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论名词解释1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实质在于对规律的运用,遵循规律就成了方法。2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是方法的体系。3科学方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包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方式。狭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和应用,即广义概念中的具体的科学方法。4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
2、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5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6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7研究现象是指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时间、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8分析是将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并分别加以考察,而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等不同
3、的方式。9综合是将有关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连联接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从对整体的认识上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一般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10比较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包括但相比较和综合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等。11归纳是从已有的众多事实或结论中,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12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13教育研究报告就是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过程、成果等地概括和总结。14学前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
4、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种实践过程。15教育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应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宗旨,有效的发现和解决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学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提高。16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构建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方式。它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研究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17规律是指事物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8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
5、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9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20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21调查法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22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作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而产生的不同的现象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
6、的一种研究方法。23行动研究法: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简答题1科学方法的特征:客观性、预见性、准确性。2科学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规范性、系统性、创造性和历史性。3教育研究的特征:1教育研究是经验的;2教育研究应是有系统的,在一个大框架中遵循着科学的方法和步骤;3教育研究是有效地;4教育研究应是可靠的;5教育研究的形式是多样的。4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的具体方面。1确定研究的问题;2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3收集研究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形成研究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5收集资料时要注意的原则:1
7、客观性原则,即研究者应当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收集客观资料,摈弃主观臆造的研究资料,也要防止研究者把自己的假设暗含在研究资料中。2系统性原则。即收集研究资料时要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性特征,整体、有序的考虑问题。3全面性原则,既不能放过研究中任何有意义的资料,全面、整体地考察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属性。4伦理性原则,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研究道德,尊重和保护研究活动中涉及的所有人员(包括研究活动的工作人员、研究对象等),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儿童,不能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不能强迫他们参与研究,允许他们了解研究的进展、结果等。6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2研究
8、内容的广泛性。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7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1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做的划分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根据研究时间的取向不同而做的划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3根据研究对象数量的多少,可将学前教育研究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4根据收集研究资料的手段不同而做的划分。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测验研究。5根据对资料分析的不同而作的划分。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比较研究和内容分析。6根据研究内容涉及的领域不同而作的划分。个性研究、认知研究、语言研究和课程研究等。7根据研究场所的不同而作的划分。实验室研究和生态场域研究。8根据研究的理论范式的传统的不同而作的划分。质的研究、定性研究和
9、量的研究。8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内容。1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以及研究程序、方法、手段和应遵循的逻辑或方法论规则。2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等。9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1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2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3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实践领域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10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
10、要求。首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明确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2学习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3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章 基本概念抽样是指从一个总体重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的研究对象的总体又称为母体或全域,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样本:抽样总体中的单个成员是抽样单位,抽取出来的那一部分叫做样本,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参数:由来自同一个总体的无数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称为参数。随机抽样也叫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时,研究者严格遵循随机性原则的抽样方法。通过某种随机化过程,
11、以保证总体中每一抽取单位被抽取的概率非零,即每个成员都有被选择成为样本的机会。非概率抽样:是指研究者不用严格遵循随机性原则而进行的抽样。抽样误差:又叫随即误差,是由随机抽样方法的先天局限造成的。变量是随着条件或情景的变化而在质和量的方面起变化的个体的某些特征或方面。自变量:也称研究变量,是能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一般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一般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有的可以进行测量的某些方面或因素。控制变量是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是
12、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控制的。测量就是一个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和法则,对一定的事件或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给出具有规定意义的数值的过程。抽样误差又叫随机误差,是由随机抽样方法的先天局限造成的,当随机样本被用来代替总体时,由于随机波动的原因,抽样误差总是存在的。即使是有代表性的样本,当重复测量某一属性时,其结果也可能只是相似,总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不会完全一致。测量误差是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所造成的误差。系统误差是指由与研究目的物管的因素所引起的有规律性的误差,持续的使测量或研究结果向某一方向产生偏差。抽象定义是对概念或命题共同本质的概括。操作性定义就是研究者按照特定研究中对变量进行测量时所要进
13、行的必要操作过程下变量定义,包括对必须测定的活动及操作过程作详细说明。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即其研究结果能够正确解释研究对象某方面属性的程度。内在效度是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精确解释的范围,是特定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程度。外在效度是研究结果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以及其他总体中去的程度。信度是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内在信度是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收集、分析和解释资料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是关于一个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简答题抽样的原因?一方面受时间和工作精力等研究条件
14、的限制,研究者不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对数量众多的总体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这事教育研究的特性所决定的。学前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探索其中的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抽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单纯随机抽样法。意味着总体重每一个个体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特点是总体中每个样本成员被抽取的概率是相等的,但总体大而样本小的时候,这种抽样方法所获得的样本的代表性较差。系统抽样法。又叫等距抽样法。是一种变相的随机抽样方法。特点是可以使总体重每个个体的被抽取机会更均等,实际应用中比较合理。分层抽样法。又叫分类抽样,是把总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按类、层抽选
15、出与其比重呈比例的样本成员。特点是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适用于比较性研究。多级抽样法。或称群集抽样。特点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整群抽样。以群为单位选择样本的方法。特点是方便。非概率抽样的几种样本情况:方便样本。目的样本配额样本。变量依据其相互关系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相互关系,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因果关系,计谋一种现象是另一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预测关系,即依据已知的客观事实、科学理论、科学方法,能探索和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量表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测量的基本类型。按测量的参照体系,有常模参照测量与标准参照测量。按照测量的内容,
16、可以分为智力测验、才能测验、成就测验、个性测验、言语测验、创造力测验等。为尽量减小误差,应避免哪些情况的发生?测量工具(包括量表、问卷、调查表等)本身就是不明确和不准确的;测量的过程缺乏标准化,缺乏同意的指导语和程序;所选择的个体的此两经验和联系经验不同等等。教育与心理测量具有哪些特点?教育与心理测量往往是间接的,教育和心理学研究针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人的发展的各方面不能像物理测量那样,往往只能间接测量。教育与心理测量具有社会现象特有的社会性。人是作为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存在,人们会把儿童个体放在社会群体中加以考察。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结果往往具有近似性,不是绝对准确的和不变的。操作性定义的要求。要依
17、据概念的抽象定义,使操作性定义符合抽象定义的实际含义,并能够说明抽象定义。操作性定义包括具体的情境、相应量化的内容和活动化的操作过程。操作性定义有什么作用?它有助于研究者精确而客观地测量变量,是结果更为可靠。它使研究者思路清晰、准确,使测量具体化、活动化。它是对研究者的共同指导语,可以增进研究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减少来源于研究者之间差异的误差。它可以用于重复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具体的做法,并能增强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影响研究内在效度的因素。超出研究者所能控制范围的特定外在事物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各种影响。儿童的自然生常与成熟引起的个体身心各方面的变化。测验效应与练习效应。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使
18、用的工具和方法的一致性。抽样的适宜程度。6在一个持续的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的更换、淘汰或中途退出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显著影响。7回归效应。即在教育实验有前后侧情境下出现的一种效应现象,一种趋于平均数的常态回归。影响研究的外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是样本的代表性。引起系统误差的原因。所抽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研究者自身的各种因素或研究设计等问题;来自研究对象方面的原因。科学研究中为何要考虑效度和信度?两者之间关系如何?两者从本质上共同构成了研究的有效性。效度表示研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信度表示研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在研究中,信度高,效度可能不高;信度高,效度也可能高;信度不高,效
19、度也不高。第三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名词解释问题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和矛盾,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认识的不足。研究课题是研究者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验证,从众多理论或实践问题中挑选出来,并作为某一项研究活动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某一研究的相关信息,探索某一研究问题的方法。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有价值的典籍,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课题论证是对
20、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以避免其盲目性。简答题正确选题的意义?研究问题的确定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所确定研究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正确的选题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研究者在确定研究问题时要遵循哪些原则?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影视可行的;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是有创新性的;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符合科学性原则。研究的问题是可行的,须具备哪三方面的条件?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必须具备相应的主观条件,及研究者本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等。研究者要善于把握实
21、际,依据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等的发展成熟程度,适时提出研究课题。研究问题确定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哪几个基本步骤?初步选定研究问题;对初步选定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对所选的问题进行陈述;对选定的研究问题进行论证,并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我们可以从那里寻找到研究问题?(一)从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从某一时期影响学前教育的关键问题中选合适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从自身时间工作中发现有意义的、有兴趣的问题中选择研究课题。(二)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为证实某种理论观点而选择研究课题;从不同理论观点的争论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的薄弱点和空白点。(三) 在研究过
22、程中发现新的课题。研究者可以在查阅文献时去发现问题;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所能收集到的资料;还可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进行选题。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三个等级。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情经过、研究成果的文献,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文献。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后,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书目、索引、题录、提要和文摘等。它比较简明和全面,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次文献。它是利用二次文献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
23、考性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综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等。查找文献的步骤。分析特定的研究问题,明确文献检索的要求和范围;按图索骥,寻找一些综述文章阅读,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大致情况,注意其中提及的资料来源。还需要对已收集的文献进行加工。陈述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课题论证的主要内容:该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该课题研究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该研究课题以往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对该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的可行性的分析;该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和成果形式。第四章 观察法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
24、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的特点: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和目的与计划性的特点。直接性即指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直接接触与联系情感性指观察者往往容易受到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先入为主”城建的影响。重复形是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详细观察,才能避免表面化和片面化。目的与计划性是指观察法不同与日常教学的观察,是针对特殊选择的需要,发现一些具体的情况,回答特定范围的问题。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靠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的资料。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于某一中介来进行的观察。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直接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观察他们的言行。比较自然。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不
25、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观察者通常置身于被观察的活动之外,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结构性观察是对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按设计的步骤与项目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定量化处理。非结构性观察对严禁问题采取弹性的态度,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只有一个粗略的观察思路,比较灵活机动,能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受设计框框限制,难以进行定量化处理。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涉及范围广,易把握现象之间联系。对观察者要求很高。抽样观察是对观察现象的场景、时间、人、活动等因素进行取样,再对样本进行观察,涉及范围小,便于进行深入细致
26、的观察,操作较容易,对观察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取样上,取样应有代表性。定期观察是非连续性的,按一定时间间隔做观察。追踪观察是对某个对象或者某种现象进行比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发展性的资料。实况详录法是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观察对象自己的言行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长期跟踪,反复观察,以日记形式描述性地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轶事记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不限于观察记录儿童显著的新行为或言语反映,还可以记录观察者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任何可表现儿童个性或某方面发展的情境。理论性偏见是指观察者因受到某种理论观念
27、的影响而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评判与解释的现象。角色性偏见是指观察者因受社会对某类研究对象的“角色定位”的影响而对观察到的研究对象的行为作出不客观的评判与解释的现象。期待性偏见是指观察者因受对研究对象期望值较高(低)的影响,而在观察时对研究对象的行为作出与事实不符的评判与解释的现象。编码是用分析的概念或数字、符号对记录的文字进行标注。活动编码即对经常发生的活动或者行为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编码。策略编码是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分类是在编码的基础上,把同一类编码的资料归拢在一起,装在文件夹里,然后在每一个编码题目的下面,标出资料所在的页码、行数等,并把各处的资料编上序
28、号。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事件取样法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时间的完整过程。等级评估记录是在观察的同时,对目标行为的表现程度作出等级评定。简答题观察法包含的三要素:观察的手段(敏锐、仔细、准确)、观察的对象(教育活动中的人和教育活动)和观察对象的状态(真实状态)。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资料可靠性较强。局限性:观察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和限制;样本容量小,材料是表面性的和感性的等。片面性和偶然性。观察法的分类: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定期观察与追踪观察。非结构性
29、观察的设计。(1)制定观察计划。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范围。地点。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和次数。方式、手段,效度。6伦理道德问题。(2)设计观察提纲。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6为什么?观察的实施。(1)位置的选择。包括两因素(方位和距离)。(2)观察的记录。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非结构式观察的类型。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观察中的自我反思。对推论的反思。对叙述角度的反思。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对记录的整理。分类与编码。观察资料整理分析的一般步骤。对资料的初步整理,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原始资料的再次整理,进行编码、分类;在整体把握观察事件的基础上,确定分析单位和进一步分析的
30、分析工具与框架;借助于确立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对原始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定性分析和建构理论。结构性观察必做的三件事:确定观察项目、选定观察对象、规定记录方法。结构性观察规定的记录方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估记录。如何理解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独特作用?(1)不需要儿童做出超出自身水平的反应;(2)可以直接了解并客观记录行为,所得资料少受主观因素影响;(3)可以捕捉发展中的过程,考察互动过程;(4)不容易受观察者在场的干扰。第五章调查研究名词解释调查研究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现状调查旨在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中某些特征、方面的
31、发展现状,或学前教育中某些现象、问题的基本现状。相关调查旨在探讨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发展变化调查主要探讨儿童的某种特征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原因调查具有某种特征的儿童或教育现象形成的可能性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原因调查要解决的问题。问卷法是将一系列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组合起来,以书面形式征询调查者的意见,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方法。指导语是用来知道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或注意事项。访谈:研究者“寻访”被研究者并与其进行“交谈”的一种活动。开放型访谈:也称非结构性访谈,指事先没有设计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者鼓励受访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访谈可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32、。半开放型访谈是受访谈者一定控制的访谈,访谈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提出问题,但同时也鼓励受访者参与。简答题调查研究的特点间接收集资料来了解和分析现象和问题的方法。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涉及的范围广,运用比较简便灵活,收集资料速度快。局限性:调查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却难以确定因果关系。调查成功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调查者自己的主观倾向、态度若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将会影响被调查者,是调查的客观性降低;调查往往只能反映被调查者个体的情况,很难做普遍性的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要慎重。调查研究的类型。(1)根据研究课题性质的不同,学前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33、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变化调查。原因调查。(2)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种。描述性调查。用以了解事物全貌或发生过程,以描述现状为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探索性调查。以解释事物之间关系为目的的调查,以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为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预测性调查。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推断与估计的调查,以预测事物发展的远景为主,回答“将会怎样”的问题。评价性调查。对事物的质量水平进行评定的调查,以评价、考核幼儿园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为主。(3)按取样范围的不同,调查研究又可以分为三种。全面调查。即普查,总体有多大,样本就有多大。典型调查。从调查范围内选取典型的例子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按抽样程序从总体
34、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有较好的代表性,被广泛采用。调查研究的设计。分为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种。纵向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搜集资料的调查,常用于发展变化调查和趋势研究。数据资料在一定时间内分两次或多次收集。横向设计是指对一个代表总体的随即样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次性收集资料。不能测量个体的变化,因为它只测一次。可用于现状调查。调查研究要遵循的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首先要确定调查总体,其次要确定调查样本。拟定调查计划。进行试探性调查。是为了了解调查项目和调查程序设计得是否合理,以便作出修改。选择和编制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整理调查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拟定调查计划时应考虑的内
35、容。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进程。问卷调查的优点。统一、定量、节省、匿名。问卷调查的缺点。问卷中大部分问题的答案由于预先被划分了有限的范围,不可避免地限制和简单化了回答,从而遗漏深层复杂信息。不可避免出现漏答、错答或回避回答的现象。问卷篇幅不能太长,调查项目受限制,不利于详细收集资料。问卷是书面调查,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问卷的一般格式。前言。介绍调查主办单位和调查人员;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以及特定被调查者被选中的原因;承诺对涉及个人内容的调查结果保密;说明被调查者回答的重要性,对他们的合作表示感谢。指导语。应简明易懂。问题。格式:a选择性回答或封闭性,就是要求答卷人
36、从两个或更多选项中选择一个。B结果开放性或自由答题式题目。要求答卷人自行填写答案。设置问卷问题要注意:题目的格式、问题制定的原则、题目的数量与安排(30分钟内答完为宜)。问卷中问题制定的原则。在内容上:题目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题目是否超出受测者的知识和能力。在言语上:文字应浅显、易懂,不超过受测者的领悟能力;用语应力求简单,不能太复杂;字句的意义力求清楚明白,不要含混或暧昧;一句话代表一个单一事物,不要用两个以上的观念或事件;要用标准的语言叙述或描述,把概念、范围界
37、定清楚。在情绪上:在能理解的范围内提出问题;问题不要引起误解或争论;尽量使用肯定的叙述,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格式;不用或少用假设语句或猜测语句。访谈的优缺点。优点:访谈能深入受访者的内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情感感受及行为规范,能从受访者的角度对研究现象获得多种描述和解释;访谈具有灵活性以及对意义进行解释的空间;访谈能使受访者感到更加有力,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历程进行反省,影响对自身文化的解释和建构。能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缺点:样本较小,访谈好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代价较高。访谈的类型。采用开放型和半开放型两种形式。访谈的前期准备工作。设计访谈提纲和与受访者商量有关事宜,如访谈时间和地
38、点的选择、访谈的次数和长度,是否采用录音、录像设备等等。提问、倾听、回应被认为是访谈中的三项主要工作。访谈中提问的类型。按问题的语句结构可以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按问题所指向的回答可以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按问题本身的语义清晰度可以分为清晰型和含混型。访谈中追问的基本原则是:使用受访者自己的语言来询问他们曾经表达过的看法和行为。针对具体的细节问题即时追问,切忌不管对方在说什么或想什么,只按照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把问题挨个跑出去,这样的追问会妨碍访谈自然进行,会忽略受访者的思路,把自己的设计甚至偏见强加给对方。访谈中如何倾听?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有三种:主观判断式的听、客观接受式的听、意义建构
39、式的听。主观判断式的听,即访谈者把受访者的回答内容,按照自己的观念、价值观、思维习惯等去理解,迅速作出自己的判断。很容易将研究者个人的观点强加给被研究者,得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研究结果。客观接受式的听,即访谈者尽量把自己的观念暂时存放起来,客观地接受被访者的话,尤其重视被访者自己使用的一些独特的概念,尽可能理解其真实意义。是最基本的倾听方式。意义建构式的听,即访谈者在倾听的同时,积极地与对方对话,与对方共同建构事物、概念等的意义。这种倾听对访谈者个人素质要求较高,需具有强大的自我反省能力,能够与对方产生思想共鸣。访谈中如何回应?1呼应。语言上的呼应,如“哦,嗯,对,呀”,如点头、微笑等。2重
40、复、重组和总结。重复是把受访者的话重复一遍,表示确认没有听错。重组是把受访者的话按照自己理解的话重新组织一下,以便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总结是把受访者的话进行归纳概括,一方面突出中心和主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检验是否理解正确。第六章 实验法实验法一般都是纵向的,在控制无关因素对因变量影响方面,实验法是最好的。双盲实验,指的是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实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减少试验误差,提高实验的效度和信度。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
41、分到控制组的方法。随机指派的方法是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简答题实验法的特点:教育实验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获得自然条件下遇不到或难以遇到的情况和情境;可以重复验证;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实验法的认知逻辑。关于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有三条标准。两个现象之间必须存在这相关关系,即共变关系。在时间上,原因应当先于结果,或与结果瞬间产生。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法的三对基本要素。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自变量和因变量。它的三对基本要素是如何发挥作用来体现这以逻辑的 ?在实验法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可以反映变量的共变关系;前测和后
42、测可以反映A变与B变的时间顺序,还可以用各种控制手段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控制组是各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通过比较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实验的分类。实验室实验与实地试验。标准实验和准实验,双盲实验。简述对影响实验条件的无关因素的控制手段。3.(1)实验室控制,消除无关变量。 (2)用配对、分组等方法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或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3)用循环法抵销无关变量的影响。 (4)将某些个体变量纳入实验设计,成为实验中的自变量。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实验假设、实验被试、实验变量、实
43、验控制、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影响实验的因素。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差异的选择、受试者的流失、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第七章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来源:行动研究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库尔特。勒温于1946年为提高合作效率提出的一种集体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行动研究的特点:注重实践者的积极参与;研究目标的具体问题指向性;反馈调整性;研究方案的可变性;研究过程的民主化;
44、研究情境的自然性;成果的非普适性。行动研究的类型。(1)从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出的反思来看,可分为三类。(阿特莱奇特,1997)内隐式,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2)根据研究参与的成员成分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合作模式;支持模式;独立模式。(3)按照研究的侧重点,行动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强调行动研究科学性的研究;强调研究对教育时间改进的功能;强调研究的批判性的解放性行动研究。行动研究适用范围以及局限。它的特点和优点是针对比较理想的行动研究模式而言的,会因为研究者和参与者教师比较强调该研究方法的简便易行、要求宽松,忽视了其计划性、系统性和潜在的控制性,使其缺乏起码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内在效度和
45、外在效度显得脆弱,不符合科学上的严格要求,行动研究以具体情境为限,研究的样本受到闲置,不具有代表性,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少,所以这种研究结果具有较大局限性,缺乏推广价值。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必要性。改善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师以教育教学作为一门专业须具备的特征:其成员采用的方法与程序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作为支持;其成员以学生的利益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其成员不受专业外势力的控制和限定,有权作出自主的职业判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三条途径。通过系统的自学;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育情境中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可能性。(1)幼儿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困难。
46、缺乏必要的研究时间;缺少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还可能遇到缺乏研究经费,领导不支持等。()幼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独特优势。幼儿教师处于最好耳朵研究位置,有最好的研究机会。做中学,研究是最有效的学习。提高教育研究技能的有效方式有:阅读、合作、研究。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有四个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前周密计划;研究中观察、发现问题,用实验手段不断改进现状;行动研究需要自主、自觉的参与者;行动研究需要多方长期合作。行动研究的评价从几方面进行?研究是否有利与发展和改善当前的教育现实,是否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是否达到了
47、解放教育实践者的目的,使他们不再受到传统科学权威的压抑,提高他们从事研究的自信和自尊;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的方法与实践的要求如时间、经济条件、专业知识等是否相容;研究是否发展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加深了他们对实践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质量和社会地位,使其专业受到社会更大的重视;研究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是否与具体情境下的行动目标以及民主的价值观念相符。试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1)计划: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从解决教育情境中问题的需要和设想出发,收集各种有关的知识、理论、方法、技巧、条件,是行动研究者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初步设想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包括研究的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的
48、行动步骤的初步方案。(2)行动:要按目的实施计划,行动应该是灵活的、能动的,包含有行动者的认识和决策。(3)“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4)反思:对感受到的与制定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行动研究的意义。符合国情需要;有助于实现多种方法并用;可开阔受益面。教育行动研究和园本课程关系。园本课程发展和教育行动研究不仅是操作层面的术语,而且有着更深刻的背景,强调权力的再分配能动作用和参与合作等。园本教程的发展和教育行动研究都具有很强烈的实践性。园本课程发展和教育行动研究都坚持现场本位立场。园本课程发展和教育行动研究都极力主张权力的下放,都强调实践者的专业自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