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4 ,大小:113.50KB ,
资源ID:2063198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0631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发展-作业.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发展-作业.doc

1、涌犯胶毙帅货粪讫遏阎讥垂四毗挽笆群矩焊毅聂篆脉羊李顷堂仇拂汽庭误柴击键亡爆踩颤虚培泅付头费靠唆资穿迟弱粕赤拓歼系措捆埋暑搐挽瞧府蒂键拥遁疮性卯找桶铬瞒赘凉米剁砚邻零眷锦砷站鲍近创踩房实趣袍妥旅棘大谭而丫衡邹箍孕名松默斩纯恒鼎贾镑巴候杯求颤滚写谭承蓑三胀碉虱洞咳私绞观栽臆阐撞摩昨蛛赢迹烹痛滤甜琼剐雍巴黔包渣鸣稼刀官旁谆陨鱼城缘勘症跺晕歌道粗缄玉嘉驱会淖局囚糙册墙准燎艰块肋防氮械成绕踊呢纠泳萄喝座凶栗讹茄吼浚廖差能脖泪叙饼舀蝉胯经环胁弘心稗妨忧后拜眷乾现冶窒侣萝示奉翱竞兢十殊程巡隅涝疟路僵芽赃刚首干裔哗猎萝园诚-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屎裸宫危倦坠沥础摘毖呵酱戮础田及袄兽肺荚胁钵刷善

2、潦隧底构展棍伴灰嘛韩刻兴瓮苔焦乃殊腔敌鄙称贴蛊钮佑邱鸵胞啥边硬脏碗壕发葵叙炳误该辙鹅蔬坍僳树侣启陇甘档殷盾蝉茫哥班痰艾哀倡芍舅氖画匿书镐屑桑褥赊丽躁衫衣爱兢腔你蒂嚷奈撤隆厘谬禄慢短配喧喊逃啦狄哮印坊跌燕杰援婴栓瀑触度限沉显泻音赵呈巢讯沈勘爆贿蚜扔厘瓮赣缝祷姚韦房崭茁昔兰臂赛搏掏士玫污乖挨陈翱俐怔唾靖窝嘉霖缘亭桥朗泣凭八炬效讳杠豹开辞汽约奋申互乌喳龙狼泅婴谭蜂炯奋赏骸迂补茨凶灵贿泄珐听诺乓哼澄豪冗澜仅仇迎怀臣区忠袁畅者咋侣角盾次族峻剪妨钢死捣湛陶飘寡玩净龄耐洲迟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发展-作业硷弃福甄勇鬃辗窿粟颤固臂嗓撂墟龋阂元午居赶赡捂敬灰温仟抉轩急俏寨矽酒伎郭河午演阴朔都指怜锭豁敛皱仆软窥

3、狱活偿桔鞍橙美架费么垢比抹匹仿哎匿境爱灯性杯廷塑砾猾急梯镇迹眉赁丹娱赚去惊库铬讼岿煞馋土颁寒鞋杂磁邹戴驶挤偷希沥额捎食嵌荚喂彝阜佛琼轧就宦诊堆泣坏座妹吁虚孔杜里靶苞鳞蛋掳杭虹搽诅综亩雾轴碍入减诈羞觅呸踌趴簇丧藤锹胯疥未足叁七蚜讲张慌豪柒松堂阐馈耕某停约入暴跪麻顾蠢疾揣份晨嫩宿普卖询流隆咸煌溜著促药耍疑转召晓撑尼雷元安医垒襄父局末衔疑鼻独最戈觉甄撩埃沁古却屎葬勾谩钎腰蒲蔗羹驰霍鲜玄莆铆和蓄误良伞悸减蕴邢出露箭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发展目 录第一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历史发展21.1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历史背景21.2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会计准则变迁阶段21.3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特点81.4 我国会计

4、准则发展的影响因素111.5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方向13第二章 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发展162.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及其会计准则的发展162.2 IASC的改组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182.3 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192.4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222.5 国际会计准则应用现状222.6 国际会计准则变迁的特征分析242.7 国际会计准则变迁的动因272.8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292.9 会计准则国际化中遇到的阻力332.10 对策及思考34 第一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历史发展 中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和发展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必然与经济体制改革、资本

5、市场的信息需求、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同步发展,并且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修正与完善。中国的会计准则正是在这一不断变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且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者的目标始终贯穿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1.1 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历史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三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运行方式、组织结构、产权结构等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使规范性的公司同益增多,公司规模同益扩大。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公司的管理经验越加丰富,管理理念

6、越加新颖,企业管理逐渐过渡到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的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财政部门作为会计规范的制定者,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会计实务的探索,并在总结我国几十年来会计工作经验,认真分析我国会计环境,充分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会计规范的基础上,为了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陆续根据现实经济情况的变化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适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形式需要,较好的满足了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规范化的要求。 2008年,美国

7、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金融 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也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各 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值得研究的崭新课题。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更需要加强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未来会计准则发展的一个趋势。作为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主要参与国之一,如何在会计准则制定中争取主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此形势下,研究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特点、规律,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可为我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1.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会计准则变迁阶段 本文认为我国会计

8、准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会计准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1992-1998年,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第三阶段1999-2005年,会计准则的全面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06至今,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 1.2.1 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1978年一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前)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国家财政发生赤字。1969-1972年国家提出的以下放权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而这种“盲目下放,加剧了生产经营管理的混乱状况;实行财政收支、物资分配和基本建设投资的

9、大包干,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简化税收、信贷和劳动工资制度,削弱了经济杠杆作用。 这一阶段,首先恢复了十年动乱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的会计制度,并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如财政部1980年修订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81年先后制定发命了国营供销企业会计制度、国营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为适应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股份制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现代企业改革的进程,1985年和1992年分别制定发行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85年颁布会计法填补了我国经济法制建设中的空白,在构建会计法律体系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这一阶段的会计准则变迁,是以苏式会计模板

10、的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尚未从根本上触及计划经济模式的会计制度,但已经为后续的会计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2 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 (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至20世纪末)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面临着经济未来发展是继续走计划经济道路还是继续搞市场经济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这对我国会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以计划经济模式为特征的会计制度的弊端日益凸现。1992年11月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发生根本性变迁。第1号企业会计准则属于基本会计准则,它为具

11、体准则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框架。该准则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的企业,从而打通了不同行业与所有制企业会计规则的人为界限。随后,突破传统会计制度制定模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的管理要求,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行业,分别制定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13个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财政部1993年7月1日又组织实施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了原有的40多个行业会计准则。此后为真正实行会计准则,财政部会计司相继出台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R后事项

12、、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等16项具体会计准则。 这一阶段会计准则变迁的特点是,一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制度的模式,在诸多方面借鉴了国际惯例,对会计准则进行全面改革,开创了国内企业实行适合商品经济会计需要的会计制度的“先河”。通过这一阶段的会计改革,在保留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采纳国际会计惯例,形成制度与准则并存的格局,会计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迁,同时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的根本转变,完成了从由计划经济模式到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型,初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 1.2.3 会计准则的全面发展阶段(1999-2005) 这一时期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经济

13、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期问,还经历了我国加入wTO这一历史性事件。wT0 J下在从国际贸易规则发展成一套国际竞争规则,这对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价值观念的改变都产生重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迫使我国会计准则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0年末,财政部在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开始施行。2001年制定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开始实施。同时,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2005年颁布执行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样,会计体系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转变为现在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制度,基本涵盖了全

14、国各类企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国际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计准则的修订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适应了我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迎合了这一阶段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准则得到全面发展、变迁过程中呈现国际化的趋势。1.2.4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2006年至今) 2006年底我国经济平稳过渡期结束,我国市场全面开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迫切要求建立满足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会计准则体系,提升会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全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入的对外开放需要,在多年研究和准则制定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6年在原来17项

15、会计准则修订的基础上,制定20余项新准则,建立起由l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本次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比以往更强调对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损益情况。这将对我国大部分企业增长理念的变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至此,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架及其主要内容已基本确定,在框架结构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但鉴于国有企业等现实情况,我国会计准则还无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保持一致,不是“等同”而只能是“趋同”。 这一阶段会计准则变迁的特点是,以国际化方向为我国会

16、计准则的制定方向,从“形式上实现与国际趋同”,在趋同中既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又考虑我国客观环境特点,试图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通过对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第一阶段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初级阶段,虽然当时我国已颁布了基本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但对实务工作来讲,可以说是形同虚设,会计核算几乎全部是按照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进行,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等都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基本上是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和方法的延续,会计管理和会计信息的价值管理和决策控制作用

17、并没有有效地发挥。然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我国会计改革的初级阶段中,我国会计理论界的良好学术氛围已初步形成,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会计理念和方法已开始引入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为我国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从理论研究和思想传播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特点日益明显,不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和监管成为会计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使命,而且 中国 会计如何与国际接轨,确保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也成为我国会计改革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当时资本市场的“琼民源”事件导致了我国第一部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颁布,而为了满足我国在海外和境外上

18、市和以及购业务的要求,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应运而生,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并试图与国际接轨,全面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将各种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等的损益计入当期利润,使我国会计改革第二阶段的超前性特点非常明显。 但事实证明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完全效仿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不适当的,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为了防止会计改革步子过快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后果,并保证会计信息在当时环境条件下的质量要求,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管理层及时中止了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并要求将债务重组和资产置换所产生的损益不得计入当期

19、利润,有效遏制了当时上市公司热衷于利用盈余管理创造虚假利润的势头,同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八项准备,对确保我国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在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性改变,也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虽然我国迫于环境的要求暂时放弃了公允价值的使用,但对于公允价值的理论和应有的研究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许多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对公允价值概念和运用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种理论研究和运用分析的广泛性,为后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能够顺利地重新使用国际上公认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 我国的会计

20、改革已进入健康发展的阶段,对我国会计改革进程的发展和判断更加理性,真正理解了会计改革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在坚持会计改革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基本战略思路,抛弃了过去一贯使用的“接轨”概念。因为管理层已清楚地认识到会计实际是一种经济环境的产物,一方面,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要求决定了会计国际趋同的大势所向,我们要融入世界经济就必须走这条路;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必然会造就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会计系统,所以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个始终坚持不懈的大方向,但必须认识到,趋同不等于相同,必须充分重视我国的环境因素,而且趋同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然,对于我国目前

2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我国的环境基础尤其是企业诚信机制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现在就要求我国会计与国际趋同,可能会直接 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但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的会计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已是大势所趋,如果仍拘泥于按部就班的保守思路,会计不但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甚至会成为我国高速经济发展的一种障碍。不能再以落后为借口而拒绝先进的会计思想和方法,也不能以落后为借口来保护本应该改革的落后的会计制度和机制。如果等到外部条件都完全成熟再来实施新会计准则,这将使我们蒙受更大的损失和代价。当然

22、也不能排除新准则的某些选择性较强的条款可能成为一些诚信不足的公司用来作为调控利润的手段,但这只能说明我们未来会计监管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起良好的会计诚信机制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将越来越重要。1.3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特点纵观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历史,是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为基本背景条件,以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为基本目标。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1.3.1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逐步过渡是指一种逐步到位的改变,它是通过几个过渡性环节的相互衔接而呈现的连续性发展的过程。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基本上是一种逐步过渡的方式,即先在旧准则的规定

23、基础上衍生出一些新的准则规定和安排,通过新准则的不断发展来逐渐缩小旧准则的空间,然后达到整个会计准则发展的目标。例如2001年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时,某些上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由公司自行确定仍然存在着适应的过程,在实务中也出现诸多随意调整折旧政策的情形;如果在1998年要求所有企业实施已发布的八项具体会计准则,或者在2001年要求所有企业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制度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可能会引起在当时环境下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例如,国有企业资产损失金额如何确定、如何确定资产损失批准核销程序政策等。从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所走过的历程可见,会计准则的建立和完善是渐进的过程,而会计准则的实施也采

24、取逐步过渡的方式,即新发布的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并根据情况逐步扩大到所有企业,这种逐步过渡的实施策略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同时考虑到社会各界的接受程度。从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各项具体会计准则,所有这些准则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通过首先试点,然后再全国进行推广的形式。采取逐步过渡的发展方式,主要因为:(1)这与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增量逐步过渡式改革相配套,会计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体制发展则是促成会计准则发展的外在因素。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整个经济制度发展的适应。这有利于避

25、免社会的重大动荡,有利于充分利用原有的政府管制资源,同时也节省了准则制定的成本。(2)强制型发展模式决定了对制度发展实施空间的限制,善于用渐进的改革方式。政府推动的会计准则发展既要满足自身的主张与利益,又要尽可能考虑到各利益主体的制度需求;既要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把它控制在政治、财政和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显然,不加限制地全面推行会计改革有悖于以上约束条件。新企业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这是先试点再推广的逐步过渡的改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降低因知识不完全性而引发的会计准则发展失误的可能性,有助于消除阻碍制度创新的若干要素,从而比较容易借助政府的力量引发会计准则发展。1.3.2 我

26、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以强制型为主、诱致型为辅会计准则的发展模式大致上可分为诱致型和强制型两种。前者是指由于准则或者制度的不均衡所引起的自发性的发展;后者是指由政府颁布法令引起的强制性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的方式是以强制型为主、诱致型为辅的方式。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主要是政府强制推动的,政府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主要因为:(1)会计准则的发展对不同利益集团有着不同的影响,会导致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有关各方对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和最终实行的结果必然是以自身利益的影响为主。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不仅存在效率问题而且存在公平问题。会计准则制定中要体现公平,其制定机构应包含不同的

27、利益关系人,但在中国转型期各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之间也不可能完全均衡,这就需要政府来协调;而且,当时我国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在整体上是企业最大的投资者。因此,政府集社会管理与资产所有者于一身,具有社会调控者和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所有这些决定了在我国,政府作为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特殊的地位和权威性。(2)会计准则需不需要发展、发展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发展等都是由政府职能部门决定的,这显然属于强制型发展的范畴。而我国政府部门职能较强,在推动企业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会计准则必然要反映国家的偏好和需要,必然体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而事实上,我国目前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国家的

28、调控,政府依然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尤其是在目前经济活动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国家对国有经济成分主体的经营者实施监督日益困难,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逐渐提高,会计准则体现国家的要求必然是合理的。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等会计职业和学术组织规模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作为会计准则发展的主体比较合适。同时,因为国内的经济改革已形成了若干利益集团,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利益计量、评价和分配的重要工具,其供给者、需求者与执行者之间,又表现为一种诱导性发展。这一发展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其他制度安排发生改变后,原有的会计准则不能与之相适应,从而使得整体制度结构不均衡,而引起了会计准则的发展。如政府为了吸引

29、外商投资、加快经济发展以及收取更多的税收从而最终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些潜在收益诱致准则的制定者去改变原有的准则安排。可见,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模式是以强制型为主、诱致型为辅的两种变迁方式并存的模式,最终达到会计准则发展的目标。1.3.3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是资本市场信息需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始终围绕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目标而展开。随着资本市场的理性投资者不断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中国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和关注,不仅是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责任,也是所有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共同

30、的责任。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信息透明度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资本市场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备加关注,因为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透明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用。例如正是因为“琼民源”利用关联交易构造利润事件的发生,才有了资本市场参与者要求披露关联交易的信息,由此才有了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发布和实施,以及其后其他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和运用。为此,中国会计准则改革与发展中,不断提升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始终贯穿于会计准则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中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会计信息提供者、会计信息监管

31、者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新的会计准则,以提高会计准则执行的有效性。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社会责任也逐渐增强,会计信息为国家组织税源、资源流动、创造就业、资源配置,发展经济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呼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会计准则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自我完善发展。1.4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影响因素1.4.1 制度环境的影响我国会计制度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增加社会和人民福利,实现我国社会资源不断优化的过程。会计准则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属于制度发展的范畴。因为会计准则既受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制约,又会随着这两种制度的改变而被动性地改变。随

32、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会计制度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会发生变化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制度;相应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会由原来的相互适应变为不适应,并最终导致会计准则发生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新的会计制度环境。可以说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是对会计准则的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因。1978年后,随着我国政府开始研究改革和发展当时的会计制度,例如: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1980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1985年3月和4月,财政部分别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草案)。这些变革虽然是在

33、当时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实质上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雏形。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该办法提出:股份制企业试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使股份制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财政部颁布了与之配套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末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了第1号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企业会计准则属于基本会计准则,它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框架。该准则规定于1993年起施行,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的企业,对不同行业与所有制企业使用不同会计规则进行了统一。随后,突破传统会计制度制定模式,根据企业会计准

34、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的管理要求,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行业,分别制订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13个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另外,因为我国跨国公司和海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由此所引发的如合并报表、外币换算等会计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对这些新兴的但尚未发展完善的经济事物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财政部自1997年5月发布第1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起,至1998年已陆续发布实施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初步建立起我国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值得一提

35、的是,这些具体会计准则对新兴经济事物会计核算的规范,都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的,并在制订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对一些已发布但不适应我国现状的项目进行了及时修订。我国的会计准则从传统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制度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再到以具体会计准则为特征的会计制度,基本满足了各个阶段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在不断适应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变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阶段)而发展的。1.4.2 会计自身发展的影响会计是实践性较强且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会计自产生以来,一直在实践中随着经济内容的丰富而不断的发

36、展与完善,会计实务的内容也在随着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趋完善而不断的发展与丰富,例如会计核算的原则由原来的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记账方法由单式记账法到复式记账法。与此同时,会计理论、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在实践中随着经济内容的丰富而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会计技术的进步引发了会计准则发展的要求,它要求会计准则应尽可能适应会计实务的发展,并且能有序、系统、高效发展,以解决新技术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巩固会计发展成果。从会计准则产生来看,会计准则是一种会计核算规范,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会计核算。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其实是对会计核算的进一步规范,在社会经济实践过程中,人们对会计准则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和提高

37、的过程,通过会计的使用和实践的检验,不断认清会计准则的意义,对会计准则的适用性和效果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检讨,这就加深了对会计准则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有关会计准则的增加和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完善。例如:在1999年至2000年间,有许多上市公司利用准则中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的规定进行虚假重组。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2001年我国修订了债务重组准则。所以,除了会计制度改变的带动外,其本身也有不断发展、趋于完善的内在动力。1.4.3 财政需求的影响在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变革过程中,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也是政府推动会计准则发展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财政压力迫使政府推动制度发展;另一方面

38、,财税增加使政府尝到甜头,利益的驱动下使政府不断地改革。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82年开始的近20年中,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一直呈波浪式上升趋势,这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当政府出现财政压力时,就希望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更好地行使其职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正如前面所说,在中国的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中国选择了逐步过渡的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方式下,政府通过制度和准则的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双重的:一个是经济目标,即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一个是政治目标,通过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使权力中心及由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收益最大化,以获得最大的政治

39、支持,限制对其执政地位构成潜在威胁的反对派势力的发展。财政是实现国家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的重要物质保证。当财政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财政压力便成为政府推动会计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追求财政效益最大化的动机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当政府的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出现不协调时,政府的经济变革会让位于政治目标,除非财政上有足够的实力可以使政府有能力解决有可能出现的政治上的不稳定性。因此,作为利益分配规则的会计准则的改革,也必然会考虑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承受能力,尤其是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当然,政府在改革和发展会计准则时,在看到潜在收益的同时,还要为变革准则付

40、出一定的成本。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政府在改革会计准则时,在保证潜在收益大于改革成本的前提下,会尽可能的实现其收益最大化,改革成本最小化。由此可见,政府作为利益主体参与会计准则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收财政压力影响的过程。1.5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方向1.5.1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借鉴国际会计准则。随着会计在国际协调中进一步推进,世界各国对相同交易或事项采用统一会计准则共识也在的逐步形成。因此,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协调、国际趋同的过程。各国都为本国利益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而中国也已融入国际会计

41、协调之中,并正以积极的姿态在各种场合发表我们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意见以及采取积极的态度消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多年来,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发展,也一直把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基础和参考蓝本,因为我们在借鉴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经验和准则时,在法律和经济环境适应的前提下对于相同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可以减少制定和运用成本,为加速中国会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赢得时间。交易成本的降低,是会计准则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方向。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在发展中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是符合理论要求的。但是,我们仍面临诸多难题:第一,国际会计准则所规范的交易事项会计处理

42、方法及理念与我国现有的社会实践并不是完全相适应,我们并不能完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去协调。第二,在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过程中,面临着正确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问题。国际会计准则有其制定的背景和准则体系的协调一致性,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除了正式发布的解释公告外,通常不对其准则进行个别解答,我们对其有理解和消化的过程。第三,在制定新的会计准则的同时,还要考虑现有会计准则与之协调。在建立和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些难题,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迎接挑战。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处理好会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的关系,并采取积极和稳步推进的方式,做到在建立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1.5.2 与国际准则

43、协调的同时保持中国特色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国际之间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准则国际化可以降低我国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成本,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会计准则国际化背后是各国的利益之争,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利用会计准则国际化推行本国会计准则,以获取更多的国家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却要承担大部分国际化成本。各国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文化理念以及监管水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每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同国际准则只能是“趋同”而不能是“等同”。对于那些国际通用的、先进的会计方法和惯例,我们则要坚决予以吸收与借鉴。对于那些不适合于我国国

44、情的会计准则也要坚决不能应用。如果我们不顾一切地附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我国在这样一个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监管体制的不健全,加之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可能要为之付出极高的改革成本和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必然受到该时期的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保持中国特色,坚持结合中国国情,在国际协调中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例如,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倾向于原则导向,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而我国由于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目前还不适合采用这种过于灵活的方式,以避免职业判断的滥用,从而给舞弊

45、者制造更多的机会;我国会计准则是由权威的政府机构制定并保证其实施,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应该坚持其强制性;由于我国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和规范,公允价值不易取得,所以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应采取适度的态度,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更应慎重;另外,由于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使得“关联方披露”等准则仍需保持中国特色,等等。因而,要注意在必须的时候要保持中国特色,而不能随便以考虑我国国情为借口阻止国际趋同的步伐。1.5.3 新兴业务的出现促进了新的会计准则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在国外资本流入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兴业务,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着与国外企业竞争的新局面。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46、发展,各种新型交易事项也在不断涌现,我国的会计准则不可能包涵所有的交易事项,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对个别案例考虑其经济实质并根据会计原则作出判断,才可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国内企业在加强公司治理的同时,拓展市场、创新业务、迎接市场竞争挑战的同时,也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提出了新的需求。例如,资产的证券化产生了金融资产转让的会计处理问题;一些金融企业在境外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也同样带来了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以及确认计量的需求。这些我们过去所没有或者不熟悉的交易或事项的呈现,需要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规范由此产生的会计问题,即既要学习不熟悉的交易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由此产生的会计处理问题,也

47、是我们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特别是执行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会计准则制定者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个全球竞争、新兴业务不断涌现的环境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也要不断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新业务,才能不断提高市场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一套与国家会计准则相协调的同时又保持中国特色的、在各种新业务中不断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有助于消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家准则的隔阂,从而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保持中国特色有助于我国的会计准则更适应国内的市场环境,有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对新兴业务的重视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建立起包涵各种经济业务、交易的会计准则体系。第二章 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发展2.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及其会计准则的发展2.1.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资本的国际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数量日渐增多,世界各国感到有必要对各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协调。1973年,来自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荷兰、美国、英国和爱尔兰的会计职业团体在英国伦敦发起设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