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课 题主 备审 核使用教师 编 号编写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第1课时)解伟莉2017、06学习目标: 横向展开议论指的是议论文中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中心论点以论述的一种论证思路。这种思路体现在议论文结构方式上称为并列式结构,即并列地组织若干分论点或论据。在论证时,分论点或论据构成的几个层次之问的关系是平行的,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关键在于论证思路的确定和材料的选择,即如何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或者如何找到几个恰当的论据从多角度论证论点。分解中心论点,关键在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发散式思维模式,围绕中心论点
2、呈辐射状展开联想,迅速找到合适的若干分论点:通过筛选,确定适合写作的三至四个平行的分论点。常见的分解中心论点的方法有因果分析法、概念分析法和条件分析法等。 初学者在开始写作前,一定要列出写作提纲,确定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选定论据。经过多次练习,便可对这种横向展开议论的论述方式运用自如了。 一【佳作展示】 谈意气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看
3、惯了凡夫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须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
4、,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的连天风雷,也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啊,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地窥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徉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之境。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
5、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健雄勤于实验破解迷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蔽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昂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子挑战的意气为桨,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点评】 本文论证思路属典型的横向展开议论,论证结构从整体上看属典型的总分式,主体部分采用典型的并列结构。文章开头以比兴手法提出中心论点:“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成功的基石。”主体部分从三个并列的角度展开:以李贺建功立业的激情、陈涉吴广起义的豪气论证分论点“舍我其谁的意
6、气,使人奋起”;以哥伦布不畏艰险发现新大陆、布鲁诺坚持真理勇于牺牲、中国工农红军排除万难长征救国的例子论证分论点“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王淦昌勇于探索取得成功的例子论证分论点“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结尾以比喻手法总结点题:人生是航船,理想是航向,意气是帆、是桨,是不可缺少的动力。文章主体部分三个分论点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舍我其谁”是一种傲视万物的霸气,“献身理想”是一种决不退让的豪气,“勇于探索”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意志,“霸气”“豪气”“意志”结合成“意气”,构成事业“成功的基石”。结构的严密让我们不得不赞赏写作者思路的严谨和逻
7、辑的严密。 本文论证主体部分横向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结构严谨。作者将中心论点分成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既加深了论证的深度与广度,又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并列的三个分论点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辅以典型恰当的论据,再加上精辟透彻的分析,有如重浪排空,一泻千里,使议论气势宏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当空皓月,满天繁星;如果沟通的门通而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
8、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惠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玫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 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萌生早恋倾向,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龟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这把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
9、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郁”,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全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多的时候它还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这把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 爱与男主人公罗彻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彻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 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
10、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语言交流。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这把钥匙。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唐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这把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点评】 本文论证思路属典翌哟横向展开议论,论证结构整体采用总分式,主体部分采用典型的并列结构。文章第l 段以比兴手法提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重要作用。主体部分从四个并列的角度展开论证:第2 段以父母教育子
11、女时语言在沟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论证分论点“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第3 段以高适、王勃、李白、白居易等名人关于友情与沟通的诗句论证分论点“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第4 段以简 爱与罗彻斯特、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中语言所起的重要作用及柳永的名句论证分论点“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第5 段以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唐太宗的事例论证“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这把钥匙”。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重申论题,照应开头。文章主体部分主要的三个分论点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横向展开,各分论点之间呈并列关系,从“亲情”“友情”“爱情”三个方面论证了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各分论点字数相等
12、,句式相同,置于每段的开头,并在每段的结尾呼应标题,使论点与标题反复醒目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文章显得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本文观点鲜明,突出了“语言”与“沟通”的关系。文章从四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君臣的沟通。层次清楚,议论中肯,并能较好地运用材料证明观点。 二【例文评析】 谦让不可弃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
13、量犹如泰山。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有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是禅让制。尧帝作为君王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和太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必须有人继承他的位里。有人
14、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果然不负众望,用心于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体现了他的心胸宽广和崇高品德。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握着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为了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身份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
15、。车道有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会,也会互相谦让,秋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答案就是谦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谦让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更大的魅力。 【评析】 本文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横向展开议论。第1 段简单摘引材料,联系论题,简明扼要;第2 段鲜明有力地提出观点“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文章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第3 段以孔融让梨的故事论证分论点“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第4
16、 段以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的故事论证分论点“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第5 段以诸葛亮不取蜀汉帝位而忠心耿耿辅佐幼主的故事论证分论点“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 ;第6 段以韩国街头人车、车车相互谦让因而秩序井然的例子论证分论点“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联系实际,强调谦让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文章整体结构清晰,材料丰富,议论中肯,中心突出。 采用并列式结构,关键在分解中心论点,分解出的几个分论点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同时,几个分论点之间又要是并列关系,不能前后交叉错位,否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会搅成一团,使文章思路混乱。本文前三个分
17、论点“谦让是一种人格美”“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谦让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叉现象,“宽广和崇高”属于“人格美”的范畴,追求“人格美”、追求“宽广和崇高”也是“人生的重要航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前后分论点互相包含,而非独立平行关系,显得文章思路不清晰,说服力不强。 修改:如果将四个分论点分别改为“谦让不可弃,它是和睦相处、互尊互爱的传统美德”, “谦让不可弃,它是天下为公、长治久安的远见卓识”, “谦让不可弃,它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朽精神”,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幸福、和谐共存的重要保证”,同时调整段落顺序,使论证由小到大,逐步深人,那么文章的思路会更显清晰
18、,文章的逻辑力量更能彰显。 人生不是草稿纸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能有一次,我们不能拿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作赌注。人生不是草稿纸,可以在上面先试探着画几笔,然后再擦掉。这样你就不会倾注你的全部精力,认真生活。只有告诉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你才会尽力地走好每一步。 把人生当做草稿纸,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在这种态度的指引下,你会总觉得现在的生活只是打草稿,写错了还可以重来,这样你时待生活时就会变得漫不经心,等到写错了想擦的时候,你才发现人生这张草稿纸没有为你配备橡皮。到那时,所有的后悔自责都已无济于事。因此,时刻提醒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你自然会珍惜,专心致志地书写好一笔一画。 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一个良好的
19、生活态度,纵使你有千般才能,你也只会玩廿不慕、游戏人生。那些混迹于市井街头的无业游民,谁也不能肯定他们全都尾智力低下、教育无法产生效用的人。也许在他们乏中会有许多智力不在我们之下。那什么使他们堕落?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他们以为人生在借,先享乐再说,等到够了再擦去以前的生活重新开始。殊不知,人生不是草稿纸,你在上面画下的每一条线,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将永远地记录在你的人生档案中,无法磨灭。因而,告诉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你要对你在上面画的每一笔负责。 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你发现你别无选择,只有拼搏之时,你就会鼓起十二分的勇气,拼出人生最美最宽阔的道路。就拿我们高三学生来说
20、,还有四个月,我们就要面临人生最残酷、最严峻、最关健的考验。在这紧急关头,我们难免会产生恐惧畏难心理。重压之下,不少同学选择放弃,选择逃避,而借。就是:我还可以复读嘛。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的话罢了。你第一次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就意味着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因为你在潜意识里已把人生当做了可以重走的路,可以涂改的草稿纸。这样的人注定是会失败的。相反,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退路,就会放手一搏,到时候就算失效了,你也是成功者,因为你拥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气,理解了生活的本质含义。 人生不是草稿纸,人生只有这一次。让我们告诉自己,我们在这张纸上写的每一笔都不可擦去重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白纸上留下最美丽的图案
21、。 【评析】 本文整体采用总分式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横向展开议论。文章开头提出论点:认识到人生不是草稿纸,才会认真对待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第2 段用比喻论证方法论证不把人生当草稿纸,才能树立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第3 段通过对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错误态度进行分析批判,论证只有认识人生不是草稿纸,才能积极进取,积极面对人生;第4 段以高三学生面对人生考验为例,论证只有认识人生不是草稿纸,才能对人生充满信心和勇气。最后一段总结点题。文章整体结构清晰,中心明确,但存在两处不足:一是分论点不明确,二是论据不充分。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围绕
22、中心论点分解出的分论点要清楚明确,分论点的表述最好字数大致相当,句式相同。一般情况下,分论点应置于每段的开头,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修改:本文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但未概括表述分论点,作者的论述思路未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可在中间三段的段首分别加上三个分论点:“时刻提醒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有利于我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时刻提醒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有利于我们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更能激起我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三个分论点整齐划一地出现在段首,文章层次清楚,读者也能很容易地把握文章脉络和主要观点。 并列式结构议论文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论据作支撑,往往泛泛而谈,文
23、章缺乏说服力。本文整篇未用一个典型论据,只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错误对待人生的态度进行分析批判,正面立论不够,说服力不强。可在第2 段添加苏武牧羊、文天祥誓死卫国等事例论证责任感,第3 段添加司马迁受宫刑著 史记 、苏轼豁达乐观对待被贬等事例论证积极进取,第4 段添加项羽破釜沉舟灭秦、周瑜谈笑自如打败曹操等事例论证信心和勇气。这样,文章才结构严谨,内容充实,中心突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课 题主 备审 核使用教师 编 号编写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第2课时)解伟莉2017、06【规律提要】 一、 横向展开议论的基本特征。 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
24、面分别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的一种论证思路。这种思路体现在议论文结构上称为并列式结构,即并列地组织若干分论点或论据。在论证时,分论点或论据构成的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这是议论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论述方便,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二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重要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地说,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当然,有时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重要性的差别,安排
25、顺序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不一定有严格的次序。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 二、横向展开议论的类型及作用。 依据分论点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可以将其大致分成如下几类: 一是分解类。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相互并列的分论点,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是中心论点包含的几个方面。如例文谦让不可弃修改建议提出的几个分论点就是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品德、见识、精神等几个方面。 二是阐述类。文章对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论点从多个侧面阐述中心论点的内涵。如例文谈意气并列的三个分论点为:“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26、”,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三个分论点从“奋起”“勇敢”“发挥潜能”三个方面阐述“意气”在学习生活中的内涵及作用。 三是利弊类。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并列展开,从几个方面分别谈作用或危害。例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三个分论点为“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例文人生不是草稿纸修改后添加的三个分论点为“时刻提醒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有利于我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时刻提醒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有利于帮助我们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更能激起我们前进的信心和勇
27、气”,两文均属这种类型。 议论文的写作中,恰当采用并列式结构,横向展开议论,有如下好处: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并列式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势恢弘,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从而增强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并列式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同时,并列式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横向展开议论中分解中心论点的常用方法。 并列式论证结构的几个分论点
28、常常放在每段开头,这样显得文章层次清晰。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要能够对一个中心论点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分析论证,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如何恰当地分解中心论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分析办法有: 一是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即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之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从原因这个角度来设立分论点,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该这样做。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章中心歌颂了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是结果。原因是什么?文章主要从并列的两个方面来论述,第一,理论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发
29、现了剩余价值规律。第二,实践功绩:创办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讲话”即以并列的两个分论点“理论贡献”和“实践功绩”展开论证。 二是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将“概念”的内涵分解成并列的几个方面,构成文章的几个分论点,再对各个分论点分别加以阐释和论证。如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目的在为北大树立新的学风、校风,这是中心论点。他以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直截了当地对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砒砺德行、敬爱师友”。这是并列的三个分论点,然后联系实际分别进行阐述。 三是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
30、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即以中心论点为结果,找到几个并列的能达成这一结果的条件,以这些“条件”为分论点,分别加以论证。如劝学,论证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这是中心论点,是结果。那么,要达到这一结果,需要些什么条件呢?文章运用大量比喻,从“增长知识、培养品德、发展才能”三个并列的方面论述学习的重要性,三个条件构成并列的三个分论点。 三、横向展开议论注意事项。 第一,要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全面丰富,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31、第二,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 第三,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要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几个并列分论点的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人深,或按人的认识规律来排列。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给人以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四 强化训练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编写写作提纲。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借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
32、,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请从上述故事出发确定一个中心论点,用并列式结构编写写作提纲。 【提示】 先要认真审题,从材料中引出一个观点,确定写作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中心论点分解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例如: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分论点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分论点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分论点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2 以“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为题,以并列论据的方式,编写并列式论证结构写作提纲。【提示】 要注意题目中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是给出文题,编写提纲时要在所给文题下确定中心论点;二是并列式论证结构,即横向展开议论;三是并列论据,就是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
33、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例如: 中心论点: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并列论据: ( l )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一次在旅馆里向肖邦学习演奏,突然发生火警,人们夺路而逃。大火扑灭后,人们重返室内,一个仍在演奏,一个仍在凝神倾听,他们对刚才的一切一无所知。( 2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想到一个题目,他掏出粉笔,在前面的“黑板”上演算起来。“黑板”动起来,他就追随着演算,直到追不上了,才发现“黑板”是马车车厢的背面。 . ( 3 )陈毅元帅某次在亲戚家做客,大家闲谈时,他躲到主人书房里读书。主人捧来松耙和砂糖给他吃,他用松耙沾墨吃,直到大家发现他满嘴是墨时,他才恍然大悟。 3
34、指出下列并列式结构写作提纲的不当之处。 ( l )标题:生命的价值 中心论点:我们要创造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生命。 分论点一:生命,认识世界的基础。 分论点二:生命,人类进步的关键。 分论点三:生命,迈向成功的前提。 【提示】 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脱节,不能证明中心论点。请看修改示例: 标题:生命的价值 中心论点:我们要创造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生命。 分论点一: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分论点二:生命的价值在于包容。 分论点三:生命的价值在于感恩。 ( 2 )标题:爱拼才会赢 中心论点:拼搏的人生才会闪耀光彩。 分论点一:拼搏创造奇迹。 分论点二:拼搏铸就成功。 分论点三:拼搏源于崇高的信念。 【
35、提示】 分论点分类标准不一致。前两个分论点是从拼搏的作用角度来谈的,第三个分论点是从拼搏的来源方面来谈的,分类标准错乱。请看修改示例: 标题:爱拼才会赢 中心论点:拼搏的人生才会闪耀光彩。 分论点一:拼搏源于信念。 分论点二:拼搏贵在坚持。 分论点三:拼搏创造奇迹。 【写作实践】 请从教科书“写作练习”一一五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第14 专题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本专题与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必修4 “表达交流 写作”第2 专题对应。 【小结】 纵向展开议论指的是议论文中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深人地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的一种论证思路。这
36、种思路体现在议论文结构方式上称为层进式结构,即按“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顺序进行论证。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人,步步推进,先后顺序不可调换。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就是要求学生通过练习能切实掌握和熟练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关键在于论证思路的确定与展开。层进式结构最常见的思路是“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除此之外,还有“摆现象 析危害 挖根源 指办法”,各分论点之间按“不仅 而且 甚至”的递进顺序排列等形式。这些结构类型带有一定的普遍
37、意义,易学易用。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要求学生通过审题确定中心论点后,运用纵向思维模式,迅速确定写作思路。首先要了解上述层进式结构的基本特点;其次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结构类型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具体写作时,一定要先列出写作提纲,按纵向模式确定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选定论述结构。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课 题主 备审 核使用教师 编 号编写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第3课时)解伟莉2017、06写作目标 :1、了解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 2、进行横向发散性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横向模式展开议论。 3、培养对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品质的认识,提高认真组织文章的学习品质,养成作文前编写议论文提纲的习惯。 写法指导: 一
38、、议论文横向并列式结构的基本特征 议论文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总分式等。其中并列式是典型的横向模式,即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能够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二、横向并列式结构的优点 首 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
39、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可以说,横向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使用横向并列式结构要注意的几点 第一,要考虑分论点的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第二,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第三,要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第四,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四、横向并列式结构运用举例 这次写作训练的目的是了解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话题是“解读时间”。“时间”这个对
40、象本身很玄妙,难以捉摸,这个话题比较难以把握,对它作横向剖析可能会有困难,习作时可以借助别的话题来做补充练习。正如新教材的主编顾振彪老师在21世纪高中作文教材的改革中所说的那样:“一个单元中话题与写法缺乏必然联系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教材是这样设计的,使用教材时只要注意到这种情况:对于这个话题来说,用这种写法只是举例;对于这种写法来说,用这个话题也只是举例。在写作中,完全可以灵活处理话题与写法的关系。” 例如: 1、说“思”: 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分论点:(从“思考”的作用角度设置) (1)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2)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二) (3)多思才能有所发
41、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三) 2、谈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论点:(从意气的作用角度设置) (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情感) (2)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行动) (3)人有意气,就摧不垮,压不倒(意志) 3、品读人生 中心论点:只要你细细品读,人生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分论点:(从品读内容的角度设置) (1)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汲取营养) (2)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获取教训) (3)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学会珍惜) 五、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横向结构本论部分由几个并列分
42、论点组成,那么我们如何提炼分论点呢?我们来看一道作文题: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某些人永远不知足,得到了还指望得到更好的,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请大家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列出分论点。 例如: (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进取开拓的精神; (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力争上游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进行分解。
43、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内涵,提炼分论点。 我们再来看一道作文题: 做人和处事,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的提纲。 可以这样拟定分论点: (1)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 (2)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3)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 (4)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提
44、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此种类型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设立分论点。 任何事物都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都有其许多不同的侧面,揭示这些要素和侧面,也就揭示了整个事物。因此,提炼分论点的方法是有多种的,还有如“因果分析法”、“意义分析法”等,我们可以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如下方法,较快地打开思路,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 其一是横向比较。在论证中往往少不了横向的比较,或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比较,或进行同龄人之间的比较;或进行各国之间对同一个事情采用不同方法得到不同结果的比较从而有力地论证作者自己提出的论点。这种讨论问题的角度便
45、于打开论证的思路。 其次是由此及彼。横向比较讲的是同一事物的横向联系,由此及彼是指某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这一事物的发展或静止对他事物的影响。如教育对人的影响,从而联系到企业,即人对企业的影响,再进一步联系到社会,即企业对社会的影响。这样一联系,你会发现:教育决定了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影响到企业的效益,而企业的效益又与社会安定、物质文明不无关系。有了这样的联系,你在讨论问题时,就可以广泛地伸出触角,做一番全面的论证。 其三是正反论证。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具备正、反两面的因素,当读者完全认识事物的正反面时,就会做出最正确(即作者所主张)的选择。所以写作议论文时,可考虑从正反两面
46、打开思路。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课 题主 备审 核使用教师 编 号编写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第4课时)解伟莉2017、06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题目: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采用横向并列结构 “时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孔子说:“逝者如斯夫。”鲁迅说:“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无端地浪费自己的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朱自清曾用匆匆来表达他对霎时间的感受,李大钊用今告诫人们要把握现在,高尔基借时钟的“嘀嗒”之声揭示生命的历程,刘墉则在创造超越的人生中阐释“瞬间”和“永恒”的辩证关系。还有的人用诗来表述: 丑陋是需要世间解读的美丽,沉默是需要时间聆听的声音; 矮小是需要时间衡量的高大,肥胖是需要时间欣赏的苗条; 贫穷是需要时间开发的财富,落魄是需要时间勉励的雄心; 欲求是需要时间升华的奉献,急躁是需要时间锻炼的从容; 愚昧是需要时间启迪的智慧,骄傲是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