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精选-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一个球体。2、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点。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也叫最大周长:4万千米。4、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正式了地球是一个球体。5、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6、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 0经线以西为
2、西经,用字母W表示。7、东经和西经180是重合的,通常称为180经线。8、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9、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10、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11、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度(先说纬度再
3、说经度)。12、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13、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中心:太阳;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4、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
4、北极。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15、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16、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点。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17、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5、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18、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19、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20、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6、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21、格林尼治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2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23、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A:直射南回归线(23.5S)冬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B:直射赤道(0)春分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昼夜均为12h) C:直射北回归线(23.5N) 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D:直射赤道(0)秋分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昼夜均为12h)赤道上永
7、远都是昼长=夜长=12h24、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25、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南顺北逆)26、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入夜是昏线,由夜入昼是晨线。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文字比例尺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8、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1:5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0厘米即5千米。4、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也称地图的“语言”。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绝对高度)。6、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例:甲海拔高度1500米,乙海拔高度500米,两地相对高度1000米。7、1956年我国测绘部门把青岛验潮站多年来平均海平面定为我国海拔基准面,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8、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9、,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9、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即没有指向标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0、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18页11、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20页12、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
10、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14、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15、把海洋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从标注的深度可以判断海洋深浅,从等深线疏密看出海底坡度大小。16、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17、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到地表高底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18、陆地表面地形
11、类型:土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五种。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第二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3、七大洲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5、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6、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
12、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7、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8、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9、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
13、地)。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南美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10、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11、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12、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13、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
14、一半;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1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运河。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15、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16、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盆地:周围
15、高,中间低。(高原海拔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和缓;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海拔一般200米以下,宽广平坦。)17、(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18、(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19、欧洲和非洲的地
16、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20、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互相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去的部分几乎吻合。21、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
17、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22、亚洲(亚细亚洲,东方日出的地方)欧洲(欧罗巴洲,西方日落之地)非洲(阿非利加州,阳光灼热的大陆)美洲(亚美利加洲)大洋洲(大洋中的陆地)。2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2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26、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
18、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27、沧海桑田简称沧桑,比喻世界变化很大。沧海变桑田的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填海造陆)28、在喜马拉雅山考察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29、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30、欧洲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四分之一陆地低于海平面。31、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分布。32、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33、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不断扩张,有人说几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34喜马拉雅山脉形成过程: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2两大板块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3两大板块相互挤压结合在一起,古地中海消失,4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下方,板块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可编辑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