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生态学复习题一填空1、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生理辐射。2、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湿润区、干旱区和荒漠区。3、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4、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风播 。5、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间接_生态因子。6、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岛屿生态学四类。7、种群的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三类。8、竞争排斥原理又叫高斯原理。9、当资源不足的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
2、而产生的竞争称为资源利用性竞争。10、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环境容量。11、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种群密度。12、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人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入侵13、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内禀增长率。14、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原生演替和农生演替两类。15、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气候周期变化所制约。16、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四个层次。17、生态位的数量特征主要是生态位宽度和生态
3、位重叠。18、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海洋 。19、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腐屑链。20、林德曼效率又叫10%定律。21、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减慢。22、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植物(第一)存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23、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负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24、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净生产量的原则。25、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城市污染源。26、阴性植物的特点是(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27、下列植
4、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冬小麦)28、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生物学零度)29、早生植物的特点是(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3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团粒结构)31、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根瘤)32、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旗冠)33、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34、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通风结构)35、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焚风效应)36、种群是指(一定空间
5、内同种个体的集合)37、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增长型)38、种群平衡是指(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39、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种群爆发) 40、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坦斯利)首次提出的41、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植物区系)42、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兴安落叶松)43、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高位芽植物)44、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次生演替)45、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气候项级)46、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亚热带)47、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
6、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群落净生产力)48、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群落净生产力)49、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海陆交接地带)50、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森林) 二、简答题:1.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2.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1)水生植物有三类: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2)陆生植物有三类: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3.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
7、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边界特征。4. 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5. 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1)整体现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
8、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综合观和整体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
9、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6. 论述环境生态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生态学,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一门科学。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是环境生态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2)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3)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4)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5)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主要是污染生态学的应用。污染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是在很多生态学家把研究的重心转向
10、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诞生的。污染生态学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在环境保护中的环境监测、评价与治理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手段,其中主要有:1.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利用生物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生物监测评价是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中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污染物质的种类与污染的程度的一种手段。生物监测与评价不仅是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环境质量与评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2.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消除环境污染。污染生态学提出了不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而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也能有效地
11、消除环境污染。3.阐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生态学认为污染物质在环境中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断地迁移、转化和积聚。研究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将有助于弄清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后果。4.为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阈值以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环境容量是制定环境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对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提供出污染物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阈值,由此就可以制定出这种污染物质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5.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运用污染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确定出各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使人类在生态阈值的范围内,既能最大
12、限度地利用生物资源,又能较好地保护生物资源。7. 简答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物种多样性减少;(2)系统结构简单化;(3)食物网破裂;(4)能量流动效率低;(5)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6)生产力下降;(7)系统稳定性降低。8.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1、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2、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3、调节气候4、减缓灾害5、维持土壤功能6、传粉播种7、控制有害生物8、净化环境9、感官,心理,精神益处10、精神文化的源泉。9. 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1)非生物部分(生命支持系
13、统)包括:非生物环境,如能源:太阳能和其它能源;气候:光照、温度、湿度、风、雨、雪等;基质和介质:岩石、土壤、水、空气等。物质代谢原料,如CO2、H2O、O2、N2;无机盐(矿物质原料);腐殖质、脂肪、蛋白质、糖类等。(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光合细菌,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3)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4)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生态系统有两个方面的结构:其一是形态结构,如生物种类,种群数
14、量,种群的空间格局,种群的时间变化,以及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等。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外加土壤、大气中非生物成分以及消费者、分解者的形态结构。其二为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的功能单位,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它们与环境之间发生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三,名词解释:1. 生态幅:生物生活在自然界中,由于长期选择的结果,每个物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对各生态因子,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每一物种对生态因子耐受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即生态幅2. 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而含义又十分广泛的生态学概念,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
15、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3. 内稳态: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向日葵、叶片气孔、恒温动物4. 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5.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6.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
16、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7.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8.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9.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10.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