完整性。n想像界想像界(想像的、期望的、誤認的)拉岡兒童的自我概念永遠不會與他的存在切合(match up),鏡中看到的比所是的更小
19、在還不能控制自己身體時產生可以控制自身的幻想。42伊底帕斯情結三階段伊底帕斯情結三階段43Freud的伊底帕斯情結小孩發展到了性器期(phallic stage,大約36歲),小孩會覺得自己對母親產生依戀(戀母情結戀母情結)。一旦性別產生後,對異性父母產生依戀,同性父母產生忌恨。男生: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女生:艾列區拉情結(Eliectra Complex)閹割情結閹割情結(Castration Complex)-超我的制約昇華壓抑倒退,產生精神疾病拉岡除了對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情節繼承繼承和補充補充外,更多的是在象徵象徵(如父親的名字父親的名字的象徵意義)的水平上,
20、對伊底帕斯情節進行了研究,以下分為三階段。44拉岡-伊底帕斯情結藉由自己、他者、外界的區別獲得主體性時期第一階段:母-嬰二元關係鏡像階段後,兒童雖然已經開始主體認同,但與母親的關係仍未分化。(因他們所處的特殊地位造成)兒童把自己看成他就是母親所缺少的欲望對象。這個以滿足他人(即母親)的匱乏的對象就是陽具。陽具(phallus):在拉岡主體形成的理論具有極重要的作用,但要放在象徵意義去了解,很少直接指真實的生殖器官,如有時會意指父親的權威。兒童想把自己構成為母親所慾望的陽具,認為自己是唯一可以滿足母親的對象。(原發性自戀)認同母親慾望,缺乏自身主體性。45拉岡-伊底帕斯情結第二階段父親介入在”母
21、親-兒童-父親 三元關係”。父親的形象是”禁止者”,產生兒童的”去勢“威脅。他更是一個閹割者。閹割象徵母與子被父親所分割開來,在此埋下兒子與父親衝突的種子。兒童進入象徵化時期,父親的名字象徵秩序法規,家庭與社會制度的觀點。對於兒童和母親而言,父親成了“象徵性的父親”、“父親的名字”具有了至高無上的制衡作用。因此不管真實父親是否存在,伊底帕斯情結也造樣構成。此階段對兒童性格形成十分關鍵,因為兒童是在與陽具對象的關係之中確定自己的人格。兒童只有習得或掌握父親的法規,才能脫離與母親的想像依戀關係,使自己發展成主體。反之則可能發展初精神疾病。閹割情結皆是一種匱乏的意識。陽具作為一個符號,成為弭補兩性缺
22、失的象徵物,修補閹割造的的創傷。46拉岡-伊底帕斯情結第三階段過渡卻極為重要,伊底帕斯情節正式衰退,對父親認同的階段兒童接受了父親才是母親慾望的事實,不再要做母親欲求的陽具,而是要以此為代價來獲得陽具獲得陽具,透過學習父親成為真正成為真正的男性的男性。父親成為兒童做人的榜樣,兒童通過父親(而不再只通過鏡像和母親)而確認了自己獨立的主體性人格。(二次同化)。兒童對於父親的認同,透過語言作用實現的,即學習掌握父親的名字。同時也象徵著父親的死亡,就Freud的說法當以符號來代替事物時,事物即進入死亡的過程。兒童放棄對母親的亂倫慾望,而模仿父親形象來初步塑造自己的人格,所以父母形象的品質優劣對兒童具有
23、直接影響。47拉岡-伊底帕斯情結48主體三層結構說主體三層結構說想像界、象徵界、實在界49想像界、象徵界、實在界想像界、象徵界、實在界最早提出,根植於鏡像階段論。理想自我源自想像界。透過語言建立,使主體步向社會化。依賴象徵界。產生欲望。潛意識的界線。不可說。三界相互交織,重疊並存於主體內可看作存在的三種不同階段每一秩序被賦予不同功能任一秩序的改變都會影響其他秩序的重新定義想像界想像界The Imaginary Order51想像界-想像界與鏡像階段的關係想像界產生於鏡像階段鏡像階段。不會隨著鏡像階段的消失而消失:會繼續向前發展進入成人主體與他人的關係中。發展至象徵界且與之並存。想像界-鏡像階段
24、回顧自我自我是一種意象或影像,是虛構的、誤認的、理想化的。Q:類似於Mahler的全能感?想像界想像界-想像的關係想像的關係主體與自我的關係?主體期盼著理想的鏡像我,但它又是被鏡像我銬住的俘虜。(Morris,1988)在想像的秩序中,一個人對他人的理解是由他自己的意象所塑造的。被知覺到的他人實際上或至少部分上是一種投射。(Sarup,1992)Q:類似客體理論的投射性認同?想像界想像界-想像的關係想像的關係Ex典型的主體內的主體內的想像關係想像關係:鏡像階段嬰兒在鏡前沉迷於他的映象,嬰兒的理想自我(ideal-I)就是其鏡像,它是在想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屬於想像的秩序。我是你想像的理想自我
25、喔!哇!你就是我耶!我怎麼這麼帥?想像界想像界-想像界的特徵想像界的特徵想像界的構成:想像界的構成:幻想幻想和和意象(映象)意象(映象)幻想幻想創意發想意象(映象)意象(映象)內攝與他人的互動。是一種潛意識的映象,調整著主體理解他人的方式。包含前語言前語言的各種結構:如兒童、精神病患者各式原始的幻想。是是妄想功能、不現實的幻想妄想功能、不現實的幻想綜合綜合。不受現實原則支配,卻遵循著視覺的或虛幻的邏輯,因而在想像界的層面上形成的自我是虛幻的。想像界想像界-想像界的特徵想像界的特徵儘管是個未知的領域,但可在精神分析揭示潛意識過程時被把握。想像界是人的個體生活或人的主觀性的領域。想像界的功能:想像
26、界的功能:是個體保持平衡、進行自我防衛(self defence)的手段。此功能類同於此功能類同於Freud自我自我的功能。的功能。想像界想像界-Lacan的精神分析的精神分析Lacan認為的認為的精神分析治療:精神分析治療:不是讓患者放棄自己的意象,或重塑一個更好的意象(即Co的意像),而是要設法要設法使患者認識使患者認識他他自己的意象自己的意象。自我自我是一種是一種意象意象象徵界功能象徵界功能創造主體性兩種我的分裂導致潛意識59象徵界象徵界的出現出生鏡像階段伊底帕斯階段想像界想像界象徵界象徵界原生認同次生認同原始壓抑60象徵界伊底帕斯情結想像界父親加入進入象徵界61象徵界想像界 與 象徵界
27、形象語言62象徵界想像界 與 象徵界二元三元63象徵界想像界 與 象徵界自然文化64象徵界語言語言產生了我,創造了人的主體性懂得自己在家中的地位確立主體地位接受父親的名字和法律進入社會文化關係之中掌握“我”“你”“他”等詞進入人際交往網絡65象徵界語言語言造成了兩種我之間的分裂主語我-句子中作為主詞的我(能指)本體我-作為說話主體的我(所指)66象徵界一個精神病院的護士看到一個病人在寫信,非常好奇,想去偷瞄,可是病人不給她看。護士忍不住問給誰寫信啊?病人回答:寫給我自己啊!護士好奇心更盛,心想:怎會有人寫信給自己呢?!於是又問:寫些什麼啊?病人說:你神經病啊!我還沒收到信,我怎麼會知道!67象
28、徵界語言語言的出現帶來了原始壓抑,導致潛意識的產生語言語言真實真實文化文化真實真實潛意識68實在界實在界The Real69無法象徵化的事物慾望之因實在究竟是什麼?70狼人的案例五歲時的某一天,狼人和他的保姆一起在花園裡玩耍。在他用一把鋒利的小刀去割樹皮時,突然她看见自己的一根手指被割斷了,只剩一點皮肉相連,但是並没有流血。她看着保姆坐下来,但是不敢告訴他,雖然她對他早期生活中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驚魂稍定之後,他發现自己其實毫髮無損。71精神病患者一般人神經官能症?72Fort/Da 游戰游戰73需要要求慾望74對象 a 實在 界 75小結想像界想像界人的個體生活、人的主觀性經由幻想和誤認功能
29、創造主體的自我象徵界象徵界源於想像界,受語言支配執行超我職能,促使主體的人性化和社會化實在界實在界不能說和沒有名稱的東西76欲望論欲望論77欲望論欲望論是拉岡受黑格爾辯證法、當代哲學的影響,用結構主義語言學方法解讀佛洛依德本能論的結果。拉岡以需要、欲望和需求的三元論修正了佛洛依德的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二元論。78需要、要求與欲望Need需要:生物性,得到特定對象需要才能滿足。需要來源於生命的匱乏。匱乏是古老且持久的動力。demand要求:以語言形式表達出來的要求,最終的要求是對認知與愛的要求。語言促使需要轉變成要求,也形成需要與要求之間的裂縫。desire需要與要求之間的裂縫形成欲望7980要求
30、是一條連續不斷的螺旋線,在需要與要求之外,拉岡還加了一點東西:慾望的感應界限。已經從需要need的層次上引退的東西,會由慾望來承接,不過與絕無條件的要求 demand相反,欲望附帶著絕對的條件。8182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拉岡認為每個人的欲望的實現是依賴於自然界,或依賴於他人。一個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例如兒童希望自己是母親的一切,甚至潛意識裡希望自己成為母親補充的部分,補充母親欠缺的陽具。他是母親欲望的欲望,滿足這個欲望對象,他必須認同此欲望對象,即認同此陽具。8384object-a欲望的對象拉岡用object-a代表欲望的對象。萊邁爾(拉岡的弟子):1.它是在主體的分裂中丟掉的,是自己的
31、匱乏的象徵性補充。object-a是填補在分裂隙縫中的第一個意象。2.object-a是匱乏對象的象徵,是欲望的換諭對象。object-a是欲望的能指,它從潛意識所指獲得它的象徵性參照。85欲望即換喻佛洛依德對夢作了深入、細緻的聯想與分析。拉岡則是用語言學的方式進行新的詮釋。拉岡所謂的“欲望就是一種換喻”適用於欲望在能指中的異化,及透過伊一系列的聯想、連結,以及原始的能指被替換。86小結欲望論是拉岡嘗試以結構分析的方法和語言學的術語解讀佛洛依德。他在對主體間性問題的分析基礎之上,得出了一個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之重要命題。他區分需要、要求,認為欲望被象徵性結構化,是透過能指之間的替代而實現的
32、從語言學角度,欲望就是換喻。這讓拉岡步入後結構主義。87拉岡的話語療法-治療觀分析過程中病人的話語。他藉由病人的特殊的說話風格和令人難以置信的行為,來對病人作檢查。分析者並不關注話語自身的內容,而是話語的裂隙,以及建立新內容的“潛意識的構成”,即潛意識的動機。不是主體說話,而是主體被話說。主體與語言產生了分離。“不是人說話,而是話說人”。關鍵的地方是去理解病人話語中帶有能指的部分。“在開始分析時,主體並不對你談論他自己,或者說對你不談論他自己。當他對你談論自己時,分析就結束了”88分析者角色的界定緘默的聽眾分析者的三個原則:中立性、被動性及隱身性。拉岡堅決反對自我心理學的治療觀,尤其反對病人
33、認同分析者為治療目的。拉岡派分析者三種角色:他者、聽眾、翻譯家、緘默者或明家(橋牌遊戲)。分析者一無所知,唯一材料就是病人的言語,分析者是中性的鏡子、冷漠、沒有表情,不發一語。這種態度激起病人的緊張與衝突。89拉岡對解釋、移情的看法拉岡派,分析者以沈默的方式,拒絕對病人的需求做出反應。這種需求挫折會激起病人從他需求的能指退至到另一個能指,藉由這種regression,達到主體的原始欲望的第一個潛意識能指。分析者既是默默的聽眾,也要是聰明的聽眾。解釋是分析治療的重要步驟,拉岡不相信有完全的解釋,他認為就像夢一樣,總有部分意義會流失。(這和英國精神分析代表Klein很不同)。解釋是在自由聯想上進行
34、90拉岡對移情象限提出不同於傳統分析學的解釋。移情是一事實,又是一種過程。拉岡更多強調移情的過程特徵。移情作為一個“過程”將標誌着主體的regression,即從他的自我形成的一個階段regression到另一個階段,從需求的一個能指 regression到另一個需求,主體的欲望就被表達出來。91治療時間的變革-會談時間的彈性規定拉岡對於談話時間可長可短,要根據病人說的話語相應做出調整,會談時間地縮短和不知何時停止的壓力,極大地增強病人自由聯想的傾向。一、消除病人的抵抗,預防病人情緒倦怠,拉岡說有時候在一句話中間或沈默的間隙,停下來把病人打發走,會把病人猶豫的朗現出來。二、刺激病人自由聯想,
35、使分析過程順利進行,最終達到潛意識的語言化。彈性會談時間使病人切中要點,盡快多說些內容。92小結拉岡的理論創新是對佛洛依德理論和技術的改進與發展。1把潛意識與語言統一起來,消除佛洛依德生物學化、泛性論。以結構主義語言學作為他解讀佛洛依德的主要工具,強調語言中心地位。拉岡的結構主義有解構的意識。將佛洛依德引入法國,影響哲學、文學、藝術、倫理學、人類學,有一代思想大師之美譽。93參考資料王國芳、郭本禹(1997)。拉岡。台北市:生智。杜聲鋒(1988)。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市:遠流。Darian Leader(1998)龔卓軍 譯。拉岡。台北:立緒文化。Markos Zafiropoulos(2009)李郁芬 譯。拉岡與李維史陀:1951-1957回歸佛洛伊德。台北:心靈工坊學長姐寶貴的簡報檔:陳泓均、李珊、陸怡安、許庭韶、劉又綾、林泰石、田書菱(2011)。94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